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T系统集成实施与维护手册TOC\o"1-2"\h\u187第一章:项目概述 290671.1项目背景 2292371.2项目目标 347261.3项目范围 314403第二章:系统架构与设计 4281272.1系统架构设计 4266092.2系统模块划分 5146481.1订单管理模块:负责订单的创建、修改、查询等操作。 557251.2库存管理模块:负责库存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576051.3支付模块:负责支付功能实现。 5138981.4技术模块划分 5327352.3系统集成方案 519344第三章:硬件设备选型与配置 620183.1硬件设备选型原则 6273083.1.1功能原则 6228413.1.2兼容原则 6282283.1.3安全原则 6237453.1.4经济原则 6228763.1.5可靠原则 6226633.2硬件设备配置要求 7216373.2.1服务器 7109443.2.2存储 7259473.2.3网络设备 7270913.2.4终端设备 7151083.3硬件设备安装与调试 7310663.3.1设备安装 7326533.3.2设备调试 825731第四章:软件系统实施 8239024.1软件系统部署 841654.2软件系统配置 884744.3软件系统调试与优化 911311第五章:网络系统集成 9255055.1网络架构设计 9161085.2网络设备配置 10176855.3网络安全策略 1021424第六章:数据迁移与整合 10187016.1数据迁移方案 11143676.1.1迁移目标与需求分析 1195646.1.2数据迁移流程 11303296.1.3数据迁移技术选型 1182156.2数据整合策略 11220256.2.1数据整合目标 11160636.2.2数据整合方法 11154036.2.3数据整合流程 12224526.3数据备份与恢复 12231396.3.1数据备份策略 12246766.3.2数据恢复策略 1214947第七章:系统测试与验收 12260677.1测试计划与执行 12324887.1.1测试计划 12190497.1.2测试执行 13104547.2测试用例设计 13315317.3系统验收流程 1327145第八章:用户培训与支持 1481408.1用户培训计划 1470738.2用户手册编制 1592728.3用户支持与维护 1523521第九章:系统运行维护 15121689.1系统监控与报警 15142989.1.1监控对象与内容 16316169.1.2监控方法与工具 16100919.1.3报警机制 16227859.2系统功能优化 1657399.2.1功能分析 16207639.2.2硬件优化 16194439.2.3软件优化 1740029.3系统安全防护 17187209.3.1安全策略制定 17275069.3.2安全防护措施 17170989.3.3安全审计与应急响应 1716837第十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71382210.1项目实施总结 171773510.2项目改进建议 182182210.3项目未来发展展望 18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IT系统的依赖日益加深。为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我国众多企业纷纷启动了IT系统集成的项目。本项目旨在通过构建一套全面、高效、稳定的IT系统,为企业提供一个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撑平台。以下为项目背景的具体描述:(1)企业规模扩大,业务量剧增,原有IT系统已无法满足当前需求;(2)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分散,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导致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困难;(3)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原有系统无法适应新的业务模式;(4)企业管理层意识到IT系统的重要性,决定投资进行系统集成,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1.2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如下:(1)构建一套全面、高效、稳定的IT系统,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2)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整合,消除数据孤岛,提高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能力;(3)提升系统安全性,保证企业数据安全;(4)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提高运营效率;(5)培养企业内部IT人才,提升整体信息技术水平。1.3项目范围本项目范围包括以下内容:(1)IT系统需求分析:深入了解企业业务需求,明确系统功能、功能等要求;(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出合理的系统架构、数据库结构、界面设计等;(3)系统开发与实施:按照设计文档,进行系统开发,并在企业内部进行实施;(4)系统集成:将企业内部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5)系统测试与验收:对系统进行功能、功能、安全等方面的测试,保证系统满足需求;(6)系统运维与维护:在系统上线后,进行持续运维与维护,保证系统稳定运行;(7)培训与支持: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提供培训,提升整体信息技术水平;(8)项目管理与协调:对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进行监控,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第二章:系统架构与设计2.1系统架构设计系统架构设计是IT系统集成实施与维护的核心环节,它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扩展性及安全性。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系统架构设计进行详细阐述:(1)系统架构目标系统架构设计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满足业务需求:系统架构应能够满足当前及未来的业务需求,保证业务流程的顺畅运行。