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草产品原料收获技术第二节收获方式人工收获、机械收获(分段收获、联合收获)第三节收获技术(一)收获原则(1)确定牧草的收获适期实质:在牧草的营养价值和DM产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豆科牧草:(紫花苜蓿)收获适期为初花期(不考虑花的数量,有花即为初花期)干草中CP18~20%;在初花期到15%的植株开花这一时期内收完为宜禾本科牧草:抽穗期收获;抽穗期CP13~15%。留茬高度:豆科牧草:4~5cm;禾本科:6~8cm或20~30cm(柱花草、百脉根)(2)根据畜禽种类的需要原则(二)收获时期(1)禾本科牧草:收获适期:抽穗期CP在13~15%刈割期:孕蕾-抽穗期刈割期的影响:1)禾本科牧草单位面积的DM和可消化营养物质总收获量以抽穗-初花期为最高;2)刈割期对禾本科牧草的再生性、刈割次数及下一年产草量均有较大的影响;3)孕穗-抽穗期刈割利于再生;(2)豆科牧草:收获适期:初花期CP18~20%(3)饲料作物:青饲玉米宜割期在抽穗期前后专用青贮玉米:带穗全株青贮,适宜收割期在乳熟末期至蜡熟中期;籽粒做粮食或精饲料,秸秆做青贮原料的兼用玉米:蜡熟末期(三)收货方法(1)刈割方式:人工刈割、机械刈割割草机性能要求一是割幅合适,拖拉机行走轮或割草机地轮作业过程中不压草;二是传动部件有足够的离地间隙或防护措施,防堵塞和缠绕;三是对地面仿形性好,割茬高度适宜,以便尽可能提高收获量;四是挂接迅速,操作方便,安全装置齐全。(2)牧草的留茬高度与再生:1)留茬高度10cm时残茬损失产量25-30%,留茬高残茬损失;低割掉生长点影响生长2)下繁草:3-4cm上繁草:5-6cm高大型牧草10-15cm一年只收割一茬:低些3)机械割草,风力和风向影响割草高度、产量(3)放牧收获放牧强度:(1)未放牧:原有植物群落(2)轻度放牧:原有植物群落的典型植物(3)正常放牧:优良可食的牧草数量基本稳定(4)过度放牧:可食性高的牧草渐渐消失(5)极度放牧:植物较稀疏,草层变低放牧适宜时间:春季放牧应在牧草生长发育15~18d后开始草地载畜量: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地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地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第二章物理加工的饲草饲料产品第一节青草(或青绿饲料):青绿饲料的概念,营养特点和影响青绿饲料品质的因素青绿饲料---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新鲜饲草,包括可直接饲喂动物的人工种植饲草(牧草、饲用植物以及叶菜和瓜、果、根类的秧蔓等可食部分)和以放牧形式利用的草地鲜草等。营养特点:1.干物质含量低:野生牧草或栽培牧草DM占1/4左右,生长早期的幼嫩牧草DM少,约占鲜重的1/10;水生青饲料DM占鲜重的5%或更低;2.蛋白质的AA组成较为平衡:优于籽实的蛋白质,且胡萝卜素和VB族含量显著超过干草和谷实类饲料;3.营养成分和价值受植物的生长阶段、茎叶的老嫩和各自比例不同影响而差异较大:随生长期延长,DM和CF明显增高,而CP和矿物质含量明显降低。DE和CP的消化率随生长阶段而降低。影响因素:(一)牧草种类:冷季>暖季一年生>多年生豆科大于禾本科(二)气候条件:多年生消化率春季最高,夏季中后期降低,秋季又开始回升;高温使木质化程度增加;降雨过多使牧草含水量增加,导致土壤氮的淋溶损失,降低牧草蛋白质含量。