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装备研发与推广方案TOC\o"1-2"\h\u13558第一章绪论 2267881.1研究背景 227301.2研究意义 3263851.3国内外研究现状 323910第二章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 479342.1物联网技术概述 4222382.2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4148382.3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农业的结合 411896第三章智能农业装备研发 5321903.1智能农业装备概述 5140703.2智能农业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5199363.2.1智能感知技术 5231363.2.2智能控制技术 5139173.2.3大数据处理技术 5323503.3智能农业装备研发流程 5125783.3.1需求分析 5236603.3.2技术选型 592093.3.3设计与仿真 6298283.3.4系统集成与测试 6171503.3.5产业化与推广 613871第四章智能农业装备推广策略 692004.1推广原则与目标 669484.1.1推广原则 6288814.1.2推广目标 620144.2推广模式与方法 6237254.2.1推广模式 6106974.2.2推广方法 7213864.3推广渠道与合作伙伴 720424.3.1推广渠道 7263064.3.2合作伙伴 725233第五章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8167365.1技术创新方向 877275.1.1智能感知技术 831275.1.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892645.1.3人工智能技术 8101815.1.4网络通信技术 895975.2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846425.2.1产业链上游 8238635.2.2产业链中游 8167895.2.3产业链下游 865495.3产业政策与标准制定 9165045.3.1产业政策 9175595.3.2标准制定 9321485.3.3政产学研合作 913190第六章智能农业装备应用案例分析 972036.1案例选取与数据分析 9315846.1.1案例选取 9105196.1.2数据分析 9147446.2成功案例分析 1018776.2.1A地区水稻种植智能装备应用案例 10316956.2.2B地区苹果种植智能装备应用案例 10130576.3失败案例分析 1016566.3.1C地区蔬菜种植智能装备应用案例 1015387第七章智能农业装备安全与可靠性 11311127.1安全与可靠性要求 1168977.1.1设计要求 1129667.1.2生产要求 11218137.1.3使用要求 1159207.2安全与可靠性评价方法 11247627.2.1安全性评价 11211967.2.2可靠性评价 12228217.3安全与可靠性提升措施 1253427.3.1技术措施 1220687.3.2管理措施 1217216第八章智能农业装备政策法规与标准 12316228.1政策法规概述 12237478.2标准制定与实施 1311698.3政策法规与标准对推广的影响 1311659第九章智能农业装备市场前景分析 1422079.1市场需求分析 1440399.2市场竞争分析 1486589.3市场前景预测 1425371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51208810.1研究工作总结 153082210.2存在问题与不足 151535410.3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16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管理。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智能农业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研究意义本研究围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装备研发与推广展开,具有以下研究意义:(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农业生产环境,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保障农产品质量。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实时监控,保证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提高消费者信任度。(3)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智能农业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向高质量、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农业竞争力。(4)助力农业绿色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3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农业装备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国内方面,我国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智能监控系统、智能施肥系统、智能灌溉系统等方面。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已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农业装备,并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国外方面,美国、加拿大、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智能农业装备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国家在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已成功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管理。例如,美国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农田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等信息的实时监测,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荷兰则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温室内的环境进行精确控制,实现了作物的优质高产。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装备研发与推广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焦点。但是国内外研究仍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农业装备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第二章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2.1物联网技术概述物联网技术,顾名思义,是指通过普通物体上的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相连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技术。该技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传感器、网络通信、数据处理等技术,实现物体与物体、物体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其主要特点包括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2.2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监控:通过安装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农田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2)智能灌溉: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等因素,自动调节灌溉系统,实现节水、节能、高效灌溉。