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广东专用)
黄金卷06(考试版)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仅仅凭历史学家在斫究工作中离不开时间这一事实,还不足以断言历史学就是时间的科学。只有当我
们认识到,不论在历史学者身上,还是在历史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手段上,时间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无处不
在的时候,历史学才真正称得上是时间的科学。
社会中的任何存在都是历史性的存在,这为历史研究规定了时间界限。历史学研究人类文明的演变,
文明有起源,仅就此而言,历史必然有一个时间上的开端。同时,自有人类以来,世界上有无数的文明起
起落落,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列举了21个具有文明发展过程的社会,而在他那个时代,已知的原始社
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650个。因此,凡历史性的存在,都有一个时间的终点。不论是文明,还是更加具体
的历史事件和进程,在时间上都有开端和终结,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就意味着时间。所以,历史年代学就
成为历史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辅助学科,它的作用就是把历史事件根据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目前流
行的公元纪年方法,是在中世纪到近代初期逐渐地创立、完善和推广的。有了这样一种方法,历史上所发
生的事件都可以井井有条地被安放在这条可以向前和向后无限伸展的时间之线上。而且,世界上不同地方
在其曾经使用过的各种纪年法上的历史事件,都可以转换到这一线性的时序中。
这种以数字标记的本性号用,看起来客观、中性,其实不然。虽然每个以数字表现出来的年代,原本
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当历史学家在这些年代上开始编排历史事件的时候,这些年代就被赋予一定的意
义。例如,476年,是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年,这在西方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
这一年被认为对近代历史发展有浜远意义。这种被赋予了重要意义的年代,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几乎到处
存在。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选择和倾向性,使一些数字化的时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历史时间承载着
意义这一事实说明,历史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给历史时间确定性质,历史上的年代标记、时代和时期的
划分,是历史学家有意识的活动所引起的结果。
(摘自俞金尧《历史学:时间的科学》)
材料二:
在欧洲,有人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历史学家的时间是否不是连续时间,而是“々罩呼号”?
这可能是一种偏见。的确,单纯的纪年法,比如奥林匹克纪年或者公元纪年,都没有在中国自发产生。
中国以朝代和统治纪年,自公元行140年左右以来朝代中又有年号。但中国的历史学家又想出了一套关于
王朝合法性的融贯的“单独”瞿生,努力把同时代的小王朝、王国和蛮族的纪年法与所采用的主要时间标
度关联起来。年代学领域的天文学家刘羲叟在他的《刘氏辑历》中确认了干支周期、闰月、冬至夏至等,
体现了其“长术”(调和长期数据之术)的成果。
此外,中国的历史编纂绝不限于朝代史的框架,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形式的“通史”发展起来,
以处理包.括若干个朝代兴亡在内的长时间历史。司马迁本人为通史的写作树立了骐范.因为他的《史记》
从远古一直讲到公元前10()年左右的西汉时代,但他并没有提出很多理论来讨论历史学家的工作。从唐代
刘知几的《史通》开始,历史哲学才得到了精彩的研究。《史通》是世界上第一部讨论历史编纂方法的著作,
很值得与八个半世纪以后的欧洲史学先驱博丹和拉波普利尼埃尔的著作相比较。刘知儿的儿子刘秩与另一
位唐代学者杜佑发明了一种全面的新型制度通史,刘秩作了《政典》,杜佑作了著名的《通典》。但直到1322
年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出版,这种类型的著作才达到高峥。
司马光于1084年主杼完成了中国最伟大的通史著作——《资治通鉴》,由此书又产生了另一种体裁,
即“纪事本末”。1190年左右,友枢考虑到《资治通鉴》材料过于庞杂,遂选出239个论题,在其《通鉴
