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检验员操作规程_第1页
模具检验员操作规程_第2页
模具检验员操作规程_第3页
模具检验员操作规程_第4页
模具检验员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承制的和外协厂家承制的所有模具,其中包括:机械加工的金属

模具、手工的木模具、手工翻制的树脂模具。

二型板模具检测规程

1机械加工的金属模具、手工的木模具外形检测

1.1模具外观检查

1.1.1检验方法:模具形状、划痕、机械损伤、锈蚀、裂纹:用目测法。粗糙度检测:

以木模和金属模两种样块为标准,用视觉或触觉的方法对被检模具工作表面进行比较。

模具表面凹陷:用直尺配合深度尺检测。

1.1.2检验数量:全检

1.1.3参照标准:产品图纸、客户对外观的相关规定,木模GB/T14495-2009木模粗糙

度样块。金属模GB/Y6060.1-1997机械加工粗糙度表面比较样块。

1.1.4检测内容:

1.1.4.1模具上下模工作部分必须制作完成,无缺漏项。对照图纸检查形状是否一致。

1.1.4.2模具不允许有裂纹,工作表面光顺平整不允许有划痕、机械损伤、锈蚀等缺陷

1.1.4.3模具粗糙度。

1.2模具尺寸检测

1.2.1检验方法:用三坐标、千分尺、游标卡尺、角度尺、高度尺、R规测

1.2.2检验数量:全检

1.2.3参照标准:首先按图纸、客户相关规定。其次如客户无特殊要求则按本厂技术

部下发的技术标准,以上两项均无规定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铸造用木制模样和芯盒技术条件,参照JB/T7699—95标准。

(2)工艺上未注明起模斜度、型芯头尺寸和铸件机械加工余量的参照JB/T5105、JB/

T5106和GB/T11350的规定。

(3)铸件模样型芯头基本尺寸应照JB/T5106—91标准。

(4)铸件模样、起模斜度、参照JB/T5105—91。

(5)未注形位公差参照GB/T6414-1999中的6〜7级精度要求。

(6)模样的铸造合金收缩率参照JB/T4022.1-99标准。

(7)铸件机械加工余量参照GB/T11350—89标准与GB6414(铸件尺寸公差》配套使

用。

1.2.4检测内容:

1.2.4.1对外形进行全尺寸检测。

1.2.4.2对外形芯头配合情况进行检测,对模具的起模斜度进行检测。

1.2.4.3对相关标识(客户标识、铸造厂标识、模具号标识)的内容、尺寸、位置进

行检测。对客户有严格规定生产日期标识位置的模具进行相关检测。

1.3树脂型外观检测与木外形要求相同,外形尺寸用树脂型与图纸对比长宽高,看其收

缩情况是否合格

1.4检测结果的处理及相关信息的传递:对外形模具的检测结果进行准确清晰地记录

并形成文字报告,并以书面形式快速的反馈给相关部门,同时将结果上报给相关领导。

如果有不合格项模具不可下转,应将模具退向相关部门修正后再报检,并由模具检查

员复检合格后转下序同时以书面形式快速的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将结果上报给相关领

导。

2型板模具工装检测

2.1检验方法:用目测、钢板尺、游标卡尺、角度尺、高度尺、R规测

2.2检验数量:全检

2.3参照标准:型板工装图

2.4检测内容:

241浇注系统方向是否正确,浇道之间的搭接面积。(需要型板工装图)

242冒口垫的厚度、角度、位置是否合理。(需要型板工装图)

243排气槽规格及位置。(需要型板工装图)

244冒口颈截面积是否一致。

2.4.5模型上的标识、浇注日期、图纸要求的文字是否合格。(需要型板工装图)

246型板上打卬的型号是否正确。(需要型板工装图)

247树脂型分布是否合格(需要型板工装图)

2.4.8浇注系统型号。(需要型板工装图)

249冒口径规格及位置。(需要型板工装图)

2.4.10冒口规格。(需要型板工装图)

2.4.11排气针规格及位置。(需要型板工装图)

2.4.12冷铁规格及位置(需要型板工装图)

2.5检测结果的处理及相关信息的传递:对型板的检测结果在产品流程单上进行准确清

晰地记录,并快速的反馈给相关部门,同时将结果上报给相关领导。如果有不合格项

模具不可下传,同时以书面形式将结果快速的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将结果上报给相关领