(三)成熟期第二节青干草:概念,青干草调制原理青干草概念:草本饲用植物在量质兼优时收获,经自然或人工干燥使其水分达安全含量以下,并保持青绿颜色,长期保存的饲草。即青绿色的水分达到安全含水量以下的草本饲用植物。干草调制的原理:(-)饲草刈割后的生理、生化过程1生理变化过程即饥饿代谢阶段(或凋萎期);(1)水分快速散失:5-8h从80%降到40-50%散失途径:维管系统、细胞间隙和气孔散失(2)饥饿代谢:细胞生命活动只靠分解贮存营养物质。如淀粉转化为双糖和单糖,作为呼吸能量消耗;少量蛋白质分解成氨化物等。这时以氧化作用为主导的代谢阶段,为饥饿代谢。含水降到40%左右,细胞失去恢复膨压的能力,逐渐趋于死亡,饥饿代谢停止。产生高温:呼吸作用旺盛,温度升高,加剧营养物质分解(养分损失5-10%)2生化变化即自体溶解阶段(饲草干燥后期)(1)水分散失速度减慢:散失途径:角质层散失(2)酶促生化反应加强:(草水分下降到40%以下细胞死亡,干燥时间延长下蛋白质损失较多)(3)Vit和可溶性营养物质损失较多(阳光直射和体内氧化酶作用,胡萝卜素、叶绿素和VC等大部分分解破坏)(4)VitD的形成:麦角固醇转化为VD(5)芳香物质的产生(二)青干草调制过程中养分的损失途径1.植物呼吸作用2.机械作用3.微生物作用引起营养物质变化4.雨淋5.光化学作用(三)影响饲草干燥速度的因素1.环境因素:气候,太阳辐射、气温、空气湿度和风速2.植物体内、外部水分散发的情况3.植物体中水分移动的阻力4.饲草各器官的散水强度第五节成型饲草饲料的概念和意义成型饲草饲料:将草粉,草段等原料,加工成颗粒状、块状及饼状等固型化的饲料。意义:(1)减少贮运的营养损失(2)减少贮运的费用(3)改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第三章叶蛋白和秸秆的加工掌握叶蛋白的概念和叶蛋白加工的原料膨化秸秆,氨化秸秆的优缺点和原理叶蛋白:新鲜牧草或其他青绿植物切碎压榨后,从汁液分离出的蛋白质制品。可溶性蛋白质的凝集物。叶蛋白加工的原料:应具备的条件:(1)蛋白质含量高;(2)叶量丰富;(3)不含有毒成分及胶质、黏性物质;(4)单位面积叶蛋白产量高,要求原料生长速度快,再生性强,能多次刈割。种类:(1)牧草和饲料作物:紫花苜蓿、红三叶、白三叶、紫云英,禾本科牧草、苋菜、甜菜、胡萝卜;(2)树叶:洋槐叶、榆树叶、柏树叶、白桦叶;(3)农副产品叶:苎麻叶、芦笋叶、籽粒苋。采集:蛋白质含量最高时刈割。含水80-82%,草汁占鲜重的50-60%。加工机理:提取原理:利用破坏水化膜和使蛋白质分子变性降低溶解度。可溶性蛋白质:溶剂抽提或经物理、化学方法。膨(碱)化处理:优点:经处理的秸秆非常柔软,消化率提高15-20%,家畜采食后可造成适宜瘤胃微生物活动的微碱性环境,为秸秆利用创造有利条件。缺点:(1)家畜采食后,饮水量及排尿量均有所增加,且随尿排出大量的Na,污染土壤,使局部土壤发生盐碱化;(2)NaOH处理方法较繁杂,且NaOH有较强腐蚀性。原理:利用碱类物质能使秸秆纤维内部的氢键变弱,使纤维素膨胀,从而提高秸秆的消化率,改善适口性氨化处理:优点:1.改善秸秆的营养成分;2.适口性;3.提高消化率;4.提高家畜生产性能;5.预防农作物病虫害传播;6.降低饲养成本。缺点:对氨的利用率较低,50%左右,其余的氨打开氨化设施后散入空气,造成一定污染,对家畜和人体的健康有一定危害。原理:1.碱化作用OH-使秸秆纤维内部的氢键结合变弱,纤维分子膨胀,且能溶解半纤维素打破纤维素与木质素间的镶嵌结构,少量木质素被溶解,提高消化率2.氨化作用:氨与秸秆中有机物质发生氨解反应,形成铵盐进入瘤胃,合成菌体蛋白3.中和作用:氨中和饲料的潜在酸度,为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第四章微生物发酵类饲料第二节青贮饲料意义:(一)有效保存青饲料的营养成分;(二)适口性好消化率高;(三)扩大原料的来源;(四)调制不受气候等环境的影响,保存时间长,全年均衡供应青绿多汁饲料。