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_第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_第2页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_第3页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_第4页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或章节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除以数

的计算方法。通过“打电话”的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

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人民币和

外币的兑换活动,掌握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能够按要求求出积、

商的近似值。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

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并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单元、章节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

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

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

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除以

整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打电话”的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

的除法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活动,掌握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

能够按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4.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

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并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重点:

小数的除法,分为三种情形分别进行琛索:一是小数除以整数,

二是整数除以整数;三是小数或整数除以小数。小数除以整数的情形,

结合实例,探索并理解可以把被除数当成整数,变成整数的除法求得

商后,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教学难点:

除数是小数的情形,应用商不变规律,根据把除变成整数需要,

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就把除数是小的除法转化成上述除

数是整数的除法了。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复杂的小数的乘法或除法运

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且会根据要求,取积或商的近似值。

认识循环小数,结合竖式除法的过程,体会出现了什么情况,不用再

除下去,就能知道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教学用具:多媒体

单元或章节知识点梳理

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

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

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划、小数,运用小数四则

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0**-20**学年度且年级一班数学教案

课题精打组算新授课课时序数

备课课

审核人授课人

人B

【课标要求】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3.运用小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

课标

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因为除数

解读

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都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创设“精

打细算”的情境,贴近现实生活,提出了数学问题“哪个商店的牛

教材

奶便宜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在交流时,尊重学生个性思差异,

分析

使学生了解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

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相类似,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如果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再继续除。最后将学生所学的新知

识进一步与际联系起来,巩固深化。

知识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技能

教过程

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

学与

目方法

标情感

态度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

价值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重点

与难点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难点

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具

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化调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整

一、情景引入

1.生活中老师总是精打细算,现在老师看到甲

乙两个商店有两捆牛奶,它们的价格分别是

11.5元和12.9元。你们猜猜,老师会买哪个

商店的?为什么?

2、出示两个商店不同的捆法,验证学生的猜

测。问:现在老师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呢?你

是怎么想的?

二、探索小数除法意义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进行计算。转化成整数来做,也

可以直接用小数来进行计算,研究小数计算的

方法。

2.研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习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①依据情景内容,说说每个量的意思,理解小

数除法的意义。

②学生列出算式:11.5・5二或者115+5(说

一说这个算式是怎么来的?)(学生能够初步

感受两道算式的不同。)学生观察第一个算式

与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被除数是小

数。)

③引出问题: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算呢?

④学生尝试练习。(教师把典型解法板书在黑

板上)

⑤学生自己在小组内交流算

独立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小结说一说:

商的小数点如何确定?

讨论得出: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

齐。

思考:今天我们计算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与整数除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些不同的地

方?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总结出除数是整数的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

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

面添0继续除

三.巩固反馈

1.写出下列竖式中商的小数点。

2、解决问题:

(1)甲商店买袜子,6双一包,每包7.2元,

乙商店同样的袜子5双一包,每包6.25元,

如果是你,你买哪个店的袜子?

(2)两包鱼子酱,每包里两袋,妈妈共付了

4.30元,一袋袜子5双一包,每包6.25元,

如果是你,你买哪个店的袜子?

(3)两包鱼子酱,每包里两袋,妈妈共付了

4.30元,一袋鱼子酱多少元?(一般情况人民

币只要保留两位小数即可。)

(4)6个苹果共重1.26千克,张老师买这些

苹果,共花3.12

元。你可以提出是什么数学问题?(一个苹果

多少千克?一个苹果多少元?)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除法在

竖式计算中有什么要注意?

书设

作业

布置

学反

教研组长签字:教务处签字:

20**-20**学年度且年级班数学教案

课题打扫卫生新授课课时序数

备课课

审核人授课人

人B

【课标要求】

1、借助已有知识,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正确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小数除法的估算,认识数学

的价值。

课标

教学内容分析:

解读

进一步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主要研究小数除以整数,除到

被除数末尾有余数需要填0继续除,以及商需要补0的情况。教科

教材

书结合问题解决的过程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借助元、角、

分析

分的生活经验和前一节课的学习经验,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第二个问题借助元角分理解小数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解决余数补0

的问题。第三个问题解决整数除法中含有余数,如何继续除下去的

问题。

教知识1.通过生活中的情景,体会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与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

目技能法的计算方法。

标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

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

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

方法

情感

态度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

活,生活需要数学,发现数学的魅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

价值

积极性。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重点

与难点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难点

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具

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化调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

