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项目规划与设计实战操作规范_第1页
建筑项目规划与设计实战操作规范_第2页
建筑项目规划与设计实战操作规范_第3页
建筑项目规划与设计实战操作规范_第4页
建筑项目规划与设计实战操作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项目规划与设计实战操作规范TOC\o"1-2"\h\u26303第一章项目策划与前期准备 2185991.1项目背景分析 2167261.2目标定位与规划 3231781.3前期市场调研 3107141.4项目可行性研究 315639第二章设计理念与风格定位 4189532.1设计理念的确立 4124532.2设计风格的选定 4287132.3设计风格与功能需求的结合 5175462.4设计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52001第三章建筑布局与空间组织 6207803.1建筑布局原则 6323133.2空间组织策略 6214183.3功能分区与流线设计 655643.4建筑形态与空间效果 716322第四章结构设计与应用 727364.1结构类型选择 7168534.2结构设计原则 7153024.3结构计算与分析 8313024.4结构安全与耐久性 823172第五章建筑材料与构造 8175325.1材料选择原则 832415.2建筑构造设计 8285005.3材料功能与施工工艺 9280125.4材料成本与环保要求 914793第六章建筑设备与设施 956226.1设备选型与布局 9158876.1.1设备选型原则 9201166.1.2设备布局原则 916696.1.3设备选型与布局案例分析 10221176.2设施配置与优化 1089906.2.1设施配置原则 10239576.2.2设施优化策略 1028726.2.3设施配置与优化案例分析 10282656.3节能环保技术 11140696.3.1节能技术 1191246.3.2环保技术 11298426.4设备设施运行与维护 11161366.4.1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11249186.4.2设备设施维护保养 112313第七章绿色建筑与环保 12274017.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2273707.2环保技术应用 1297517.3节能减排措施 12324687.4生态景观设计 1326052第八章建筑施工与管理 13280808.1施工组织与计划 13120698.2施工技术与工艺 14288758.3施工质量控制 1494008.4施工安全管理 1515751第九章项目验收与评价 15142819.1项目验收标准与流程 1550309.1.1验收标准 1556499.1.2验收流程 15110049.2项目质量评价 16156589.2.1设计质量评价 16254719.2.2施工质量评价 16109639.2.3竣工验收质量评价 16294589.3项目效益分析 1661649.3.1投资效益分析 16262449.3.2经济效益分析 16242579.3.3社会效益分析 16142259.3.4环境效益分析 17255919.4项目总结与改进 1720319.4.1项目过程总结 17305909.4.2改进措施 17208989.4.3今后项目借鉴 1722323第十章建筑项目后期维护与管理 17799210.1建筑设施维护 171611410.2建筑安全管理 181295310.3建筑环境优化 182881810.4建筑项目可持续发展 18第一章项目策划与前期准备1.1项目背景分析项目背景分析是项目策划与前期准备的第一步,旨在全面了解项目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现状、政策法规以及相关市场情况。以下为项目背景分析的主要内容:(1)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对项目所在地的宏观经济环境进行梳理,包括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消费水平等指标,以判断项目实施的可行性。(2)行业现状分析:分析项目所处行业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产业链条、发展前景等方面,为项目定位提供依据。(3)政策法规分析:梳理项目相关的政策法规,如土地政策、环保政策、产业政策等,保证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4)区域发展规划分析:研究项目所在区域的发展规划,了解区域发展方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为项目实施提供参考。1.2目标定位与规划目标定位与规划是项目策划的核心环节,以下为项目目标定位与规划的主要内容:(1)项目定位:根据项目背景分析,明确项目的功能、性质、规模、投资主体等方面,为项目实施提供明确的方向。(2)项目规划:结合项目定位,制定项目的发展目标、建设内容、投资估算、经济效益等,保证项目具有可行性和盈利性。(3)项目布局:在项目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项目的空间布局、建筑形态、配套设施等,为项目实施提供具体指导。1.3前期市场调研前期市场调研是项目策划与前期准备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前期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1)市场需求分析: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项目目标市场的需求状况,包括市场容量、消费水平、消费偏好等。(2)竞争对手分析:研究项目竞争对手的市场地位、产品特点、价格策略等,为项目制定竞争策略提供依据。(3)供应链分析:梳理项目所需的原料、设备、技术等资源,了解供应链的稳定性、价格波动等因素,保证项目顺利实施。(4)市场风险分析:评估项目面临的市场风险,如政策变动、市场竞争、技术更新等,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1.4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对项目实施前的全面评估,以下为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1)技术可行性分析:评估项目所需技术的成熟度、可靠性、适应性等,保证项目技术层面的可行性。(2)经济可行性分析:通过财务预测、投资收益分析等手段,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保证项目具有盈利性。(3)社会可行性分析:研究项目对当地社会、环境、就业等方面的影响,保证项目符合社会需求。(4)环境可行性分析: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保证项目符合环保要求。(5)法律法规可行性分析:梳理项目所需办理的各类手续,保证项目符合法律法规要求。(6)组织可行性分析: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可行性,保证项目顺利推进。第二章设计理念与风格定位2.1设计理念的确立建筑项目的设计理念是整个设计过程的灵魂,它体现了设计者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对建筑功能的深刻理解。