(五)消灭害虫、病菌和杂草青贮饲料类型:(1)原料含水量:1.高水分青贮(70%)2.凋萎青贮(60-70%)3.半干青贮(40-50%)(2)组成成分:1.单一青贮2.混合青贮3.配合青贮(3)形状:1.切短青贮饲料2.整株青贮饲料(4)发酵酸种类:1.乳酸型青贮饲料2.乙酸型青贮饲料3.丁酸型青贮饲料4.变质青贮饲料第三节青贮原理(饲料青贮的原理是什么?)原理:新鲜的牧草及饲料作物切碎后,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中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和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形成厌氧环境,促使乳酸菌繁殖,通过厌氧的发酵过程,将青贮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类转变成以乳酸为主的有机酸,在青贮原料中积聚。当有机酸累积到一定程度,pH降到4.2左右时,大部分微生物停止繁殖。由于乳酸不断累积,随之酸度增强,最后乳酸菌本身也受到抑制而停止活动,从而使得饲料得以长期保存。青贮中主要微生物及其作用微生物种类,需氧类型,作用乳酸菌:厌氧,糖类分解为乳酸,有利酪酸菌:厌氧,糖类分解为丁酸,蛋白质分解为氨,有害醋酸菌:好氧,乙醇分解为乙酸,青贮初期酵母菌:好氧,糖分解为乙醇,青贮初期,参与好氧性变质霉菌:好氧,分解有机物质,产生毒素,参与好氧性变质,有害腐败菌:好痒或厌氧,分解蛋白质,产生臭味,有害青贮发酵过程(论述青贮饲料的发酵过程?)(一)有氧呼吸阶段:植物呼吸和好氧性细菌繁殖1-3d(二)厌氧发酵阶段:酪酸发酵、乳酸发酵pH4.2以下,乳酸菌自身被抑制。(三)发酵稳定阶段:发酵稳定(四)有氧暴露阶段:酵母菌以青贮料发酵产生的乳酸或乙酸为代谢底物进行活动pH升高、霉菌使青贮料变质发霉等3、青贮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营养损失在10-15%)可溶性CHO大部分转化为乳酸、乙酸、琥珀酸及醇类青贮饲料中蛋白质的变化与pH密切相关,小于4.4,植物酶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大于4.4,腐败菌将氨基酸分解为氨、硫化氢和胺类4、常规青贮必须满足条件:(1)厌氧环境(2)适宜的含糖量(干物质含糖量6%)(3)水分含量适中(65%-75%)(4)温度适宜(19~37℃)第六节青贮的生产工艺1、适时收割:专用青贮玉米:乳熟期至蜡熟期禾本科牧草:抽穗期豆科:开花初期2、调节水分切碎和装填压实第七节青贮饲草饲料的管理与利用:青贮的品质检测,二次发酵半干青贮技术(豆科)半干青贮概念:名词解释又叫低水分青贮,是指原料含水量在45-60%时,对乳酸菌及其他有害微生物造成生理干燥状态,使其繁殖受到限制,从而使饲草饲料得以保存的一种方法。特点:1.发酵品质良好;2.可消化营养物质含量高;3.家畜的干物质摄取量大;4.利用效率比高水分青贮饲料高;5.可避免营养物质的流失;6.运输效率高;7.扩大原料来源。原理:(1)原料收割后,晾晒,含水量降至45%-60%,此时植物细胞接近于生理干燥状态;(2)好氧性霉菌和腐败菌的活动受抑制,加之高度厌氧,阻止喜高水分的梭菌活动,阻碍丁酸的产生和蛋白质的分解发酵过程:1.好氧性发酵期:长2.乳酸发酵期:乳酸菌繁殖缓慢,乳酸生成量只有高水分青贮的一半pH下降缓慢,在pH值的较高水平下(4.4~4.6)就已达到稳定状态3.