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单元 第48讲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_第1页
第十八单元 第48讲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_第2页
第十八单元 第48讲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_第3页
第十八单元 第48讲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_第4页
第十八单元 第48讲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48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Contents教材帮读透教材融会贯通史料帮突破重难提升素养高考帮研透高考明确方向练习帮练透好题精准分层01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adipisicingelit.目录课程标准命题点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解读了解中国古代赋税

制度的演变;了解

关税、个人所得税

制度的产生及其在

中国的实行。中国古代的

赋役制度2023.1浙江T5;2022北京T19;2021海南T6;2021福建T4;2021广东T4;2021湖北T171.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角度辩证认识赋役制度的

变化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

的变化息息相关。2.立足时空观念,把握近现代关税制度的演变及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历程。关税制度2021山东T7命题分析预测1.分析:高考多以微视角切入,考查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对社

会发展的影响以及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对近代关税制度的影

响。2.预测: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和关税制度可能仍是考查重点,

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时代背景和作用有可能会成为新的命题

点。知识点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秦汉时期田赋①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

②汉初统治者采取“[1]

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人头

税①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②汉朝时,分[2]

口赋、算赋,不分男女,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

倍。③汉朝还征收财产税,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徭役秦汉[3]

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正卒一般是两年,戍卒一

般是一年。与民休息口赋更卒2.隋唐时期(1)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征派力役。(2)唐朝时期制度内容唐前期租庸调制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

“[4]

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唐中期两税法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5]

户税,分夏、秋两次

征收。庸户税3.宋元时期宋朝①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②宋朝除了征收[6]

代役金外,还再派发各种徭役。③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7]

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

人代役。元朝①基本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②新增了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的“[8]

科差”。代役金募役法科差

募役法的作用募役法的推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雇佣关系进一步发展;顺应了人身

依附关系松弛的历史潮流;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扩大生产;推动封建生产

关系的变革。4.明清时期明朝(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

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9]

金花银”。(2)明朝后期: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

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清朝(1)内容: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10]

摊丁入

亩”。(2)意义: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

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金花银摊丁入

亩知识点二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1.关税制度时期内容古代①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②存在国内关税与[11]

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近代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

手中。②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③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12]

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在关税自主

权上取得进展。④1931年,中国才开始取消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国境关税改订新约时期内容现代①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统一了全国关税

制度。②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③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国务院据

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

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

现代中国关税制度的作用现代中国的关税制度,对调节商品进出口、弥补市场缺陷、促进资源配置、增

加财政收入、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改革

开放,构建了良好的外贸发展环境。2.个人所得税制度(1)含义: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2)演变时间表现1914年[13]

北洋政府制定了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内容的所得税条例,但并

没有实施。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

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北洋政府(3)作用:对调节[14]

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个人收入

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1)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维护国家稳定。(2)有利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3)有利于发挥个人所得税的经济调节功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情境1《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一)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沉重的赋税。概念赋役、田赋、算赋、丁税(1)赋役:赋税和徭役的合称。赋税是各种田赋和捐税的总称;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

迫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2)田赋:封建时代政府征收的土地税,是赋税的一种形式。(3)算赋:秦汉时政府向一定年龄的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4)丁税: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人口税的总称,一般对男丁征收。情境2暴敛的两税法白居易在《重赋》中关于两税法写道:“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税外

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攫取)我以求宠,敛索(征敛勒

索)无冬春。”在此诗中,白居易是怎样评价两税法的?[答案]两税法本意是减少百姓的税种,但在实际实行过程中官吏贪污导致百姓负

担加重。情境3对摊丁入亩的评价实行“摊丁入亩”之后,土地多的多交,土地少的少交,没土地的不交,不知

给多少穷人卸下了沉重的枷锁,铲除了多少官员的摇钱树。对地主老财和贪官来

说,这当然是“严苛”!材料如何评价摊丁入亩?[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贪官污吏的盘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图解历史