(3)智能施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自动调整施肥方案,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4)病虫害防治:通过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发觉病虫害迹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降低损失。(5)农产品质量追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从种植、加工、运输到销售全过程的信息追踪,保障食品安全。2.3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农业的结合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农业的结合,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农业的结合:(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获取农田信息,精确指导农业生产,降低资源浪费,提高产出。(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物联网技术有助于了解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提高农业附加值。(3)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压力。(4)提升农业产业链水平:物联网技术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连接,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5)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物联网技术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有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第三章智能农业装备研发3.1智能农业装备概述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需求,智能农业装备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农业装备是指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装备。这类装备主要包括智能感知设备、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执行设备等,它们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资源消耗,保障农产品质量。3.2智能农业装备关键技术研究3.2.1智能感知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是智能农业装备的基础,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等。传感器技术能够实现对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状态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图像处理技术能够对农田作物进行识别和分类,实现对作物生长状态的评估;数据采集技术则负责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3.2.2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是智能农业装备的核心,主要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等。这些技术能够根据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状态等数据,自动调整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3.2.3大数据处理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是智能农业装备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包括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通过对大量农业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找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规律和问题,为智能农业装备提供决策支持。3.3智能农业装备研发流程3.3.1需求分析在智能农业装备研发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了解农业生产现状、分析农业发展需求、确定智能农业装备的功能和功能指标等。3.3.2技术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技术选型。技术选型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设备等硬件,以及确定相应的软件算法和数据处理方法。3.3.3设计与仿真在技术选型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农业装备的设计与仿真。设计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仿真则是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优化。3.3.4系统集成与测试将设计好的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搭建实验平台进行测试。系统集成与测试主要包括硬件调试、软件调试和系统功能测试等。3.3.5产业化与推广在系统集成与测试通过后,进行产业化生产和推广。产业化主要包括生产工艺的优化、生产成本的降低等;推广则是对智能农业装备进行市场推广和应用示范,以促进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第四章智能农业装备推广策略4.1推广原则与目标4.1.1推广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农民需求,提供符合实际应用的智能农业装备。(2)坚持科技创新,以先进的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3)坚持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环境、资源等因素,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4)坚持政策引导,发挥企业、农民等多方合力,共同推进智能农业装备的推广。4.1.2推广目标(1)提高农民对智能农业装备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2)扩大智能农业装备的市场份额,实现规模化生产。(3)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4.2推广模式与方法4.2.1推广模式(1)引导模式: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农民积极参与智能农业装备的推广。(2)企业主导模式: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智能农业装备的研发、生产和推广。(3)农民合作模式: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实现智能农业装备的规模化应用。4.2.2推广方法(1)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现场演示等形式,提高农民对智能农业装备的认知度和操作技能。(2)开展试验示范:在典型区域开展智能农业装备试验示范,以实际效果引导农民广泛应用。(3)提供政策支持:制定购机补贴、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降低农民购买智能农业装备的成本。(4)建立售后服务体系:企业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解决农民在使用过程中的技术问题。4.3推广渠道与合作伙伴4.3.1推广渠道(1)渠道:通过部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渠道,宣传智能农业装备政策,引导农民购买。(2)企业渠道:企业通过自建销售网络、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售智能农业装备。(3)合作社渠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农民共同购买、使用智能农业装备。4.3.2合作伙伴(1)部门:与农业、科技、财政等部门合作,争取政策支持。(2)科研机构: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智能农业装备的研发、试验、示范。(3)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农民购买智能农业装备提供贷款、贴息等服务。