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文化知识
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
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2.[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
祀在古代是大事。
3.[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4.[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5.[舞雪]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曲阜南,雪,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
故称“舞雪”。
二、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希”同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同暮,晚、将尽
三、古今异义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今义:儿童。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如会同,端章甫
端: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
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着礼帽
②浴乎沂,风乎舞雪
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③三子者出,曾皙后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在后面
2.动词的活用
④异乎三子者之撰
动词用作名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3.形容词的活用
⑤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相
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相
⑥比及三年,可使有里
形容形用作名作,勇气
⑦可使是民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
四、文言句式
1.省略句
可使有勇[即“可使(之)有勇”]
2.倒装句
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请后置句,即“以吾一日乎尔长”)
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
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
加之以师旅(状语后置句,即“以师旅加之”)
为国以礼(状语后置句,即“以礼为国”)
浴乎沂,风乎舞零[状语后置句,即“乎(于)沂浴,乎(于)舞雪风”]
《齐桓晋文之事》
\文化知识
1.[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
2.[海内]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以内为海内,也就是天下。
3.[商贾(四)]古人以贩卖货物者为商,藏货待卖者为贾,故有“行商坐贾”之说。
4.[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5.[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二、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
“以”同已,停止
2.王逸
“说”同悦,高兴
3.为长者折枝
“枝”同肢,肢体。一说“折枝”指弯腰行礼,另一说“折枝”即折取树枝
4.刑于寡妻
“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
5.建亦反其本矣
“盖”同盍,何不
“反”同返,回到
6.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
“涂”同途,道路
7.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采”同彩
8.是圈民也
“罔”同网,用作动,,张网捕捉,比喻陷害
9.放辟邪侈,无不为旦
“己”同矣,表示确定语气
10.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同斑
三、古今异义
1.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古义:吝惜,舍不得
今义:①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②爱惜,爱护;③喜欢。
2.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古义:痛惜,哀怜
今义:隐藏不露;潜伏的,藏在深处的。
3.不推恩无以保虹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4.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古义:从而推广到
今义: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乃仁术也(“……也”,表判断)
是诚不能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省略介词“于”,即“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将以衅钟[省略宾语“之”,即“将以(之)衅钟”]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省略宾语“之”,即"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省略宾语“之”,即“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臣未之闻也(正常语序为“臣未闻之也”)
莫之能御也(正常语序为“莫能御之也”)
何由知吾可也(正常语序为“由何知吾可也”)
牛何之(正常语序为“牛之何”)
然则一羽之不举(正常语序为“然则不举一羽”)
舆薪之不见(正常语序为“不见舆薪”)
未之有也(正常语序为“未有之也”)
⑵状语后置句
王坐于堂上(正常语序为“王于堂上坐”)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正常语序为“王无于百姓之以王为爱异也”)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正常语序为“我非爱其财而以羊易之也”)
构怨于诸侯(正常语序为“于诸侯构怨”)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正常语序为“使天下仕者皆欲于王之朝立”)
树之以桑(正常语序为“以桑树之”)
(3)主谓倒装句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正常语序为“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4.被动句
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
《庖丁解牛》
一、通假字
1.若然向然
“向”同响
2.技盖至此乎
“盖”同盍,何、怎么
二、古今异义
1.依乎天理
古义:牛体的自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
2.因其固然
古义:本来的结构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3.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虽然是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到
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5.所见无韭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副词,只,不外乎(多指把事情往小里或轻里说)。
6.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两个词,行,动作;为,因为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臣之所好者道也(”……者……也”表判断)
族庖月更刀,折也("……,•也”表判断)
2.宾语前置句
技经肯繁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索”)
3.状语后置句
刀刃若新发于硼(即“刀刃若于硼新发”)
4.省略句
视为(之)止,行为(之)迟(省略介词的宾语“之”)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些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2.秦伯逸,与郑人盟
“说”同悦,高兴
3.失其所与,不亚
“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占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所桩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指秦穆公
今义:对•般人的妻的的尊称。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也”,表判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句)