封建社会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情境4

“协定关税”的危害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

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

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协定关税”条款的深远危害是什么?[答案]中国不能实行保护性关税,失去关税自主权。探究1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材料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为挽救明政府入不敷出的财政危机,实现赋役均

平,于是清丈土地,并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是:凡

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徵

(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由于赋役统一,各级官吏难以巧以名目。

此,丛弊为之一清,使税赋趋向稳定,农民得以稍安。——摘编自马金华主编《中国赋税史》等

材料主旨材料阐述了一条鞭法实行的原因和主要内容。思考:根据材料归纳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试答:

内容:赋役合并,计亩征银。意义:“一条鞭法”按田地多少征收赋税使

无地、少地的贫民和工商业者减轻了负担,缓和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增加了国家财

政收入;赋役折银征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赋役合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官

员腐败

内容:赋役合并,计亩征银。意义:“一条鞭法”按田地多少征收赋税使

无地、少地的贫民和工商业者减轻了负担,缓和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增加了国家财

政收入;赋役折银征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赋役合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官

员腐败。

历史解释——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影响(1)演变趋势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

来越少,直到废除。②赋税品种:由繁到简,税种减少。从田租、人头税、杂税简化为土地税等;随着

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对商业征收重税。③征税方式: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④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⑤人身控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2)影响①积极: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使封建政府能进行军事、外交行动以及社会

治理等;适当的赋税政策能减轻人身依附关系,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合理的赋税制

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稳定。②消极:沉重的赋税会增加百姓负担,引起民变,甚至加速王朝的灭亡。探究2近现代关税制度的变迁材料一中国在沿海开放口岸逐渐设立起由外国人管理的西式新关,新设的海关和

原有常关并存。之后,通商口岸的常关渐归新关管理。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渐

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陆续废除常关,海陆边关

统一征税。由此意味着中国全国范围内统一型的、西式近代国境海关最终确立。——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古代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化》材料二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

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

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

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材料主旨材料一主要叙述了中国近代关税的变化及其意义。材料二主要叙述了新中

国成立初期海关税的调整及其影响。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关税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试答:

变化:从传统关税体系向近代关税体系转变;从受列强控制到有一定关税

自主权;从海关、常关并存到走向统一的海关。意义:实现了关税体系的近代化;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增加了财政

收入

变化:从传统关税体系向近代关税体系转变;从受列强控制到有一定关税

自主权;从海关、常关并存到走向统一的海关。意义:实现了关税体系的近代化;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增加了财政

收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试答:

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意义:维护了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

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与发展。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意义:维护了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

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唯物史观——影响关税政策的主要因素(1)国家主权是否独立。主权独立国家可以自主确定本国的关税政策,主权受到破坏

的国家无法自主决定本国的关税政策。(2)国家经济实力。关税政策与国家经济实力密切相关,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影响关

税政策的调整。(3)经济理论的影响。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国家奉行的经济理论影响其关

税政策。(4)国内外经济形势。关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随着国内外

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调整。(5)国家利益。国家政策服务于本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决定关税政策的制定

和实施。

唯物史观——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南京国民政府在较短的时间,先后与十几个国家签订新约,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摆

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但削弱了它们在中国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到了作为主权

国家的地位,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进步。②在一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顺应、升华了民众的反帝情绪,强化

了民族意识。③伴随着“改订新约”运动的开展,关税收入大大增加,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明

显提高,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局限性:“改订新约”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仍未能使

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命题点1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2023.1浙江]明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

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

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A

)A.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B.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D.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A12345[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

