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航安全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28884第一章民航安全管理概述 2217331.1民航安全管理定义及重要性 2107261.1.1民航安全管理定义 2211751.1.2民航安全管理重要性 377991.1.3初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3285531.1.4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327061.1.5深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 319760第二章民航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4201841.1.6国家层面 480061.1.7企事业单位层面 4225261.1.8部门与岗位设置 4289941.1.9民航安全管理职责 5222441.1.10民航安全管理权限 524226第三章民航安全风险管理 5303761.1.11风险识别 5218241.1.12风险评估 6266711.1.13风险控制 6315371.1.14风险应对 75865第四章民航安全规章制度 7237971.1.15国家法律 7145681.1.16行政法规 8280871.1.17部门规章 8154901.1.18规范性文件 829417第二节民航安全规章制度制定与实施 8266371.1.19民航安全规章制度制定 8321411.1.20民航安全规章制度实施 925720第五章民航安全技术保障 9263361.1.21概述 9291471.1.22民航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内容 9131261.1.23民航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与实施 10156511.1.24概述 1055401.1.25航空器适航管理 10185691.1.26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 10242091.1.27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 1093451.1.28航空运输安全管理 1115876第六章民航安全教育与培训 11259091.1.29概述 11131531.1.30民航安全培训体系构成 11247841.1.31民航安全培训体系运作机制 11100131.1.32民航安全知识教育 12258871.1.33民航安全技能培训 12169721.1.34民航安全意识教育 1218267第七章民航安全监督与检查 12317041.1.35概述 1218131.1.36民航安全监督体系构成 13205291.1.37民航安全监督体系运行机制 13178121.1.38民航安全检查 13326921.1.39民航安全评估 147470第八章民航调查与分析 15207661.1.40报告 15991.1.41调查启动 151981.1.42调查现场保护 15181071.1.43调查取证 1526731.1.44调查报告 15321901.1.45原因分析 15110061.1.46处理 161659第九章民航安全文化建设 1682531.1.47概念定义 1631941.1.48内涵要素 1683631.1.49安全价值观培育 1623181.1.50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1745911.1.51安全氛围营造 17241601.1.52安全创新能力提升 1731809第十章民航安全管理创新与发展 17122041.1.53引言 17271851.1.54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1821801.1.55系统化安全管理理念 1880261.1.56智能化安全管理理念 18130791.1.57引言 1897421.1.58安全风险防控技术 18240181.1.59安全监测与预警技术 19294361.1.60安全监管技术 19293901.1.61安全培训与教育技术 19第一章民航安全管理概述1.1民航安全管理定义及重要性1.1.1民航安全管理定义民航安全管理是指在民用航空领域,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采取一系列组织、技术、教育和监督措施,以保证民用航空器、设施和人员的安全,防止航空和事件的发生,提高航空安全水平。1.1.2民航安全管理重要性(1)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民用航空运输具有高速、高效、舒适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民航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广大旅客和航空从业人员的安全,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害。(2)促进民用航空事业发展民用航空事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对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航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民用航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3)体现国家形象和软实力民用航空安全管理是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的民航安全管理水平越高,越能展现其国家实力和形象。(4)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民用航空安全管理涉及到国际航空运输规则和标准,加强民航安全管理有助于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在国际航空领域的地位。第二节民航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1.1.3初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一阶段,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主要以学习借鉴苏联和西方国家的经验为主,逐步建立了一套以航空器适航、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安全保卫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1.1.4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民用航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民航安全管理在这一阶段得到了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航空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了一系列航空安全法规和标准;(2)加强航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3)引进国外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技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1.1.5深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进入21世纪,我国民航安全管理进入深化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深化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改革,构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2)强化航空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制度;(3)加强航空安全科研,推动安全管理技术创新;(4)积极参与国际航空安全事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二章民航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第一节民航安全管理组织结构民航安全管理组织结构是指在民航安全管理工作中,各级管理机构、职能部门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民航安全管理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1.6国家层面(1)民航局:作为我国民航行业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民航局负责制定民航安全管理政策、法规和标准,指导全国民航安全管理工作。(2)民航地区管理局: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本地区民航安全管理工作,对所辖民航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1.1.7企事业单位层面(1)民航企业:民航企业应设立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委员会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安全生产专家组成。(2)民航机场:民航机场应设立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机场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对机场安全进行全面监管。(3)民航航空公司:航空公司应设立安全管理部,负责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部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对公司安全进行全面监管。(4)民航维修企业:维修企业应设立安全管理部,负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部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对企业安全进行全面监管。1.1.8部门与岗位设置(1)安全管理部门:民航企事业单位应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部门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对企事业单位安全进行全面监管。