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行业核能发电技术方案TOC\o"1-2"\h\u23072第一章核能发电概述 232291.1核能发电原理 2234861.2核能发电的优点与不足 322207第二章核反应堆技术 361452.1轻水反应堆技术 3151352.2重水反应堆技术 4256042.3高温气冷堆技术 476182.4快中子反应堆技术 420915第三章核电站设计与建设 4222923.1核电站设计原则 4218303.2核电站建设流程 566273.3核电站安全设计 540713.4核电站环保措施 67673第四章核能发电设备与技术 6123754.1核岛设备 6237274.1.1反应堆 686404.1.2蒸汽发生器 6222584.1.3主泵 6169244.1.4稳压器 7226704.2常规岛设备 7258184.2.1蒸汽轮机 727514.2.2发电机 7193684.2.3凝汽器 7308034.2.4给水泵 7201074.3核电站控制系统 7306994.3.1反应堆控制系统 7301184.3.2汽轮机控制系统 7217784.3.3电气控制系统 867604.4核电站运行与维护技术 859584.4.1运行监测 848554.4.2维护保养 8323054.4.3检修技术 8169074.4.4安全管理 817558第五章核电站安全与监管 8303655.1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 819865.2核电站应急处理 987245.3核电站安全监管制度 9244585.4核电站辐射防护 924792第六章核能发电环境影响与评价 10212646.1核能发电对环境的影响 10287826.2核能发电的环境评价方法 10309596.3核能发电的环境监测与评估 11183186.4核能发电的环境保护措施 1117784第七章核能发电经济性分析 11265807.1核能发电投资与成本 11246147.1.1投资规模及构成 11322407.1.2成本构成 12249557.2核能发电经济效益分析 12196037.2.1经济效益指标 1294307.2.2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12326037.3核能发电补贴与政策 12302257.3.1补贴政策 12119217.3.2政策影响 12247987.4核能发电市场竞争力分析 12249567.4.1市场竞争格局 12225917.4.2竞争优势与劣势 1232147.4.3市场前景 1324206第八章核能发电发展趋势 13127288.1第四代核电技术 13232758.2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13155308.3核能发电与其他能源的融合 13284388.4核能发电国际合作与展望 1316843第九章核能发电在我国的应用 13309609.1我国核能发电现状 14159119.2我国核能发电规划 1413429.3我国核能发电政策与法规 14101599.4我国核能发电产业布局 1425966第十章核能发电国际经验与借鉴 152264110.1发达国家核能发电经验 152671210.2发展中国家核能发电发展 152988710.3核能发电国际标准和法规 153030710.4核能发电国际交流与合作 15第一章核能发电概述1.1核能发电原理核能发电是利用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来产生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可控的链式裂变反应,在核反应堆内产生大量的热能,然后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核能发电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核裂变:在核反应堆内,重核(如铀235)在吸收中子后,会发生裂变反应,产生两个较轻的原子核、中子以及大量的能量。(2)热量传递:核裂变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剂(如水、气体等)传递给热交换器。(3)蒸汽:热交换器将热量传递给水,使水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4)涡轮驱动:高温高压的蒸汽驱动涡轮旋转,涡轮与发电机相连,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5)冷却与循环:蒸汽在涡轮中释放能量后,会变成低温低压的蒸汽,再经过冷凝器冷凝成水,重新进入热交换器,完成一个闭合循环。1.2核能发电的优点与不足核能发电具有以下优点:(1)能源密度高:核能的能量密度远高于化石能源,一座中等规模的核电站,其年发电量相当于数百万吨煤炭或数十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能量。(2)清洁环保:核能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较小。(3)运行稳定:核电站的运行周期较长,一般可达4060年,且运行过程中,不受天气、季节等因素影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是核能发电也存在以下不足:(1)安全性问题:核能发电过程中,可能发生核泄漏、核等安全风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2)核废料处理:核能发电产生的核废料具有放射性,需要长期、安全地处理和储存,以保证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降至最低。(3)投资成本高:核电站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较高,且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人才支持。(4)选址限制:核电站的选址要求严格,需要考虑地质、环境、安全等因素,限制了核能发电的普及程度。第二章核反应堆技术2.1轻水反应堆技术轻水反应堆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核反应堆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使用普通水(轻水)作为冷却剂和中子减速剂。轻水反应堆分为压水堆(PWR)和沸水堆(BWR)两种类型。压水堆采用高温高压的水作为冷却剂,通过核反应产生的热量将水加热至沸腾,然后通过蒸汽轮机驱动发电机发电。沸水堆则直接将核反应产生的热量用于加热水,使其变成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2.2重水反应堆技术重水反应堆技术使用重水(D2O)作为冷却剂和中子减速剂。重水中的氢同位素比例较高,可以有效减缓中子速度,降低临界质量。重水反应堆的主要优点是燃料利用率较高,可以使用天然铀或低浓缩铀作为燃料。重水反应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较为成熟,如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采用的CANDU反应堆即为重水反应堆。2.3高温气冷堆技术高温气冷堆技术是一种以氦气为冷却剂的反应堆。其主要特点是采用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具有良好的热传导功能。高温气冷堆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运行,热效率较高,且具有较好的安全功能。高温气冷堆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已有一定基础,如华能石岛湾核电站采用的高温气冷堆技术。2.4快中子反应堆技术快中子反应堆技术是一种以快中子为主要中子种类的反应堆。其主要特点是使用快中子引发核反应,从而实现更高的燃料利用率。快中子反应堆可以充分利用铀资源,减少对天然铀的依赖。快中子反应堆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也在逐步推进,如中国实验快堆(CEFR)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快中子反应堆有望成为未来核能发展的重要方向。第三章核电站设计与建设3.1核电站设计原则核电站设计原则是保证核电站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环保性的基础。以下是核电站设计的主要原则:(1)安全性原则:核电站设计应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保证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人员和环境的安全。