确立设计理念首先需要对项目背景、地理位置、文化内涵、使用功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为确立设计理念的关键步骤:(1)调研分析: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等方式,了解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为设计理念的确立提供依据。(2)需求分析:充分了解业主方和使用者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审美需求、经济需求等,保证设计理念与实际需求相吻合。(3)目标设定: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设计理念的核心目标,如绿色环保、人文关怀、科技创新等。(4)理念提炼:将调研分析、需求分析和目标设定进行整合,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设计理念。2.2设计风格的选定设计风格是建筑项目的外在表现,它反映了设计理念的具体实施。以下为设计风格选定的关键因素:(1)地域文化: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文化特点,选择与之相协调的设计风格,如新中式、现代简约、欧式古典等。(2)功能需求: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合的设计风格。如办公建筑宜采用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而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建筑则可以考虑更具艺术气息的设计风格。(3)经济条件:根据项目的预算和投资规模,合理选择设计风格。经济条件较为宽松的项目可以选择更为高端、奢华的设计风格,而预算有限的项目则应注重实用性和简约性。(4)业主意愿:尊重业主的审美喜好和意愿,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风格的选定。2.3设计风格与功能需求的结合设计风格与功能需求的结合是建筑项目设计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具体措施:(1)功能分区: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合理划分空间,使设计风格与功能需求相匹配。(2)界面设计:充分考虑建筑界面与内部空间的关系,使设计风格在视觉上与功能需求相协调。(3)材料选择:选择与设计风格相匹配的材料,强化风格特点,同时满足功能需求。(4)色彩搭配:运用色彩搭配技巧,突出设计风格,同时满足功能需求。2.4设计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设计创新是建筑项目设计的重要任务,它要求设计师在遵循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思维,寻求新的设计方法和技术。以下为设计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1)绿色环保:注重生态环保,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提高建筑项目的环境效益。(2)节能减排:优化建筑布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3)科技创新:运用先进科技,提高建筑项目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4)人文关怀:关注人的需求,创造舒适、健康的室内外环境,提高建筑项目的社会效益。(5)地域特色:挖掘地域文化,展现建筑项目的独特魅力,传承地方文化。第三章建筑布局与空间组织3.1建筑布局原则建筑布局是建筑项目规划与设计的核心环节,遵循以下原则以保证布局的合理性和功能性:(1)遵循规划法规:在建筑布局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划法规,保证建筑项目符合规划要求。(2)满足功能需求:建筑布局应充分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合理安排各类空间,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3)注重环境因素:在建筑布局中,要充分考虑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4)强调经济效益:建筑布局应充分考虑投资成本和经济效益,实现项目价值的最大化。(5)考虑可持续发展:建筑布局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3.2空间组织策略空间组织策略是指在建筑布局中,合理规划各类空间,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空间组织策略:(1)分区布局:将建筑分为若干功能区域,实现各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互动。(2)模块化布局: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建筑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3)流线设计:合理规划建筑内部和外部流线,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4)开放空间:设置开放空间,提高建筑的通风、采光和景观效果。(5)立体布局:利用建筑高度,实现空间立体利用,提高建筑容量。3.3功能分区与流线设计功能分区与流线设计是建筑布局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其设计要点:(1)功能分区: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合理划分各类空间,实现各功能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2)流线设计:合理规划建筑内部和外部流线,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避免交叉和拥堵。(3)交通组织:保证交通流线的顺畅,实现人车分流,提高安全性。(4)空间尺度:合理控制空间尺度,满足使用需求,避免浪费。(5)景观规划:结合景观设计,提高建筑空间的美观度和舒适度。3.4建筑形态与空间效果建筑形态与空间效果是建筑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其设计要点:(1)建筑造型:结合建筑功能、环境和文化特点,塑造独特的建筑造型。(2)空间效果:注重空间的比例、尺度、光影和色彩等效果,提高建筑空间的舒适度和美观度。(3)材料选择:选用适合的建筑材料,体现建筑的地域特色和时代感。(4)绿色设计: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提高建筑的环保功能。(5)智能化设计:引入智能化技术,提升建筑空间的智能化水平。第四章结构设计与应用4.1结构类型选择在建筑项目规划与设计中,结构类型的选择是的一环。结构类型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功能、规模、地理位置、经济性等因素。目前常用的结构类型包括: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钢结构等。