纪事本末》中分别论述,这又给接下来几个世纪创造了一整套历史体裁。这样中国人便克服了时间的“分
段化”。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司马光巨著的标题——“资治”。历史服务于一项重要的道德目的,即“资治”,
指导行政工作,抑恶扬善。这便是中国历史编纂基本的“零咚”里中,它是人类精神的一种崇高努力,尽
管会使一些西方现代历史学家感到不快。由这导致的任何看似恃谬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深藏于一代代中国
历史作家心中的一种深刻信念将其化解、那便是社会的显露和发展过程的一种内在逻辑,一种内在的道,
因此“仁心”(善心、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终究会得到社会的善果,而不仁之心则会导致无法挽回的
罪恶。人们感到这种归纳有非常充分的经脸依据。于是,历史是道的显现。怎么会有人以为中国人的时间
意识不如欧洲人呢?我们甚至可以说,是欧洲人的时间意识不如中国人,因为道在历史中的化现是一个不
断更新的连续过程。
(摘自英国李约瑟《时间、年代学和中国的历史编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氐碰的一项是()
A.历史年代学以历史时间为研究对象,可帮助历史研究者用时间线排序不同时空的历史事件。
B.:492年以数字来标记,本身是客观、中性的,但因与哥伦布到达美洲关联而具有历史意义。
C.中国没有自发产生单纯的纪年法,缘于古代以朝代和统治纪年能够融贯王朝的合法性。
D.材料二中认为《史通》可以与欧洲史学家的著作相比较,这样让西方读者更容易理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或碰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没能认识到时间在历史学中已充分渗透、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无处不在这一事实,历史学就不是
时间的科学。
B.在汤因比生活的时代,已知的原始社会数量超过650个,但其中大多数都已经走向时间的终点,仅剩21
个得以接续发展。
C.《史记》以创作实践树立通史典范,《文献通考》达到制度通史写作的高峰,这都说明一些中国史学家
极具时间意识。
D.纪事本末体以历史论题为中心,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体现了连续时间,能让人清晰了解具体历史事件的
开端和终点。
3.依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举例与相关概念,不犯符合的一项是()
选
概念举例
项
梁启超主张中国历史应以孔子纪年,将孔子生年作为纪年的开始,以此
A线性时间
确立时间之线,方便考古。
深知年号繁多的弊端,朱元璋登基后规定,从他以后的皇帝只能制定一
B分段时间
个年号,并且以此作为祖训。
《汉书》中用汉武帝元朔二年与匈奴的纪年时间进行关联,《新唐书》中
C“单轨”理论
用唐朝年号纪年为沙陀国作列传。
孔子修改了鲁国史书中不合微言大义的部分,删除了无关治道人伦的内
D“褒贬”理论
容,最后编定了《春秋》。
A.AB.BC.CD.D
4.材料二对西方学者的偏见进行了反驳,请简要说明文章是如何逐步展开反驳的.
5.材料一说“历史时间承载着意义”,材料二说“历史是道的显现”,这两句话侧重表达的内涵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落魄
汪曾祺
到我们认识他时,他开了个小馆子,在我们学校附近。
大学生都是消化能力很强的人。初到昆明时,大家的口袋里还带着三个月至半年的周度,有时还能接
到一笔汇款,稍有借口,或该过生日,或失物复得,或接到一封字迹娟秀的信,或什么理由都没有,大家
“通过”一下,就可以派一个人做东请客。有人说,开了个扬州馆子,那就怎么也得巧立名目去吃他一顿。
学校附近还像从前学校附近一样,开了许多小馆子,开馆子的多是外乡人,山东、河北、江西、湖南
的,都有。在昆明,只要不说本地话.任何外乡口音的.都可认作大同乡。一种同在天涯之感把掌柜、伙
计和学生连接起来。学生来吃饭,掌柜的、伙计(如果他们闲着),就坐在一边谈天说地;学生也喜欢到锅
灶旁站着,一边听新闻故事,一边欣赏炒菜艺术。
这位扬州人老板,一看就和别的掌柜的不一样。他穿了一身铁机纺绸褂裤在那儿炒菜。盘花纽扣,纽
绊拖出一城银表链。雪白的细麻纱袜,浅口千层底礼服呢布鞋。细细软软的头发向后梳得一丝不乱。左手
无名指上还套了个韭菜叶式的金戒指。周身上下,斯斯文文。除了他那点流利合拍的翻祸执铲的动作,他
无处像一个大师傅,像吃这一行饭的.这个馆子不大,除了他自己,只用了个本地孩子招呼客庄,摆筷子
倒茶。可是收拾得干干净净,木架上还放了两盆花。就是足球队员、跳高选手来,看看墙上菜单上那一笔
成亲王体的字,也不好意思过于嚣张放肆了。
半年以后,店门关了几天,贴出了条子:修理炉灶,停业数天。
重新开张后,饭铺气象一新,一早上就坐满了人,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扬州人听从有人的建议,请
了个南京的白案师傅来做包子下面,带卖早晚市了。
