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上城区行政中心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杭州市上城区行政中心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杭州市上城区行政中心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杭州市上城区行政中心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杭州市上城区行政中心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杭州市上城区行政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简本)二O一二年八月目录TOC\o"1-2"\h\z\u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31.1项目由来 31.2地理位置 31.3工程概况 31.4总平面布置与功能布局 32.区域环境概况 52.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2.2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2.3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53.环境影响预测主要结论 6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3.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74.污染防治措施 105.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 126.环评总结论 14杭州市上城区行政中心建设项目简本PAGE13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1项目由来2007年5月杭州市上城区政府办公室委托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编制了《杭州市上城区行政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07年6月11日通过了杭州市环境保护局的审批(批文号:杭环评批[2007]0206号)。由于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已超过5年且项目并未动工,而且在此期间该项目设计方案进行了较大调整,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四条的有关规定,本项目的环评文件应当重新报批。根据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浙发改投资[2011]1846号)以及杭州市规划局出具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30100201100197号),同意杭州市上城区行政中心工程建设筹建办公室在上城区近江单元(SC04)C-C1-03地块实施杭州市上城区行政中心建设项目。因此,受杭州市上城区行政中心工程建设筹建办公室委托,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我公司在接受委托之后,进行了现场踏勘,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编写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1.2地理位置杭州市上城区行政中心建设项目位于上城区近江单元,地块东南侧紧临望江公园(在建);东北侧隔望潮路为杭州广播电视中心二期(规划);西南侧现为空地,空地西南隔30米绿化带(为望江公园的一部分)为城市主干道路望江路;西北侧隔鲲鹏路为杭州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已建成)。1.3工程概况本项目共涉及1幢建筑,建筑高度为78.35m,其中主楼标准层19层,裙房4层,地下室3层;项目总建筑面积35679m2,地上建筑面积为25712m2(其中办公用房13187m2,特殊功能用房10300m2,配套用房2225m2),地下建筑面积为9967m2,共设置地下机动车位173个,地面装卸车位1个,地面停车位7个。党政机关办公用房设置办公用房、公共服务用房、设备用房和附属用房;特殊功能用房设置区集中办事大厅、区公共应急指挥中心、信息中心和会议中心;配套用房设置值班室、变配电间、食堂、进排风机房等。项目不设置锅炉,地下室不设置水泵房、不设置冷冻机组及冷却塔,除4层裙房为机关食堂,其余楼层均不设食堂。1.4总平面布置与功能布局本项目主体建筑主要形体呈弧形几何,建筑主楼标准层19层,裙房4层,地下室3层;其中第1,2层裙房功能主要为集中办事大厅,第3层裙房功能主要为会议中心,第4层裙房功能主要为机关食堂,第5,6层功能主要为应急指挥中心和部分党政机关办公,第8到17层功能主要为党政机关办公,第18,19层功能主要为信息中心及配套附属用房等。项目各楼层功能布局具体见下表1-1,本项目配套设备情况详见表1-2。表1-1项目各楼层功能布局楼层功能设置地下3层设备用房、平战结合的6级人防地下汽车库地下2层变配电间、设备用房、平战结合的6级人防地下汽车库地下1层监控室、设备用房、地下自行车库1~2层集办门厅、集中办事大厅、集办信息查询厅、信息发布厅、办公用房等3层贵宾接待室、领导休息准备室、休息厅、库房、各类会议厅4层食堂餐厅及厨房等5层指挥室、专家咨询室、会议室、办公室等6层应急指挥调度室、应急指挥休息室、救助中心、会议室、药品器材库房、救助物资库房等7~17层办公室、会议室等18层数据备份用房、多媒体制作用房、办公室等19层不间断电源机房、服务器机房、数据备份用房、物资库房、办公室等表1-2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名称单台设备平均声级(dB)位置备注变压器68-72SGRB10H-1000/10干式变压器8台72-7818台油烟净化装置65-75裙房四层行政中心食堂厨房1套VRV空调室外机60-65裙房四层屋顶室外机数量约15台主楼十九层屋顶室外机数量约15台2.区域环境概况2.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本次评价引用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南星桥环境空气的常规监测数据,监测时间为2011年9月10日~9月16日,连续7日,每天24h连续监测,监测结果具体见下表3-3。由监测结果可知,SO2、NO2及PM10日平均监测浓度均可以达到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日平均)。2.2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根据现场实测,项目拟建址周边昼夜间环境噪声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项目拟建址目前声环境质量较好。2.3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为了解钱塘江水环境质量现状,本环评引用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1年对钱塘江清泰门水厂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由监测结果可知,目前本项目附近钱塘江水质各项指标除溶解氧外均能够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标准,水体总体水质类别为Ⅲ类。