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生物上册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教学实录(新版)苏科版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以及血液在人体内的运输功能。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巩固学生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二、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实验观察血液循环过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生物知识应用能力,理解血液循环在人体内的作用。提升学生生命观念,认识到血液循环系统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三、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等概念。对于血液循环系统,学生已经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的基本成分。然而,对于血液循环的具体过程,特别是血液在人体内如何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普遍保持一定的兴趣,尤其是对人体的奥秘。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阅读和讨论来理解抽象概念。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血液循环的具体路径和血液如何运输物质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血液循环的复杂性可能导致学生难以形成清晰的图像。此外,对于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过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生理意义。实验操作中,学生可能面临实验技能不足或实验材料不足的问题。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血液循环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思考血液运输的过程。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心脏、血管和血液中的细胞,直观体验血液循环的过程。
3.开展血液运输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血液成分的变化和运输机制。
4.利用多媒体展示血液循环图和解剖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5.通过小组合作和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五、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血液循环系统的动画或图片,提出问题:“血液是如何在人体内流动的?”引导学生思考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的基本成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以及血液在两个循环中的流动过程。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案例,如运动员运动时的血液循环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血液循环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过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
3.实验活动(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进行血液运输实验,观察血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器材,解释实验原理,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血液循环途径和物质运输的理解。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检查练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5.拓展延伸(约10分钟)
-学生活动:观看与血液循环相关的科普视频,了解血液循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6.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血液循环的途径和物质运输过程。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1.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
4.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5.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六、拓展与延伸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科普文章,介绍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血液成分及其生理作用》科普书籍,详细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各成分的生理功能。
-《血液循环与人体健康》医学期刊文章,探讨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或网络资源,深入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鼓励学生观察自己的脉搏和心跳,了解血液循环的基本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血液循环系统如何适应不同生理活动,如运动、休息等。
-学生可以设计实验,验证血液循环系统中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过程。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健康教育活动,向他人普及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
3.设计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血液循环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设计血液循环系统模型,让学生动手制作,加深对血液循环途径的理解。
-邀请医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系统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学生可以制作血液循环系统的科普展板,展示给其他同学或社区成员。
4.布置探究性作业:
-让学生调查家庭中不同成员的血压情况,分析血压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
-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血液循环系统的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对血液循环知识的理解。
5.引导学生关注血液循环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鼓励学生关注医学期刊和学术网站,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研究的最新动态。
-学生可以撰写一篇关于血液循环系统研究的综述报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七、课堂1.课堂评价:
-提问策略: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血液循环途径和物质运输的理解程度。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观察法:在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环节,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堂测试:在课程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包括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作用等。
-及时反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或错误,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能力,促进课堂互动。
-反思性评价:课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学习做好准备。
2.作业评价:
-作业内容: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如绘制血液循环图、分析血液成分的功能、撰写实验报告等。
-作业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的答案思路、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验技能。
-及时反馈:在批改作业时,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作业展示:组织学生展示优秀作业,分享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定期评估:通过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并参与同伴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3.评价方式多样化: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长期学习过程和阶段性成果。
-评价内容全面,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多个方面。
-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4.评价反馈:
-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作为学生学习档案的一部分。
-定期与家长沟通,反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
-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八、课后作业1.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观察血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情况。
-实验材料:血液样本、显微镜、不同浓度的盐溶液等。
-实验步骤:
a.取血液样本,用显微镜观察正常情况下的红细胞流动。
b.将血液样本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中,观察红细胞流动的变化。
c.记录观察结果,分析红细胞在不同盐溶液中的流动情况。
-实验报告要求:描述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血液成分功能分析:
-任务:分析血液中主要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的功能。
-要求:为每种成分列出至少两个功能,并解释其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3.血液循环途径图绘制:
-任务:绘制人体血液循环途径图,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要求:标注心脏各房室和血管的名称,以及血液流动的方向。
4.血液运输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某运动员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心率加快,呼吸急促。
-任务:分析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血液循环的变化,解释心率加快和呼吸急促的原因。
5.血液循环系统疾病预防建议:
-任务:针对高血压、心脏病等血液循环系统疾病,提出预防建议。
-要求:列出至少三种预防措施,并解释其科学依据。
答案示例:
1.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将血液样本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中,观察到红细胞在低浓度盐溶液中流动速度加快,在高浓度盐溶液中流动速度减慢。
-实验结论:红细胞在低浓度盐溶液中流动速度加快,可能是因为渗透压的变化导致红细胞吸水膨胀;在高浓度盐溶液中流动速度减慢,可能是因为渗透压的变化导致红细胞失水皱缩。
2.血液成分功能分析:
-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参与免疫反应。
-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吞噬病原体。
-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防止出血。
-血浆:运输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维持渗透压平衡。
3.血液循环途径图绘制:
-心脏各房室和血管的名称: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体循环动脉、体循环静脉。
4.血液运输案例分析:
-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心率加快和呼吸急促是为了满足肌肉对氧气的需求,增加心脏泵血量和肺通气量。
5.血液循环系统疾病预防建议:
-预防高血压: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预防心脏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遵医嘱用药。板书设计①血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全身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②血液成分
-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
-血浆:运输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
③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房:接收血液
-心室:泵送血液
-心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④血液循环的意义
-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清除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
-维持体温恒定
-保障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⑤血液循环与人体健康
-心脏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血管疾病:动脉硬化、静脉曲张等
-血液疾病:贫血、白血病等反思改进措施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抽象的血液循环过程更加直观易懂。
反思改进措施(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对血液循环过程中的生理机制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对难点的讲解和引导。
2.实验教学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存在偏差,需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课后作业的反馈不够及时,学生的练习效果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需要改进作业评价和反馈方式。
反思改进措施(三)改进措施
1.针对难点知识,采用分层次教学策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复杂过程。
2.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化训练,提供详细的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链协同发展策略研究-2025年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报告
- 面向医疗机构的LED照明与智能控制研究与应用进展
- 教育游戏化的成功案例提升学生成绩的秘诀
- 老年人疼痛护理动画
-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写作习题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
- 中考地理黄土高原北京复习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
- 招聘流程自动化软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九年级化学上册62化石燃料的利用化石燃料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课件
- 精神科护理部上半年工作总结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 2024届广西南宁市三中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 《董事长禁令》测试题
- Unit3《Welcome to our school!》-2024-2025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册单元测试卷(译林版2024新教材)
- 刨削刀头产品技术要求deyidamei
- 2021-2022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赛项规程
- 2024至2030年中国演出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GB/T 2039-2024金属材料单轴拉伸蠕变试验方法
- JBT 5300-2024 工业用阀门材料 选用指南(正式版)
- 2024年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汽车底盘DFMEA-减震器总成
- (2024年)诊疗规范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