(2)安全管理岗位:民航企事业单位应设置安全管理岗位,配备具备相应资质和条件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岗位主要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监督人员、安全检查人员等。第二节民航安全管理职责与权限1.1.9民航安全管理职责(1)国家层面(1)民航局:负责制定民航安全管理政策、法规和标准,组织全国民航安全管理工作,对全国民航安全进行监督、检查。(2)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本地区民航安全管理工作,对所辖民航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2)企事业单位层面(1)民航企业:负责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企业安全运行。(2)民航机场:负责机场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机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障机场安全运行。(3)民航航空公司:负责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公司安全运行。(4)民航维修企业:负责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企业安全运行。1.1.10民航安全管理权限(1)国家层面(1)民航局:具有全国民航安全管理工作的决策权、监督权、检查权。(2)民航地区管理局:具有本地区民航安全管理工作的决策权、监督权、检查权。(2)企事业单位层面(1)民航企业:具有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决策权、执行权、检查权。(2)民航机场:具有机场范围内安全管理工作的决策权、执行权、检查权。(3)民航航空公司:具有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决策权、执行权、检查权。(4)民航维修企业:具有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决策权、执行权、检查权。第三章民航安全风险管理第一节风险识别与评估1.1.11风险识别(1)定义与目的风险识别是指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识别民航安全风险的过程。其目的是发觉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各种因素,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基础信息。(2)方法与流程(1)资料收集:收集与民航安全相关的各类资料,如案例、安全通告、技术文件等。(2)现场观察:对民航运行现场进行实地观察,发觉潜在的安全风险。(3)专家访谈:邀请民航安全领域的专家,针对特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4)风险识别清单:根据民航安全风险特点,制定风险识别清单,逐一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1.1.12风险评估(1)定义与目的风险评估是指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2)方法与流程(1)风险分类:根据风险性质,将风险分为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2)风险可能性分析: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采用概率分析方法进行评估。(3)风险严重性分析:分析风险发生后可能导致的损失和影响,采用专家评分法进行评估。(4)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将风险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第二节风险控制与应对1.1.13风险控制(1)定义与目的风险控制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或消除民航安全风险的过程。其目的是保证民航运行安全,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2)方法与流程(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2)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付诸实践,保证措施的落实。(3)监督与检查: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保证措施的有效性。(4)持续改进:根据风险控制效果,不断优化风险控制措施,提高民航安全水平。1.1.14风险应对(1)定义与目的风险应对是指针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目的是保证民航运行在面临风险时,能够迅速应对,减少损失。(2)方法与流程(1)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2)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3)信息沟通与共享: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传递信息,共享资源。(4)调查与处理:对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第四章民航安全规章制度第一节民航安全法规体系民航安全法规体系是我国民用航空安全管理的法律基础,主要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些法规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完整的民航安全法规体系,为民航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1.1.15国家法律国家法律是我国民航安全法规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这些法律明确了民航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法律责任,为民航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1.1.16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根据国家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民用航空安全管理条例》、《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等。这些行政法规对民航安全管理进行了具体规定,明确了民航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为我国民航安全管理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1.1.17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民航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人员职责规定》等。这些部门规章对民航安全管理的具体事项进行了详细规定,为民航安全管理人员提供了明确的工作要求。1.1.18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是民航管理部门对民航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指导和要求,主要包括《民航安全风险管理办法》、《民航安全信息报告规定》等。这些规范性文件为民航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措施,有助于提高民航安全管理水平。第二节民航安全规章制度制定与实施1.1.19民航安全规章制度制定(1)制定原则(1)合法性原则:民航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2)科学性原则:民航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民航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保证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适应性原则:民航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应适应民航安全管理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和完善。(4)公开性原则:民航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应公开透明,充分听取各方意见。(2)制定程序(1)调研论证:对拟制定的民航安全规章制度进行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征求意见:将拟定的民航安全规章制度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3)合法性审查:对民航安全规章制度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保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4)发布实施:将民航安全规章制度正式发布,并组织相关人员培训,保证规章制度的落实。1.1.20民航安全规章制度实施(1)宣传培训:加强对民航安全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民航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执行力。(2)监督检查:对民航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3)评估改进:对民航安全规章制度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4)考核评价:将民航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民航安全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工作积极性。通过以上措施,保证民航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提高我国民航安全管理水平。