设计中需充分考虑各种潜在的内外部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2)经济性原则:核电站设计应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降低发电成本,提高发电效率。在设计过程中,需合理选择设备、优化系统布局、降低运行维护成本。(3)可靠性原则:核电站设计应保证设备、系统和整体电站的可靠性,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运行稳定性。(4)环保性原则:核电站设计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3.2核电站建设流程核电站建设流程主要包括以下阶段:(1)前期准备:包括选址、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项目审批等。(2)设计阶段:根据核电站设计原则,完成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设备采购:根据设计方案,采购核电站所需设备、材料和配件。(4)施工阶段: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土建、安装、调试等施工工作。(5)调试阶段:对核电站设备、系统和整体功能进行调试,保证其满足设计要求。(6)验收阶段:对核电站建设成果进行验收,包括设备、系统、安全、环保等方面。3.3核电站安全设计核电站安全设计是核电站建设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安全系统设计:包括安全壳、冷却系统、应急堆芯冷却系统等,保证在正常运行和情况下,核电站具备安全防护能力。(2)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防火、防爆、防辐射、防腐蚀等,降低核电站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风险。(3)应对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设计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情况下人员和环境的安全。(4)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核电站运行状态,提前预警潜在的安全风险。3.4核电站环保措施核电站环保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放射性废物处理:对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处置,降低对环境的影响。(2)废水处理:对核电站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保证其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3)废气处理:对核电站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降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4)噪音控制:采取隔音、降噪等措施,降低核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噪音污染。(5)生态保护:在核电站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保护要求,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四章核能发电设备与技术4.1核岛设备核岛设备是核电站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反应堆、蒸汽发生器、主泵、稳压器等。其中,反应堆是核电站的能量来源,通过可控的链式裂变反应产生热能。蒸汽发生器将反应堆产生的热能转化为蒸汽,推动蒸汽轮机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主泵负责循环冷却剂,将热量传递给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则维持反应堆压力稳定。4.1.1反应堆反应堆根据燃料类型和冷却剂类型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轻水堆、重水堆、气冷堆等。轻水堆是目前最常见的反应堆类型,使用普通水作为冷却剂和慢化剂。重水堆使用重水作为冷却剂和慢化剂,具有更高的热效率。气冷堆则使用气体作为冷却剂。4.1.2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是核电站中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关键设备。它将反应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水,使水蒸发成蒸汽。蒸汽发生器根据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分为自然循环式和强制循环式两种。4.1.3主泵主泵是核电站循环冷却剂的动力源。它负责将冷却剂从反应堆流出,经过蒸汽发生器、稳压器等设备,再返回反应堆。主泵根据类型和工作原理可分为离心泵、轴流泵等。4.1.4稳压器稳压器是核电站中维持反应堆压力稳定的设备。它通过调节冷却剂的流量和温度,使反应堆压力保持在设计范围内。稳压器通常采用弹簧式或气动式。4.2常规岛设备常规岛设备是核电站中非核部分的设备,主要包括蒸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给水泵等。4.2.1蒸汽轮机蒸汽轮机是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它由多个叶轮和轴组成,叶轮受到蒸汽的作用力而旋转。蒸汽轮机根据工作原理可分为冲动式和反动式两种。4.2.2发电机发电机是核电站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它主要由转子、定子、励磁系统等组成。发电机根据类型和工作原理可分为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4.2.3凝汽器凝汽器是核电站中将蒸汽冷凝成水的设备。它通过冷却水将蒸汽的热量吸收,使蒸汽冷凝成水。凝汽器通常采用表面式或混合式。4.2.4给水泵给水泵是核电站中将水送入锅炉的设备。它负责将凝汽器中的水送入锅炉,为锅炉提供循环水。给水泵根据类型和工作原理可分为离心泵、轴流泵等。4.3核电站控制系统核电站控制系统是保证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部分。它主要包括反应堆控制系统、汽轮机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4.3.1反应堆控制系统反应堆控制系统负责控制反应堆的运行状态,包括启动、停止、功率调节等。它通过调节控制棒的位置来实现反应堆功率的控制。4.3.2汽轮机控制系统汽轮机控制系统负责控制汽轮机的运行状态,包括启动、停止、负荷调节等。它通过调节蒸汽轮机的进汽阀门来实现汽轮机功率的控制。4.3.3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负责控制核电站的电气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开关等。它通过调节电气设备的参数来实现电站的电力输出控制。4.4核电站运行与维护技术核电站运行与维护技术是保证核电站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4.1运行监测运行监测是对核电站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包括参数测量、数据分析、故障诊断等。通过运行监测,可以及时发觉设备异常,采取措施进行处理。4.4.2维护保养维护保养是对核电站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零部件的工作。通过维护保养,可以保证设备功能稳定,延长使用寿命。4.4.3检修技术检修技术是对核电站设备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的技术。它包括设备故障诊断、维修方案制定、维修实施等。4.4.4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对核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工作。通过安全管理,可以保证核电站运行安全,防止发生。第五章核电站安全与监管5.1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管理组织:核电站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职责,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2)安全管理制度:核电站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安全培训与考核等,保证核电站运行过程中各项安全要求得到有效执行。