2.省略句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晋军”“秦军”后均省略介词“于”)
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后省略宾语“之”)
3.倒装句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应为“夫晋,有何厌”)
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应为“以其于晋无礼”)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宾结构后置,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4.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所,,字结构,译为“所知道的”)
四、史书的体例
体例说明史书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史记》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汉书》《后汉书》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资治通鉴》《左传》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国语•》《战国策》
纪事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通鉴纪事本末》
本末体首创于南宋的袁枢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史记》
《鸿门宴》
-*、文化知识
1.[司马]古代官名,掌管军政和军赋。春秋至秦、汉置为领兵官,分左、右。左
司马,将军下面的属官,掌管军事。
2.[相]在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高级官职。各代叫法及权力有所不同。
3.[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4.[山东]指峭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5.[左尹]楚国官名,令尹之辅佐。令尹,春秋战国时楚设,为楚国最高官职,掌
管军政大权。令尹的助手分为左尹和右尹,左尹地位略高。
6.[河北、河南]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地区。
1.[项王、项伯乐回坐;亚父电回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匕用坐;张良四回
侍]古代的座次尊卑有别,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处所,有着不同的礼节规范。古代宫室
内的座位有堂上(通常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和室内之分。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
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
称臣叫作“北面”。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向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向北,最
卑是坐东向西。古书上有“东家”“西宾”的说法,是就室内而言的。古人将宾客和老师
都安排在坐西向东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所以,对宾客和老师也尊称为“西席”或“西
宾二
8.[将军]中国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其实际职权变化很大,但多为高级
军事指挥甚至最高统帅。历史上各时期多有将“某某将军”尊称为“某某大将军”的习惯。
9.[熙]长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
二、通假字
1.皆为龙虎,成五采
“采”同彩,色彩
2.距关,毋内诸侯
“距”同拒,把守
3.张良出,要项伯
“耍”同邀,邀请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僵德也
“倍”同背,背弃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同早,早些
6.王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同否,否则
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同纳,接纳
8.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同座,座位
三、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义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今义:山东省。
2.约为婚姻
古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今义:常指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的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常用作副正,伺思是“十分、极”。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分别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河南省。
5.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山、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也”表判断)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表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没有标志性词语的判断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表判断)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者•也”表判断)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为”表判断)
2.倒装句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此得复见将军”)
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籍以何至此”)
客何为者(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客为何者”)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王来操何”)
沛公安在(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沛公在安”)
具告以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事具告”)
长于臣(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臣长”)
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
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被动)
4.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为”后省略介词宾语“我”)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上”前省略“于其”)
5.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无所……,……无所……”,可译作“……没有……,……没有……”)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疑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谏逐客书》
一、通假字
1.遂散六国之从“从”通“纵”
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内”通“纳”,接纳
3.而陛下说之“说”通“悦”,喜欢
4.河海不择细流“择”通"释”,舍弃
5..藉寇兵而赍盗粮“藉”通“借”
6.说耳目者“说”通“悦”,使……愉悦
二、古今异义
1.至今治强
古义:形容词,安定。
今义:动词,治理。
2.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古义:用来……的办法。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三、一词多义
1、举
举地千里攻克、占领
举酒欲饮无管弦拿起、举起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举出、提出
杀人如不能举尽
百里奚举于市任用
2、适
适观而已矣适合、适宜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向晚意不适闲适、舒畅
3、就
故能就其深成就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留,取
草创未就完成
4、拔
拔三川之地攻取