(4)农民合作社:与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实现智能农业装备的规模化应用。第五章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5.1技术创新方向5.1.1智能感知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发方向主要包括提高感知精度、扩展感知范围、降低能耗等。针对农业领域,智能感知技术需重点突破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状况等多参数的实时监测,为智能决策提供数据支持。5.1.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农业数据将被收集。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研究方向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旨在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指导农业生产。5.1.3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农业装备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研究方向包括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神经网络等。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农业装备能够实现自主决策、智能调度等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5.1.4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基础,其发展方向包括提高通信速度、扩展通信范围、降低通信成本等。在智能农业领域,网络通信技术需满足长距离、低功耗、低成本的要求,以实现农业信息的实时传输。5.2产业链构建与优化5.2.1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的生产企业。优化产业链上游的关键在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拓展产品线。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5.2.2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智能农业装备的集成、研发和制造企业。优化产业链中游的关键在于提高集成创新能力、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制造成本。还需加强与下游应用企业的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5.2.3产业链下游产业链下游主要包括智能农业装备的销售、服务和应用企业。优化产业链下游的关键在于提高市场渗透率、提升用户体验、拓展应用场景。同时加强对下游企业的扶持,推动智能农业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5.3产业政策与标准制定5.3.1产业政策应加大对智能农业装备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具体包括:优化税收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创新;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上市。5.3.2标准制定为保障智能农业装备产业健康发展,需制定一系列行业标准。具体包括:制定产品技术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制定安全标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制定数据接口标准,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互联互通。5.3.3政产学研合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农业装备产业的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举办产业发展论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第六章智能农业装备应用案例分析6.1案例选取与数据分析6.1.1案例选取为了全面分析智能农业装备的应用情况,本节选取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类型的三个案例进行详细研究。分别为:A地区的水稻种植智能装备应用案例、B地区的苹果种植智能装备应用案例以及C地区的蔬菜种植智能装备应用案例。6.1.2数据分析通过对所选案例的数据分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智能农业装备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估:(1)生产效率:对比采用智能农业装备前后的生产效率,分析其提高程度。(2)节能减排:评估智能农业装备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表现,如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等。(3)经济效益:分析智能农业装备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等方面的经济效益。(4)适应性:评估智能农业装备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类型的适应性。6.2成功案例分析6.2.1A地区水稻种植智能装备应用案例A地区位于我国南方,水稻种植面积较大。智能农业装备在该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包括水稻播种、施肥、灌溉和收割等环节。通过引入智能农业装备,A地区的水稻种植实现了以下成效:(1)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2)农药使用量减少15%,化肥使用量减少10%;(3)水稻产量提高10%;(4)智能农业装备适应性强,可在不同水稻种植区域广泛应用。6.2.2B地区苹果种植智能装备应用案例B地区位于我国北方,苹果种植面积较大。智能农业装备在苹果种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病虫害监测、灌溉、施肥和采摘等环节。通过引入智能农业装备,B地区的苹果种植实现了以下成效:(1)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2)农药使用量减少20%,化肥使用量减少15%;(3)苹果品质得到提升,产量增加10%;(4)智能农业装备适应性强,可在不同苹果种植区域广泛应用。6.3失败案例分析6.3.1C地区蔬菜种植智能装备应用案例C地区位于我国中部,蔬菜种植面积较大。智能农业装备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播种、施肥、灌溉和采摘等环节。但是在C地区的实际应用中,智能农业装备存在以下问题:(1)生产效率提升不明显,部分环节甚至出现下降;(2)农药、化肥使用量并未明显减少,部分情况下反而增加;(3)蔬菜品质和产量未得到明显提升;(4)智能农业装备适应性较差,无法满足不同蔬菜种植需求。针对C地区蔬菜种植智能装备应用案例的失败原因,主要分析如下:(1)智能农业装备与当地蔬菜种植实际情况不匹配,导致应用效果不佳;(2)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不足;(3)农业技术人才缺乏,无法充分发挥智能农业装备的作用;(4)政策支持和推广力度不足,影响了智能农业装备的普及和应用。第七章智能农业装备安全与可靠性7.1安全与可靠性要求7.1.1设计要求为保证智能农业装备的安全与可靠性,设计阶段应遵循以下要求:(1)遵循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保证装备在设计上的合规性;(2)采用成熟的技术和工艺,降低装备故障率;(3)充分考虑装备在各种环境下的适应性,提高其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功能;(4)注重人机交互设计,降低误操作风险;(5)设计合理的保护措施,保证装备在异常情况下能够自动停止运行,避免造成。7.1.2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把控以下要求:(1)选用高质量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提高装备整体质量;(2)加强生产过程的检验与测试,保证装备质量;(3)对生产线上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4)对生产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7.1.3使用要求用户在使用智能农业装备时,应遵循以下要求:(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装备,避免误操作;(2)定期对装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3)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在遇到异常情况时,及时停机检查,防止发生。