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检测试卷(二)_第1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检测试卷(二)_第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检测试卷(二)_第3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检测试卷(二)_第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检测试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检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1~3题。1.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mm B.150mmC.200mm D.250mm√选择题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解析利用图中给出的纬度、地中海、死海等信息,判断甲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再结合图示区域年降水量为200mm~500mm,即使降水均匀,夏季也不会超过150mm,且甲地区夏季炎热干燥,故选A。选择题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选择题25解析该区域湖泊水为咸水,不能用作灌溉水源,①错;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流量小,也不适宜建水库调节径流,④错;该地水资源贫乏,但临海,可以进行海水淡化,同时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②③正确,故选B。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解析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25√下图为“2016年我国耕地质量等级结构及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东北地区缺少优等、高等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A.土壤肥力较低

B.机械化程度较低C.水热条件不足

D.劳动力资源短缺√解析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水热条件不足,C对。东北地区黑土肥沃、机械化水平高,A、B错误。劳动力数量与耕地质量关系不大,D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255.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退耕还林

B.非农建设占用C.灾害损毁

D.种植结构调整√解析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非农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耕地减少,故选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开学考试)页岩气(蕴藏于页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属于清洁、高效、优质的能源。我国从2002年开始关注页岩气,2020年5月11日,位于重庆市的涪陵页岩气田每天产气量可满足3400多万户家庭的生活用气需求。据此完成6~7题。6.涪陵页岩气得以短时间内大规模开采的主要条件是A.原料丰富 B.市场变化C.技术进步 D.劳动力充足√选择题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解析页岩气埋藏在地下2500米以下,对地层改造要求高,开采难度大、成本高、技术要求高,涪陵页岩气得以短时间内大规模开采的主要条件是我国掌握页岩气的开采技术,为大规模开采打下坚实基础,C正确、A错误。市场需求短时间内没有发生大变化,B错误。页岩气开采劳动力需求少,D错误。选择题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若我国页岩气迈进大规模商业运营阶段,其积极意义有①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②推动新型农业转型③缓解我国西部地区能源供应压力④改善城市空气质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选择题25解析若我国页岩气迈进大规模商业运营阶段,可以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降低煤炭能源的比重,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缓解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压力等,①④正确,故选B。(2020·湖南双峰县第一中学开学考试)西藏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开发潜力大。2018年11月,藏中电力联网工程投入运行。该工程穿越了地形复杂、地势险峻、地质条件极不稳定的横断山区核心区,打破了青藏电力联网工程的纪录,创造了电网工程在海拔、海拔跨度、自然条件复杂等方面的世界之最。它的建成有效地解决了藏中地区缺电问题,为川藏铁路提供了保障,为西藏清洁能源开发与外运创造了有利条件。下图为“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地形地势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25(2020·湖南双峰县第一中学开学考试)西藏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开发潜力大。2018年11月,藏中电力联网工程投入运行。该工程穿越了地形复杂、地势险峻、地质条件极不稳定的横断山区核心区,打破了青藏电力联网工程的纪录,创造了电网工程在海拔、海拔跨度、自然条件复杂等方面的世界之最。它的建成有效地解决了藏中地区缺电问题,为川藏铁路提供了保障,为西藏清洁能源开发与外运创造了有利条件。下图为“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地形地势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与青藏电力联网工程相比,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是A.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B.生态脆弱,环保要求高C.高原冻土,施工难度较大D.海拔跨度大,地质复杂解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与青藏电力联网工程相比,藏中电力联网工程需穿越横断山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应是海拔跨度较大,地质结构复杂。青藏和藏中电力联网工程都穿越青藏高原腹地,都存在高寒缺氧、生态脆弱,都有高原冻土分布。故选D。选择题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的建设有利于A.促进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B.西藏地区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C.加强西藏与其他地区的联系D.促进西藏地区就业和改善民生选择题25解析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的运营和维护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资源,能够促进当地就业,改善民生。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0·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月考)我国不同地区的能源产供销不平衡,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发展。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能源生产量、消费量占全国比重图”,完成10~11题。10.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能源产销差异主要表现在A.中西部能源消费量比重过大B.东部地区能源生产量比重过大C.中西部能源生产量少于消费量D.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大于生产量√选择题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解析读图可以看出,中西部能源消费量比重较小,A错误。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比重过大,B错误。中西部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C错误。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大于生产量,D正确。选择题2511.为了增加东部能源供应,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①开发新能源②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转移③跨区域调配能源④简化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25解析开发新能源和实施西气东输等跨区域调配能源工程都可以增加东部的能源供应,①③正确。②和④可以减少东部的能源消耗,但不能增加东部能源供应,②④错误。故选B。√11.为了增加东部能源供应,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①开发新能源②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转移③跨区域调配能源④简化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25解析开发新能源和实施西气东输等跨区域调配能源工程都可以增加东部的能源供应,①③正确。②和④可以减少东部的能源消耗,但不能增加东部能源供应,②④错误。故选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0·浙江绍兴市期末)能源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一直形势严峻,图1、图2分别为我国2002~2017年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与结构变化状况。完成12~13题。12.我国生产、消费的最主要能源种类是A.原煤