(3)安全风险控制:核电站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发生的可能性。(4)安全监测与监督:核电站应建立安全监测与监督机制,对核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保证安全功能达到设计要求。5.2核电站应急处理核电站应急处理是核电站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报警与信息传递:核电站应建立健全报警与信息传递系统,保证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2)应急组织与指挥:核电站应成立应急组织,明确应急指挥体系,保证应急处理过程中各项指令能够迅速传达和执行。(3)应急响应与处置:核电站应根据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隔离、人员疏散、环境监测等,保证影响降到最低。(4)调查与分析:核电站应对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教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5.3核电站安全监管制度核电站安全监管制度是保障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我国核电站安全监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核安全监管法律法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核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对核电站的建设、运行、退役等环节进行规范。(2)核安全监管部门: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对核电站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核电站安全运行。(3)核安全许可制度:核电站建设、运行、退役等环节需取得核安全许可,保证项目符合核安全要求。(4)核安全监督检查:核安全监管部门对核电站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核安全监督检查,保证核电站安全运行。5.4核电站辐射防护核电站辐射防护是核电站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辐射防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辐射源控制:核电站应采取技术手段,降低辐射源的强度和活度,减少辐射对环境和人员的危害。(2)辐射监测:核电站应建立辐射监测体系,对核电站运行过程中的辐射水平进行实时监测,保证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3)辐射防护设施:核电站应配置完善的辐射防护设施,如防护屏障、通风系统等,降低辐射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4)辐射防护培训与教育:核电站应对员工进行辐射防护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保证辐射防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第六章核能发电环境影响与评价6.1核能发电对环境的影响核能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在核能发电过程中,仍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以下为核能发电对环境的主要影响:(1)放射性污染:核能发电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主要包括氡、氙、锶等,这些物质可通过空气、水体和土壤传播,对周围环境和生物产生影响。(2)热污染:核电站冷却水排放过程中,水温升高,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3)噪音污染: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可能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干扰。(4)电磁辐射: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对周边电磁环境产生影响。6.2核能发电的环境评价方法核能发电的环境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核能发电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2)环境风险评价:分析核能发电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和风险程度。(3)环境监测评价:通过定期监测核能发电项目周边环境质量,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评估核能发电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等方面。6.3核能发电的环境监测与评估核能发电环境监测与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放射性监测:对核电站周边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监测,保证其浓度在安全范围内。(2)水质监测:监测核电站冷却水排放口水质,保证其对水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3)大气监测:监测核电站周边大气质量,评估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4)噪声监测:监测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评估其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5)生态环境监测:对核电站周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6.4核能发电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减少核能发电对环境的影响,以下环境保护措施应予以采取:(1)放射性污染防治:加强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排放的监测和控制,保证排放浓度在安全范围内。(2)热污染防治:优化核电站冷却水排放系统,降低水温排放,减少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3)噪音污染防治:采取隔音措施,降低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4)电磁辐射防护:加强核电站电磁辐射防护设施建设,保证周边电磁环境安全。(5)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核电站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第七章核能发电经济性分析7.1核能发电投资与成本7.1.1投资规模及构成核能发电项目的投资规模较大,主要包括设备购置、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调试及试运行等费用。设备购置是核能发电项目投资的主要部分,包括反应堆、蒸汽发生器、汽轮机、发电机等关键设备。还包括辅助设备、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等。7.1.2成本构成核能发电成本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包括设备折旧、维修保养、人员工资等;变动成本包括燃料费用、环保费用、运行维护费用等。其中,燃料费用占核能发电成本的较大比例,国际市场燃料价格的波动而变动。7.2核能发电经济效益分析7.2.1经济效益指标核能发电经济效益分析主要从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指标进行评估。投资回收期是指项目投资所需回收的时间,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投资收益与投资成本相等的折现率,净现值是指项目投资收益与投资成本的差额。