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_第1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_第2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_第3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_第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小学三班级数学优秀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讨论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

准确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

述思路。

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拓展)

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情

感)

活动重点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

问题。

活动难点

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

的优越性。

活动过程

一、课前游戏

(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

与小数)

写数猜数:

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

数的和与差。填入统计表中。(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老师输入,指

导学生验证)

老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

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

揭示课题:

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我们把

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

(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

方法)

1.情景讨论:

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小组开

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

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个水果,苹果和枯子的个

数就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

个数。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

个数也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大数苹果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苹果

的个数。

启发: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

是和+差,第二种方法适和一差;相同点是都用了假设转化的方法,最

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将总数14平均

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苹果个数,用7-2算出桔子个数。这也是

巧妙运用假设,将平均数运用到和差问题的解答中。

完整板书,规范学生对综合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数一差二小数的2倍,再除以2二小数

小数+差=人数的2倍,再除以2二大数

3.尝试应用:

小强和爸爸年龄和45岁,爸爸比小强大25岁,爸爸和儿子各多

少岁?

(1)读出两个信息与问题,课件展示线段图,学生空画。

(2)理解列式:假设爸爸少25岁就和小强年龄一样,小强和爸爸

的年龄和45岁就变成了是45-20=20岁。20岁表示是两个小强的年龄

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强的年龄。知道了小强的年龄,爸爸的年龄

又怎样算呢?完整口述假设过程,上台板演,学生欣赏

(3)再次强调求和差问题的方法:解答和差问题你最感欣赏的方法

是什么?

生:假设法

生:(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4.巩固方法,准确填数:

回到猜数游戏,用假设法求出大数与小数:和168,差32。和999,

差lllo

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对第一组选择(和+差)+2:大数的方法,对后

一组选择(和■差)+2:小数的方法。

三、探究变化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和差问题。

1、小强在本单元测试中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6分,数学比语

文多8分。语文和数学各得几分?(一题多变,你能有几种转化的方法。

再判断分析。)猜想语文与数学分数。理解平均分数的意义。

A、数学:(96+8)+2=104+2=52(分)语文:96-52=44(分)

语文:(98-8)+2=88+2=44(分)数学:96-44=52(分)

对方法A进行反思和质疑。寻找错误的原因。

B.数学:96X2=192(分)(192+8)+2=200+2=100(分)语文:

192-100=92(分)

语文:96X2=192(分)(192-8)4-2=1844-2=92(分)数学:

192-92=100(分)

C、数学:96+8+2=96+4=100(分)

D、语文:96-8+2=96-4=92(分)怎样理解8+2?

2、仔细选择(机动题):大强和小强共有300元去买书,大强给小

强50元两人的钱就一样多了,你知道大强和小强各有多少钱?

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选择合理的算式。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记忆最深的是什么?评价同学或老师。

学习总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问题就是和差问

题。解和差问题的策略很多,用假设法将大数转化成小数,(和•差)+2:

小数;或者将小数转化成大数,(和+差)+2=大数;巧用平均数移多补少

等。

五、欣赏变化

1.转化成3个大强

2.转化成3个小强

3.转化成3个爸爸

课堂延伸:

让我们在音乐中带着思考,将假设转化的思想,将优化选择的策

略带回家,去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小学三班级数学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育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

表达能力和合作沟通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

合作沟通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

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知:

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

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

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

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

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

生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

(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

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认识。

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

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代写呢?跟着

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

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

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

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老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

呢?(齐说:)

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

吗?(请学生沟通,注意语言的表达。)

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

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

数来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沟通。)

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

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

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

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老师选取部分,一起评价,并说

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一口气来说一说:

2.用手势来判一判:

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

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

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

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小学三班级数学优秀教案篇3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水灾自救知识,在遇到水灾威胁时,

能够及时自救。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人们常把水成为“生命之源”,是的,有水才有生命,是水给了

生命的存在,延续的力量,但同样水也有剥夺人类宝贵生命无情的时

刻。

二、新授:

1、说一说,你家附近都有哪些河流,他们有没有过肆虐的时候?

当时怎么样?

2、救助课堂

水灾自救逃生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区,

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如何自救逃生呢?

1.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

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

2.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耍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

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满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

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

上沙袋。

3.如果洪水不断不涨,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

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

4.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

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及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u如

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来代替。

5.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试试木筏能否漂浮,收集食品、发信号

用具(如哨子、手电筒、旗第、鲜艳的床单)、划桨等是必不可少的。

在离开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含较多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糖、甜

糕点等,

并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

6.在离开家门之前,还要把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关掉,时间允

许的话,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楼上的柜子里。出门时最好

把房门关好,以免家产随水漂流掉。

7.落水后,要屏住呼吸,放松身体,人体就自然的浮出水面了;如

果有水草缠住了脚,千万不要慌张,屏住呼吸,轻轻的解开。8.游泳

时,遇到脚抽筋,不耍紧张,耍弯曲身体,双手抱脚,等待救援。

8.水灾后应谨慎选择饮用水,事先储备的饮用水才是最安全的。

因此应事先储备一些干净水放在清洁密闭的空间里。如必须饮用河水、

雨水等要烧开杀菌。

9.夜晚直升机在救援时,可用手电筒、蜡烛向直升机发送救援信

号。白天可用镜子反光和挥动颜色鲜艳的物品。

三、安全小常识互帮互助共同脱险

小学三班级数学优秀教案篇4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班级下册

第70-74页o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班级下册第

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

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

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

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

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

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

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根据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

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

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班级两个班学生的

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

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

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

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

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

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

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

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

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

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育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

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

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准备:

⑴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

教具。

小学三班级数学优秀教案篇5

教学时间:

X

累计节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一些日常的安全常识。

2、使学生学会自护自救。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啊哟加倍注意和小心对待,

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二、教授新课

1、防止烫伤

烫伤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是被热

水、热油等烫伤。如何防止烫伤呢?