B.原油C.天然气

D.其他能源√选择题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原煤占我国生产、消费的比重分别是70%~80%、60%~75%,故我国生产、消费的最主要能源种类是原煤,选A。选择题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3.结合图中信息,可判断A.我国能源消费基本实现自给B.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保持稳定C.我国原油进口需求不断提高D.我国原油消费比重明显下降选择题25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于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不能实现自给,A错误;原煤、原油生产比重下降,天然气和其他能源生产比重上升,B错误;原油2006年之后消费比重增加,生产比重下降,说明进口需求不断提高,D错误,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25右图示意我国某省2004~2014年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读图,完成14~15题。14.②③④⑤地区从一般余粮区变为重要余粮区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大量增加

B.农业科技投入增加C.农田水利设施完善

D.农业人口数量增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25解析由一般余粮区变为重要余粮区,说明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同时消费量不变或减少,D错误。江苏省位于东部平原区,未开垦耕地不可能太多,故A错误。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使旱涝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减小,从而保证粮食产量的稳定,对粮食商品率的提高和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25现代农业产量的增加大部分是由科技转化而来,农业科技投入增加,会使粮食单产增加,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B正确。故选B。15.⑩⑪由基本自给区和一般余粮区变为严重缺粮区的主要原因是A.温室效应,气候恶化B.外出务工,粮田荒芜C.土壤污染,无法耕种D.工业化、城镇化使耕

地急剧减少√解析江苏省⑩⑪分别是地处长三角的无锡市、苏州市,由原来的基本自给区和一般余粮区转变为严重缺粮区,说明该地城镇化速度很快,工业化、城镇化使耕地急剧减少,导致粮食产量降低,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粮食虚拟耕地是指粮食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耕地资源,即将地区间进行的粮食交易看作是相应的耕地交易。目前我国粮食虚拟耕地流动存在“北土南运”的趋势,由于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粮食输出地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粮食输入地,造成了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据此回答16~18题。16.我国粮食虚拟耕地出现“北土南运”的原因是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B.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粮食产量严重不足C.北方地区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D.南方地区可用耕地面积狭小,不宜进行粮食生产√选择题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解析虚拟耕地出现“北土南运”说明北方地区粮食商品率高,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粮食商品率,故C正确。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A错误。“北土南运”说明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南方地区占用的耕地少于北方地区,因此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低说法错误,故B错误。南方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耕地面积较北方少,但并不代表不宜进行粮食生产,故D错误。故选C。选择题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北土南运”会A.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