白案上,那位南京师俾集中精神在做曲弓。他很忙,顾不上想fl么。但是今天是撕开张,他一定觉得
很兴奋。他的脑袋里升腾着希望,就像那蒸笼里冒出来的一阵一阵的热气。听他用力抽打着面团,声音她
钝的,手掌一定很厚,而且手指很短!他的脑袋剃得光光的,后脑勺挤成了三四叠,一用力,脑后的褶纹
不停地扭动。周身上下,无一处不像一个当行的白案师傅,跟扬州人的那种“票友”风度恰成对比。
不知道什么道理,那一顿早点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猪肝面,加了一点菠菜、西红柿,淡而无味。
我看了看墙上钉着的一个横幅,写了几个美术字:“绿杨饭店”(不知是哪位大学生的大作),心想:三个
月以后,这儿个字一定会浸透了油气,活该!——我对猪肝和美术宇一向都没有好感。
半年过去,很多人的家乡在不断“转进”(报纸上讳言败退,创造了一个新奇的名词)的战争中失去
了。滇越铁路断了,昆明和“下江”邮汇不通,大学生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在外面兼了差,
教中学的,在拍卖行、西药铺当会计的,当家庭教师的,各行各业,无所不有。昆明每到中午十二点要放
一炮,叫做“午炮”,据说放那一炮的也是我们的一位同学。有的做了生意,而且越做越大。还有一些对
书本有兴趣,抱残守阙,除了领“贷金”,在学校吃“八宝饭”(糙米中有砂粒、鼠屎种种东西),靠变卖
衣物维持。附近有不少收买旧衣的,背着竹筐,往来吆唤。其中有一个中年妇女,嗓音极其脆亮,我一生
很少听到这样好听的叫卖声音:“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学生的变化,自然要影响到绿杨饭店。
这个饭馆原来不大像一个饭馆,现在可完全像一个饭馆了,太像了,代表这个饭馆的,不再是扬州人,
而是南京人了。
那个南京人,第一天,就从他的后脑勺上看出这是属于那种能够堆砌“成功”的人,一个非常现实的
人。他抓紧机会,稳扎稳打.他知道钱爰好的.活下来多不客易.举手投足都要代价。他一大早冲寒冒露
从大西门赶到小南门去买肉,因为那里的肉要便宜一点;为了撤运两袋面粉,他可以跟挑夫说很多好话,
或骂很多难听的话;他一边下面,一边拿眼睛喋着门外过去的几驮子柴,估着柴的干湿分量;他拣去一片
发黄的菜叶,去到地下,拾起来,看一看,又放回案板上。他的床是睡觉的,他的碗是吃饭的。他不幻想,
不喜欢花,他不聊闲天,不上茶馆喝茶,而且老打狗。没有多少时候,绿杨饭店就充满了他的“作风”。
从作风的改变上,你知道店的主权也变了。南京人攒了钱,红利、工找,加了自己的积蓄,入了股,从伙
计变成了股东0
绿杨饭店的主顾有些变化,但生意没有发生太大影响。在外兼职的学生在拿到薪水后会来油油肠子。
做生意的学生,还保留着学籍,选了课,考试时得来答卷子,平时也偶尔来听听课。抱残守阙者,有时觉
得“口中淡出鸟来“,就翻出几件值一点钱的东西拿到文明新徒一卖——最容易卖掉的东西是工具书,《辞
源》《牛津字典》……有一个四川同学家里寄来一件棉袍子,他为了几个人一同上邮局取出来,出了邮局大
n,拆开包裹,把一件全新的棉袍搭在手臂上,就高声吆唤:“哪个买这件棉袍!”然后,几个馋人,一
顿就把一件新棉袍吃掉了。昆明冬天不冷,没有棉袍也过得去。
绿杨饭店的生意好过一阵,好得足以使这一带所有的饭馆为之侧目。这些饭铺的老板伙计全都对它关
心。别以为他们都希望“绿杨”的生意坏。他们知道,“绿杨”的生意要是坏,他们也好不了。他们的命
运既相仿,又相共。果然,过了一个高潮,绿杨饭店走了下坡路了,包子里的豆芽菜、豆腐干越掺越多,
卖出去的包子越来越少。时间很快过了两年了。大学的学生,有的干脆弃学经商,在外地跑买卖,甚至出
了国,到仰光,到加尔各达。有的还选了几门课,有的干脆休了学,离开书本,离开学校,也离开了绿杨
饭店。在外兼职的,很多想到就要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不再胡乱花钱。风茶街冷落了许多。开饭馆的江
西人、沏南人、山东人、河北人全都风流云散,不知所终。绿杨饭店还开着。绿杨饭店犹如一面镜子,照
出种种变化。镜子里是变色的猪肝、暗淡的菠菜、半生的或霉烂的西红柿。太阳光如一匹布,阳光中游尘
飞舞。
一九四六年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魄”,即潦倒失意,在本文中不仅指扬州人所经营饭馆的落魄,更指在烽火硝烟中众多背井离乡小
人物的落魄,表达了作者对时代洪流和人生浮沉的思考。
B.“他穿了一身铁机纺绸褂裤在那儿炒菜……”作者通过对扬州人穿着的详尽刻画,写出了扬州人对做菜
的讲究,显示出他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C.扬州人“无处像一个大师傅”,而南京人“无一处不像一个当行的白案师傅”,绿杨饭店“现在可完全
像一个饭馆了”,叙述者在“像与不像”的评价中流露褒贬之意。
D.“他们的命运既相仿,又相共”的“相共”指的是人们在朝天保夕的战时环境的冲击下,都会先选择生
存目标,而搁置精神追求。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抱残守阙者为求果腹,起初只卖衣,后来也卖书,这一对比以小见大,刻画出战时异乡生活的不易以及
学生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变化。