第五章民航安全技术保障第一节民航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1.1.21概述民航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是保障民航安全的基础,是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航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主要包括民航安全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等,其目的是保证民航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1.22民航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内容(1)民航法规:包括民航安全管理法规、航空器适航法规、航空运输法规等,为民航安全提供法律依据。(2)民航标准:包括航空器设计、制造、维修、运行等方面的标准,为航空器的设计、制造、维修和运行提供技术依据。(3)民航规范:包括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安全风险防控、安全评估等方面的规范,为民航安全管理提供操作指导。(4)操作规程:包括航空器运行、航空器维修、航空运输服务等具体操作规程,为航空公司和维修单位提供操作依据。1.1.23民航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与实施(1)制定:民航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应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标准和我国实际情况,结合民航发展需求,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保证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2)实施:民航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保证标准与规范的实施效果。(2)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3)加强监督与检查,保证标准与规范的落实。第二节民航安全技术保障措施1.1.24概述民航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是指为预防和减少民航,保障民航安全运行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民航安全技术保障措施主要包括航空器适航管理、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航空运输安全管理等方面。1.1.25航空器适航管理(1)航空器设计、制造、维修和运行过程中,严格遵守民航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2)航空器适航管理部门对航空器的设计、制造、维修和运行进行监督与检查。(3)航空器适航管理部门对航空器故障、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改进措施。1.1.26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1)航空公司制定严格的运行管理制度,保证航空器运行安全。(2)航空公司对飞行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培训、考核,提高飞行安全水平。(3)航空公司加强航空器运行监控,及时发觉和排除安全隐患。1.1.27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1)维修单位严格执行民航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保证航空器维修质量。(2)维修单位对维修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培训、考核,提高维修技能。(3)维修单位加强维修过程监控,保证维修安全。1.1.28航空运输安全管理(1)机场管理部门制定严格的航空运输安全管理制度,保证航空运输安全。(2)机场管理部门对航空运输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培训、考核,提高安全意识。(3)机场管理部门加强航空运输安全监控,及时发觉和排除安全隐患。通过以上民航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民航,保障民航安全运行。第六章民航安全教育与培训第一节民航安全培训体系1.1.29概述民航安全培训体系是保证民航安全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提高民航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从而降低发生的风险。本节主要介绍民航安全培训体系的构成及其运作机制。1.1.30民航安全培训体系构成(1)培训管理制度: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培训师资、培训考核等管理制度。(2)培训实施机构:主要包括民航院校、企业内部培训部门、专业培训机构等。(3)培训对象:包括民航从业人员、管理人员、飞行员、空中交通管制员、维修人员等。(4)培训内容:涵盖民航安全知识、安全法规、安全技能、安全意识等方面。(5)培训方式:包括课堂讲授、模拟训练、实际操作、在线学习等。(6)培训效果评价:通过考试、考核、实操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1.1.31民航安全培训体系运作机制(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民航行业特点和从业人员需求,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培训计划。(2)实施培训: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师资,开展培训活动。(3)培训考核:对培训对象进行考试、考核,评估培训效果。(4)培训反馈:对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5)培训档案管理:建立培训档案,记录培训过程和成果。第二节民航安全教育与培训内容1.1.32民航安全知识教育(1)民航安全基本概念:包括民航安全、安全管理、安全风险等基本概念。(2)民航安全法规:介绍民航安全法规的体系、主要内容以及从业人员应遵守的法规。(3)民航安全管理体系:讲解民航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践。(4)民航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介绍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方法,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1.1.33民航安全技能培训(1)民航安全操作技能:针对不同岗位,培训从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2)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模拟训练,提高从业人员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置能力。(3)安全检查与监督:培训从业人员对安全风险的检查与监督能力。(4)安全沟通与协作:培养从业人员之间的安全沟通与协作能力。1.1.34民航安全意识教育(1)安全意识培养:通过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2)安全文化建设:培育民航安全文化,使从业人员自觉遵循安全规定。(3)安全心理素质训练:通过心理素质训练,提高从业人员在压力环境下的安全表现。(4)安全行为习惯养成:引导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降低发生的风险。第七章民航安全监督与检查第一节民航安全监督体系1.1.35概述民航安全监督体系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民航行业规定和标准,对民航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组织体系。该体系旨在保证民航行业的正常运行,预防和减少安全,提高民航安全水平。1.1.36民航安全监督体系构成(1)国家民航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民航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组织协调民航安全监督管理工作。(2)地方民航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民航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民航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3)民航企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民航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国家民航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4)民航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对民航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安全法规的有效执行。(5)民航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协助管理部门开展民航安全监督工作。1.1.37民航安全监督体系运行机制(1)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国内外民航安全信息交流、共享和通报制度,提高安全监督效率。(2)检查评估机制:定期对民航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保证安全法规的有效执行。(3)纠正整改机制:对检查中发觉的问题,督促民航企事业单位及时整改,保证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4)惩戒机制:对违反民航安全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保障民航安全监督体系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第二节民航安全检查与评估1.1.38民航安全检查(1)概述民航安全检查是指对民航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设施设备和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以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民航安全。