发酵稳定期:乳酸发酵意义不大(五)技术要点与普通青贮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牧草收割后,水分含量必须降到45%-55%才能装贮,且贮藏过程和取用过程中保证密封草捆青贮种类:(一)袋装草捆青贮;(二)草捆堆状青贮;(三)拉伸膜裹包青贮。技术要点见ppt78~三、添加剂青贮发酵促进剂、发酵抑制剂、好氧性变质抑制剂、营养性添加剂青贮品质鉴定:感官鉴定法和实验室鉴定法。(一)开窖时间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尽可能避开高温或严寒季节。(二)一旦开窖利用,必须连续取用。每天用多少取多少二次发酵:青贮成功后,由于开窖或密封不严,或青贮袋(包)破损,致使空气侵入青贮设施内,引起好氧性微生物活动,使品质变坏。影响二次发酵的因素(1)温度高温利于酵母菌和霉菌繁殖,夏季易发生二次发酵;(2)密度密度高则空气难进入,切碎或揉碎提高密度防二次发酵;(3)含水量水分低的部位密度低,易发霉发热。低水青贮引起二次发酵的酵母数量较多;第五章饲用籽实及其副产品第一节饲用籽实一、禾本科和豆科籽实的营养特性禾本科:1NFE含量高2.CF含量低3.CP含量偏低4.EE含量少5.Ca少P多、比例不当6.Vit缺乏豆科:1.NFE较低2..CF较高3.CP含量高,能值差别不大或略偏高4.矿物质、Vit和脂肪(除大豆较高外)含量与禾谷类相似;5.含有有害物质:如皂素、血凝集素、抗胰蛋白酶及致甲状腺肿物质等二、籽实饲料生理特性与贮藏的关系1、呼吸作用与贮藏的关系影响籽实呼吸作用的因素:(1)水分:增加而加强“安全水分”(2)温度:升高而加强;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与籽实饲料含水量密切相关。(3)通风:通风良好条件下,不论水分含量高低,呼吸强度均大于密闭贮藏,温度越高,呼吸越旺盛;(4)籽实饲料质量状况及其他因素:未充分成熟、损伤破碎、虫蛀、发芽、大胚籽粒及表面粗糙、带菌量多的籽实呼吸强度大。2.籽实饲料的吸湿性与贮藏的关系(1)籽实饲料的吸湿性:对水汽吸附和解吸的性能称为吸湿性湿度大,籽实内部吸水膨大,生理生化过程旺盛,易引起发热变质(2)吸湿性与贮藏的关系:吸湿和散湿是贮藏籽实的普遍现象,控制吸湿过程是贮藏籽实的基本原则吸湿性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籽实的化学组成和细胞结构,蛋白质多(大豆)大于淀粉多(玉米)禾谷类籽实如玉米,胚部分含较多亲水胶体物质,吸湿性比胚乳强3.发热、霉变(高温高湿)籽实含水14-15%以上,相对湿度75%,易发生霉变4.籽实饲料的陈化籽实饲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体内酶的活性逐渐减弱,呼吸降低,生活力减弱,原生质胶体结构松弛,理化性状改变,使品质逐渐变劣。这种由新到陈的自然衰老现象生理变化:酶活减弱或丧失,其生理过程也减弱或停止营养成分变化:脂肪变化较快,其次是淀粉,禾谷类籽实初期淀粉酶活跃,水解为麦芽糖糊精,蛋白质变化缓慢三、籽实饲料的贮藏方法1.缺氧贮藏:原理:密闭贮藏,由于生物脱O2(呼吸作用)或机械脱O2,造成一定的脱O2状态,随CO2积累,籽实生理活动和害虫、霉菌受抑制,对易氧化的脂肪、Vit等保护,技术:密封:生物脱氧、机械脱氧2.低温贮藏:3.常规贮藏:(1)籽实的干燥;(2)通风与密闭的合理运用;(3)防除鼠虫害。第二节籽实副产品饲料线上测试题第六章饲用添加剂类草产品掌握饲用添加剂类草产品的分类,特点和生物学功能分类:(1)使用目的:1.免疫增强剂2.类激素作用添加剂3.驱虫剂4.开胃剂5.