基本支付手段,这推动了一条鞭法的实行,A项正确。清丈全国土地并不能从根本

上遏制土地兼并现象,排除B项;白银的大量流入并未解决明朝府库空虚问题,排

除C项;明代商品经济并未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的依然是自然

经济,排除D项。12345命题变式2.[2023河北保定期末]明中叶的一条鞭法改革解决了赋税制度的两大核心问题,即

实现了赋役征收的定额化和课税客体的标准化与统一化,解决了州、县、里胥随意

征派赋役的弊病。材料意在强调这一改革(

D

)A.使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B.扩大了赋税征收的范围C.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条鞭法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这

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D项正确;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是一条鞭法的一个影响,但

不是材料所强调的,排除A项;扩大赋税征收范围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题干

主要强调解决征派赋役的弊病,没有涉及增加政府财税收入,排除C项。D123453.[2021福建]北宋中期以后乡村出现了受雇于富豪之家的代役人,顶替雇主到地方

官府当差。募役法实行后,这一类代役人大部分被国家认可,南宋时渐成常态。代

役人现象的普及(

A

)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B.加剧了乡村阶层对立C.削弱了基层治理能力D.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A12345[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雇人代役现象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赋税制度上的

表现,对于保障农民生产时间,增加政府收入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发挥较大作用,

A项正确。材料与加剧乡村阶层对立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削弱基层治理能

力,排除C项;在小农经济的影响下,广大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排除D项。12345命题点2

关税制度4.[2021山东]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

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A

)ABACD12345[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

出,所以从国际局势的影响角度看,1914—1918年的海关税征收额总体下降,一战

之后列强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所以海关税征收额大幅提高,这与A图相似,故选A

项;由于一战之后列强继续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B图中1918年之后的图示

与实际不符,排除B项;1914—1918年间由于欧洲列强忙于一战而放松了对华经济

侵略,所以这期间是海关税征收额最低的时候,C、D两项与之不符,排除。12345命题变式5.[2023山东枣庄二模]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商品检验暂行条例》,同时于上

海、汉口等重要通商口岸设立商品检验局。1934年公布的新税则中将糖、烟、小麦

粉等44种货品免征出口关税,而进口税率从7.5%至50%不等。据此可知,国民政府

采取的这些举措(

C

)A.使中国国民经济结构渐趋合理B.扭转了中国外贸逆差的局面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D.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统制C12345[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有关商品检验的规定和设立商品

检验局,以及公布商品出口和进口税率,反映了政府对经济发展秩序的规范,这为

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C项正确。12345

命题点1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2021广东]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

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B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B1234[解析]由材料“元政府……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

不堪重负”可知,元代的赋税政策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因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

展,故选B项;材料未对比区域经济,排除A项;政府征收大量木棉布不利于私营棉

纺织业的发展,排除C项;元政府在地方设木棉提举司征收赋税不等于财政管理权

限下移,排除D项。12342.[2021海南]下表反映了(

A

)清代前期主要财政岁入一览表单位:万两(银)A时间总额地丁银%盐课%关税%杂赋%1685年(康熙二

十四年)3424282382.438811.31223.6912.71724年(雍正二

年)3649302883.038710.61353.7992.71753年(乾隆十

八年)4266296469.570116.445910.81423.31766年(乾隆三

十一年)4254299170.357413.554012.71493.5A.繁荣背后潜藏危机B.近代前夜发展停滞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土地兼并程度加深1234[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代前期主要财政岁入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其

主要来源是地丁银,这体现了当时清朝经济结构仍以小农经济为主,与此同时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突飞猛进,清代经济繁荣的背后实则潜藏

危机,A项正确。12343.[2022北京,12分]军费与财政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至崇祯四年(1631年)辽饷结构图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1234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年)主要财政收入趋势图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

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

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1234(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

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4分)[解析]解题思路如下图所示:[答案]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征收“辽饷”,主要是加派田赋。清代镇压太平天

国时,原有的税收难以增加,新增商税厘金。(4分)1234(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

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8分)[解析]第一小问由“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年)主要财政收入趋势图”数据可

知,厘金和关税收入超越田赋,成为清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第二小问,解题思路

如下表所示:结合材料及所学原因根据“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清咸

丰同治时期”并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相关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使得

