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质量检测(一)种群及其动态
(本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
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得出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D.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
解析:选D有的生物没有雌雄性别之分(如玉米),所以性别比例不
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种群密度只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
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
和迁出率;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
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B.田鼠的繁殖能力强,环境条件适宜时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重要的指标
D.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会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解析:选D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
率与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
特征;田鼠繁殖较快,种群数量可快速增长;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
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
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二者
都是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3.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一定越快
B.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C.种群出生率高,种群数量不一定增长快
D.年龄结构表示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量的比例
解析:选A种群密度越大,其种群数量就越多,种内竞争也就越激
烈,增加速度减慢,A错误;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B正确;
种群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C正确;年龄
结构表示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量的比例,D正确。
4.韩国总生育率为0.98,成为全球唯一一个生育率跌破1的国家。
这意味着,韩国女性在育龄(15岁〜49岁)平均生育的子女数量不到1人。
韩国统计局预计开始韩国总人口将下降,请问韩国统计局做出这个预测所
依据的种群特征是()
A.迁入率和迁出率B.年龄结构
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析:选B依据种群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趋势,进而预测种群数目变化趋势。
5.下列图示表示4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其中种群密度
将增大的是()
体年,,关样X记来虫是
个各变多有则数标液蛇的
不数
的图列,"体并汁以误
期B本体下X个获虫错
…的
后;基个。的捕叶瓢法
度、
殖型的法2记次枝和说
密期X
生长方标初嫩蝇列
群后、(
,增用%并幼蝇下
于种殖。是。
多常为获式木食
J殖期殖期属,生型。
生量种捕乔虫
后生后,量法公
殖殖),率退响
期期I数两数n次叶瓢
生生亡少/捕算。
期期大衰)影和
殖殖体的体重数初(落
生前生前增死量于.估数的
°。个度个X食蝇
£金麒于数属+记计:的体
的将密吸量蛇
度等体,物…标要式量个
期群生+都过数食
密本个小2用公数记
前种的小算通群走
殖期殖期群基的减X采群标
生殖查虫种赶
生后后率期方+般大估种
殖殖种度1数的虫并
期期C生调X论的蛎
生生其生前密样(一体中捕,
期殖期群是蛎
殖出殖个为时无量法的
生前生前种,群个重对露
。。法每体数/方
率,生种值度的捕)度蜜
示方,个群北
亡中图,均密捕重数温得
所样个物种国
死适D率平群重记体份获
图和)n生中/我
于例和亡的种)标个月处
A法方种法在
大比图死量的数的同虫
捕样同捕D活
A率目C于(数物体捕不蛇
重取时重生
选生数;小是体动个选重为从
记机数记种
:出体型率的个查记:X图蚁
,标误随调计标析数某
析个定生..物...标.如蚂
解少的稳出6错A生BCD的解体7,,
量期于得法内捕个活食
数龄属使说方重的生为
456789时间/月
A.图中数学模型的数据来自样方法
B.6月之前蛇虫种群的生活环境阻力很小
C.蜘虫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天敌增多
D.食蛎蝇和瓢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解析:选C曲线图表示数学模型,蜥虫活动能力弱,调查其种群数
量常采用样方法,因此图中数学模型的数据来自样方法,A正确;6月之
前,蛇虫种群数量较少,则螃虫种群的生活环境阻力小,B正确;财虫种
群数量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的减少,C错误;根据题干“食财蝇和
瓢虫以蛎虫为食”,说明食蜥蝇和瓢虫与蛇虫为捕食关系,而食财蝇和瓢
虫是竞争关系,D正确。
8.将啤酒酵母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
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酵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
群数量不再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
B.种群数量为&/2时,种群增长最快
C.若将酵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其环境容纳
量(K值)减小
D.若在10mL培养基M中接种酵母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
比,K值增大
解析:选D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A正确;
该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一半即a/2时,种群增长最快,B正确;
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中时,环境容纳量为a,而环境容纳
量受营养物质、空间、天敌等影响,因此若将酵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
M中,培养条件同上,其环境容纳量(K值)将减小,C正确;若在10mL
培养基M中接种酵母菌的量增加一倍,由于生存空间没有发生改变,营养
物质也没有增加,因此K值不会增大,D错误。
9.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B.通常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鲂虫的种群密度
C.种群数量的形增长曲线和形增长曲线属于概念模型
D.用抽样检测方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计数时,应先滴加培养液再
盖盖玻片
解析:选A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
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A正确;蛆虫、跳蛹等属「活动能力弱、活动
范围小的动物,要调查农田作物植株上蜘虫的种群密度,最好采用样方法,
B错误;种群数量的“J”形增长曲线和“S”形增长曲线属于数学模型,
C错误;用抽样检测方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
加培养液,D错误。
1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
小的是()
A.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解析:选B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当标记物脱落时,统
计的种群密度偏大;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
压在两条相邻方格界线及其顶点的酵母菌数量,所以若只统计方格内的菌
体,会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
取样时选取较密的地区统计得到的数目会偏大;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
人群中调查,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所得结果会偏大。
11.下表为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的调查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组号12345
面积面44444
田螺数量/
1319161418
只
A.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
B.据表中数据可知稻田中田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19只
C.田螺的年龄结构直接决定了田螺的种群密度变化
D.田螺种群密度为16只/M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解析:选A田螺的活动能力较弱,因此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可采
用样方法;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到稻田中田螺的环境容纳量;出生率和死亡
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即影响田螺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
生率和死亡率;由表中数据计算可得,田螺种群密度为(13+19+16+14
+18)+5+4=4(只/武),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12.如图表示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
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甲所在的环境资源充足,种群数量呈形增长
B.种群乙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内竞争不断加剧
C.匕时刻,种群乙具有最大增长速率,环境阻力最小
1).t2时刻,种群乙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
解析:选C种群甲增长速率持续增加,说明甲所处的环境为理想环