在选择结构类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要求;(2)具有较高的经济性,降低建筑成本;(3)适应施工技术和施工条件;(4)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4.2结构设计原则结构设计是建筑项目中的核心环节,其设计原则如下:(1)安全性: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和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安全功能;(2)适用性: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保证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正常工作;(3)经济性:在满足安全性和适用性的前提下,降低结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美观性:注重结构造型与建筑风格相协调,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视觉效果。4.3结构计算与分析结构计算与分析是保证结构安全、适用、经济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容包括:(1)荷载计算: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所处的地理环境,计算结构所承受的荷载;(2)结构内力分析:计算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布;(3)结构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保证结构不发生失稳现象;(4)结构动力分析:针对可能发生的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分析结构在动力作用下的响应特性。4.4结构安全与耐久性结构安全与耐久性是建筑物的生命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障:(1)材料选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优质材料,保证材料的质量和功能;(2)施工质量:严格把控施工过程,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3)检测与维护: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检测,发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加固;(4)环境保护: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环境适应性。通过以上措施,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与耐久性,为我国建筑事业贡献力量。第五章建筑材料与构造5.1材料选择原则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建筑项目规划与设计中的关键环节,需遵循以下原则: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地理位置等因素,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物理功能和化学功能,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耐久和美观;要充分考虑材料的供应渠道、价格、施工工艺等因素,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应关注材料的环保功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5.2建筑构造设计建筑构造设计是建筑物的骨架,其合理性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功能发挥。在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结构安全,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注重建筑物的美观性,体现建筑风格;关注建筑物的经济性,合理控制成本。5.3材料功能与施工工艺材料功能与施工工艺是建筑物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建筑项目规划与设计中,应关注以下方面:了解各种材料的功能指标,如强度、韧性、耐久性等;掌握各种施工工艺的优缺点,如浇筑、预制、装配式等;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材料;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保证施工质量。5.4材料成本与环保要求在建筑项目规划与设计中,材料成本与环保要求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以下是一些建议:合理预算材料成本,控制整体投资;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降低成本;关注材料的环保功能,如碳排放、有害物质排放等;采用绿色施工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满足建筑物功能、安全、美观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第六章建筑设备与设施6.1设备选型与布局6.1.1设备选型原则建筑项目中的设备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2)适应建筑功能需求,满足使用功能;(3)经济合理,具有较高的性价比;(4)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5)便于维护和检修。6.1.2设备布局原则设备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设备安装、使用和维护的安全;(2)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3)考虑建筑内部交通流线,减少干扰;(4)满足设备散热、通风和消声等要求;(5)方便设备更新、升级和扩展。6.1.3设备选型与布局案例分析本节以某大型公共建筑为例,分析设备选型与布局的实践操作。(1)设备选型:(1)空调系统:选用高效、节能的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2)给排水系统:选用环保型节水型器具,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3)电气系统:选用高效、低噪音的节能型变压器和电机;(4)电梯系统:选用高速、舒适的节能型电梯。(2)设备布局:(1)空调系统:主机安装在屋顶,便于散热和消声;(2)给排水系统:设备间设置在地下室,便于检修和维护;(3)电气系统:设备间设置在建筑内部,便于接线和维护;(4)电梯系统:电梯井道和机房设置在建筑内部,便于运行和检修。6.2设施配置与优化6.2.1设施配置原则设施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建筑功能需求;(2)保证设施安全、可靠;(3)考虑设施美观、实用;(4)优化设施投资成本;(5)便于设施运行和维护。