疾病防治剂6.饲料保藏剂(2)天然植物功能:1.营养性添加剂(大多数)2.药物添加剂(或保健促生长剂)3.一般饲料添加剂特点:自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残留性、无抗药性、整体调节性生物学功能:(一)营养作用(二)增强免疫作用(三)抗微生物作用(四)激素样作用(五)抗应激作用(六)改善畜产品品质(七)改善饲料储存第七章饲用草产品的安全线上讨论题第七章讨论题:论述饲用草产品安全和畜产品安全的关系饲用草产品安全与畜产品安全关系十分密切,饲料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畜产品的质量高低现在饲用草产品安全影响畜产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饲草饲料中有毒物质、动物性饲料的毒物、饲料添加剂的残留、饲草饲料饲喂不当引起的中毒等。提高对饲用草产品安全和畜产品安全的认识,树立只有确保草产品安全才能保证畜产品安全的意识,建立相关的监管体制,加强基础技术和研究开发,为饲料业提供安全的原料。
一些常见牧草如苜蓿、草木樨中主要的有毒物质(皂甙、光过敏物质)(香豆素)多种次生代谢物,如生物碱、生氰糖苷、硫葡萄糖苷、皂苷、棉酚、致甲状腺肿瘤因子、有毒硝基化合物等(1)硝酸盐及亚硝酸盐(青绿饲料和树叶类)(2)氢氰酸(HCN)存在形式:氰甙(3)芥子甙(十字花科)(4)皂甙(5)龙葵甙(茄科)(6)生物碱(7)光过敏物质(8)胰蛋白酶抑制因子(9)单宁(10)植酸第八章食用营养物质类的草产品淀粉类草产品(选择题)种类:人工栽培的淀粉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野生的淀粉植物:山毛榉科、禾本科、蓼科、百合科、天南星科、旋花科等的种类较多,而且淀粉的含量也较丰富;其次是蕨类、豆科、防己科、睡莲科、桔梗科、菱科、楂香科、银杏科结构:直链淀粉(玉米27%、马铃薯23%、甘薯20%、木薯17%、皱皮豆100%),支链淀粉(黏玉米和黏高粱)主要草本植物:百合、蕨、珠芽蓼、油莎豆、魔芋、葛第九章食用添加剂类草产品膳食纤维的概念、功能和常见含膳食纤维的牧草色素一、膳食纤维:不能通过肠消化酶破坏的植物细胞壁成分,是不为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与木质素的总称。(名词解释)功能:(1)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2)调节血糖水平、预防和改善冠状动脉硬化造成的心脏病,防止便秘,预防肥胖病和胆结石。(3)为保健活性因子,是维持人体正常肠道功能所必须的常见含膳食纤维的牧草:苜蓿二、色素:食品中呈现各种颜色的物质,主要的食品色素都是有机化合物分类:天然色素、人工合成色素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柠檬黄、靛蓝、日落黄、新红、亮蓝等。天然色素分类:按来源不同:动物色素(如血红素、类胡萝卜素)、植物色素(如花青素、花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等)微生物色素(如红曲霉的红曲素)等。按溶解性不同:脂溶性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和水溶性色素(花青素);按化学结构:吡咯色素、多烯色素、酚类色素和醌酮类色素。色素类草本植物:木蓝、蓼蓝、板蓝根(靛蓝和菘蓝)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了解内容选择题名词解释草产品:以牧草饲料作物为原料,将其适时收获并经一定工艺调制而成的各种饲草初级产品。