B.“这几个字一定会浸透了油气”,作者由对食物的反感联想到口后绿杨饭店的风雅不再°9前文对“成
亲王体字”的极高评价形成鲜明的对比。
C.本文语言幽默风趣,例如在刻画南京人时,运用反语、谐音、庄词谐用等手法,对人物进行调侃、讽刺、
批判,令读者忍俊不禁又掩卷深思。
D.文章以双线结构阐述战时扬州人在昆明所开饭馆逐渐沦落的过程,又以顾客、学生的双重身份记叙见闻,
以扬州人落魄之路对照叙述者在昆明的学生生活。
8.《落魄》以“我”的视角聚焦扬州人饭馆的变辽,从个体反思自我、折射群体,意味深K,谓简耍分析。
9.汪曾祺师承沈从文,小说“淡而有味”,请结合本文加以赏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工•篁,太子辞于齐工而归,齐工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尸子。
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
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日:“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
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王令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书
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子良出,昭常人见,日:“不可与也。万乘者,
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靖守之。”昭
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天下。楚亦不
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王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良
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
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日:“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伐昭常。未涉疆,
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塔。日:“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
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
材料二:
秦人留之(楚怀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
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雎日:“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今又■王命而立其庶子,
不宜!”乃诈赴于齐。齐得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
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日:“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予我下东国,吾为
王条太子3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3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王乃造A子良北B献地于齐C立昭常D为大司马E使守东地F又造景鲤G西索H救于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与,意指给,给予,同《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字含义相同。
B.玉声,似玉相击之声,引中为美妙的声音。这里是对楚襄王言语的敬称。
C.“乃归子”的“归”指让……回去,与《蜀道难》“使人听此凋朱颜”的“凋”字用法相同。
D.倍,指违背。跟《鸿门宴》“愿臣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怀王死后,在齐国做人质的楚国太子向齐王请辞【可楚国,但齐王阻扰,提出放归条件,楚太子采纳了
慎子的建议,答应了齐王的条件。
B.楚太于回国继位,齐士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襄土不愿献地,向群臣问计,集思厂益,最后解除了危机,
说明楚襄王善纳言。
C.子良告诉齐王此行受王命来献地。昭常假托王命驻守献地。秦军压境并指责齐国行为不当,告知若不收
兵就和齐军决战。最终楚国不战保全东地。。