(2)高可用性:系统应具备高可用性,保证7×24小时不间断运行。(3)高扩展性:系统架构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方便后续功能模块的添加与升级。(4)安全性:系统应具备较强的安全性,防止外部攻击和数据泄露。(2)系统架构设计原则(1)分层设计:系统架构应采用分层设计,明确各层次的职责和功能,便于开发、维护和扩展。(2)模块化设计: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3)开放性设计:系统应具备开放性,支持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和交互。(4)通用性设计:系统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便于在不同业务场景下进行复用。(3)系统架构设计内容(1)技术架构: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栈,包括前端、后端、数据库、中间件等。(2)网络架构:设计合理的网络架构,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高效和稳定。(3)数据架构:设计合理的数据存储和访问策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4)安全架构:设计全面的安全策略,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2.2系统模块划分系统模块划分是系统架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模块划分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以下是对系统模块划分的详细阐述:(1)模块划分原则(1)业务模块:负责实现具体的业务功能,如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等。(2)基础模块:负责实现系统基础功能,如用户管理、权限控制等。(3)第三方服务模块:负责与第三方系统进行集成,如支付、物流、库存等。(4)技术模块:负责系统技术支持,如数据统计、报表等。(2)模块划分内容(1)业务模块划分1.1订单管理模块:负责订单的创建、修改、查询等操作。1.2库存管理模块:负责库存的增删改查等操作。1.3支付模块:负责支付功能实现。1.4技术模块划分(2)模块间关系(1)业务模块与技术模块的交互。(2)基础模块与业务模块的交互。(3)第三方服务模块与业务模块的交互。2.3系统集成方案系统集成方案是指将各个独立系统通过技术手段整合在一起,实现数据交互和业务协同。以下是对系统集成方案的详细阐述:(1)系统集成目标(1)实现数据共享:通过系统集成,实现各系统间数据的共享和交互。(2)提高业务效率:通过系统集成,简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3)提升用户体验:通过系统集成,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用户体验。(2)系统集成策略(1)技术选型:选择合适的集成技术,如Web服务、API接口等。(2)数据交互:明确各系统间数据的交互方式和格式。(3)安全性:保证系统集成过程中数据安全。(3)系统集成内容(1)系统间数据交互:实现各系统间数据的传输和共享。(2)业务协同:实现各系统间业务的协同处理。(3)用户身份认证:实现各系统间用户身份的统一认证。(4)权限控制:实现各系统间权限的统一管理。通过以上系统集成方案,可有效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第三章:硬件设备选型与配置3.1硬件设备选型原则3.1.1功能原则在硬件设备选型过程中,应优先考虑设备的功能指标。根据系统需求和业务发展,选择具有较高处理能力、较大存储空间和良好扩展性的硬件设备,保证系统运行稳定、高效。3.1.2兼容原则硬件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其他设备、系统和软件顺利对接。在选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设备的接口类型、传输速率、操作系统支持等因素。3.1.3安全原则硬件设备的安全功能。选型时应关注设备的安全特性,如数据加密、防病毒、防火墙等,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3.1.4经济原则在满足功能、兼容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设备的性价比。在预算范围内,选择功能优异、价格合理的硬件设备。3.1.5可靠原则硬件设备的可靠性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选型时应关注设备的故障率、维修周期等因素,选择具有较高可靠性的设备。3.2硬件设备配置要求3.2.1服务器服务器是系统运行的核心设备,应具备以下配置要求:处理器:选择高功能的多核处理器,以满足系统处理需求。内存:配置足够的内存容量,提高系统运行速度。存储:采用高速硬盘,提高数据读写速度,并根据需求配置RD功能。网络接口:具备多个网络接口,支持高速网络传输。3.2.2存储存储设备用于存储系统数据和备份,应具备以下配置要求:容量:根据数据存储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容量。传输速率:选择高速传输接口,如SAS、SATA等。可靠性:配置RD功能,提高数据安全性。3.2.3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是连接各个硬件设备的桥梁,应具备以下配置要求:交换机:选择具备千兆或万兆接口的高功能交换机。路由器:选择具备多wan口、高带宽的路由器。防火墙:选择具备防护能力的防火墙,保证网络安全。3.2.4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等,应具备以下配置要求:处理器:选择高功能的处理器,满足办公需求。内存:配置足够的内存容量,提高运行速度。存储:采用固态硬盘,提高读写速度。网络接口:支持高速网络传输。3.3硬件设备安装与调试3.3.1设备安装硬件设备的安装应遵循以下步骤:阅读设备说明书,了解设备安装方法。准备安装工具,如螺丝刀、扳手等。按照设备说明书,将设备安装到机架上或桌面。连接电源和通信线缆。3.3.2设备调试硬件设备调试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查设备硬件连接是否正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验证设备功能指标,如处理器速度、内存容量等。配置设备网络参数,如IP地址、子网掩码等。