6.2.2设施优化策略(1)采用智能化系统,提高设施运行效率;(2)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设施可扩展性;(3)采用绿色环保技术,降低设施能耗;(4)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设施运维水平。6.2.3设施配置与优化案例分析本节以某商业综合体为例,分析设施配置与优化的实践操作。(1)设施配置:(1)智能化系统:配置智能照明、安防监控、能源管理等系统;(2)给排水系统:配置节水型器具、雨水收集利用系统;(3)电气系统:配置高效节能型设备、分布式能源系统;(4)电梯系统:配置高速、舒适、节能型电梯。(2)设施优化:(1)采用智能化系统,实现设施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2)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设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3)采用绿色环保技术,降低设施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设施运维水平。6.3节能环保技术6.3.1节能技术(1)空调系统节能:采用变频技术、水源热泵技术、自然冷却技术等;(2)照明系统节能:采用LED灯具、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等;(3)电气系统节能:采用高效节能型设备、分布式能源系统等;(4)给排水系统节能:采用节水型器具、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6.3.2环保技术(1)绿色建筑:采用绿色建材、绿化屋顶、生态景观等;(2)空气净化:采用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等;(3)噪音控制:采用隔音窗、隔声墙等;(4)污水处理:采用生化处理、MBR技术等。6.4设备设施运行与维护6.4.1设备设施运行管理(1)制定完善的设备设施运行管理制度;(2)建立设备设施运行监测系统;(3)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修;(4)加强设备设施运行人员培训。6.4.2设备设施维护保养(1)制定设备设施维护保养计划;(2)实施定期检查、保养;(3)对设备设施故障进行及时处理;(4)加强设备设施维护保养人员培训。第七章绿色建筑与环保7.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衡量建筑项目在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功能的重要依据。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估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的能源利用效率,包括围护结构、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系统的节能措施。(2)室内环境质量:关注室内空气质量、光照、声环境、热舒适度等指标,保证建筑内部环境满足人体健康和舒适需求。(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估建筑项目在给排水、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方面的水资源利用效率。(4)节材与材料利用:关注建筑项目在材料选用、施工、拆除等阶段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5)室外环境与生态保护:评估建筑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绿化、植被、土壤、水系等。7.2环保技术应用在建筑项目规划与设计中,环保技术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保技术:(1)绿色建材:选用环保、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2)可再生能源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降低建筑项目对传统能源的依赖。(3)雨水收集与利用:通过收集雨水,用于绿化、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4)节能环保型设备: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照明、电梯等设备,降低建筑项目能耗。(5)绿色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环保、节能的施工工艺和设备,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7.3节能减排措施建筑项目节能减排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建筑布局:通过合理布局建筑空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围护结构优化: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空调、供暖等系统的能耗。(3)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项目中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耗。(4)智能控制系统: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建筑能耗,优化能源分配。(5)绿色照明: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降低照明能耗。7.4生态景观设计生态景观设计旨在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以下是一些生态景观设计要点:(1)尊重自然地形地貌:在景观设计中,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减少土石方工程。(2)绿化配置: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用适宜的植物进行绿化配置,提高绿化覆盖率。(3)生态驳岸设计:在河流、湖泊等水域周边,采用生态驳岸设计,提高水体自净能力。(4)雨水花园:在建筑项目周边设置雨水花园,收集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5)生物多样性保护:关注生物多样性,营造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为各类生物提供栖息地。第八章建筑施工与管理8.1施工组织与计划建筑施工组织与计划是建筑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组织结构设计施工组织结构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工程规模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项目管理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利,保证项目高效运作。