境,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A正确;种群乙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
则种群乙数量呈“S”增长,随时间增加种群数量增大,在t2时达到K值,
种内竞争不断加剧,B正确;匕时•,种群乙的增长速率最大,与t。时相比,
种群数量增加,环境阻力增人,C错误;种群乙在t2时iA至UK值,种群数
量趋于稳定,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D正确。
13.如图所示鳄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四种情况,其中
曲线I、II、III处于三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下,而曲线
IV处于理想状态下。不考虑天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理想状态下,鳄鱼种群的增长率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B.若鳄鱼的栖息地在a点被严重破坏,则将出现曲线I的下降趋势
c.出现曲线m的变化趋势,源于在b点人为捕杀了一定数量的鳄鱼
D.若在b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在M上下波动
解析;选C呈“J”形增长的种群,由于在食物、空间等资源无限
的理想状态下,种群的增长率大小不受种群密度大小的制约。若栖息地在
a点被严重破坏,将出现曲线I的下降趋势。曲线in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
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如在b点仅仅人为捕杀了一
定数量的鳄鱼,但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并没有变化,种群数量还会上升。若
在b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在给上下波动。
14.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种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金t£食
的田鼠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绘制出如图曲』K/2二:誓I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E®"一
A.图示属于模型建构法,该模型的种类与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的种类相同
B.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
际值偏小
C.图中K值反映的是环境容纳量,该值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D.图中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点为C点,此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
长型
解析:选D图示种群数量增长为“S”形曲线,属于数学模型,而
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
记重捕法,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
实际值偏大;图中K值反映的是环境容纳量,会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图中
的C点对应的是K/2,此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
长型。
15.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2是在理想环境和自
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
B.图1中第10年种群数量最多
C.图2中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图1中第15年种群数量最少
解析:选D从图1可以看出,该种群在前5年的X值不变,且X>1,
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
变化类型是“J”形增长,而图2中的曲线X表示种群数量的“J”形增长
曲线,因此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图1
中第10年入值等于1,之后入VI,种群数量开始减少,因此第10年时
该种群数量最多;图2中B点位于种群"S”形增长曲线的K/2处,此时
种群增长速率最人;图1中,10〜20年间入<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
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
16.通过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与种群密
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少
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
C.种群密度低于a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
D.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正相关
解析:选B生物量指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有机物质量。a点时个
体较少,故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多;种群密度越大,个体间的斗争
越激烈;由图可知,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并不呈正相关。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17.(11分)下列为小李同学构建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
列问题:
(2)种群的“J”形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
等,其数学模型:M=N。入i中,X值与增长率的
关系是增长率=o
(3)利用方法⑦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更容易
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填“偏大”“偏小”或
“相等”)。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
正常的,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是
(填“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o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②表示出生率或迁入率,③、④表示死亡
率或迁出率,⑤表示年龄结构,⑥表示性别比例,⑦表示标记重捕法,⑧
表示样方法。(1)种群中个体的出生或迁入会使种群密度升高;利用年龄
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2)种群的形曲线增长的条件是
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J”形曲线的数学模型为M
l
=N0X,X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入-1)X100%。(3)⑦表示标
记重捕法,其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初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重
捕总数小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利用该方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
部分被标记的田鼠更容易被鼬捕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
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
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种群出生率降低,进而
导致种群密度降低,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是生物防治。
答案:(1)出生香(或迁入率)年龄结构(2)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X-1)X100%⑶偏大(4)性别比例生物防治
18.(9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
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
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形。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
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
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o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
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数量呈“J”形增
长。(2)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
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
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引入天敌是控制鼠害的生物防治方法。
天敌以山鼠为食,天敌和山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
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19.(14分)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
蛙、鼠、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根据
所学的知识回答: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养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
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O
(2)研究小组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内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
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者通常采用法估算该