D.材料•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楚太子答应献地给齐国。材料二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为怕空有人质,
还在天下落下个不义之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
(2)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
14.楚襄王不愿献地给齐王,向子良、昭常、景鲤三人问计,三人在割让东地的问题上有何不同意见?请简
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颍。
和①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龄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现冰已合灯花老,优对群书捕敝袍。
【注】①题中“和”,读h6,指唱和,和答。仲蒙是诗人的友人。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断雁”“尘劳”等词写出孤雁哀号、尘世烦劳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孤寂困苦的沉重心情。
B.颔联对仗工整,视听结合,描写了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阴云密布,大雪将至的景象。
C.“灯花”指灯芯燃烬所结成的花状物,“砚冰已合灯花老”说明诗人夜深难眠,读书时间之长。
D.这首酬和诗结构严谨,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6.黎靖在《人生之贵》中提到“人以正为贵,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学以精为贵,情以挚为贵……”,
在这首诗中,能看到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习是一种态度,不论年龄大小,自觉与他人交流,总会有所收获,正如韩愈《师说》中所说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表明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
差强烈,这说明以诚待人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3)“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更是承载着无尽的漂泊之苦、思乡之情或考对自由生活
的何往,等等,如“,"o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展示了一种捕捉、处理和存储视觉信息的神经形态设备。这种
小型设备可用与人类相似的方式“看”并形成记忆。这种神经形态设备是一种由掺杂氧化锢传感元件实现
的单芯片,厚度仅为人类头发丝的数千分之一,不需要外部部件就能运作。该设备模仿了A,像视神经
一样预先打包和传输信息,并像人类大脑一样在记忆系统中存储和分类信息。这些功能可使其实现超快决
策。与此前已知谩各相比,新谩备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保留信息,不需要频繁的电信号来刷新记忆。这一
能力显著降低了能耗,Bo
人眼只有一个视网膜,①可以捕捉整个图像,②然后由大脑进行处理,③以识别物体、颜色和其他视
觉。④研究团队在人眼中汲取灵感,⑤创造出具有类似功能的“相机”。⑥该设备通过使用单一元素图像
传感器来模拟视网膜的功能,⑦这些传感器在一个平台上捕获、存储和处理视觉信息。⑧神经形态视觉系
统使用类似于人脑的模拟处理,⑨与目前的技术相比,⑩可以大大降低执行复杂视觉任务所需的能量。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io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枣花太不起眼了,它既没有桃花的艳、梨花的白―里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它的长相貌似桂花,但没
有桂花迷人的香气。它总是无声无息地开放,似乎生怕惊动了谁。它给人们的惊喜,就是那累累硕果。在
月明晴朗的夜晚,满树的枣子就像琳琅满目的明珠。
枣花开得晚。一般在桃花艳、梨花白、杏花闹嘿嚷时,枣树还是一叶未发。只有百花吐艳,万木争春
之后,枣树才悄悄地发芽抽叶,孕育自己的花蕾。枣花开时,是枣叶最美之时,绿油油的带着点嫩黄,犹
如刚刚长成的少女,不施粉黛也美丽动人。而枣花,却隐藏着自己,任由枣叶出尽风头。①它知道,痴心
的小蜜蜂终究会找到它,用它的花粉酿造出香甜的蜜。枣花花期很短,它们竭尽全力地孕育果实,没有几
大便结出一个个尖尖的小青枣。等到秋风乍越,颗颗红玛瑙般的果子便会挂满枝头。
在北方,枣花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蒸一种有着各种漂亮造型、以红枣
装饰的面食,叫"枣花",象征着吉祥如意。一笼“枣花”出锅,②花团锦簇,面白枣红,香气四溢,让