7.2.2经济效益影响因素核能发电经济效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水平、建设周期、运行效率、燃料价格等。提高技术水平、缩短建设周期、提高运行效率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7.3核能发电补贴与政策7.3.1补贴政策为促进核能发电的发展,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补贴政策。主要包括投资补贴、电价补贴、税收优惠等。这些政策有助于降低核能发电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7.3.2政策影响政策对核能发电行业的影响较大。,政策补贴有助于推动核能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另,政策调整可能对核能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影响。7.4核能发电市场竞争力分析7.4.1市场竞争格局核能发电市场竞争力分析需要考虑与其他能源发电方式的竞争。目前我国能源市场以煤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为主,核能发电在市场份额、技术优势、环保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7.4.2竞争优势与劣势核能发电的优势在于能源密度高、运行稳定、排放低。但是其劣势在于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核风险等。在市场竞争中,核能发电企业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以增强市场竞争力。7.4.3市场前景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核能发电市场前景广阔。我国已经明确将核能发电作为未来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预计未来核能发电在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将逐步提升。第八章核能发电发展趋势8.1第四代核电技术第四代核电技术作为核能发电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以其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等特点备受关注。该技术主要目标是实现更高的热效率、更长的燃料循环寿命、更低的放射性废物产生量以及更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目前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如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等。8.2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allModularReactors,SMRs)是近年来核能发电领域的一个新兴趋势。它们具有规模较小、建设周期短、投资成本较低、安全功能好等优点。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可以广泛应用于远离电网的地区、岛屿、矿区等,为这些地区提供清洁、稳定的能源。目前国内外众多企业和研究机构正致力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研发和推广。8.3核能发电与其他能源的融合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核能发电与其他能源的融合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例如,核能发电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发展,可以实现能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核能发电还可以与储能技术相结合,为电网提供调峰服务,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8.4核能发电国际合作与展望核能发电作为全球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合作对于推动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核能发电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推进核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深化核能发电国际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提升我国核能发电水平。同时我国也将积极参与国际核能治理,为全球核能安全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第九章核能发电在我国的应用9.1我国核能发电现状我国核能发电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取得显著的成就。截至2022年,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53台,总装机容量超过2.4亿千瓦,成为全球第三大核能发电国。核能发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9.2我国核能发电规划根据我国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核能发电将在未来五年内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预计到2025年,我国在运核电机组将达到60台,总装机容量超过2.5亿千瓦。我国还将积极发展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推动核能供暖、核能制氢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9.3我国核能发电政策与法规我国高度重视核能发电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以保证核能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1)核安全法:明确了核安全的基本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电图操作与诊断
- 婚庆材料供应协议
-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概论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陇东学院《社科信息检索与利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法医病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英语视听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合阳县2024-2025学年初三下第三次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汉中学市南郑县市级名校2025届初三第一次质量调研普查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手术室护士成长管理
- 2024年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 DZ∕T 0399-2022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规范(正式版)
- 华为灰度管理法
-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 202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和治疗课件
- 颈后路手术护理查房
- 《采购渠道选择》课件
- 汽车消费调查问卷
-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单体拆解技术规范》
- 艰难梭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 《手术体位摆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