测试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能力,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在硬件设备安装与调试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第四章:软件系统实施4.1软件系统部署软件系统部署是系统集成实施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将软件开发完毕的系统按照预定的部署方案,安装到目标硬件环境中。以下是软件系统部署的主要步骤:(1)环境准备:保证目标硬件环境满足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的安装和配置。(2)软件安装:按照部署方案,分步骤安装系统软件,保证安装过程中不出现错误。(3)软件版本控制:对安装的软件进行版本控制,保证系统的一致性和可维护性。(4)基础数据准备:根据业务需求,准备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如用户信息、权限设置等。(5)部署验证:对部署完毕的软件系统进行功能验证,保证系统正常运行。4.2软件系统配置软件系统配置是指在软件部署基础上,根据用户需求对系统进行定制化的设置。以下是软件系统配置的主要步骤:(1)参数配置:根据用户需求,对系统参数进行设置,包括系统运行参数、业务参数等。(2)界面配置:根据用户喜好和业务需求,对系统界面进行定制,包括颜色、布局、字体等。(3)功能配置:根据用户需求,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配置,包括启用或禁用某些功能。(4)权限配置:根据用户角色和职责,对系统权限进行设置,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正常运行。(5)功能优化: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对系统功能进行优化,提高系统运行效率。4.3软件系统调试与优化软件系统调试与优化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以下是软件系统调试与优化的主要步骤:(1)功能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保证各个功能模块正常运行。(2)功能测试: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评估系统在实际运行环境下的功能指标。(3)问题定位与修复:根据测试结果,定位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复。(4)系统优化:针对系统功能瓶颈,进行系统优化,包括数据库优化、缓存策略优化等。(5)持续监控与维护: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持续监控,发觉问题及时处理,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第五章:网络系统集成5.1网络架构设计网络架构设计是IT系统集成实施与维护的核心环节,其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在设计网络架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靠性:保证网络设备的高可靠性,避免单点故障对整个系统的影响。(2)扩展性:网络架构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3)安全性:在网络架构设计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4)功能优化:合理规划网络设备,优化数据传输路径,提高网络功能。具体网络架构设计如下:(1)核心层:采用高功能交换机作为核心设备,负责整个网络的数据交换和路由转发。(2)接入层:接入层交换机负责连接终端设备,提供接入网络的功能。(3)分布层:分布层交换机负责连接接入层和核心层,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4)无线网络:采用无线AP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满足移动设备接入需求。(5)网络冗余:采用双核心、双电源、双链路等方式,提高网络的可靠性。5.2网络设备配置网络设备配置是网络系统集成实施的关键环节,以下为网络设备配置的主要内容:(1)交换机配置:包括VLAN划分、端口镜像、风暴控制、QoS等。(2)路由器配置:包括路由协议、路由策略、NAT、VPN等。(3)安全设备配置: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4)无线设备配置:包括无线AP、无线控制器等。(5)网络监控与管理系统配置:包括网络监控软件、故障排查工具等。5.3网络安全策略网络安全策略是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以下为网络安全策略的主要内容:(1)访问控制:根据用户身份和权限,限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2)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泄露。(3)防火墙:通过防火墙对内外网数据进行过滤,防止恶意攻击。(4)入侵检测系统:实时检测网络中的恶意行为,并进行报警。(5)安全审计:对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及时发觉安全隐患。(6)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7)网络隔离:将内、外网进行物理隔离,防止内外网的相互攻击。(8)网络安全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第六章:数据迁移与整合6.1数据迁移方案6.1.1迁移目标与需求分析在进行数据迁移前,需明确迁移的目标与需求,包括数据源系统、目标系统、迁移范围、迁移时间等。通过分析业务流程、数据结构、数据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数据迁移方案。6.1.2数据迁移流程数据迁移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备份:保证原始数据的安全,对源数据进行备份。(2)数据清洗:对源数据进行去重、去噪、标准化等操作,提高数据质量。(3)数据转换:根据目标系统的数据结构,将源数据转换为符合目标系统要求的格式。(4)数据加载:将转换后的数据导入目标系统。(5)数据验证:检查数据迁移后的完整性和准确性。6.1.3数据迁移技术选型根据数据迁移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工具,如数据库迁移工具、ETL工具等。同时需考虑迁移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功能等因素。