人口在浓浓的春庆气氛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甜蜜。
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悄悄、油油、尖尖”,说说它们和“怕、油、尖”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
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如果写成“它既不艳丽、洁白,更谈不上国色天香”,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我们迎来又一个中秋佳节。诵读诗词,做月饼、品月饼,体睑传统民
俗活动,在看花灯、猜灯谜、饮桂花酒中领略文化魅力……中秋节到来之际,我们重温熟悉的味道,借助
多彩的形式,共同感受这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时刻。
——选自人民日报《让传统节日更好浸泄时代人心》
材料二:亚运赛事正甜,中秋佳节共度,体育盛会遇见传统节日,尽显“中国式浪漫”。制作花灯、团
扇作画、用模具为月饼印上图案,运动员村里的中秋主题日体验活动精彩纷呈;浙派古奉、苏州评弹、昆
曲、点茶,西湖中秋赏月雅集活动广受欢迎。通过亚运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呈现在世界面前。
——选自人民日报《杭州亚运会铭刻文化自信》
阅读以上两则新闻报道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广东专用)
黄金卷06(解析版)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仅仅凭历史学家在斫究工作中离不开时间这一事实,还不足以断言历史学就是时间的科学。只有当我
们认识到,不论在历史学者身上,还是在历史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手段上,时间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无处不
在的时候,历史学才真正称得上是时间的科学。
社会中的任何存在都是历史性的存在,这为历史研究规定了时间界限。历史学研究人类文明的演变,
文明有起源,仅就此而言,历史必然有一个时间上的开端。同时,自有人类以来,世界上有无数的文明起
起落落,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列举了21个具有文明发展过程的社会,而在他那个时代,已知的原始社
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650个。因此,凡历史性的存在,都有一个时间的终点。不论是文明,还是更加具体
的历史事件和进程,在时间上都有开端和终结,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就意味着时间。所以,历史年代学就
成为历史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辅助学科,它的作用就是把历史事件根据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目前流
行的公元纪年方法,是在中世纪到近代初期逐渐地创立、完善和推广的。有了这样一种方法,历史上所发
生的事件都可以井井有条地被安放在这条可以向前和向后无限伸展的时间之线上。而且,世界上不同地方
在其曾经使用过的各种纪年法上的历史事件,都可以转换到这一线性的时序中。
这种以数字标记的本性号用,看起来客观、中性,其实不然。虽然每个以数字表现出来的年代,原本
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当历史学家在这些年代上开始编排历史事件的时候,这些年代就被赋予一定的意
义。例如,476年,是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年,这在西方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
这一年被认为对近代历史发展有浜远意义。这种被赋予了重要意义的年代,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几乎到处
存在。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选择和倾向性,使一些数字化的时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历史时间承载着
意义这一事实说明,历史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给历史时间确定性质,历史上的年代标记、时代和时期的
划分,是历史学家有意识的活动所引起的结果。
(摘自俞金尧《历史学:时间的科学》)
材料二:
在欧洲,有人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历史学家的时间是否不是连续时间,而是“々罩呼号”?