清政府财政支出剧增,需要另辟财源根据“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并结合列

强经济侵略相关知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外国商品

大量涌入中国,同时中国原材料出口增

加1234结合材料及所学原因根据“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加

征约百分之一的税”并结合国内商品经

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洋务运动和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

起,也推动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趋势:19世纪60—70年代,厘金和关税收入超越田赋,成为清政府最主要

的财政来源。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使得清政府财政支出剧增,

需要另辟财源。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同时中国原

材料出口增加。洋务运动和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也推动了国内商品经济

的发展。(8分)12344.[2021湖北,14分][财税体制与国家治理]材料一北宋前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原则上一切财赋都属于中央。但实际

上国家财赋分为以两税收入为主的直属中央的“上供”部分和以盐茶专卖、酒利、

商税等经费为主的拨留于地方的“留州”部分,自北宋中期起,由于中央征调额度

的持续增长与地方开支的扩大,加之中央收缴原属州县的大部分盐茶之利,地方财

政入不敷出,至南宋更趋困窘。为解决财政困难,地方州县巧立名目,新增税费,

赋敛于民。对于这种制度之外的税费征收,朝廷只得默许。——摘编自包伟民《宋代地方政史研究》1234材料二明代至清代前期,中央和地方以“起运”“存留”的方式,将征收的钱粮

按比例划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为解决军费紧缺的问题,清廷认可地方督抚抽取

厘金等“就地筹款”的措施。至此,财权下移。其后,“无论田赋、盐茶,一切征

榷悉归地方督抚”。1906年清廷改户部为度支部,旨在“综理全国财政”。1909年

初,清廷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在度支部设立清理财政处,在各省设立清理财政

局以统一财权,并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摘编自陈锋《清代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调整》(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6分)[解析]根据材料中“以两税收入为主……以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经费为主”“制度之外的税费征收”等信息概括作答。[答案]来源: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3分)制度外的税费。(3分,答新增税费

只给2分)123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宋代至晚清不同时期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特

征。(8分)[解析]思路如下表所示:时期材料信息特征北宋前

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拨留

于地方的‘留州’部分”等财权高度集中,但中央拨留部分

经费给地方北宋中

期至南宋“由于中央征调额度的持续增长与地

方开支的扩大……至南宋更趋困窘”

等州对地方税费征收的控制有所松

弛明代至清代前

期“中央和地方……将征收的钱粮按比

例划分”等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划分税赋收入1234时期材料信息特征太平天

国运动时期“为解决军费紧缺的问题……财权下

移”“无论田赋、盐茶,一切征榷悉

归地方督抚”等中央认可地方自筹经费,财权下

移清末“清廷改户部为度支部”“在各省设

立清理财政局以统一财权,并划分国

家税与地方税”等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监管,税费分

为国家税和地方税1234[答案]特征:北宋前期,财权高度集中,但中央拨留部分经费给地方;北宋中期

至南宋,州对地方税费征收的控制有所松弛;明代至清代前期,中央和地方按比例

划分税赋收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廷认可地方自筹经费,财权下移;清末,中

央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监管,并将税费分为国家税和地方税。(任答一点3分,两点6

分,三点8分,若答出元代财政高度集权等相关特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2341.[2024安徽十校联考]秦朝工商税收极其单薄简约,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仅征自

山泽产品,如盐、铁等,赋税的重心转向田赋农业税,形成了不协调的赋税比例结

构。这种赋税比例结构(

C

)A.体现工商皆本政策B.助推商业规范发展C.导致农民负担沉重D.成为后世学习典范[解析]根据材料“工商税……简约……转向田赋农业税”“不协调的赋税比例结

构”可知,秦朝主要由农民承担国家税收,农民负担沉重,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2.[2024哈尔滨月考]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亡律》,“奴婢为善而主欲免者,许