力拔山兮气盖世拔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提拔、选拔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5、施
功施到今延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加,施加
君子不施其亲同“弛”,动词,遗弃
施民所欲,去民所恶动词,给,给予
6、治
至今治强社会安定
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7、逐
臣闻吏议逐客动词,驱逐
以戈逐子犯动词,追赶,追逐
并逐字而注副词,依次,一个一个
8、并
并国二十动词,兼并,吞并
万物并作副词,一起,一并
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动词,合并
9、制
制鄢、郢动词,捽制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名词,规模
因地制宜动词,制定
鸿篇巨制名词,作品
10、让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动词,推辞,拒绝
尧让天下于许由动词,禅让
大礼不辞小让责备
四、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1)而歌呼呜呜快耳者快,使...痛快
(2)却宾客以业诸侯业,使……成就霸业
(3)强公室强,使...强大
(4)娱心意、说耳目者娱、说:使……愉快,使……愉悦
(5)快意当前快,使……愉快
(6)非秦者去去,使...离开
(7)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虚,使……虚弱,削弱
(8)故能明其德使•・…•彰显
2.名词作状语
(1)酉取由余于戎,去得百里奚于宛
西、东:名词作状语,在西面、在东面
(2)西并巴、蜀,北收上郡,直取汉中
西、北、南:向西、向北、向南
(3)去据成皋之险东,在东面
(4)蚕食诸侯蚕:像蚕吃桑叶一样
(5)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内、外:名词做状语,在国内、在国外
3.形容词作名词
东据成皋之险险:险要之地,要隘
4.名词作动词
可宝者多宝:当做宝贝、珍视
5形.容词作动词
而愿忠者众忠:效忠
五、特殊句式
(一)状语后置
1.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
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2.不产于秦
3.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4.佳冶舜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二)省略句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省略句,省略“之”)
(三)定语后置句
1.并国二十(应为“并二十国”)
2.举地千里(应为“举千里地”)
(四)被动句
3.百姓乐用
4.江西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五)判断句
1.《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2.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3.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4.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5.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六、文化常识
1.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
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2.海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泛指天下。
3.宗室:宗族。特指帝王的宗族,中国古代乂称皇族、帝宗、天潢。中国古代也指宗庙。
4.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
故名“黔首:“庶民”“黎民”“白身”“布衣”等在古代也指百姓。
《与妻书》
一、通假字
称心快意,几家能骰骰,通“够”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通“廿”,二十
二、词类活用
1、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护
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写尽
当尽吾意为幸领会尽,领会透;
2、名词活用为动词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追求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小孩
当尽吾意为幸幸事
4、动词作状语
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小声哭着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动词用作状语,用哭声。
5、名词作状语
意洞手书用手,亲手。
瓜分之日可以死象切瓜一样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用数字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称心快意使...愉快
卒不忍独善其身使……完善、好。
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
8、动词的使动用法
瓜分之H可以死(死其后省略宾语“之”),使……死
三、一词多义
1、与
与妻书动词,给,给予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介词,和,同,跟
吾与(汝)并肩携手连同,表并列,和、同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连词,表选择,与具
2、竟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动词,完毕,终了(使……完毕)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副词,全,整,终
3、身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名词,自身,自己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名词,身孕
4、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动词,推广到
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介词,等到
5、余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副词,以外,以后
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动词,剩下,留下
前十余日回家数词,整数后不确定的零数
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代词,我的
吾今死无余憾形容词,遗留的,剩卜.的
6、当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能愿动词,应当。
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介词,在。
吾家后日当甚贫副词,会,将会。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副词,会,将会。
7、卒
谯知吾卒先汝而死乎(读山,终于,副词)
旦日飨士卒(读z。,兵,名词)
鲁肃闻刘表卒(读zd死,动词)
五万兵难卒合
(读cU,通“猝二仓猝,副词)
8、而
不能竞书而欲搁笔连祠表顺承
谓吾忍舍汝而死连记表修饰?
汝初闻言而怒连祠表顺承,就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话相答
连词表转折,可是
谁知吾卒先汝而死连词表修饰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想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连词表转折,可是;表并列,又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连词表示转折,却
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
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连词表修饰
g,以
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介词,用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介词,凭
汝体吾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介词,把
望今后必以告妾介词,把
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介词,把
且以汝之有身也介词,因为
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介词,用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连词,表修饰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介词,从
