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凤《红烛颂春》阅读答案_第1页
张金凤《红烛颂春》阅读答案_第2页
张金凤《红烛颂春》阅读答案_第3页
张金凤《红烛颂春》阅读答案_第4页
张金凤《红烛颂春》阅读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金凤《红烛颂春》阅读答案文本一:红烛颂春张金凤①午夜时分,两朵烛花似并蒂莲开放在烛台上,花托艳红,光焰金黄,花心从容地放射出灼灼光芒。②当一对红烛在桌上被点燃的时候,正是春节最隆重庄严的时刻,四壁乌黑的土屋立刻充盈着喜庆的红光。烛心轻摇,吸着油脂往高处生长,似拱出土层的幼苗,正活力十足地奔向春天。③红烛是春节里青衣一般的角色,衣着华丽,光艳照人,高贵端庄,出场隆重。它们坐镇堂屋中央,气场宏大,在人们的祭拜和颂词中播撒希冀。④那是腊月从年集上“请”回来的一对红烛。乡下人赶集无非“买”“卖”二字,但买年货的时候,有些神圣物件只能说“请”,比如红烛。红烛是摆在桌上照耀天地、宗谱和供品的,更是照耀着一家人的敬畏之心、尊崇之心,一定要毕恭毕敬地“请”回来。⑤除夕的傍晚,红烛从搁物架上被取下来,它们被一层黑草纸呵护着,不让尘埃沾染。小心翼翼地打开黑草纸,红烛让人的眼也跟着鲜润起来,那是五月石榴花的模样,是腊月糖葫芦的模样。⑥红烛被插在暗褐色的烛台上,那红艳腰身上明晃晃的烫金大字是一副简单的联,以平安和富贵互为应答,平仄押韵。“富贵万年”“家业千秋”“八方进宝”“四面来财”“平安如意”“福禄寿喜”……它们稳坐在八仙桌上,与一家人的虔诚在一起,与踏实的日子在一起。⑦从久远的时代开始,红烛就伴随着人类,照亮了我们的漫漫长夜,也照亮了我们的诗书。“硬身直骨绕棉絮,千遍洗礼身变粗,突降赤雨披红袍,金笔一挥知前途。”这是传统老手艺蘸蜡的过程。一支身材秀伟的芦苇秆成为红烛的骨骼,它一次次地在油脂中沐浴,每蘸一次,增加一分厚度。四十多次蘸油,就像生长出四十多个年轮。经过热油的洗礼和红的沐浴,红烛有了一颗播撒光明的慈悲之心。⑧手工制作的蜡烛自带人的温度,那双苍老的手从河畔采回芦苇秆,依照尺寸剪裁,稍微弯曲的要以火烤修整塑形,然后粘棉絮、下油炸,接着就是一次次蘸蜡。当它丰满的腰身定型后,提笔写上吉祥的金字.像是它的品质鉴定书。每一支红烛不能有一点瑕疵,捧给千家万户的必须是最完美的祝福。⑨“啪,啪”,红烛爆出灯花,似乎在呼应户外燃放的爆竹,尽管音韵轻微,却别有情致。“灯花爆,喜事到”,主妇虔诚地伸出剪刀修剪灯花,把烛火剔得更亮。今夜,黑暗也慈悲,风也安详,烛光仪态端庄。红烛照着供桌上的花样饽饽、油炸巧果、塞满红枣的隔年饭、鲜灵灵的竹枝、油绿的菠菜、沉默修长的桃枝,照着后窗上半盏清水浸着的萝卜花,照着厨房里饱满丰润的白菜,照着擦拭得干干净净的器皿,照着拥挤喜庆的全家福,照着角落里安静的促织,照着墙上宏大的“福”字。⑩红烛也照亮了一家人红红火火的前程。不管曾经走过多么曲折的路,度过多么艰涩的时光,在大年夜的寒气与黑暗里,红烛一亮,所有的疲劳辛酸、苦痛磕绊都烟消云散。待红烛上的平仄联句在除夕之夜慢慢燃尽,那祝福就融进了一家人的日子和期盼,窗外已经是新年纯净灿烂的阳光。⑪每次点燃红烛,男主人都会想起洞房花烛的日子,那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红烛的色泽如此鲜艳,就像当年新娘子穿的红绸衣裳。新娘子也如红烛,明媚的光焰照亮了曾沉默暗涩的家,给了生活新的起点和希望。望着那个在灶前下饺子的身影,他明白,她依然是照亮他的红烛,会照他一辈子。⑫窗外,瑞雪纷纷飘洒,北风吹着树枝打呼哨,但是,没有什么能干扰红烛照亮寒夜的决绝。烛心跳动、飘摇、流泪,那泪也是幸福的泪。它的使命就是燃烧,就是播撒光明。⑬红烛穿上外衣,走进呼啸的风里,变身成了红灯笼,不一样的名字和腰身,却是相同的使命。那是一个用竹篾或者铁丝制成的灯笼罩骨架,拔着一层美丽的防风红外衣。灯笼里透出的不是明澈的亮,而是一种朦胧而喜庆的光晕。挑着灯笼在年的黑夜里行走的人,在完成一种祭拜的仪式,那是对天地的虔敬,对祖先的尊崇,也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交代。夜笼着风,风裹着灯笼,灯笼呵护着红烛,红烛安静地燃烧。⑭挂在户外的红灯笼也迎着风,顶着雪,沐着霜;它们在门当上,在檐角上.在落满雪的树枝上。家家的门外,都是一派祥瑞的红。⑮红烛映照,街巷间进进出出的人,身上都披红挂金,像极了状元及第的样子。