B.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C.增加南方地区农民收入

D.加快南方地区城镇化进程解析“北土南运”会降低南方地区农业用地规模,重点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故D正确。“北土南运”易对北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北土南运”不能反映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北土南运”会增加北方地区农民收入。故A、B、C错误。故选D。√选择题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北土南运”会降低北方地区耕地粮食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资源分布不均 B.水热条件分布不均C.农业技术的区域差异 D.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选择题25解析我国北方地区热量条件只能满足粮食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而南方地区为一年两熟或三熟,因此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北方地区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南方地区,粮食生产效率低,故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农业用地中流失的大量氮元素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容易导致水质变差,水体富营养化。下图为云南洱海沿岸不同农业用地类型的灌渠出水口和入水口在7~8月份测得的总氮浓度。据此完成19~20题。选择题2519.蔬菜地和水稻田出水口总氮浓度的月际变化较明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事安排 B.作物类型C.降水量多少

D.入水氮量√解析不同作物施肥时间不同,导致出水口总氮浓度的变化,A对。作物类型、降水量多少、入水氮量对出水口总氮浓度有影响,但不是出水口总氮浓度月际变化明显的主要原因,B、C、D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2520.为了减轻农业生产对洱海水体的污染,由洱海远岸到近岸的农业布局最合理的是A.苗木地、蔬菜地、水稻田B.苗木地、水稻田、蔬菜地C.蔬菜地、水稻田、苗木地D.蔬菜地、苗木地、水稻田√解析总氮浓度变化最明显的农业用地,对洱海的污染程度最强,布局时距洱海应最远。由洱海远岸到近岸的农业布局最合理的是蔬菜地、水稻田、苗木地,C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裕廊岛位于新加坡西南部,紧邻马六甲海峡。20世纪60年代起,该岛由荒岛逐渐建成新加坡的石油化工中心。从邻近产油国输入的三条石油、天然气管线为该中心提供原料。该石油化工中心是全球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全球十大乙烯生产中心之一,全球最大的石油精炼中心之一,亚洲油产品的报价中心。下图为“裕廊岛石油化工中心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21~22题。21.该石油化工中心将多种生产集中在一个小岛上,主要是为了A.共用基础设施 B.生产协作便捷C.利用便利的交通 D.利用当地劳动力选择题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解析石油工业是因为生产的上下游联系和协作而集聚在一起,所以A项错误,B项正确。交通是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但不是影响工业集聚的因素,所以C错。选择题25石油工业因为污染和安全因素要远离人口稠密区,建立在荒岛上,不是因为当地劳动力,D错。22.将裕廊岛建成石油化工中心,是因为该岛①交通位置重要

②人口众多③与市区分离

④盛产石油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25解析材料中说石油来自邻国,裕廊岛曾是荒岛,人口稀少,②④错。裕廊岛邻近马六甲海峡,交通位置重要,由图可知岛屿与市区分离,①③正确。所以选C。右图是我国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湿地保护与开发情景方案设计(图1)及其生态经济效益比较(图2)。读图回答23~25题。23.情景Ⅰ、Ⅱ、Ⅲ分别是基于2008年、2000年和1983年现状设计的,下列关于该湿地景观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滩涂面积逐年减少B.芦苇地面积略有增加C.池塘面积增加最多D.盐田减少变为水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25解析情景Ⅰ、Ⅱ、Ⅲ分别是基于2008年、2000年和1983年现状设计的,图中显示滩涂面积情景Ⅰ与情景Ⅱ相比没有变化,A错误;芦苇地面积情景Ⅱ比情景Ⅲ面积略有减少,B错误;图中池塘面积情景Ⅰ比情景Ⅲ、情景Ⅱ明显增加,而且是图示几种湿地中增加面积最多的,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25盐田先增加后减少,大部分变为池塘,少部分变为水田,D错误。24.关于湿地景观变化及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情景Ⅲ时期开发利用程度低,湿