汝不必以无侣悲介词,因为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介词,把
10、其
汝其勿悲语气副词,婉商语气,可,希望
汝其善抚之
语气副词,表期望语气,应当,一定
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代词,他
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语气副词,表测度语气,大概,或许。
卒不忍独善其身代词,自己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词,代腹中之物)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代词,代鬼
吾亦望其言是实代词,那些
11、为
故忍悲为汝言之介词,对,与
亦以天下人为念动词,作为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介词,替
虽不谓吾言为是判断词,是
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动词,作为
吾爱汝,所以为汝体着唯恐未尽介词,替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动词,当作。
12、之
故忍悲为汝言之代词,这件事
及今思之代词,这件事
吾能之乎?抑或汝能之乎
代词,这样
汝可以模拟得之代词,我的心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结构助词,的
吾充吾爱汝之心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回忆后街之屋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适冬之望日
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吾之逃家复归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
使之肖我代词,他
汝其善抚之代词,他
13、相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代词,我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代词,你
14、至:吾至爱汝副词,最,极
吾爱汝至副词,极
15、I:吾之意盖:胃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副词,表示推断性判断,大概
16、则: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第一个“则”,连词,表推测,含有假设性,相当于“就”“那就二第二个“则”,连
词,表承接,相当于“那么”。
17、即: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副词,就,就是。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连词,即使,纵使。
四、古今异义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古义:双音复合词,并且推广到;今义:表并列的连词。
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因此。
3、吾家后n当甚贫
古义:以后的日子。今义:后天,明天的明天。
4、汝泣告我
古义:请求。今义:控告、告诉等。
5、汝可以模拟得之
古义:想像、揣摩。今义:模仿。
6、钟情如我辈者
古义:感情丰富,多情善感。今义:感情专注(多指爱情)。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2、省略句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妾愿随君行
(省略介词宾语)
吾居(干)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省略介词“于”)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国
(省略介词“于”)
吾辈处(于)今日之中国(省略介词“于”)
天灾可以死(人)(省略宾语)
谁知吾卒先(于)汝而死乎(省略介词“于)
吾今与汝无言(可说)矣(省略谓语)
3、倒装句
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定语后置)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定语后置)
吾爱汝至(状语后置)
称心快意,几家能骰(主谓倒装句)
4、固定结构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表选择,与其……不如……
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表疑问,把……怎么办
对……怎么样,拿……怎么办
《促织》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文
中自称:“异史氏”。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古代文言短篇小说集。如《画皮》、《阿宝》、《婴宁》。
“聊斋”:书斋名。
志异:专记奇闻异事。
二、通假字
①昂其直,居为奇货:直通值,价值②手裁举:裁通才,刚刚
③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④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
⑤而翁归:而通尔,你的
三、古今异义
①两股间脓血流离股,古义:大腿今义:臀部
②儿涕而去涕,古义:眼泪(文中是名词作动词流眼泪),今义,鼻涕。
四、一词多义
1、益死何神益(名词,好处,利益)
益奇之(副词,更加)
2、逼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
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非常)
3、然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成然之(意动用法,以之为然)
4、故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
故天子一畦步(连词,所以)
5、售操童子业,久不售(动词,考取)
亦无售者(动词,买)
6、岁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名词,年)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7、顾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副词,表转折,但)
成顾蟋蟀笼虚(动词,“看”)
8、以以一头进(介词,用)
能以神卜(介词,凭借)
成以其小(介词,因为)
欲居之以为利(连词,来)
g、靡靡计不施(副词,无,不,没有)
虫尽靡(动词,失败)
五、词类活用
I、名词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傍晚)
(4)日与子弟角(每天)
(5)力叮不释(用力)
(6)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2、名词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杖至百(用杖打)
(3)儿涕而去(流泪)
(4)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传诏)
(5)裘马扬扬(穿着裘衣,骑着马)
(6)仙及鸡犬(成仙)
(7)笼归,举家庆贺(用笼子装)
(8)细疏其能(陈述)
(9)取儿藁葬(用草席裹)
(10)上于盆而养之(放进去,放置)
(11)自名“蟹壳青”(命名)
3、形容词作动词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献媚,讨好,巴结)
(2)薄产累尽(赔光)
(3)而心目耳力具穷(用尽)
(4)宰严限追比(严定)
(5)独是成氏子以慰贫,以促织富(变穷,变富)
4、使动用法
(1)辄倾数家之产(使……倾,用尽)
(2)欲居之以为利,而局其直(使.....附,抬局)
(3)昂其直(使……高,抬高)
(4)不如拼搏一笑(使……拼一下)
5、意动用法
(1)成以其小,劣之(认为……不好)
(2)益奇之(以……为奇)
(3)成然之(认为....对)
6、形容词作名词
1、成述其异,宰不信:异,特殊的本领
六、本文中表时间的词语
①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一会儿)
②食顷,帘动,片纸抛落(一顿饭功夫)
③及扑入手,己段落腹裂,斯须就毙:斯须,(一会儿,一刻工夫)
④既而得其尸于井(过一会,不久)
⑤无何,宰以卓异闻(没多久)
⑥未几,成归(不久,没多大功夫)
⑦俄见小虫跃起(片刻,一会儿)
⑧旋见鸡伸颈摆扑(刹那)
⑨旬余:十多天
七、省略句
①令以(之)责之里正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③折藏之,归以(之)示成④留待期限,以(之)塞官责
⑤成益惊喜,掇置(于)笼中⑥天将以(之)酬长厚者
⑦岁征(于)民间⑧归以(之)示成
⑨(虫)入石穴中⑩顿(觉得)非前物
八、被动句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九、状语后置(介宾后置句)
①拣以尖草(以尖草擦)②问者藏香于鼎(于鼎煎香)
③既而得其尸于井(于井得其尸)④覆之以掌(以掌覆之)
⑤焚拜如前人(如前人焚拜)
十、定语后置
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②成有子(九岁)
③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蹴各千计
■*一、判断句:
①此物故非西产
②非字w画
③顿非前物
十二、固定句式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莫非……吧?