(2)检查内容(1)安全管理:检查民航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应急预案等。(2)设施设备:检查民航企事业单位的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运行是否正常。(3)人员素质:检查民航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安全意识、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3)检查方法(1)现场检查:对民航企事业单位的现场进行实地查看,了解安全生产实际情况。(2)资料审查:查阅民航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资料,评估其安全管理水平。(3)询问调查:通过与民航企事业单位人员交谈,了解其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1.1.39民航安全评估(1)概述民航安全评估是指对民航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生产状况和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为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依据。(2)评估内容(1)安全管理水平:评估民航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应急预案等。(2)安全生产状况:评估民航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安全、安全隐患和风险控制情况。(3)安全风险:评估民航企事业单位面临的安全风险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3)评估方法(1)定量评估: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民航企事业单位的安全数据进行量化分析。(2)定性评估:结合专家意见和实际调查,对民航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性评价。(3)综合评估:将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全面评估民航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第八章民航调查与分析第一节民航调查程序1.1.40报告(1)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民航管理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2)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航班、机型、机上人员伤亡情况、初步原因分析等。1.1.41调查启动(1)民航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成立调查组。(2)调查组应由民航管理部门、航空公司、机场、空中交通管理部门、飞机制造商等相关单位组成。1.1.42调查现场保护(1)调查组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对现场进行保护,防止现场被破坏。(2)保护措施包括设立警戒线、控制人员出入、对现场进行拍照、录像等。1.1.43调查取证(1)调查组应对现场进行详细勘察,收集相关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2)调查组应对涉及的人员进行询问,了解发生经过、原因、责任等。(3)调查组应对涉及的飞行记录器、通信记录器等设备进行取证分析。1.1.44调查报告(1)调查组应在发生后30天内提交调查报告。(2)报告应包括调查过程、现场勘察情况、取证分析、原因分析、责任认定等内容。第二节民航原因分析与处理1.1.45原因分析(1)原因分析应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2)人的因素包括飞行人员、地面保障人员、维修人员等操作失误、违反规定等。(3)机的因素包括飞机设计、制造、维修等方面的缺陷。(4)环的因素包括气象条件、空中交通管制、机场设施等。(5)管的因素包括民航管理部门、航空公司、机场等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人员培训等方面的不足。1.1.46处理(1)调查组应根据原因分析,提出处理意见。(2)处理意见应包括对责任人员的处理、对相关单位的整改措施等。(3)调查组应在调查报告提交后15天内,将处理意见报民航管理部门。(4)民航管理部门应对处理意见进行审核,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采纳或调整。(5)处理结果应向公众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第九章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第一节民航安全文化建设内涵1.1.47概念定义民航安全文化建设是指在民航领域内,通过培育和弘扬安全价值观,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营造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安全氛围,提高民航安全水平的一种文化活动。1.1.48内涵要素(1)安全价值观: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包括对安全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安全价值观要求民航从业人员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形成“安全第一”的观念。(2)安全管理制度: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包括安全政策、安全目标、安全计划、安全监督、安全评估等。安全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民航企业的安全行为,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3)安全氛围: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包括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氛围营造等。安全氛围要求民航从业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关注安全,将安全融入各项工作。(4)安全创新能力: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安全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民航安全水平,实现安全发展。第二节民航安全文化建设实践1.1.49安全价值观培育(1)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对民航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意识。(2)强化安全宣传: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安全价值观,使全体从业人员深刻理解安全的重要性。(3)落实安全承诺:民航企业应签订安全承诺书,明确安全责任,保证安全价值观的落实。1.1.50安全管理制度建设(1)完善安全政策: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安全政策,明确安全目标、安全计划和安全措施。(2)加强安全监督: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制,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3)开展安全评估: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分析安全风险,提出改进措施。1.1.51安全氛围营造(1)强化安全意识:通过开展安全活动、设置安全提示等方式,提高民航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2)规范安全行为:加强对安全行为的规范,保证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安全行为符合要求。(3)奖惩分明:对安全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1.1.52安全创新能力提升(1)推广新技术:积极引入和应用新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沙市中学2025年高三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
- 太原市重点中学2025年高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 安全注射教学
- 2025年磁粉探伤机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橡胶零件、附件项目建议书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过关检测密卷(含答案)
-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护理满意度调查
- 承运商安全管理
- 音乐疗愈课件
- 《冗余度机器人》课件
- 《鹿角和鹿腿》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催收团队管理经验分享
-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监理方案
- 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 公积金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青春自护-远离不良诱惑主题班会
- 《容积和容积单位》5·3天天练
- 离婚协议书无子女无共同财产范本2024年
- 包头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考前仿真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