3.环境影响预测主要结论项目主要污染因子来自建筑施工期和建成后投入营运阶段,包括建设期的施工扬尘、噪声、废水和建筑固体废弃物等,营运期的汽车尾气、废水、固废等。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噪声由预测结果可知,项目施工期施工噪声对地块西北侧杭州市消防指挥中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合理安排机械作业的施工时间,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文明施工,严格控制在夜间施工作业,因生产工艺要求确需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根据《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的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持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证明,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申领《夜间作业许可证》。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增强现象的发生,尽量将施工对周围敏感点的噪声影响降至最低。2、大气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施工期扬尘及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1)施工扬尘施工期间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建设项目的建材装卸、车辆行驶和土方工程。施工扬尘主要表现在工地附近,尤其是天气干燥及风速较大时影响更为明显,使该区块及周围近地区大气中总悬浮颗粒(TSP)浓度增大。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和杭州市人民政府第190号令《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采取防风抑尘网等相应可靠的环保措施以降低扬尘的污染;对施工工地进出口和内部道路要实施硬化,对出入工地的车辆采用过水池清洗,净车出入施工场地;沙石、弃土运输车辆必须采用封闭式运输车,防止运输过程中沙土洒落而引起的扬尘;尽量减少灰沙建材露天堆放、保证灰沙建材一定的含水率以及减少施工现场裸露地面,对裸露地面定期保湿,最大程度地减少风力起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使用商品混凝土,严格控制二次扬尘,建设工地高处的工程垃圾应用容器垂直清运,严禁凌空抛撒及乱倒、乱卸。(2)施工废气该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来源于各种运输车辆和燃油机械的尾气排放,主要污染因子有NO2、CO、SO2和HC等。施工单位应使用污染物达标排放的运输车辆、推土机等,运输车辆禁止超载,对车辆的尾气排放进行监督管理。施工机械及车辆排放的废气的影响范围一般在设备周围区域,若设备集中摆放,则会对区域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3、水环境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水以及地表径流,生活污水产生量约7.2t/d,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SS和氨氮。本项目东南侧临钱塘江,地块用地红线与钱塘江的最近距离为271m,项目地块位于饮用水源陆域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施工工地厕所应设置临时化粪池,定期由环卫部门上门清运,严禁排入附近水体,建议工程招标时,把拥有可移动式临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作为中标的优先考虑条件;建设项目工程施工时将排放施工废水以及地下开挖排水(排水量较难确定),同时由于降雨会产生一定的地表径流。因此应做好建筑材料和建筑废料的管理,防止它们成为地面水的二次污染源,要求在施工工地周围设置排水明沟,将施工泥浆水、地下水、地面冲洗水、地表径流汇集到泥浆水沉淀池中,经沉淀处理后的废水上清液应定期抽运,严禁排入附近水体,特别是钱塘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施工泥浆水必须严格按照《杭州市市政公用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施工期废水妥善处理,不排入周边水体,则对周边水体不会产生不利影响。4、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少量的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根据初步估算,地下室开挖将产生弃土约33220m3,地下室开挖产生的弃土及建成后室内装修等建筑垃圾应按照《杭州市建设工程渣土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作妥善处理,用封闭式废土运输车将建筑垃圾及时清运,送到指定倾倒点处置,不能随意抛弃、转移和扩散,更不能向附近转移,严防制造新的“垃圾堆场”;其次,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20kg/d,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也要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箱(筒)内,由环卫部门统一及时处理。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只要及时处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显著影响。3.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噪声本项目主要声源来自地下室变配电、VRV空调室外机、地下车库出入口、地下车库排风机、油烟净化装置。根据分析,只要建设方能切实作到本环评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则各声源对厂界的贡献值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不会对厂界及敏感点产生超标影响。2、大气本项目地下停车库共设停车位173个。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单个排气筒排放口汽车尾气CO、HC、NOX污染物高峰时排放速率为CO1.68kg/h,HC0.21kg/h,NOX0.198kg/h,排放浓度分别为CO17.7mg/m3,HC2.2mg/m3,NOX2.1mg/m3,均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中非甲烷总烃、NOX相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及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限值要求。