导,应将模具退后相关部门修正后再报检,并由模具检查员复检合格后转下序同时以

书面形式快速的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将结果上报给相关领导。

三芯合模具检测规程

1芯合外观检测

1.1检验方法:用目测、粗糙度检测用木模和金属模两种样块对被检模样和芯盒的工

作表面用视觉或触觉的方法进行比较、游标卡尺、角度尺等仪器检测。

1.2检验数量:全检

1.3参照标准:产品图纸、客户对铸件内腔的相关规定,木模GB/T14495-2009木模

粗糙度样块。金属模GB/Y6060.1-1997机械加工粗糙度表面比较样块。

1.4检测内容:

1.4.1模具上下模工作部分必须制作完成,无缺漏项。对照图纸检查形状是否一致。

1.4.2模具不允许有裂纹,工作表面光顺平整不允许有划痕、机械损伤、锈蚀等缺陷

L4.3粗糙度检测用木模和金属模两种样块对被检模样和芯盒的工作表面用视觉或触觉

的方法进行比较。

1.4.4芯合模具上下模工作部分依据定位面检测错箱情况。手工木芯合错箱0.3mm,

以下,金属热芯合错箱0.2mm以下。

1.2芯合尺寸检测

1.2.1检验方法:用千分尺、游标卡尺、角度尺、高度尺、R规、百分表测

1.2.2检验数量:全检

1.2.3参照标准:首先按图纸、客户相关规定。其次如客户无特殊要求则按本厂技术

部下发的技术标准,以上两项均无规定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铸造用木制模样和芯盒技术条件,参照JB/T7699—95标准。

(2)工艺上未注明起模斜度、型芯头尺寸和铸件机械加工余量的参照JB/T5105、JB/

T5106和GB/T11350的规定。

(3)铸件模样型芯头基本尺寸应照JB/T5106—91标准。

(4)铸件模样、起模斜度、参照JB/T5105—91。

(5)未注形位公差参照GB/T6414-1999中的6〜7级精度要求。

(6)模样的铸造合金收缩率参照JB/T4022.1-99标准。

(7)铸件机械加工余量参照GB/TH350—89标准与GB6414(铸件尺寸公差》配套使

用。

1.2.4检测内容:

1.2.4.1对芯合进行全尺寸检测。

1.2.4.2对芯合芯头配合情况进行检测,对模具的起模斜度进行检测。

1.2.4.3对相关标识(客户标识、铸造厂标识、模具号标识)的内容、尺寸、位置进

行检测。对客户有严格规定生产日期标识位置的模具进行相关检测。

1.3检测结果的处理及相关信息的传递:对芯合模具的检测结果进行准确清晰地记录

并形成文字报告,并以书面形式快速的反馈给相关部门,同时将结果上报给相关领导。

如果有不合格项模具不可下转,应将模具退后相关部门修正后再报检,并由模具检查

员复检合格后转下序同时以书面形式快速的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将结果上报给相关领

导。

2芯合模具工装检测

2.1检验方法:用游标卡尺、角度尺、高度尺、R规测

2.2检验数量:全检

2.3参照标准:芯合工装图

2.4检测内容:

2.4.1在分型面上,定模、动模镶块平面应分别与定模、动模模板齐平,可允许略高,

但高出量不大于0.05mmo

2.4.2模具所有活动部分,应保征位置准确,动作可靠,不得有歪斜和卡滞现象,要求

固定的零件,不得相窜带动。

2.4.3滑块运动应平稳,合模后滑块与楔紧块应压紧,接触面积不小于四分之三,开

模后定位准确可靠。

2.4.4合模后分型面应紧密贴合,如有局部间隙,其间隙不大于0.05mm(排气槽除外)

2.4.5芯合是否有排气。

2.4.6内模抛光是否合格。

2.4.7顶针长度,顶杆顶部是否与芯合平面一平。

2.4.8芯合支腿长度。

2.4.9芯合上打印的型号。

2.4.10活块与芯合的配合是否合格

2.4.11排气针规格

2.4.12射口的位置和规格

2.4.13芯铁的的规格

2.4.14排气是否合理,砂芯是否射实(此项实际效果必须上机实验才能发现砂子是否射

实)。

2.4.15检测结果的处理及相关信息的传递:对芯合工装的检测结果在产品流程单上进

行准确清晰地记录,并快速的反馈给相关部门,同时将结果上报给相关领导。如果有

不合格项模具不可下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