青干草:为青绿色的水分达到安全含水量以下的草本饲用植物青绿饲料: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新鲜饲草,包括可直接饲喂动物的人工种植饲草(牧草、饲用植物以及叶菜和瓜、果、根类的秧蔓等可食部分)和以放牧形式利用的草地鲜草等。青贮饲料:将青鲜饲料(牧草、饲料作物、多汁饲料及其他新鲜饲料)在密封厌氧条件下,经乳酸菌发酵并长期贮存的饲料称作青贮饲料。半干青贮:又叫低水分青贮,是指原料含水量在45-60%时,对乳酸菌及其他有害微生物造成生理干燥状态,使其繁殖受到限制,从而使饲草饲料得以保存的一种方法。微生物发酵饲料:利用微生物在饲草饲料原料中的生长繁殖、代谢,积累有用的菌体、酶和中间代谢产物来生产、加工和调制的饲草饲料,因此又将其称为微生物饲料。凋萎青贮:同半干青贮。成型饲料:将草粉,草段等原料,加工成颗粒状、块状及饼状等固型化的饲料。氨化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机含氮化合物释放出氨的过程。(来自百度百科)二次发酵:青贮成功后,由于开窖或密封不严,或青贮袋(包)破损,致使空气侵入青贮设施内,引起好氧性微生物活动,使品质变坏。糠麸饲料:粮食加工产生的主要副产品。主要是禾谷类籽实的种皮、糊粉层、少量的胚和胚乳。常用的有麦麸、稻糠、玉米糠、高粱糠等。籽实陈化:籽实饲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体内酶的活性逐渐减弱,呼吸降低,生活力减弱,原生质胶体结构松弛,理化性状改变,使品质逐渐变劣。这种由新到陈的自然衰老现象,称为籽实饲料陈化。叶蛋白:新鲜牧草或其他青绿植物切碎压榨后,从汁液分离出的蛋白质制品。可溶性蛋白质的凝集物。饼粕饲料:籽实提取植物油后的副产物;压榨法提取油脂后的副产物称为油饼;溶剂浸出提油的副产物称为油粕;划区轮牧:根据草地生产力和家畜数量,将草地划分为若干面积相等的分区,规定每分区的放牧日期,按计划分区顺序放牧,并在放牧日程上规定轮牧周期和放牧次数。很多畜牧业发达国家都采用。膳食纤维:不能通过肠消化酶破坏的植物细胞壁成分,是不为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与木质素的总称。饲料安全:明显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在畜产品中无残留;对畜产品的自然风味无不良影响;对人类健康无潜在危害;对环境无污染。乳酸菌:(1)有益微生物(2)厌氧或兼性厌氧(3)将糖类(单糖和双糖)分解生产乳酸按发酵产物的不同可分为:同型乳酸发酵菌(产物中80%为乳酸,耗能少)、异型乳酸发酵菌(50%左右为乳酸,耗能多)适宜条件:适宜温度、一定的含糖量、厌氧环境、原料含水量在60%-75%酪酸菌:梭菌(丁酸菌)青贮好坏标志、厌氧菌,不耐酸、无氧条件下分解糖和乳酸而形成丁酸、分解蛋白质,形成氨类产物,途径:脱氨作用、脱羧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抑制方法:不耐酸、适宜在潮湿环境中生长、使温度在37℃以上酵母菌:需氧细菌,耐酸性极弱、好氧条件下,发酵产生乙醇等、糖分被酵母菌彻底氧化产生CO2和H20霉菌(有害):导致饲料好氧性变质分解有机质,产生毒素pH较低和厌氧环境可抑制霉菌的生长醋酸菌:作用:好气性菌、(1)酵母或乳酸发酵产生的乙醇,再经醋酸发酵产生醋酸。(2)可抑制各种有害不耐酸的微生物(3)产生刺鼻气味,影响适口性第三章叶蛋白和秸秆的加工掌握叶蛋白的概念和叶蛋白加工的原料叶蛋白:新鲜牧草或其他青绿植物切碎压榨后,从汁液分离出的蛋白质制品。