6.2数据整合策略6.2.1数据整合目标数据整合的目的是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数据利用率,降低数据冗余。具体目标包括:(1)统一数据源:将分散在不同系统中的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数据源中。(2)数据标准化: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数据不一致现象。(3)数据质量提升:通过数据清洗、数据校验等手段,提高数据质量。6.2.2数据整合方法数据整合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数据复制:将源系统的数据复制到目标系统中,实现数据同步。(2)数据映射:将源系统的数据字段映射到目标系统的数据字段,实现数据整合。(3)数据关联:通过建立数据关联关系,实现数据整合。6.2.3数据整合流程数据整合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梳理:梳理源系统和目标系统的数据结构、数据关系等。(2)数据清洗:对源数据进行去重、去噪、标准化等操作,提高数据质量。(3)数据映射与关联:建立数据字段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数据整合。(4)数据验证与优化:验证数据整合后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整合过程进行优化。6.3数据备份与恢复6.3.1数据备份策略为保证数据安全,需制定以下数据备份策略:(1)定期备份:按照一定的周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如每日、每周等。(2)实时备份:对关键业务数据进行实时备份,保证数据不丢失。(3)多份备份:将备份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存储介质上,防止数据损坏。6.3.2数据恢复策略当数据丢失或损坏时,需采取以下数据恢复策略:(1)数据恢复流程:明确数据恢复的流程,包括数据备份的查询、恢复操作等。(2)数据恢复技术:选择合适的数据恢复技术,如数据恢复软件、硬件设备等。(3)数据恢复验证:在数据恢复后,对数据进行验证,保证恢复的数据完整、准确。通过以上数据迁移与整合方案,以及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的实施,有助于保证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高数据利用率。第七章:系统测试与验收7.1测试计划与执行7.1.1测试计划系统测试是保证IT系统集成实施与维护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测试阶段,需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策略、测试资源、时间安排等。(1)测试目标:保证系统满足需求规格,功能完整、功能稳定、安全性高。(2)测试范围:涵盖系统所有功能模块,包括基本功能、业务流程、接口、功能、安全等方面。(3)测试策略:根据系统特点,采用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等多种测试方法相结合。(4)测试资源:配置测试环境、测试工具、测试人员等。(5)时间安排:制定合理的测试周期,保证在项目交付前完成测试工作。7.1.2测试执行测试执行包括以下步骤:(1)搭建测试环境:保证测试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一致,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2)编写测试用例:根据测试计划,编写详细、全面的测试用例。(3)执行测试用例:按照测试计划,分阶段、分批次执行测试用例。(4)记录测试结果:记录测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异常情况,以及测试用例的执行情况。(5)问题跟踪与修复:对测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跟踪、定位和修复。7.2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设计是测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测试用例设计的主要步骤:(1)需求分析:深入理解系统需求,明确测试目标。(2)功能划分:将系统功能划分为若干模块,便于测试用例设计。(3)测试用例编写:针对每个模块,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包括输入条件、预期结果、测试步骤等。(4)测试用例评审:组织专家对测试用例进行评审,保证测试用例的全面性和合理性。(5)测试用例维护:在测试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测试用例进行调整和优化。7.3系统验收流程系统验收是保证系统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为系统验收流程:(1)验收准备:保证系统已按照需求完成开发,测试工作已完成,所有问题已得到修复。(2)验收申请:项目组向验收部门提交验收申请,包括项目概况、验收标准、验收材料等。(3)验收评审:验收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评估系统是否符合验收标准。(4)现场验收:验收部门组织现场验收,对系统功能、功能、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实地检查。(5)验收报告:验收结束后,验收部门出具验收报告,包括验收结论、验收意见等。(6)问题整改:根据验收报告,项目组对发觉的问题进行整改,保证系统达到验收标准。(7)最终验收:整改完成后,验收部门对系统进行最终验收,确认系统质量符合要求。(8)项目交付:验收合格后,项目组将系统交付给用户,开始正式运行。第八章:用户培训与支持8.1用户培训计划为保证IT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用户操作的熟练度,制定一套全面、系统的用户培训计划。用户培训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的目的,使受训用户能够熟练掌握系统操作、功能和维护知识。(2)培训对象:根据系统使用范围,确定培训对象,包括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和维护人员等。(3)培训内容:根据培训对象的需求,制定培训内容,包括系统概述、操作流程、功能模块、异常处理和维护知识等。