之”,其身份介于奴婢与自由民之间,国家免除其算赋和徭役,服侍自己的主人。

这一规定,从长远看利于(

C

)A.促进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B.消除国家与主家间的矛盾C.扩大编户齐民的社会基础D.强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12345678910111213[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奴婢被释放后,国家免除其算赋和徭役,被释放的奴婢编

入户籍后,扩大了编户齐民的社会基础,C项正确;释放奴婢,促进了社会阶层的

单向流动,不是双向,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与主家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

材料没有描述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3.[2024百校联考]下表所示是两税法在晚唐行政体系中具体实施的方案。由此可

知,两税法的实施(

B

)行政级别财政来源中央州上供藩镇(节度使、观察使)所辖州的部分税收上缴(称送使)州送使外的留州份额BA.削弱了藩镇割据的形势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渗透了以民为本的理念D.使中央掌控税收调拨权[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税法的实施建立了中央与地方分级分享两税的关系,这

有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4.[2023广东二模]宋徽宗颁布的《政和令格》规定:“品官之家,乡村田产得免差

科(差役和赋税),一品一百顷,二品九十顷,下至八品二十顷,九品十顷,其格外

数,悉同编户。”该规定有利于(

B

)A.维护原有的均田制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D.促进户籍制度改革B12345678910111213[解析]据材料可知,宋徽宗时,品官之家获得乡村田产得免差科的特权,并且根

据官位等级确定免差科田亩的数额,这样会刺激官员在乡村占田。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古代土地拥有者需要向官府交税,因此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说法符合题意,B

项正确;唐代中期均田制已经无法维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商业发展,不能

得出“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户籍制度改革的信

息,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5.[2024河北唐山摸底]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项目和征收手续,以银代役,赋役合

一,但带有浓厚的东南地域色彩。其在南方推行较为顺利,在北方推广时却遭到强

烈抵制。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B

)A.土地兼并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白银流入数量D.民户数量多寡[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白银量充足,因此

税收折银的一条鞭法在南方推行较为顺利;当时北方经济远远不及南方,因此一条

鞭法在北方推行并不顺利。这是两地经济差异带来的结果,B项正确;土地兼并程

度不会导致南北方推行一条鞭法有所差异,排除A项;白银流入数量的差异、民户

数量的多寡也是源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C、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123456789101112136.[2023福建百校联考]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宣布以后每年的丁银都以康熙

五十年(1711年)的全国人丁总数为标准进行征收,此后增加人丁,“永不加赋”。

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将这笔数额固定的丁银完全分摊到田赋当中,不另征收丁

赋。这些举措(

D

)A.消除了农业中的人身依附关系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快速成长C.减少了国家对百姓的赋税征收D.推动了清朝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D12345678910111213[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康熙时期的“永不加赋”政策和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政

策,减轻了人们的赋税负担和人身依附关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粮食的增加,进

一步推动了人口的增长,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7.[2024云南质检]从1928年7月至12月的半年时间内,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挪威、

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签订关税条约,其中皆有承认中国关税自主的条款。南京国民

政府遂于1928年12月7日公布海关进口税则,自1929年2月1日起施行。此举(

D

)A.是政府应对时局的权宜之计B.表明新政府获得民众支持C.扭转中国外贸长期不利局面D.旨在巩固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D12345678910111213[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关税改革是稳定财政的需要,是为了巩

固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地位,进而巩固统治,D项正确;此次关税改革获得

一定的关税自主权是通过签订国际条约来实现的,并非权宜之计,排除A项;材料

未显示新政府获得民众支持,排除B项;这次关税改革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社会性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国外贸长期不利局面,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8.[2023云南二模]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

法》,制定了“税负从低、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的税收原则。中国个人所得税法

制定较晚的主要原因是(

B

)A.法律法规颁布滞后B.长期实行计划经济C.个人收入大大增加D.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解析]据材料可知,1980年全国人大才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