可溶性蛋白质的凝集物。膨化秸秆,氨化秸秆的优缺点和原理第四章微生物发酵类饲料第二节青贮饲料:将青鲜饲料(牧草、饲料作物、多汁饲料及其他新鲜饲料)在密封厌氧条件下,经乳酸菌发酵并长期贮存的饲料称作青贮饲料。第三节青贮原理青贮饲料的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活动和生物化学变化过程。概况来讲:新鲜的牧草及饲料作物切碎后,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中,因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和好氧微生物的活动而耗尽青贮原料中的氧气,形成厌氧环境,促使乳酸菌繁殖,通过厌氧的发酵过程,将青贮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类转变成以乳酸为主的有机酸,在青贮原料中积聚。当有机酸累积到一定程度,pH降到4.2左右时,大部分微生物停止繁殖。由于乳酸不断累积,随之酸度增强,最后乳酸菌本身也受到抑制而停止活动,从而使得饲料得以长期保存。主要微生物种类:乳酸菌、梭菌、醋酸菌、酵母菌、霉菌、腐败菌等。(一)有氧呼吸阶段:植物呼吸和好氧性细菌繁殖(二)厌氧发酵阶段:酪酸发酵、乳酸发酵(三)发酵稳定阶段:发酵稳定(四)有氧暴露阶段:酵母菌、霉菌等第六节青贮的生产工艺1、适时刈割2、水分调节3、切碎和装填4、压实5、密封第七节青贮饲草饲料的管理与利用:青贮的品质检测,二次发酵青贮品质鉴定:感官鉴定法和实验室鉴定法。(一)开窖时间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尽可能避开高温或严寒季节。(二)一旦开窖利用,必须连续取用。每天用多少取多少二次发酵:青贮成功后,由于开窖或密封不严,或青贮袋(包)破损,致使空气侵入青贮设施内,引起好氧性微生物活动,使品质变坏。影响二次发酵的因素(1)温度高温利于酵母菌和霉菌繁殖,夏季易发生二次发酵;(2)密度密度高则空气难进入,切碎或揉碎提高密度防二次发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立夏古诗课件
- 心理健康课件比赛
- 心理健康课件大赛决赛
- 二零二五年度LED灯具智能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合同
- 2025年度某公司电子商务事业部智能化物流服务合同
- 2025年房地产咨询服务合同证明书
- 二零二五年度租赁房屋租赁合同争议解决机制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人工智能股份公司股权转让协议范本
- 2025版FIDIC规范下环保设施土建工程施工合同
- 2025版房地产收购项目应急响应与处置协议
- 上海市公有非居住房屋租赁合同样本(2篇)
- 真空泵检修作业指导书样本
- 40篇短文搞定高中英语3500单词
- 慢阻肺急性加重护理查房课件
- 高考3500词乱序版
- 外国文学史 全套课件
- 23J916-1:住宅排气道(一)
- 02J331地沟及盖板图集
- GB/T 26121-2010可曲挠橡胶接头
- GB 15084-1994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 江西省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医学杂志分级汇总表(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