这可能是一种偏见。的确,单纯的纪年法,比如奥林匹克纪年或者公元纪年,都没有在中国自发产生。
中国以朝代和统治纪年,自公元行140年左右以来朝代中又有年号。但中国的历史学家又想出了一套关于
王朝合法性的融贯的“单独”瞿生,努力把同时代的小王朝、王国和蛮族的纪年法与所采用的主要时间标
度关联起来。年代学领域的天文学家刘羲叟在他的《刘氏辑历》中确认了干支周期、闰月、冬至夏至等,
体现了其“长术”(调和长期数据之术)的成果。
此外,中国的历史编纂绝不限于朝代史的框架,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形式的“通史”发展起来,
以处理包.括若干个朝代兴亡在内的长时间历史。司马迁本人为通史的写作树立了骐范.因为他的《史记》
从远古一直讲到公元前10()年左右的西汉时代,但他并没有提出很多理论来讨论历史学家的工作。从唐代
刘知几的《史通》开始,历史哲学才得到了精彩的研究。《史通》是世界上第一部讨论历史编纂方法的著作,
很值得与八个半世纪以后的欧洲史学先驱博丹和拉波普利尼埃尔的著作相比较。刘知儿的儿子刘秩与另一
位唐代学者杜佑发明了一种全面的新型制度通史,刘秩作了《政典》,杜佑作了著名的《通典》。但直到1322
年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出版,这种类型的著作才达到高峥。
司马光于1084年主杼完成了中国最伟大的通史著作——《资治通鉴》,由此书又产生了另一种体裁,
即“纪事本末”。1190年左右,友枢考虑到《资治通鉴》材料过于庞杂,遂选出239个论题,在其《通鉴
纪事本末》中分别论述,这又给接下来几个世纪创造了一整套历史体裁。这样中国人便克服了时间的“分
段化”。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司马光巨著的标题——“资治”。历史服务于一项重要的道德目的,即“资治”,
指导行政工作,抑恶扬善。这便是中国历史编纂基本的“零咚”里中,它是人类精神的一种崇高努力,尽
管会使一些西方现代历史学家感到不快。由这导致的任何看似恃谬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深藏于一代代中国
历史作家心中的一种深刻信念将其化解、那便是社会的显露和发展过程的一种内在逻辑,一种内在的道,
因此“仁心”(善心、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终究会得到社会的善果,而不仁之心则会导致无法挽回的
罪恶。人们感到这种归纳有非常充分的经脸依据。于是,历史是道的显现。怎么会有人以为中国人的时间
意识不如欧洲人呢?我们甚至可以说,是欧洲人的时间意识不如中国人,因为道在历史中的化现是一个不
断更新的连续过程。
(摘自英国李约瑟《时间、年代学和中国的历史编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氐碰的一项是()
A.历史年代学以历史时间为研究对象,可帮助历史研究者用时间线排序不同时空的历史事件。
B.:492年以数字来标记,本身是客观、中性的,但因与哥伦布到达美洲关联而具有历史意义。
C.中国没有自发产生单纯的纪年法,缘于古代以朝代和统治纪年能够融贯王朝的合法性。
D.材料二中认为《史通》可以与欧洲史学家的著作相比较,这样让西方读者更容易理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或碰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没能认识到时间在历史学中已充分渗透、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无处不在这一事实,历史学就不是
时间的科学。
B.在汤因比生活的时代,已知的原始社会数量超过650个,但其中大多数都已经走向时间的终点,仅剩21
个得以接续发展。
C.《史记》以创作实践树立通史典范,《文献通考》达到制度通史写作的高峰,这都说明一些中国史学家
极具时间意识。
D.纪事本末体以历史论题为中心,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体现了连续时间,能让人清晰了解具体历史事件的
开端和终点。
3.依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举例与相关概念,不犯符合的一项是()
选
概念举例
项
梁启超主张中国历史应以孔子纪年,将孔子生年作为纪年的开始,以此
A线性时间
确立时间之线,方便考古。
深知年号繁多的弊端,朱元璋登基后规定,从他以后的皇帝只能制定一
B分段时间
个年号,并且以此作为祖训。
《汉书》中用汉武帝元朔二年与匈奴的纪年时间进行关联,《新唐书》中
C“单轨”理论
用唐朝年号纪年为沙陀国作列传。
孔子修改了鲁国史书中不合微言大义的部分,删除了无关治道人伦的内
D“褒贬”理论
容,最后编定了《春秋》。
A.AB.BC.CD.D
4.材料二对西方学者的偏见进行了反驳,请简要说明文章是如何逐步展开反驳的.
