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考试题语文及答案_第1页
贵州中考试题语文及答案_第2页
贵州中考试题语文及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中考试题语文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峰回路转B.豁然开朗C.贪得无厌D.畏首畏尾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每天都会按时完成作业,从不拖延。

B.这本书对于我来说非常有价值,因为它帮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C.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所以向老师请教了。

D.他虽然努力学习,但是成绩还是一直不见提高。

3.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片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天空的美丽。

B.这座山高耸入云,就像一把利剑刺破了天空。

C.他的眼睛犹如明亮的星星,照亮了整个夜空。

D.那条小溪弯弯曲曲,就像一条银色的丝带。

4.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

B.那朵花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C.那只狗忠诚地守护着家园。

D.那条小河静静地流淌着。

5.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座山高耸入云,雄伟壮观。

B.那片湖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

C.那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跳着优美的舞蹈。

D.那朵花散发出迷人的香气,美丽动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下列词语中,属于形容时间流逝快的词语有()

A.光阴似箭B.日月如梭C.一日千里D.恍若隔世

7.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你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B.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难题?

C.你是否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D.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8.下列各句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只小狗跑得飞快,就像一阵风一样。

B.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插天一样。

C.那朵花美丽动人,仿佛仙子降临。

D.那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仿佛歌唱家一样。

9.下列各句中,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片湖水碧波荡漾,与天空的蓝天相映成趣。

B.那只小狗忠诚地守护着家园,仿佛守护着宝藏。

C.那朵花散发出迷人的香气,与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

D.那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与夜色形成鲜明对比。

10.下列各句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B.你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C.你是否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D.这座山高耸入云,难道不是一座巍峨的巨人吗?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1.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答案:这句诗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将春风和明月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动作。春风“又绿江南岸”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明月“何时照我还”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12.请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是什么意思?

答案:“悠然”在这里表示一种闲适、自在的心态。诗人通过“悠然”一词,传达出自己在山间漫步时的轻松愉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13.请简要说明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这句诗通过“夜来风雨声”和“花落知多少”两个意象,描绘了一幅夜晚风雨交加、花朵凋零的景象。这样的表达效果既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又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14.请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及其作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这句诗采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通过“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视觉效果。这种句式特点使得诗句节奏明快,意境深远,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同时,它也揭示了人生道路上的曲折与希望,给人以鼓舞和启示。

五、论述题

题目: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古诗词中意象与意境关系的理解。

答案:古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是诗歌表达的重要手法,二者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这里的“白日”、“山”、“黄河”、“海”等都是具体的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构成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一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给人以广阔的空间感和流动的时间感。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对更高远境界的追求。这里的“千里目”和“一层楼”不仅是具体的意象,更是诗人意境的体现。诗人通过登高望远,寓意着人生的追求不应止步于眼前,而应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理想和境界。

在另一首诗《静夜思》中,李白运用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的意象,通过明月光的映射,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冷的意境。这里的“明月光”和“地上霜”都是具体的自然景象,它们相互映衬,构成了一种宁静、幽深的氛围。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进一步深化了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由此可见,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础,它们通过具体的形象和画面,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而意境则是意象的升华,它将意象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整体的艺术效果,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的内涵和更丰富的情感。在古诗词中,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共同构成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使古诗词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试卷答案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A

2.B

3.A

4.C

5.D

6.ABCD

7.B

8.A

9.C

10.D

11.B

12.A

13.C

14.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ABC

7.C

8.B

9.D

10.A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表示一种闲适、自在的心态,通过这种心态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在山间漫步时的轻松愉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1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描绘夜晚风雨和花朵凋零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揭示了人生道路上的曲折与希望,给人以鼓舞和启示。

五、论述题

古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是诗歌表达的重要手法,二者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通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意象,构成了广阔的空间感和流动的时间感,而“欲穷千里目,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