把苕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

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

6244-4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

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

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

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

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请你尝试

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

继续除?试算18.94-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

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

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

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

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

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

释为,18元里有6个3元,9角里有6个1

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

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

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

添“0”继续除,商的公数点一定要与被除

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

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

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4-5=418104-25=4

1.264-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

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

324-8124-252.45+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

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

能飞行多少千米?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书设

作业

布置

学反

教研组长签字:教务处签字:

20**-20**学年度且年级班数学教案

课题谁打电话的时间长新授课课时序数

备课课

审核人授课人

人B

【课标要求】

1.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

转化的数学思想。

2.能正确进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养成乐于反思的

课标学习习惯。

解读3.能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与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呢,课本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借助元、角、分

之间的关系和商不变的规律。探究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道

理,并以此来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通过打电话的情景,体会生活中存在需要用除法是小数的

知识

小数除法,去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余法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

技能

过程,体会转化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

过程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

教与化的数学思想。

学方法

情感

态度使学生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

活,生活需要数学,发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积

价值

极地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重点

与难点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确定。

难点

媒体

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教具

课时

敢学过程

个性化调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整

一、温故知新

竖式计算:

0.484-46.34-7240;6048004-400

二、情境激趣,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引导学

生找出数学信息,并发现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笑笑和淘气打电

话,笑笑打国内长途,每分钟0.3元,

共花5.1元;淘气打国际长途,每分钟

7.2元,共花54元。谁打电话的时间

长?

2、先估计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①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估计

的;②分组汇报估算过程;③评价和

鼓励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

情况:①国际长途每分7.2元,大约

是国内长途每分0.3元的二十几倍,如

果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的时间相同,那淘

气的电话费总价应该是笑笑电话费的

二十几倍,但是54元大约是5.1元的

10倍,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

②5.1大约有十几个0.3,那么笑笑打

电话的时间是十几分钟,而54里没有

10个7.2,那么淘气打电话的时间一定

不到10分钟,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

长。

3、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5.14-0.3544-7.2

4、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独立试算5.1+0.3

思考:用你认为合理的方法计算;除数

是小数是否可以转化成整数?怎样转

化?应用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

方法,围绕前面提出的要求,展开做好

记录。

全班共同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并

进行算法最优化,可能会出现的几种算

法:

把0.3元化成3角,5.1元化成

51角,变成了51+3是我们以前学过

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51=3=17(分)

把除数0.3变成整数扩大了10

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扩大10

倍变成51,被除数的变化随除数的变

化而变化。514-3=17(分)

对比几种方法的异同,找出相同

点:都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把除数变成

整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除数是整数的除

尘,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学习

新知识,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为

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

基础;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

5、应用算法,明晰算理。

竖式计算57・7.2二(分)

教师巡视并对发现的计算中的

错误,全班同学一起进行纠错。强调竖

式的写法,划去除数的小数点后,除数

扩大了10倍,那么被除数也要扩大10

倍,就在整数后面添0。

你采用的什么方法来检查?(运

用估算和乘法来验证计算结果的合理

性。)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2题。

2、完成教材第8页试一试。

3、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5题。

4、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7题。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书设

作业

布置

学反

教研组长签字:教务处签字:

20**-20**学年度且年级一班数学教案

课题人民币兑换新授课课时序数

备课课

审核人授课人

人B

【课标要求】

1.通过人民币和其它货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课标3.结合人民币兑换的情境,探索除数大于(或小于1,接近1)时,

商与被除数的关系,进行一些小数除法的估算和计算。

解读教学内容分析:

与本节课的内容是求积、商的近似值,探索被除数和商之间的大小关

教材系是如何与除数和1之间的大小关系相对应的。让学生体会到积、

分析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需要。同时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进行小数除法的估算和计算。

课本呈现了中国银行2012年10月某日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

间的汇率是学生进行研究的重要信息,并由此引出求近似值的问题。

知识1.通过人民币和其它货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

与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技能2.能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过程

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大胆尝试、互动交

学与

流的体验式学习,主动获得新知。

目方法

标情感

态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提

价值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求积,商近似值。

重点

与难点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难点

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具

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化调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娄

一、情境导入,切入主题

出示情境图:美国小朋友玛丽给小

红寄来一本6.7美元的故事书。

引导学生: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美元是什么意思?

换成人民币是多少钱呢?

怎么换成人民币呢?

师:美元就是美国的货币,世界上

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比如美国的

美元、日本的日元、泰国的泰铢……为

了便于各国货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

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

行兑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兑换人

民币二

二、引发思索,探究方法

(一)美元兑换人民币

1.6.7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多少元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什么呢?