(1.)从炉火上移动开水壶、热油锅时,应该戴上手套用布衬垫,防

止直接烫伤;端下的开水壶、热油锅耍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2.)

家长在炒菜、煎炸食品时,不要在周围玩耍、打扰,以防被溅出的热

油烫伤;年龄较大的同学在学习做菜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

到热油中,否则热油遇水会飞溅起来,把人烫伤。

(3.)油是易燃的,在高温下会燃烧,做菜时要防止油温过高而起

火。万一锅中的油起火,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该尽快用锅盖盖在锅

上,并且将油锅迅速从炉火上移开或者熄灭炉火。

(4.)家里的电熨斗、电暖器等发热的器具会使人烫伤,在使用中

应当特别小心,尤其不要随便去触摸。

2、安仝使用高压锅

用高压锅做饭,节省时间和能源,许多家庭都使用它。高压锅在

使用时,锅里的温度高、压力大,所以安全问题十分重要。(1.)使用高

压锅之前,首先要检查锅盖的通气孔是不是通畅,安全阀是不是完好

无损。

(2.)在使用中,不要触动高压锅的压力阀,更不要在压力阀上加

压重物或者打开锅盖。

(3.)饭菜做好以后,不能马上拿下压力阀或者打开锅盖,耍耐心

地等待锅里的高压热点释放出来后,才能拿下压力阀,打开锅盖。

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辂生活中发生烫伤,可以实行以下几种措

施:

1.对只有轻微红胆的轻度烫伤,可以用冷水反复冲洗,再涂些清

凉油就行了。

2.烫伤部位已经起小水泡的,不耍弄破它,可以在水泡周围涂擦

酒精,用干净的纱布包扎。

3.烫伤比较严重的,应当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

4.烫伤面积较大的,应尽快脱去衣裤、鞋袜,但不能强行撕脱,

必要时应将衣物剪开;烫伤后,耍特别注意烫伤部位的清洁,不能随

意涂擦外用药品或代用品,防止受到感染,给医院的治疗增加困难。

正确的方法是脱去患者的衣物后,用洁净的毛巾或床单进行包裹。

小学三班级数学优秀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

关键。

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育学生分析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

用题。

教学难点

1、线段图的画法

2、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学习例3

(1)出示图片(画有5个书架,下面有一个问号),老师说:“学校想

买5个书架,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钱吗?想一想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产生疑问或说出需要先知道每个书架多少钱。)

(2)老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画有3个书架,标出一共

75元),老师说:“我告诉你买3个书架一共用了75元钱。现在你能

解决了吗?”

(3)个人试做,小组沟通并汇报小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5个书架多少钱?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再求5个一

共多少钱?(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点拨,并做主要的板11)

⑷练习:教科书第107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说

一说自己的想法。

2、学习例4

(1)出示例4: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

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2)小组先讨论讨论,再试着把它完成。

(3)小组间沟通讨论,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⑷“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并解答完成。

3、比较例3和例4,你觉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各抒

己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小结:“遇到应用题,一定要根据题目

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图片(练习一十四的第1、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老师用IC卡给家里打电话,时间用了4分,正好花了2元8

角钱。想一想,如果打电话时间用了6分,又会用去多少钱呢?(学生

独立思考)

“老师的IC卡里现在只有3元5角钱了,我必须在几分内把话讲

完呢?

板书设计:

两步应用题

(1)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

(2)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

75+3=25(元)75:3:25(元)

5个书架多少钱?200元能买几个书架?

25X5=125(元)200+25=8(个)

答:买5个要用不着125元。答:200元可以买8个书架。

归总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页的例5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五的第

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够正

确地解答这种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学习例5(为了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计算,将例题进

行了改编)。

(1)老师说「小华读一本书,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学

生各抒己见)。

(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告诉他们:“知道每天读12页,6天可以

读完。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3)小组展开讨论,并独立列式试做。(老师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学

生出现的问题。)

⑷小组汇报自己的想法,老师点拨,小组间相互质疑问难。

⑸老师根据小组的汇报情况,边小结边进行必要的板书:

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12X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72・9=8(天)

(6)让学生根据分步算式,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2、改编例题,引出题目:(如果小华8天读完,他每天读几页?)

(1)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列式解答出来。

(2)请一名学生汇报。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问难,老师根据出现的

情况,及时进行小结:要求每天读几页?首先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多少

页?遇到问题,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3、比较例题和改编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相同点:

都是先求这本书的总页数。不同点:例题是求几天读完,改编后的问

题是求每天读几页。

4、教科书第112页“做一做'的第2题和例5,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做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让学生仔细读题,独立完成,并找出两个小题的异同点。

2、老师:小林从家往学校走,每分走100米,需要用8分走到学

校。如果每分走80米,你知道需耍用几分走到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