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使得一部分人迅速致富,但也导致了收入差距

的扩大,而在改革开放前,中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人们收入差距小,缺

乏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社会基础,故B项正确。B12345678910111213

9.[天星原创]《周礼·地官司徒》曰:凡均力政(力役之征),以岁上下。丰年,则公

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焉。凶札,则无力政,

无财赋,不收地守、地职,不均地政。这些举措表明,周代(

C

)A.积极推行社会救济与优抚B.有效化解了各种社会矛盾C.实行较为开明的赋役政策D.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迅速C12345678910111213[解析]根据材料“凡均力政(力役之征),以岁上下”等可知,周代赋役征收标准依

据每年的收成好坏来确定。根据材料“凶札,则无力政,无财赋”可知,发生灾荒

等,则免除力役和赋税。由此推知,实行较为开明的赋役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

强调的是政府对赋役的规定,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开明的赋役政策有利于

化解社会矛盾,但B项中的“各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内容与封建土地私

有制关系不大,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0.[跨学科·跨数学]某学者基于《明夷待访录》中有关古代赋税改革的论述提出了

“黄宗羲定律”。该定律用公式表述为bn=a+nX,其中bn是n次改革后的新税额,

a为原始税额,X为杂派,n为改革次数。该学者意在(

B

)A.表明苛捐杂税的增多为历史必然B.解读税制改革将并税加征合法化C.抨击历代税制改革导致王朝灭亡D.揭开“明税重,暗税轻”的真相B12345678910111213[解析]中国历史上的税制改革如两税法、一条鞭法等都意图将多种税合并,但黄

宗羲认为这些并税中暗含着很多苛捐杂税,该学者提出的公式则形象地揭示了税制

改革的实质,指出税制改革就是将并税加征合法化,故选B项;增加苛捐杂税是封

建王朝衰落时期统治者惯用的手段,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A项错误;两税法等税

制改革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政府的财政困难,但不能说税制改革导致

王朝灭亡,C项错误;这一公式揭露的是封建王朝“明税轻,暗税重”的真相,D项

错误。1234567891011121311.[2023重庆云阳月考]有学者指出,我们如果在基本古籍库搜索明朝的文献,会发

现很多“纳粮当差”的字眼,意指编户对国家承担差役的责任。但是,这个概念在

清朝的文献里面却消失了。在清朝财政赋税体制下,编户对国家承担的财政责任叫

“完纳钱粮”。这一转变反映出(

B

)A.国家财政体制完成转型B.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C.清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国家财政收入日趋紧张B[解析]由“纳粮当差”到“完纳钱粮”可知,清朝已不再将“当差”作为编户的

责任,表明国家对编户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也意味着编户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

关系减弱,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2.[2024江苏连云港检测]乾隆至道光年间,粤海关收取的关税多以银两方式上缴,

这些银两被回炉重新熔炼成规格、成色统一的银锭后再上交国库。随着咸丰九年

(1859年)粤海新关的成立,大部分关税所收银两不再重铸,而是直接以银元的形式

支付战争赔款和外债。这一变动导致(

B

)A.晚清的货币形制实现国际化B.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C.民众赋税负担因赔款而加重D.清廷彻底丧失对海关的控制权B12345678910111213[解析]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前,海关税收最终上交国库,但咸丰九年(1859年)成

立新海关后,大部分关税以银元的形式支付战争赔款和外债,体现了列强对中国经

济的控制加强,反映了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B项正确。材料中以银元

形式支付战争赔款和外债的是关税所收银两,并没有货币形制的变化,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关税收入,不涉及民众的赋税,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中国海关的半

殖民地化,列强没有完全控制中国海关,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3.[2023皖江名校联盟联考,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代)刘晏说:“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

先。”……提出赋税征课的三个原则:一是“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用足”……二是

“知所以取,人不怨”。也就是说,课税既要增加国家的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