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_第1页
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_第2页
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_第3页
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_第4页
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商品的含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2)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懂得货币的本质;(3)知道货币具有五种职能,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4)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2.能力目标:(1)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2)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2)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教学重难点课的教学重点是商品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货币流通规律;教学难点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及货币的本质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探究11、“商品”是什么?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医院里的氧气瓶中的氧。(2)农民将自己生产的蔬菜拿到市场上出售,卖掉2/3,剩下的1/3一部分留作自己用,一部分送给了亲戚。2、物品、劳动产品、商品的区别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下列不属于商品的有:母亲为你织的毛衣同学送你的笔记本阳光、微风菜市场待售的鱼答:1、2、3不属于商品3、商品的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假冒伪劣产品是商品吗?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吗?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吗?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4、小结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二、探究21、商品与货币是“孪生兄弟”吗?模拟游戏:山村里的“物物交换”的过程19世纪,非洲某集市上曾上演过这样一幕:卖牛奶的人喊:“买牛奶的人拿盐来!”卖盐的人喊:“买盐的人拿矛头来!”而卖咖啡的人喊:“买便宜的咖啡拿珍珠来!”。思考:①如果拥有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②如果这几个人都能成交,需要什么条件?③你能设想出让更多的人都成交的方法吗?2、因需交换物物交换的结果,催生了一般等价物出现。3、用曲别针换来一套公寓26岁的麦克唐纳是一家快餐公司的送货工,和美国千千万万的普通小青年一样,麦克唐纳买不起房子,不过他有更富创意的办法:学习原始居民,物物交换。麦克唐纳有一枚特大号的红色曲别针,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为了通过这枚曲别针交换些更大更好的东西,他在当地的物品交换网站上贴出了广告。很快两名妇女用一支鱼形钢笔换走了他的红色曲别针。之后艺术家安妮·罗宾斯用一只绘有笑脸的陶瓷门把手换走了他的鱼形钢笔。接下来他换到的东西的价值越来越大:发电机、百威啤酒的啤酒桶、一辆旧的雪佛兰汽车、一次旅游机会……最后,麦克唐纳从一位音乐家处得到了去工作室录制唱片的一份合同。麦克唐纳把这个机会“给”了凤凰城一名落魄的歌手,歌手感激涕零地“给”了他一套双层公寓。4、一般等价物的缺点: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不同,限制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这些东西往往体积大、价值小、不便携带储藏、不易分割等等5、延伸思考:比一比:贵金属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比较有哪些优点。P5想一想:货币是如何产生的,是神灵创造的,还是圣贤发明的,还是历史的选择?三、探究3(一)、课堂情景剧请同学们来化身顾客和商家,表演购买商品的情景。根据生活经历,商家自由标价,顾客自由砍价。并思考以下问题。1.哪种商品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2.商家“砍”出来的数字和标价牌上写的数字表现的是什么?3.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二)价值和价格(1)价值尺度的含义:(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四、探究四(一)情境一: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购买木材回家。情境二: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说:“暂时没有什么可买的。”将钱带回家,过了几个月之后,他才到集市上购买粮食。思考: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3.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二)商品流通对生产者的启示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三)商品流通(1)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作流通手段。(2)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必须要现实的货币。(四)货币的其他职能(1)贮藏手段(2)支付手段(3)世界货币五、了解知识网络体系六、总结全课课后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篇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流通及其公式。○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看待金钱。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二、教学重点:1、商品的含义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三、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及其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货币的本质1、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P2楷体练习加以巩固)2、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P3楷体插图与练习)3、货币的含义与本质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二)、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1)含义: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2)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教材P4“这里含有单位的数量表现的是什么?”。表现的是各种商品的价格。同学们看P4的插图,思考一下,这里的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仍是价值尺度职能吗?2、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2)商品流通及其公式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同学们看P5的材料,回答: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之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的含义、货币的含义及本质、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重点要掌握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六、课堂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有(C)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个永恒概念④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⑤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②⑤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篇三」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授课课题: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授课人:

张海燕

授课班级:高一(9)班――(12)班

授课时间:2008年9月17日第一章

神奇的货币全章概述本章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本章分为2个框题: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二、价格变动的影响。新课标要求: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授新课:影响价格的因素一、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各种常见的具体因素。2、懂得各种常见的具体因素影响商品价格的途径或渠道。3、理解商品供给与需求对商品价格的影响。4、理解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5、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6、懂得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7、知道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8、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二)能力目标1、理解不同层次的因素如何影响商品价格的认识能力。2、透过经济现象认识“价值决定价格”这一本质的辨证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二、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三、教学难点:理解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关系。四、教学方法:讨论式、探究式方法为主,教师讲授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通过世界粮食价格涨落的两条新闻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并请学生讨论:新闻在说什么?粮食价格是怎么变动的?为什么?学生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思考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回答了粮食的价格先上涨后下跌,以及上涨和下跌的原因。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回应问题。(二)

进行新课1、

供求影响价格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1)

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2)

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3)

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教学过渡: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请回顾刚才新闻中对未来粮食走向的评价,里面怎么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论?2、

价值决定价格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所提问题。教师活动:第一课讲到,价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既然是价值得表现形式,它的多少就应该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大小。所以说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价值大则价格高,反之则低。那么是由谁决定价值呢?和第一课的知识相联系。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页专家点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衡量价值?同一商品有多个生产者,价值大小由谁的劳动量决定?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教师点评:商品的价值不是由某一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2)

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教师活动:请看课本P13页的相关链接,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3、

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教学过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少与什么有关系?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点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4页名词点击,了解劳动生产率的含义。教师总结: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结论: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教师活动: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值量变化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总结:不会。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请同学们思考:其意义在哪里?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总结: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4、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节所将内容,看看商品的价格究竟是如何确定的?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教师活动:总结讲评。供求关系变化引起价格变化,但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因此,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并根据供求状况来确定的,这就叫做市场形成价格。(1)

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教师活动:大家知道一个基本的公理:商品交换要求价值量对等,否则,交换就不会成功。货币产生后,交换就以价格相等形式进行。只要商品的价格与其价值是相符的,一切交换必定是等价的,但是,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是经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