《谏太宗十思疏》
一、字词梳理
(1)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2)固:使……稳固。
(3)浚:疏通水道。
(4)德义:德行和道义。
(5)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辞。
(6)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7)当神器之重:掌握帝王的重权。当,主持、掌握。神器,指帝位。
(8)居域中之大:处在天地重大的地位。域中,天地间,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9)休:喜庆,福禄。
(10)戒奢以俭:戒暂侈,行节俭。
(11)凡百元首:(历代)所有的帝王,凡白。所有的。
(12)承天景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景,大。
(13)殷忧:深深忧虑。殷。深。
(14)能克终者盖寡: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慨很少。克,能够、底,表示推断。
(15)傲物:看不起在人。物,人。
(16)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彼此敌对的两个诸侯国。
(17)骨肉为行路:亲骨肉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行路、
路人。
(18)董之以严刑: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董:督查。窗振:同“震”,威吓。
(19)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只是苟且于免于刑置,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
(20)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引起民怨不在于事情的大小,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
(21)载舟覆舟:语出《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我舟,水则覆
如,”意思是,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22)所宜深慎:这是应当深切成慎的。
(23)见可欲: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语出《老子》。
(24)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下文的“知足”(知道满足)、“知止”(知
道适可而止),语出《老子》第十四章的“知足不辱”与“知止不殆”。
(25)作:建造,兴建。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26)安人:安一
(27)念高危则思谦冲前而自牧: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
道德修养、谦冲,谦虚。牧、养。这里用了《周易•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的意
思。
■(28)满溢:容器中水满而溢出,指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
(29)江海下百川:江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纳百川)。意思是,要有度量、善于
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下,居于……之下。
(30)盘游:娱乐游逸,指出猎。
(31)三驱:语出《周易》:“王用三驱。”出猎时设网二面,留•面不设,指田猎有
度,不过分捕杀。
(32)敬:慎」
(33)虑壅蔽: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
(34)想谗邪:考虑到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35)黜恶:斥退奸恶小人。黜,排斥。
(36)谬赏:不恰当地奖赏。
(37)弘兹九德:光大九德的修养。德,光大。九德,指《尚书•皋陶谟》所讲的九
种品德。
(38)简:选拔。
(39)仁者播其惠:仁爱的人广泛施布他们的恩惠。
(40)信者:诚信的人。
(41)豫游: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称“擦”,春天出巡为“游”。
(42)松、乔之行:像仙人赤松子、王子乔那样的长寿。赤松子、王子乔,都是上古
传说中的仙人。
(43)垂拱: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
二、通假字
1.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三、古今异义
古义:树木的根。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
今义:尽情。
3.虑壅蔽,则思廖心以纳下古义:使心虚。
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义:认为。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心,在内心。
••
2.名词作动词
(1)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2)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做君主,统治。
3.形容词用作名词
(1)人君当神器之重•:重任、重权。
(2)居域中之大•:重位。
(3)惧谗邪:邪恶的小人。
(4)择善而从之:好的意见。
(5)则思正身以黜1恶*:奸恶的小人。
(6)简熊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
(7)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危险的可能。
4.形容词用作动词
(1)智者尽其谋:用尽。
(2)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远长。
(3)塞源而欲流熔者:远长。
(4)能克终*者盖寡:坚持到底。
5.形容词使动用法
(1)必印其根本:使……牢固。
(2)知止以家人:使……安宁。
(3)正身以黜恶:使……端正。
6.动词用作名词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
••
7.形容词意动用法
(1)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以……为乐,喜欢。
(2)俄懈怠,则慎思而敬终:以……为忧,担心。
五、一词多义
1.之
(1)臣闻求木不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3)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2.以
(1)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
(2)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3)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
(4)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
3.而
(1)源不深加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2)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3)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4)子产四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
4.盖
(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裁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2)事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5.虽
(1)臣里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2)里董之以严刑:即使。
6.诚
(1)必竭或以待下:诚心。
(2)诚能见可欲:如果。
7.下
(1)虑绝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2)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地位低下的人。
8.当
(1)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2)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3)安步当车:当作。
9.安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
(2)燕雀家知鸿之志哉:怎么。
(3)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
(5)不念居家思危:安全的环境。
(6)则思知止以家人:使……安宁。
10.信
(1)苗者效其忠:诚实。
(2)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4)忌不自信*:相信。
11.求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4)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
(5)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请求。
12治
(1)文武并用,垂拱而沧:治理。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3)不效则汽臣之罪:惩治。
13.哉
(1)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表反问语气,呢。
(2)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表反问语气,吗。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戢:表反问语气,呢。
14.所
(1)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二£2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2)山峦为晴雪用洗:表被动。
15.克
(1)能克终者盖寡:能够。
(2)然操虽能克绍:战胜。
(3)公乃与克•日会战:约定。
(4)克己复礼为仁:约束。
16.终
(1)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
(2)能克孥者盖寡:坚持到底。
六、文言句式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宾短语后置。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省略句。
3.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
《答司马谏议书》
一、字词梳理
(1)司马谏议:指司马光司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
政治家、史学家。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上、右谏议大夫,写信反对王安石变法,本文是主
安石的回信。
⑵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
(3)蒙教:承蒙您赐教(指来信)。蒙,受。
(4)游处:同游其处、交往。
(5)每:常常。
(6)所操之术:指所持的政治主张。操,持,术,方法,主张。
(7)强聒:唠叨不休。聒,说话声嘈杂。
(8)不蒙见察:不能被(您)理解.