文本二:很多人说,写作是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因此写作才拥有快乐和深度。有时候,心灵就像一架被堵住所有缝隙的风箱,在与世隔绝的沉闷中,躁动地寻找着一个未知的出口。文字因此有了无数的指向。不过,平静也罢,烦扰也罢,真诚的文字才会有温度、有色彩、有力量。不久前,青年作家张金风的散文集《踏雪归乡》入选山东省作协“文学鲁军新锐文丛”第四辑。她说,里面收录的文章,可以说是近几年散文创作的精华版,都是以最真诚的笔墨完成的。(摘编自光明网《张金风:乡土文学是民族的根文学》)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烛被毕恭毕敬地从年集上“请”回来,坐镇堂屋中央,在春节最隆重庄严的时刻点燃,这些都突出了人们对红烛的虔敬。B.作者写传统蘸蜡制烛过程,工序虽不复杂,但认真讲究,体现了老手艺人的庄重态度,亦是对乡土文化的肯定和赞扬。C.文章中写到男主人在红烛点燃时,联想起洞房花烛这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赞美了红烛般的新娘子奉献和牺牲的精神。D.文章描写了人们挑着红灯笼,怀着对祖先的尊崇完成年夜祭拜的情景,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延展了红烛的内涵。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⑦段引用诗句,突出了红烛在传统仪式中的重要地位,意在表达作者对传统手艺的礼赞,增加文采,富有诗情画意。B.文章第⑨段连用多个“照”字,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过年时祥和、富足、喜庆的场景,句式整散结合,富有表现力,读来如临其境。C.文章以“红烛”为线索,将红烛与春节仪式、老手艺人、新娘子、红灯笼等联系起来.达到了浑然一体、形散神聚的效果。D.本文和闻一多的《红烛》都运用了象征、引用、拟人的手法,挖掘平凡事物的内涵,提炼表层背后的本质,赋予寻常事物新的广度和亮度。8.文章中的“红烛”意蕴丰富,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请结合文本概括。(4分)9.文本二中提到“真诚的文字才会有温度、有色彩、有力量”,文本一是如何通过“有温度、有色彩、有力量”的文字来体现“真诚”的?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参考答案6.(3分)C(“牺牲的精神”错)7.(3分)A(“突出了红烛在传统仪式中的重要地位”错)8.(4分)①红烛有着华丽光艳的外形,象征着祥瑞喜庆。②红烛被视为春节的圣物,寓意着祝福和期盼。③红烛驱走辛酸苦痛,给生活带来新的起点和希望。④红烛照亮寒夜,播撒光明,给人温暖和鼓舞。评分参考:共4分,答出一条得1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6分)①“它们稳坐在八仙桌上,与一家人的虔诚在一起,与踏实的日子在一起”突出了红烛给人的踏实稳定感,是有温度的,给人一种真诚的温暖。②“两朵烛花似并蒂莲开放在烛台上,花托艳红,光焰金黄,花心从容地放射出灼灼光芒”形象地写出红烛燃烧时的美丽形象。描写形象逼真,画面感强,是有色彩的,表达了对红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