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系统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
煤气系统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
煤气系统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
煤气系统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4页
煤气系统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气系统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关煤气系统的安全操作法。

本标准适用于煤气系统岗位安全操作。

2煤气系统通用

2.1工作场地应保持清洁干净。

2.2操作区域内空气中CO的含量不许超过24ppm(30mg/m3)o

2.3工作现场周围安全通道必须畅通,设备周围不准堆放杂物。

2.4室内设施及生产工具要摆放整齐。

2.5工作场所要有足够的工作照明和安全照明。

2.6未经领导批准严禁外人参观和逗留。

2.7煤气所属设备必须保持严密性,严密性试验时室内设备泄漏率2

小时内不准超过2%,室外设备泄漏率2小时内不得超过4%o

2.8高于地面2.5米的阀门,检查孔处,要安装平台和带护圈的钢梯。

2.9全密闭电炉车间、煤气加压站、净化风机房、煤气站加压机房、

煤气柜出入口水封间应设置CO报警装置。

2.10煤气系统的通讯设备,必须畅通无阻、好用,热工、电气仪表

必须灵活准确。

2.11煤气危险区,应设置氧气呼吸器,并保持正常好用。

2.12凡进入煤气岗位操作的工作人员,劳动保护用品必须穿戴整齐。

2.13煤气输送管道必须保持正压,煤气输送管道在任何情况下,煤

气压力不准低于1500Pa,用户入口处煤气压力不准低于1000Pa。

2.14进行有烫伤危险的工作时,应戴好手套。向转动机构加油时,

必须紧好袖口,不得戴手套。

2.15在煤气区域检修,须经有关领导同意,防护员在场监护下,方

可进行,工作人员不得低于两人。

2.16非检修人员不得对任何机械、仪表和电器设备进行检修。

2.17对煤气设备检修或在煤气设备附近,用明火操作,必须经工段

长同意。煤气防护站检测批准,经防火人员签发动火证后,防护员在

场监护下,方可进行。

2.18停用煤气的用户,支管道要关闭阀门并封堵盲板,或关闭阀门

用氮封切断。

2.19在抽堵盲板时,盲板前阀门必须全关,有防护员、管工、煤气

工三方到场检查、确认,经防护员同意后煤气工可离去。

2.20在CO超标的环境中或带煤气工作时,在防护员在现场监护下方

可操作,必须佩戴防护面具,否则不准进行工作。

2.21在抢救,抢险工作中必须佩戴防护面具。

2.22在无平台的高空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

2.23对煤气管线所属的切断、氮封每班至少要检查一次,检查时不

得少于两人。

3煤气岗位安全纪律

3.1在生产运行中,煤气加压站、煤气净化风机房、煤气发生站、机

械房、煤气柜周围等重要地区,严禁吸烟及动火,因检修动火必须经

工段长同意,煤气防护站检测批准,经防火人员签发动火证后,防护

员在场监护下,方可进行。

3.2严禁在工作岗位打盹、睡觉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3.3严禁在工作场所打闹、游戏。