地利用类型主要是盐田和少量水

产养殖B.情景Ⅱ时期盐场扩建、水产养殖

规模扩大C.情景Ⅰ时期湿地开发以种植业为

主,旱地作物比重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25√D.情景Ⅰ时期盐田因产量和收益影响,已全部转为水产养殖解析本题读图应做到两图结合,图1可以读出土地利用类型,图2可以读出经济、环境效益,从而反映出土地的开发利用率。图2显示情景Ⅲ时期农业开发效益比较低,说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低,湿地利用类型主要是盐田和少量水产养殖,A说法正确;情景Ⅱ时期比情景Ⅲ时期盐田、池塘面积明显扩大,说明盐场扩建、水产养殖规模扩大,B说法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25情景Ⅰ时期湿地利用类型最大的是池塘,开发以水产养殖为主,而不是以种植业为主,而且旱地作物只分布在西北部的小部分地区,比重小,C说法错误;读图比较情景Ⅰ、情景Ⅱ两个时期的开发情景方案设计图,可以看出情景Ⅱ时期盐田的分布地区到情景Ⅰ时期已全部转为池塘,发展水产养殖,其原因是盐田产量和收益较低,D说法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2525.比较三种情景下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优方案设计是A.情景Ⅰ B.情景ⅡC.情景Ⅲ D.都一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解析读图可知,情景Ⅲ净效益最高、开发环境成本最低,故选C。选择题25√二、综合题(共50分)26.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与一个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确保国家的资源安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各国的共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要素指标对比(占世界总量比重%)。综合题26272829