(9)故略上报:所以只简单地给您回信。司马光因反对新法,曾三次给王安石写信,
其中第一封长达三千字。王安石收到信后曾写了一封短信回复。即此处说的“略上报”。
(10)辨:同“辩”,分辨。
(11)重念:又想。
(12)视遇:看待,对待。
(13)反复:指书信往返。
(14)卤莽:粗疏草率卤,同“鲁
(15)具道所以: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
(16)尤在于名实:特别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
(17)天下之理得矣:天下的大道理就清楚了。
(18)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这都是司马光信上指责的话。意思是,王安石变法,
添设新官,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派人到各地推行新汉,生事扰民,设次生财,与民争利;
朝中有反对的意见,拒不接受。征,求。
(19)以谓:以为,认为。
(20)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
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人主,君主。
(21)不为:不能算是。
(22)举:施行。
(23)辟邪说,难壬人:批驳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辟,批驳。难、排斥。
壬人,善于巧言献媚、惑众取宠的人。
(24)前:预先。
(25)苟且:得过且过,没有长远打算。
(26)非一日;不是一天(的)事了。
(27)恤:顾念,考虑。
(28)同俗自媚于众: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
(29)汹汹然:大吵大闹的样子。
(30)盘庚之迁:商王盘庚为了巩固统治、避免自然灾害,将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安
阳)。
(31)胥怨:相怨,指百姓对上位者的怨恨。
(32)非特:不仅。
(33)度:计划。
(34)度义而后动:考虑适宜就行动。义,适宜。
(35)是:认为正确。
(36)可悔:值得反悔的地方。
(37)膏泽斯民:施恩惠给人民。
(38)不事事:不做事,无所作为。前•个“事”是动词,办事。
(39)知:知道,这里是“领教”的意思。
(40)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没有缘由见面,内心不胜仰慕之极。这是古代
归信的套语。不任,不胜。区区,小。用作谦辞,指区区之心。
二、通假字
1.不复一一自*辨:“辨”通“辩”,辩解。
2.于反复不宜卤莽:“卤”通“鲁”,粗鲁。
3.故今具道所以:“具”通“俱”,详细。
三、古今异义
古义
1.故略上以。写回信。
义
今
向上级汇报
义
古
2.于反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舅舅房子赡养继承协议书
- 肇庆手提电脑租赁协议书
- 朱砂原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碧桂园开发的合同协议书
- 网络服务代理合同协议书
- 苏陕两地协作框架协议书
- 肉牛供应买卖合同协议书
- 联合种植香芋协议合同书
- 阁楼钢结构制作合同范本
- 纸箱送货如何写合同协议
- 山东财经大学《大学英语》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2024年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完美版
- peskin量子场论课后答案(芝加哥大学版)
- 医院专家工作站合作协议书
- 2023年河北语文高考试题
- 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保护课件
- 2023年禁毒工作全年工作总结
- 【精】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阅读专项练(含答案)
- 书面检查材料(通用6篇)
- 财税基础 课件全套 高翠莲 项目1-7电子商务企业财税工作认知-电商企业税务报表编制与分析
- 急诊科的感染控制与防治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