根据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应用估算模式计算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经估算模式计算,该项目地下车库汽车废气有组织排放最大落地浓度出现距离在下风向556m处,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CO2.96µg/m3、HC0.37µg/m3,NO20.35µg/m3,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分别为0.03%、0.02%、0.17%,考虑最不利的各排气筒最大落地浓度出现在同一点的情况,则两个排气筒最大落地浓度叠加后的浓度分别为CO5.92µg/m3、HC0.74µg/m3,NO20.7µg/m3,占标率分别为0.059%、0.037%、0.35%,对区域大气环境中CO、HC和NO2浓度的贡献值很小,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可以维持现状不变。此外,高峰期地下车库废气,NO2对规划国动委指挥中心、杭州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在建杭州妇女医院的最大贡献值分别为0.01004µg/m3、0.00000938µg/m3和0.02281µg/m3,叠加本底值(0.195mg/m3)后的预测值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小时浓度限值要求。建设单位应安装净化效率85%以上的油烟净化装置,油烟净化装置安装在厨房内,项目共设十个灶头,油烟风机排风量为20000m3/h,经处理后油烟年排放量为22.92kg/a,浓度为1.875mg/m3,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2.0mg/m3)的限值要求。项目油烟废气处理达标后由专用井道引至主楼19层屋顶高空排放,对周围环境及项目本身影响不大。同时,项目食堂所在建筑与周边最近敏感建筑物(西北侧消防指挥中心)的距离为74.1m>15m,满足《杭州市服务行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10号)严格控制在距离居民住宅楼、医院、学校、疗养院、党政机关等建筑物集中区域15米范围内新设产生油烟、恶臭、噪声、振动的服务项目的要求,同时也满足《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554-2010)新建产生油烟的饮食业单位边界与环境敏感目标边界水平间距不宜小于9m的要求;食堂油烟排放口与西北侧消防指挥中心用地红线的最近距离为66m>20m,满足《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554-2010)经油烟净化后的油烟排放口与周边环境敏感目标距离不应小于20m的要求。3、水环境该项目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均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的限值要求。项目拟建址东南侧相距约271m为钱塘江,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06.5),钱塘江(复兴大桥~三堡船闸段)属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项目位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陆域保护范围内。根据《杭州市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同时禁止向饮用水源水体新设污水排放口。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排放周边道路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未直接或间接向钱塘江(复兴大桥~三堡船闸段)水体排放污染物,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杭州市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4、固体废物该项目产生生活垃圾为765t/a,主要为生活、办公垃圾及厨余垃圾等。由于项目建成后的固废主要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类型与来源,与人群的生活水准、生活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垃圾成份很复杂,各地差异和季节性变化都很大。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分析,主要为残剩食物、各类包装袋等,主要特点是食品垃圾多,有机物丰富;办公用房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瓶类包装废物多,可回收利用性强。生活垃圾由后勤管理部门先做好收集工作,并适当进行分类收集,把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送废品回收部门统一回收再生利用,餐饮部分厨余垃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其余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采取上述措施后,该项目产生的各类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5、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地块东北侧约126m为杭州广电中心一期,杭州市广电中心在广播电视中心大厦主楼(约110m高)上安装有一座约60m高度的广播电视发射塔(二期项目不设置发射塔),电视发射塔距离本项目拟建址约246m。为了解该发射塔对拟建项目的影响,本评价引用《杭州广播电视中心新建项目电磁辐射报告》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评价。从评价结果看,评价区地面500m范围内的场强贡献值均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标准限值,场强最大贡献值出现在100m附近,为5.35V/m,距发射塔100m处,由于天线方向性关系,高20~60m处的场强贡献值超过了5.4V/m,场强值为6.16~6.96V/m,发射塔100m以外不同高度的电磁辐射均低于5.4V/m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根据电磁辐射报告结论,要求在发射塔100m范围内,不得修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敏感建筑,同时在发射塔50m范围内,建筑高度必须控制在80m以内。本项目用地红线与发射塔的距离约246m,建筑与发射塔的距离为260.4m,可以满足电磁辐射防护要求。长睦单元R22-14地块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简本4.