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3)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
每天增加L47%o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建的田鼠种群增
K模型为N,=N°・『,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个月中的生存环境条件是
(4)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
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
的原因:(答两点)。
(5)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
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
解析:(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杳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
样。(2)田鼠的活动范围较大、活动能力强,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某
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3)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或具体的种群数量特征),所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
型为N=NoX\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理想条
件,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是“J”形曲线。(4)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
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在B点后由于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
天敌增多,种群的死亡率增加。(5)据图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为
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直至为0,说明种群增长为“S”
形曲线;在A点时,种群刚迁入,种群数量最低;在D点时,出生率等于
死亡率,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见答案。
答案:(D样方随机取样
选]
(2)标记重捕(3)调查统计的数据(或具体的种群数量特征)空间
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缺少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4)生活资
源和空间有限;天敌增多(5)如右图
20.(14分)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
(1)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
次的目的是0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小
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2)若提出的问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
的",该实验(填“需要”或“不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原
因是该实验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O
(3)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有限,酹母菌呈
形增长。
(4)另一组同学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了3组
实验(见下表)。每隔24小时取样并计数,实验结果略。
试管编培养液无菌水酵母菌母液温度
号/mL/mL/mL/℃
A10—0.128
B10—0.15
C—100.128
上述实验目的是探究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杰变化
的影响。
解析:(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
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若
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适当稀释菌液,
最后计数的结果需要乘以稀释的倍数。(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
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中,需要在相同间隔的时间内对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取
样调查,因此实验前后本身就是对照实验,故不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因
实验存在偶然性,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该实验还需遵循平行重复
原则,即进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3)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
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开始在资源和空
间充裕的环境中,酵母菌呈“J”形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环境中
资源和空间有限,酵母菌产生的代谢废物积累,酵母菌呈“S”形增长。
(4)根据表格可知,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和营养成分,因此实验目
的是探究温度和营养成分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答案:(1)使酵母菌分布均匀适当稀释菌液(或增加稀释倍数)(2)
不需要时间上已形成前后自身对照重复实验(3)资源(营养物质)
空间(4)温度和营养成分
21.(1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对草原生物种群
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牧草进行丰富度的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
的准确,调查时应注意:①样方大小要适宜;②取样时要做到
;该小组还采用标记重捕法对草原田鼠进行了种群密
度的调查。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
真实值________o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
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
①图中虚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
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
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o
②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投药一段时
间后,出鼠种群数量回升的原因是
③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则图甲中点不可
能出现该种年龄结构。
解析:(1)应该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上牧草的丰富度,为减小调查结
果的误差,调查中应注意随机取样、样方人小适宜、取足够的样方等。据
标记重捕法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的个体数X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的个体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被再次
捕获,则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大。
(2)①图中虚线表示“J”形增长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产生的。对田鼠来
说,繁殖•代后原来个体还存在,个体总数应为aX(l+n】);繁殖n代以
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X(l+m)n。②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
经鼠药的选择作用,田鼠种群中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所以投药后田鼠的
数量先下降很快又恢复到原来水平。③图乙中幼体多,成体少,所以该田
鼠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而图甲中A、B、C点的种群数量均增加,年
龄结构为增长型,D点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答案:(1)随机取样偏大(2)①a(l+m)n②经鼠药的选择作用,
田鼠种群中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③D
[教师备选题]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合作社建设的预算与造价咨询合同
- 定制家具用户信息完善协议
- 58同城房产培训
- 人事统计培训考勤
- 少儿上镜主持课件
-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总结模版
- 阿坝师范学院《UG技术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众传媒经济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第二外国语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统计自然语言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机电装调实训总结
- 上海2019年高三春考英语卷(带参考答案作文答案图片版)
- 2024年入团积极分子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施工队长培训课件
- 信息技术系统集成项目投标书
- 面部恶性肿瘤的个案护理
- 生产加工型小微企业安全管理考试(含答案)
- 物业服务方案-物业增值服务方案
- 深入理解Zabbix监控系统
- 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置演练
- 分析铝粉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原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