3.4禁止酒后上岗工作。

3.5坚守工作岗位,禁止脱岗、串岗或招引外人进入煤气岗位。

3.6不准在煤气生产通讯设备中扯皮、聊天。

4电炉煤气净化

4.1电炉煤气中的氧含量不得高于2%。

4.2投煤气净化前必须赶净净化设备内的残余煤气。

4.3投煤气净化前必须取得电炉值班长的同意,电炉停电并打开上升

管对侧炉门。

4.4清理下降管时,必须停电,炉门打开,使炉内煤气充分燃烧方可

进行清理,操作人员须戴好面罩。

4.5不得在电炉停电情况下向煤气柜送气。

4.6水源中止时必须停净化。

4.7煤气净化停止后,必须开启风机,排净设备内残余煤气。

4.8投或停煤气净化完毕后与电炉交换运行牌,并填写记录。

5净化风机房

5.1净化风机输出压力不得低于2000Pa,宜在4000〜6000Pa。

5.2净化风机须设二路电源,运行中备用电源应有电。

5.3净化风机房巡视检查不得少于两人。

5.4备用风机检修超过八小时,该机出口或入口管道应封堵盲板。

6煤气加压站和煤气柜

6.1对煤气柜检查时,不得少于两人,上柜前要与室内人员联系好,

保持气柜压力稳定,放散阀应关闭。

6.2不得在气柜超压(位置过高)时进行检查。

6.3非本岗位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气柜院内,更不准上柜进行其他

活动,院周围25米内禁止动火。

6.4在柜上检修时,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无平台处应系好安全

带,上煤气柜顶取分析样时,应顺风向放轻脚步行走,不许快速跑动。

6.5停产后须将气柜煤气全部放散时要将柜顶放散管全部打开,正常

运行时气柜各塔水封水位,不得低于溢流管100mm(应保持溢流)。

6.6对煤气柜巡视检查或操作,不得少于两人,进入气柜出入口水封

前应首先观察CO报警器有无报警,确认室内无煤气后方可进入。

6.7煤气柜运行中要保持安全容量,上限不超过8500立方米,下限

不低于2000立方米。

6.8在煤气加压站内,检修加压机,如八小时内未检修完,其加压机

出入口管道应封堵盲板。

6.9停用加压机泄水管阀门应关闭。

6.10每小时对加压站内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安全巡检一次,并做好

记录。

7煤气化验

7.1现场取煤气样必须二人,并不得带入火源。

7.2分析后将剩余气体全部排除室外,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7.3使用化学试剂,如是浓酸、浓碱,当洒到操作台上、仪器上、手