污染防治措施表4-1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污染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水污染物施工期①施工工地周围设置排水明沟,将施工泥浆水、地下水、地面冲洗水、地表径流汇集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上清液应定期抽运,严禁排入附近水体,特别是钱塘江饮用水源保护区。②施工工地厕所应设置临时化粪池,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③地表开挖工程,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应及时清运。降低施工期间废水对周边水体的影响营运期排水实行雨污水分流制,食堂厨房废水经隔油池(体积不小于9.2m3)处理、厕所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汇同其他各类污水一并排入周边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七格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地面、屋面雨水经收集后有组织排入周边道路雨水管。大气污染物施工期①严格执行《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落实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②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防止浮尘产生,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③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及时清扫、冲洗,以减少汽车行驶扬尘;对出入工地的车辆采用过水池清洗,净车出入施工场地。④运输土方等易起尘的材料时采用密闭式槽车运输。⑤避免起尘原材料的露天堆放,所有来往施工场地的多尘物料均应用帆布覆盖;使用商品混凝土,严格控制二次扬尘。⑥使用污染物达标排放的运输车辆、推土机等,运输车辆禁止超载,对车辆的尾气排放进行监督管理。营运期①项目地下车库汽车尾气必须采用机械强制排风,汽车尾气经收集后经专用竖向风井至主楼19层屋顶高空排放。②食堂厨房油烟净化与排放要求严格按照《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的规定执行;厨房产生的油烟废气经油烟净化装置收集后由专用油烟井引至主楼19层屋顶高空排放。③垃圾收集房必须由专人每日早晚定期清运,避免因存放时间过长导致腐烂恶臭。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及《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噪声施工期①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GB12523-2011),采用低噪声施工机具和先进工艺施工。②将施工现场固定噪声源相对集中,以减少噪声干扰范围,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等自然条件,选择环境要求低的位置安放强噪声设备。③合理安排施工期,严格控制夜间施工,因生产工艺要求或交通限制确需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应按照《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2010.4.1施行)要求施工单位应当持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施工意见书,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申领夜间作业证明。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GB12523-2011)营运期①该项目使用的设备必须选用低噪声类型,并应合理布局。风机、变压器等高噪声设备应设在地下室内,设备安装时采取隔声减振措施。②油烟净化装置应置于厨房内。③地下车库出入口采用低噪声坡道。④VRV空调室外机布置在裙房四层屋顶及主楼十九层屋顶,并做好相应地减振措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固体废物施工期①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箱(筒)内,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及时处理。②建筑垃圾及土石方按照《杭州市建设工程渣土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作妥善处理。不排放营运期生活垃圾由后勤管理部门先做好收集工作,并适当进行分类收集,把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送废品回收部门统一回收再生利用,餐饮部分厨余垃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其余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不排放5.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特殊功能用房及配套用房等,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杭州市2011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行政中心建设不属于限制和禁止类发展项目,同时该项目的可研报告经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故本项目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2、土地利用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杭州市近江单元(沿江公共中心区块)控规调整》,本项目所在地块规划为行政办公用地,同时根据杭州市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30100201100197号),确定该地块用地性质为行政办公用地(C1)。因此,从用地性质看该项目符合单元控规和相应的规划。3、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杭州市主城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8.5),拟建地块位于钱塘江饮用水源陆域二级保护区生态环境功能小区(I2-10101B01),属限制准入区。该功能小区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环境敏感性为高度敏感的水环境污染敏感性,主要起保护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功能;其功能小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为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力度,解决生活污水污染问题,拆除二级保护区内的污水排放口,加大钱塘江沿江生态景观带建设力度,形成城市生态廊道。项目用地性质为C1行政办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