(2)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应根据工程合同、设计文件和施工条件制定。计划应包括工程总量、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顺序、施工周期等。在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保证施工顺利进行。(3)施工资源计划施工资源计划包括人力、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的配置。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调配资源,保证施工过程中资源充足、有效利用。8.2施工技术与工艺施工技术与工艺是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技术方案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和施工条件制定。方案应包括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在制定施工技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施工安全、质量、环保等因素。(2)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是指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应根据施工技术方案,明确各施工阶段的工艺流程,保证施工顺利进行。(3)施工技术创新施工技术创新是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的关键。应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施工技术水平。8.3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建筑项目达到预期质量目标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环节的质量责任,保证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有效性。(2)质量检查与验收按照施工质量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定期检查与验收,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要求。(3)质量问题的处理对施工过程中发觉的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处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8.4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是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环节的安全责任,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有效性。(2)安全培训与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3)施工现场安全监控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防止发生。(4)安全的处理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应及时进行分析、处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的再次发生。第九章项目验收与评价9.1项目验收标准与流程项目验收是建筑项目规划与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保证项目按照预定的目标、质量、安全和环保等方面达到要求。项目验收标准与流程如下:9.1.1验收标准(1)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2)满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的要求;(3)项目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达到国家和行业规定的要求;(4)项目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符合合同约定。9.1.2验收流程(1)项目单位向验收部门提交验收申请;(2)验收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现场检查;(3)专家根据验收标准对项目进行评价,形成验收报告;(4)验收部门根据验收报告,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作出验收结论;(5)项目单位根据验收结论,进行整改或完善;(6)验收部门对整改后的项目进行复验,直至符合验收标准。9.2项目质量评价项目质量评价是对建筑项目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项目质量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2.1设计质量评价(1)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2)设计方案是否满足功能、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3)设计文件是否齐全、规范、清晰。9.2.2施工质量评价(1)施工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2)施工过程是否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3)施工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规定的要求。9.2.3竣工验收质量评价(1)项目是否按照预定的质量目标完成;(2)项目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规定的要求;(3)项目是否存在重大质量问题。9.3项目效益分析项目效益分析是对建筑项目规划与设计过程中的投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评估。项目效益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3.1投资效益分析(1)项目投资是否符合预算要求;(2)项目投资是否合理分配;(3)项目投资回报期和投资收益率。9.3.2经济效益分析(1)项目对地方经济的贡献;(2)项目对相关产业链的带动作用;(3)项目经济效益与投资回报。9.3.3社会效益分析(1)项目对地区社会发展的贡献;(2)项目对民生改善的影响;(3)项目对社会公共设施的影响。9.3.4环境效益分析(1)项目对环境保护的贡献;(2)项目对生态恢复的影响;(3)项目对环境质量的改善。9.4项目总结与改进项目总结与改进是对建筑项目规划与设计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