7.2安全与可靠性评价方法7.2.1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故障树分析(FTA):通过构建故障树,分析可能导致的原因,评估系统的安全性;(2)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对装备的各个部分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和操作风险;(3)风险评估:根据装备的故障概率和故障后果,评估其安全性。7.2.2可靠性评价可靠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故障率分析:通过统计装备的故障率,评估其可靠性;(2)平均寿命预测:根据装备的使用寿命和故障数据,预测其平均寿命;(3)可靠性增长试验: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评估装备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7.3安全与可靠性提升措施7.3.1技术措施为提高智能农业装备的安全与可靠性,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优化设计,提高装备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2)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提高装备的智能化程度;(3)增加故障诊断功能,实时监测装备运行状态,及时发觉问题;(4)引入冗余设计,提高装备的容错能力。7.3.2管理措施为提高智能农业装备的安全与可靠性,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2)加强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定期对装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4)开展安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第八章智能农业装备政策法规与标准8.1政策法规概述智能农业装备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国家政策法规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旨在推动智能农业装备的研发与推广。以下为相关政策法规的概述:(1)国家层面政策法规国家层面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促进法》、《国家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等。这些政策法规明确了智能农业装备研发与推广的战略地位,为我国智能农业装备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地方层面政策法规地方层面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的关于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法规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智能农业装备的研发、推广和应用给予了具体的支持和指导。8.2标准制定与实施为保证智能农业装备的质量和功能,我国积极制定和实施相关标准。以下为标准制定与实施的相关内容:(1)标准制定我国智能农业装备标准制定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基础通用标准:包括术语、分类、命名等;技术标准:涉及智能农业装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等方面;管理标准:包括智能农业装备的生产、销售、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安全标准:涉及智能农业装备的安全性、环保性、可靠性等。(2)标准实施为保证智能农业装备标准得到有效实施,我国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智能农业装备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建立健全智能农业装备标准体系,实现标准之间的协调与配套;对智能农业装备产品实施强制性认证和监督检查,保证产品质量。8.3政策法规与标准对推广的影响政策法规与标准在智能农业装备推广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法规为智能农业装备研发与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持,有助于解决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问题;(2)标准制定与实施保证了智能农业装备的质量和功能,增强了消费者信心,促进了市场需求的扩大;(3)政策法规与标准为智能农业装备推广提供了规范化的管理手段,有助于提高智能农业装备行业的整体水平;(4)政策法规与标准引导智能农业装备产业向绿色、环保、高效方向发展,有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九章智能农业装备市场前景分析9.1市场需求分析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农业装备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智能农业装备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劳动力紧张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我国对农业现代化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智能农业装备的研发和推广,进一步扩大了市场需求。在市场需求方面,智能农业装备主要包括智能播种机、智能施肥机、智能收割机等。这些装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节省劳动力等优点,受到农户的青睐。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智能农业装备市场潜力巨大。9.2市场竞争分析当前,我国智能农业装备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多家企业纷纷加入市场竞争。从市场格局来看,智能农业装备市场可分为以下几类:(1)国内外知名企业:这类企业具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产品品质优良,市场份额较高。如约翰迪尔、久保田等。(2)国内成长型企业:这类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逐渐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如大疆创新、先正达等。(3)区域型企业:这类企业主要在特定区域市场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产品较为单一,市场竞争力较弱。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品牌形象,以应对激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洗车店防水装修合同范本
- 管道拆迁补偿协议书范本
- 银行存钱协议书模板模板
- 私人钢结构厂房合同范本
- 篮球馆员工合同协议模板
- 父亲赠与女儿房产协议书
- 砍伐树木后要栽树协议书
- 船舶股份转让合同协议书
- 环卫特种车租赁合同范本
- 鹤壁买房定金协议书模板
- 项目融资计划书
-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
- YY/T 0595-2020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YY/T 0287-2017 应用指南
- LS/T 1222-2020粮食干燥机系统工艺设计技术规范
- GB/T 9813.2-2016计算机通用规范第2部分:便携式微型计算机
- GB/T 26636-2011动植物油脂聚合甘油三酯的测定高效空间排阻色谱法(HPSEC)
- GB/T 19869.1-2005钢、镍及镍合金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 GB/T 1796.4-2017轮胎气门嘴第4部分:压紧式无内胎气门嘴
-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专项练习及答案
- 上海高一数学教材电子版
- GB 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