可耕地面积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矿产森林面积中国15.311.617.013.94.9十国均值16.821.417.57.310.1材料二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安全系数。综合题26272829(1)材料二中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高的国家是________,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低的国家是______。(2分)综合题26272829解析读图中数据可知,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高的国家是俄罗斯;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低的国家是日本。俄罗斯日本(2)资源环境安全系数≥10的国家,从资源环境要素看,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综合题26272829解析资源环境安全系数≥10的国家是俄罗斯、美国和巴西,联系材料一及三国的实际资源状况可知其共同点是人均耕地面积大,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都很丰富,环境良好。答案人均耕地面积大;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都很丰富;环境良好。(3)从上面材料分析,我国与世界十个人口大国相比,在资源环境要素中最具优势的是___________。(2分)综合题26272829解析读表格中数据可知,我国在资源环境要素中最具优势的是能源矿产。能源矿产(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自然资源的现实基础明显脆弱。为确保未来国家的资源安全,应采取的举措有哪些?(4分)综合题26272829解析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的占有量低,资源环境的安全系数低,所以应采取的措施应从控制人口、加大科技投入、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角度去分析。答案控制人口增长;加大科技投入;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森林资源。27.(2020·安徽马鞍山市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大豆属于高蛋白植物。我国是世界上大豆的主要消费国,国内对大豆的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饲料、压榨、种用和食用等方面,消费量居世综合题26272829界首位,但我国本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较低,远远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对外依存度较高,美国、阿根廷和巴西是我国大豆的主要进口国。右图为我国大豆产区分布示意图。(1)推测我国本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较低的原因。(4分)综合题26272829答案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短缺,主要粮食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大豆的种植面积小;大豆品种和种植技术相对落后,单位面积产量低;我国种植大豆的单位成本较美国、阿根廷和巴西高等。(2)分析大量从国外进口大豆对我国的影响。(4分)综合题26272829答案有利影响:缓解我国大豆短缺的危机;减少因播种大豆而造成的耕地短缺问题等。不利影响:大豆的进口量和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大;不利于我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针对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较高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综合题26272829答案扩大大豆的进口来源;研发优质大豆品种,提高大豆的品质和产量;适度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加大对豆农的扶持力度等。28.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部分国家石油生产与消费地理分布图(2006年)。综合题26272829材料二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图。综合题26272829(1)2006年,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总量缺口最大的国家是______。(2分)美国解析根据部分国家石油生产与消费地理分布图可以看出,石油消费总量远远大于生产总量的国家有日本、美国以及中国,其中缺口最大的国家是美国。综合题26272829(2)根据材料二判断,关于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叙述正确的是(2分)A.生产量和消费量同步增长B.我国消费的石油以进口为主C.1995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D.20世纪80年代我国石油自给有余解析读图可知,我国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都在增长,但是消费量增长更快,1996年后消费量大于生产量,石油需要进口,在这之前我国石油自给有余,故选D。综合题26272829√(3)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4分)解析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主要因为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而我国受石油资源条件限制,国内石油有限,增产困难,导致了供需差距不断加大。综合题26272829答案受石油资源条件限制,增产困难;国内石油消费增长加快,供需缺口越来越大。(4)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4分)解析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应从开源(拓宽进口渠道、增加战略储备、加强对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等)和节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综合题26272829答案开源:加大国内勘探力度;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节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节能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区际协调;国际能源合作;战略储备等。29.(2020·广西玉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岛礁海藻场是一种典型的近海栖息地,可为多种无脊椎动物和鱼类提供栖息空间,并提供摄食、产卵及避敌场所,是海洋中最具有生产力的生境之一。渔山列岛东南面岩礁林立,地形复杂,西北部较为平坦。列岛附近海域鱼类、贝类、藻类资源丰富。与快速增长的经济相比,渔综合题26272829山列岛渔业资源衰退,渔业经济增长乏力现象凸显。对此,有人提出开发海洋波浪能资源以带动岛屿发展。右图示意渔山列岛之北渔山岛四个方位海藻平均密度分布状况。(1)分析渔山列岛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3分)答案东海大陆架广阔,光照、养分充足;有台湾暖流和沿岸寒流交汇,水流搅动,海底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周围岛屿众多,海藻场广布,为海洋生物的生活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综合题26272829解析据图可知该地位于浙江近海,距大陆相对较近,因此其主要位于东海大陆架,而大陆架由于水深较浅,光合作用相对较强,藻类营养物质较多。此外,该地受台湾暖流及沿岸寒流交汇影响,海水搅动导致营养物质上泛,更易吸引鱼类,因此该地鱼类众多,渔业资源丰富。综合题26272829(2)描述北渔山岛海藻水平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答案特点:东、南两个方向海藻密度较小,南边没有海藻;西侧的海藻密度较大,北侧最大。综合题26272829原因:北渔山岛东、南两个方向的岛礁地形复杂,面向外海,风急浪大,并且处于台风北上路径,在高风浪作用下,海藻不易附着和生长,海藻分布密度小,甚至没有海藻;西侧和北侧海岸地势平坦,风浪平稳,海藻密度比较大。解析S1至S4分别位于北渔山岛东南西北侧,而据其密度可发现,北侧海藻密度大,东、南、西侧海藻相对较少,其中南侧无海藻分布。北渔山岛东、南两个方向的岛礁地形复杂,面向外海,风急浪大,并且处于综合题26272829台风北上路径,在高风浪作用下,海藻不易附着和生长,海藻分布密度小,甚至没有海藻;通过图示位置可知,北侧地处夏季风及台风背风坡,风浪相对较少,且该地地势相对平坦,海藻易附着和生长。(3)指出渔山列岛开发海洋波浪能的意义。(3分)综合题26272829答案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缓解岛屿及大陆能源不足,促进海岛开发,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就业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解析渔山列岛开发海洋能,而波浪能是其中主要开发的类型。波浪能清洁无污染,通过在岛上开发海洋波浪能可以将渔山列岛丰富的波浪能综合题26272829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同时还可以促进就业以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针对岛屿与大陆之间常规能源不足的状况,开发波浪能能够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4)针对渔山列岛的渔业资源和渔业经济现状,请你为当地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