(4)培训方式: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培训可通过视频、文档等形式进行,线下培训可组织实地操作演示和讲解。(5)培训时间:根据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和培训方式,合理安排培训时间。(6)培训效果评估:通过考核、实操等方式,评估培训效果,保证培训目标的达成。8.2用户手册编制用户手册是用户在使用IT系统过程中的重要参考资料,编制一份清晰、易懂的用户手册对于提高系统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用户手册编制的要点:(1)封面:包含系统名称、版本、编制日期等信息。(2)目录:列出手册各章节及页码,方便用户快速查找。(3)系统概述:简要介绍系统功能、特点和应用场景。(4)操作指南:详细描述系统各功能模块的操作步骤,包括界面布局、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5)异常处理:列举系统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6)维护与保养:介绍系统的日常维护、故障排除和升级方法。(7)附录:提供相关术语解释、联系方式等。8.3用户支持与维护为保证IT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及时、有效的用户支持与维护服务。以下是用户支持与维护的主要内容:(1)技术支持:为用户提供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技术咨询服务,包括解答疑问、指导操作等。(2)故障排除:对用户反馈的故障问题进行快速定位和解决,保证系统恢复正常运行。(3)系统升级:根据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提高系统功能和安全性。(4)维护培训:为用户提供定期的维护培训,提高用户对系统的维护能力。(5)备件供应:提供系统所需的备件,保证用户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更换。(6)远程监控:通过远程监控技术,实时了解系统运行状态,提前发觉潜在问题,提供预防性维护建议。(7)售后服务: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包括系统安装、调试、验收、培训等。第九章:系统运行维护9.1系统监控与报警9.1.1监控对象与内容系统监控是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跟踪与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对象与内容:(1)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资源的运行状态、负载情况、故障报警等。(2)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资源的运行状态、功能指标、故障报警等。(3)业务应用:包括业务系统的运行状况、业务数据、用户行为等。9.1.2监控方法与工具(1)主动监控:通过定时任务、脚本等方式,定期收集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2)被动监控:通过捕获系统事件、日志等,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3)监控工具:采用专业的监控软件,如Nagios、Zabbix、Prometheus等,实现对系统资源的全面监控。9.1.3报警机制(1)报警阈值设置:根据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合理设置报警阈值,保证在资源使用达到临界状态时及时发出报警。(2)报警方式:采用邮件、短信、电话等多种报警方式,保证报警信息能够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3)报警处理:对报警信息进行分类、分级处理,保证报警事件的快速响应与处理。9.2系统功能优化9.2.1功能分析(1)数据采集:通过监控工具、日志等手段,收集系统功能相关数据。(2)功能评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评估系统功能的瓶颈和潜在问题。(3)功能优化方案:根据功能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功能优化方案。9.2.2硬件优化(1)硬件升级:根据系统负载情况,合理升级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资源。(2)资源池化: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硬件资源的池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9.2.3软件优化(1)参数调整:优化系统参数,提高系统功能。(2)软件升级:定期更新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版本,修复已知功能问题。(3)代码优化:对业务系统进行代码优化,提高系统运行效率。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何在园艺师考试中合理利用案例分析方法试题及答案
- 成功备考农业经理人考试的策略试题及答案
- 居民建档考试题及答案
- 保健医师笔试题库及答案
- 目标绩效管理福建事业单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各高校招聘辅导员要求分析试题及答案
- 明确园艺师考试的关键点试题及答案
- 农艺师考试全科复习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农艺师考试基本信息一网打尽 便捷试题及答案
- 何谓农业职业经理人考试的职业标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韶关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
- 物理-北京市朝阳区2025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朝阳一模)试题和答案
- 小学生金融知识进校园
- 【课件】高二下学期《清明祭英烈 共筑中华魂》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宁夏电力投资集团招聘笔试真题
- 飞利浦超声基础培训
- 大学生创新创业演讲稿
- 医院物业保洁保安投标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陶瓷行业安全生产培训
- 学校感恩教育课件
- 新兴技术交流及应用方案推进工作指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