5.材料一说“历史时间承载着意义”,材料二说“历史是道的显现”,这两句话侧重表达的内涵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
l.C2.C3.B
4.①首先指出中国史学家用“单凯”理论等调和朝代、年号纪年等分段时间;②接着指出史学家用通史处
理长时间历史以跳出朝代史框架;③然后指出纪事本末体克服了时间“分段化”;④最后指出道在中国
历史中的化现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连续过程,反驳了对方偏见。
5.前者侧重提醒我们,历史时间意义依据历史学家的价值观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局限性;后者强调,
历史应该服务于人类的道德和社会进步,应该秉持惩恶扬善的正步历史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领考杳学牛理解文.章内容,筛诜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缘于古代以朝代和统治纪年能够融贯王朝的合法性”错,结合材料二第2段”的确,单纯的纪年法,
比如奥林匹克纪年或者公元纪年,都没有在中国自发产生。中国以朝代和统治纪年,自公元前140年左右
以来朝代中又有年号。但中国的历史学家又想出了一套关于王朝合法性的融贯的‘单轨'理论”可知,选
项“缘于……”强加因果了。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如果……历史学就不是时间的科学”作者只是强调“认识”的重要性,但“认识”并非“历史学是否
是时间的科学”的客观依据;
B.“仅剩21个得以接续发展”,无中生有,材料一原文是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列举了21个具有
文明发展过程的社会”。
D.“以历史论题为中心”错,纪事本木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哀枢《通鉴纪事本木》才以论题分类。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朱元璋规定只能制定一个年号实际上是克服年号繁多带来的时间“分段化”。
故选B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二第1段“在欧洲,有人曾提中这样的问题:中国历史学家的时间是否不是连续时间,而是'分段时间'”
提出问题;
第2段开头一句“这可能是一种偏见”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接着用让步关系的句子“中国的历史学家又
想出了一套关于王朝合法性的融贯的‘单轨'理论,努力把同时代的小王朝、王国和蛮族的纪年法与所采
用的主要时间标度关联起来”指出:中国史学家用“单轨”理论等调和朝代、年号纪年等分段时间;
第3段“此外……”告诉我们这是又一反驳的理由,段首句强调了“发展起来的通史处理了包括若干个朝
代兴亡在内的长时间历史”,指出史学家用通史处理长时间历史以跳出朝代史框架;
第d段根据这又给接下来几个世纪创造了一整套历史体裁。这样中国人便克服了时间的‘分段化’”可知,
指出纪事本末体克服了时间的“分段化”;
第5段最后部分小结,根据“于-是,历史是道的显现……道在历史中的化现是•一个不断于新的连续过程”
可知,指出道在中国历史中的化现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连续过程,反驳了对■方偏见。
最后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格式回答即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
结合“历史时间承载着意义这■事实说明,历史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给历史时间确定性质,历史上的年
代标记、时代和时期的划分,是历史学家有意识的活动所引起的结果”可知,“历史时间承载着意义”侧
重提醒我们,历史时间的意义依据历史学家的价值观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局限性;
结合“那便是社会的显露和发展过程的一种内在逻辑,一种内在的道,因此‘仁心'(善心、不忍人之心、
恻隐之心)终究会得到社会的善果,而不仁之心则会导致无法挽回的罪恶。人们感到这种归纳有非常充分
的经验依据”可知,“历史是道的显现”强调,历史应该服务于人类的道德和社会进步,应该秉持惩恶扬
善的进步历史观。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落魄
汪曾祺
到我们认识他时,他开了个小馆子,在我们学校附近。
大学生都是消化能力很强的人。初到昆明时,大家的口袋里还带着三个月至半年的用度,有时还能接
到一笔汇款,稍有借口,或诈过生日,或失物复得,或接到一君字迹娟秀的信,或什么理由都没有,大家
“通过”一下,就可以派一个人僦东请客。有人说,开了个扬州馆子,那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身器材行业标准化建设考核试卷
- 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考核试卷
- 中药行业2025年3月月报:内需韧性凸显看好品牌OTC
- 2025标准个人借款合同协议书范本
- 云南省景东县二中2025届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数学试题模拟试卷(一)
- 规范汉字书写活动
- 2025届海东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试卷
- 2025山东【单招】院校名单及招生数量
- 2025年山西货运从业资格仿真考题
- 学前教育教研员培训汇报
- 干眼基础检查、诊断试题
- AQ∕T 3001-2021 加油(气)站油(气)储存罐体阻隔防爆技术要求
- 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
-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要点课件
- 2024年全国高中生物联赛竞赛试题和答案
-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
- 生产班组计划管理培训课件
- 《制药分离工程》课件
-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 【公开课】Unit+2Reading+and+Thinking(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冷藏柜温度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