2.课件出示2012年10月某天中国银行

公布的关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

的兑换比率。

3.从这个表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1美元兑换

人民币6.31元,那么2美元就是2

个6.31元……

4.借助比率,独立试做。列式:

6.31X6.7

5.组内交流:为什么这么列式?积最多

应该是几位小数?

6.总结: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

(二)人民币兑换美元

1、我们学会了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

法,反过来用人民币兑换美元,你们会

兑换吗?

出示问题2情境图:妈妈用600元人民

币到银行兑换多少美元?

2、回忆学法,完成上题时,我们都解

决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3、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决人民币兑

换美元的方法。

(三)求积、商的近似数

1、对比两道题的结果,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点:都保留了

两位小数;不同点:一个是乘积,

一个是商。

2、总结求积、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积取近似值先精确

计算再根据题目要求或实际情况取近

似数;商取近似值根据要求保留的小数

位数多求一位,然后取近似值。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2、3题。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1题,第

14页第4题。

[课堂总结]出示2005年9月某天中

国银行人民币兑换比率,对比2012年

的人民币汇率,你想说点什么?你学会

兑换人民币了吗?怎样兑换?

书设

作业

布置

学反

教研组长签字:教务处签字:

20**-20**学年度五年级班数学教案

课题除得尽吗新授课课时序数

备课课

审核人授课人

人0

【课标要求】

1.通过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初步认识循环小

课标2.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解读教学内容分析:

与本节课的内容是循环小数,课本根据有关小动物爬行速度的一

教材些资料,呈现了情境,一是通过竖式除法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钟爬

分析行的速度,感知除不尽的情况;二是尝试发现当除不尽时,余数和

商如何变化的;三是初步认识循环小数及如何利用“四舍五入”法

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四是进一步巩固什么是循环小数。

知识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份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

与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技能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过程

通过小组交流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及表达能力和

教与

抽象概括能力

学方法

目情感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乐于钻研勇于尝试的精

标态度神,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重点

会正确表示循环小数,掌握余数和商的特点以及它们和被除

与难点

数、除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

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具

课时

教学过程个性化调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整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有意义的

爬行比赛,蜘蛛和蜗牛:E在奋力的爬行

着,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从中找

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找数学信息:

蜘蛛3分爬行73米,蜗牛11分钟爬行

9.4米。

2、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这

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蜘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生2:蜗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生3:谁爬得快?……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所提出的

问题。

二、探索新知

1、估一估,谁爬得快一些?

学生可能会汇报的几种情况:蜘蛛只

用了3分钟就爬了73米,而蜗牛用了

11分钟才爬了9.4米,蜘蛛用了较短

的时间爬了较远的路程,而蜗牛用时较

长路程却较短,所以蜘蛛爬得快;根据

路程+时间=速度,可以对比蜗牛与蜘

蛛爬行的速度,73+3大约等于二十几,

而9.4・11还不到1,所以很明显蜘蛛

爬得快……

2、师:蜘蛛和蜗牛每分钟爬行

的速度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算一

算。

同桌比赛:一人计算蜘蛛的速度,一人

计算蜗牛的速度看谁算得又准又快。

3、学生会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尽,

小组合作讨论:除得尽吗?余数、商各

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

现,总也除不尽。因为余数重复出现所

以商也会重复出现,继续除下去总也除

不尽,商的小数部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

现,有时几个数字重复出现。

4、师介绍:像24.333…,

0.85454…这样从小数部分的某一

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

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作

循环小数。

5.介绍写法。

在国际上有一种通用的表示循环小

数的简便方法,那就是在循环小数中,

如果是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

字上面点一个点;如果是几个数字重复

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

点。

6、试着将下面的循环小数用这种

方法表示出来。

24.333…,0.85454-

7、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试着将24.333…,0.85454…保留

两位小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计算下面各

题,并说一说哪几题的商是循环小数。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

2、4题。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书设

作业

布置

学反

教研组长签字,教务处签字,

20**-20**学年度且年级一班数学教案

课题调查“生活垃圾”新授课课时序数

备课课

审核人授课人

人B

【课标要求】

1.通过解决调查,生活垃圾中的问题,学习小数四则运算。

2.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

课标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

解读

主要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

课本设置了“调查”“生活垃圾”情境。呈现多组数学信息,由此引

分析

出两个问题的讨论,进行小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通过对后三个

问题的解决,说明小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一样。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

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知识

2.利用学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