上时应立即用布擦干或用清水洗净。

7.4化验器皿不能用做餐具。

7.5拆装玻璃仪器时,必须戴手套或垫上布,以防仪器损坏划伤。

7.6稀释浓硫酸时,必须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酸缓慢倒入水中。

7.7用钳丝燃烧瓶燃烧时,不能使封闭液淹没钳丝,以免爆炸而漏气。

7.8电器设备不能洒上水或化学试剂,以免腐蚀,或造成短路烧毁设

备。

7.9严格执行设备动力部下发的关于《煤气化验取样时间的临时规定》

8发生炉煤气

8.1发生炉煤气中氧含量不得超过0.8%o

8.2发生炉煤气生产用蒸气压力不得低于0.2MPa。

8.3机械房人员巡回检查不得低于两人。

8.4煤气捕滴器泄水水封不得缺水。

8.5煤气发生停炉后,要打开上升管入孔,开启排送机,吹赶净设备

及管道内残余煤气。

8.6煤气机械室人员未经司炉批准,不得私自调节加压机入口蝶阀和

鼓风机入口蝶阀。

9煤气调度

9.1煤气调度室应建立煤气生产和使用记录及有关生产管理台帐。

9.2煤气调度室设有足够的电讯联络设备,并保持畅通好用。

9.3煤气调度员应严格坚守调度岗位,在下岗巡视时,应通知所管理

网点人员,保证及时的工作联系。

9.4煤气调度员要按有关规定发放和收回用户准用证和申请卡,不得

违规批准用气。

9.5煤气调度员巡检时发现问题必须通知岗位操作员,不得擅自进行

操作。

9.6在事故状态下,煤气调度员应亲临现场,作出正确决定,不得违

章指挥作业。

9.7如需大量放散煤气时,煤气调度员必须经上级有关领导批准后方

能决定放散,并通知防护员进行监护。

9.8煤气调度室的记录,运行示意图和准用证必须做到三统一。

10煤气放散

10.1除送气和停气的正常操作外,其他时间未经批准不得在用户端

放散管放散煤气。

10.2放散过剩量煤气时,须经煤气柜入口最大放散管放散,放散量

过大时可在静化风机后放散一部份。

10.3放散过剩量煤气时,要注意气压和风向,在气压过低时应由煤

气防护员在放散周围巡视监测。

10.4不准在雷雨天放散煤气,以防引起燃烧。

10.5过剩煤气放散管应安装点燃装置和灭火装置,点燃煤气放散管

距煤气柜净间距不应少于30米,放散高度距地面不少于30米。

11铁合金电炉投煤气净化安全要求

11.1投煤气净化前必须检查好电炉各部分密封情况,以确保煤气质

量和安全运行。

11.2停煤气净化前必须与电炉值班长取得联系,双方同意后必须停

电,并打开上升管对侧炉门,使煤气充分燃烧,以防爆炸。

11.3煤气净化期间不能打开炉门(操作门),防爆口附近不能站人,

以免发生烧伤。

11.4煤气净化投停完毕后,电炉与煤气净化双方值班长要交换“煤

气运行”、“电炉运行”牌,并填写“电炉运行交换牌记实卡”。

11.5电炉停电处理炉子时,必须先与煤气净化班长联系,待煤气净

化停止后(交换牌完毕)方可停电。

11.6电炉临时停电来不及联系时,停电后要立即通知煤气净化班长,

使其采取紧急措施。

1L7清理积尘箱时,必须先通知煤气净化班长,待停煤气净化后再

清理。

11,8煤气净化工清理下降管时,电炉应按停电操作,以防发生爆破

烧伤。

1L9煤气净化风机突然停止工作时,电炉冒大火,电炉应采取分闸

措施,待煤气处理完毕后,再重新送电。

11.10电炉停电检查时,打开炉门确认炉内煤气燃烧后,人方可靠近

炉门处。

11.11电炉在不正常或故障状态下,不允许投煤气。

12煤气用户使用煤气安全要求

12.1煤气用户必须安装压力表、流量表、电话,并设专人坚守岗位,

负责观察和操作煤气情况,其他人员不得操作。

12.2杜绝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煤气用户使用煤气.用户使用煤气前必

须事先持用户申请卡,到煤气调度室领取准用证,停用后应将准用证

送回调度室,用户在点火时必须先与煤气调度室联系,得到允许后方

可点火使用。

12.3燃烧装置

12.3.1用户燃烧装置采用强制送风的燃烧嘴时,煤气支管上应装逆

止装置或隔断阀,在空气管道上应设防爆膜。

12.3.2煤气管道应安装低压报警装置。

12.3.3煤气管道末端,应设有放散管,放散管应引到厂房外,其煤

气压力不得低于1000Pao

12.3.4用户燃烧嘴阀门和烧嘴总阀必须严密灵活好用。

12.4用户点火

12.4.1用户点火前对窑炉必须进行通风处理。

12.4.2用户点火时必须先送入火把,后开煤气阀门。

12.4.3没点着时,应立即关闭烧嘴阀门并重新进行通风处理后方可

重新点火。

12.5用户使用煤气时其岗位必须经常有人,如发现断火时应及时关

闭烧嘴阀门,不得迟缓,并向煤气调度室说明情况,待查明原因后方

可重新点火。

12,6用户煤气压力突然下降时,应向煤气调度汇报,当煤气压力降

至0.002MPa时应立即关闭烧嘴阀门灭火,并及时向煤气调度汇报,

查明原因。待煤气压力正常后(0.004MPa以上)方可继续使用。

12.7用户接到煤气调度室停止使用煤气的通知时要立即关闭烧嘴阀

门,不得迟缓。

12.8用户停用煤气后应及时将煤气准用证送回煤气调度室。

12.9当煤气报警器报警后,工作人员应立即通知煤气防护站并撤离

现场,等待煤气防护站来人处理。

12.10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应立即关闭煤气使用阀门,(打开门窗)

让中毒人员充分接触新鲜空气,同时通知煤气防护站来现场进行抢

救。

12.11泄漏煤气引起着火时,现场必须快速切断煤气来源,现场应

用灭火器或砂土、湿麻袋采取隔离式灭火。同时通知各有关单位进行

抢救。

12.12如果灾害比较严重,应按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12.13用户点火后,现场必须有专人负责看管。

13放散煤气烧锅炉的安全要求

13.1使用放散煤气烧锅炉应遵守规程的第n条诸项规定。

13.2得到煤气调度同意后方能点火,增量、减量、停止使用时,必

须得到煤气调度同意。

13.3使用煤气前烧嘴总阀应关严,使用煤气时应先泄逆止水封的水,

当炉上煤气压力表指数在正常范围之后,方可按规程点火。

13.4锅炉点火时,运行中逆止水封,应始终保持水位高度,不得低

于水位运行线。

13.5正常运行时,煤气压力应在4000〜9000Pa,当煤气压力降至

1000Pa时应立即关闭烧哺阀门灭火,并及时向煤气调度报告。

13.6锅炉停止使用煤气时,应先关烧嘴阀门,烧嘴总阀,并打开烧

嘴前放散管后水封封高水位。

14铁合金封闭电炉煤气输送设备正常运行控制安全要求

14.1煤气输送加压机应设两路电源,运行中,备用电源应有电,发

生加压机电源跳闸时,应立即先断开电源开关,再倒备用电源。

14.2运行中加压机的泄水阀门应开启,停止运行的加压机泄水阀门

应关闭。

14.3煤气用户停止使用煤气超过72小时,必须可靠地对其切断煤气

来源。

14.4停止运行的加压机出入口水封,封水高度多级禁止低于1200mm,

单级禁止低于1700mm(加压机出口压强W12000Pa)。煤气加压站输

出管并网操作

15.1煤气净化正常生产时,采取煤气输出管路并网操作。

15.2将要并入的加压站的加压机按正常操作开启,将煤气送至指定

的放散管放散,在放散后取样分析至煤气合格。

15.3排除联络水封的水,打开煤场总管阀门,加压站调整压力,压

力均衡后并网结束。

15.4停止并网时将联络水封封闭,关闭煤场总管阀门。

15.5煤气并网后特殊情况及事故处理

15.5.1煤气并网后应保持两气柜高度近似相等,当煤气柜气源中断,

气柜下降至2000n?时应停止向管网并气。

15.5.2加压机突然跳闸(或停电)应立即启车,如启动不了时,须

立即关闭该机入口蝶阀并将出口水封封高水位,启动备用加压机。

15.6全线停煤气,应先停止并气后按停气规程处理。

15.7输出并网过程中气柜的出口水封必须保持运行高度。

15.8煤气柜输入管路并联送气。

16煤气柜入口并联送气

16.1净化煤气经化验分析合格后可进行并网操作。

16.2煤气净化正常生产时,煤气柜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