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第十八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LUETHESISPROPOSALTEMPLATE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本讲主要考察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掌握。能够运用整体性原理的分析思路,分析地理现象产生的成因和各个自然地理要素在其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本讲内容的学习需要在前期对地球运动、大气、水、地貌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才能数量的运用整体性的思维分析问题。本讲内容均为新老教材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对整体性思维的考察都属于热门的方向,考生需要重点把握。本讲分析核心素养分析综合思维: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维的角度,分析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区域认知:举例说明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实践:能够利用环境要素变迁的案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运用原理指导社会生产活动。人地协调: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要相互协调。高考考向分析考点真题统计考向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23广东卷;2023、2022福建卷;2023浙江卷;2022、2023全国甲卷;2023北京卷;2022山东卷;2022湖南卷;2022全国乙卷;2022重庆卷;2021海南卷;2020江苏卷;2019天津卷;2020全国II卷;2019全国I卷纵观近五年各地区的高考命题内容和趋向,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以整体性的思维入点,考察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地理现象和原理的成因、过程及影响。并综合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知识构建知识点Knowledgepoints
自然环境要素组成1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2地理环境要素的组成本考点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组成。能够分析各地理要素在环境当中的地位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01基础知识--地理环境要素组成TEACH1.要素组成组成: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是地理环境的基本组成,每种自然地理要素都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A水土壤岩石大气地貌生物基础知识--地理环境要素组成TEACH1.要素组成组成:
水基础知识--地理环境要素组成TEACH2.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水A气候水文(水系发达)地貌(流水侵蚀)植被(茂密)土壤(贫瘠)基础知识--地理环境要素组成TEACH2.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水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表水丰富河流众多流水作用强烈山、丘、盆、谷交错红壤、砖红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判断】分析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题型运用】如图示意2004~2017年我国某地5~10月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值和近地面空气湿度的年际变化。该地春季多大风,冬季湖沼结冰。若该地能反映周边较大范围的气象状况,推测该地最可能位于(
)A.干旱区 B.湿润区 C.半干旱区 D.半湿润区D【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地理环境要素组成。图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一直大于0毫米,说明水资源收入大于支出;该地春季多大风,冬季湖沼结冰,说明冬季气温低,应该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基本上属于半湿润区,ABC错误,故D正确。故选D。基础知识--地理环境要素组成基础知识--地理环境要素组成TEACH2.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水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基础知识--地理环境要素组成TEACH2.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水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生物气候→生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植物→气候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基础知识--地理环境要素组成TEACH2.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水基础知识--地理环境要素组成TEACH2.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水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基础知识--地理环境要素组成TEACH2.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水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水文与生物水文→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生物→水文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土壤→生物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生物→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题型运用】冬季,受黄河水位、含沙量及气温等因素影响,黄河三角洲河床上会形成多层冰与泥互层现象,其中冰层一般较薄(5~25cm)。下图为沉积型多层冰与泥互层现象形成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形成沉积型多层冰与泥互层河床的条件为(
)①形成区水域较浅②水位波动上升③泥沙反复沉降④气温高,冰层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地理环境要素组成。据图,河流边滩或沿岸处水浅,水温低,河水易结冰覆盖在岸边泥沙层上;冰层上覆泥沙层,说明河水必须淹没冰层,随着多层冰与泥互层的形成,下一次河水的水位必须要高过上一次河水的水位才能淹没新的冰层,故黄河水位呈现波动上升,泥沙反复沉降,①②③正确;材料中说冰层薄,且泥互层与冰层薄厚关联性不大,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基础知识--地理环境要素组成【题型运用】冬季,受黄河水位、含沙量及气温等因素影响,黄河三角洲河床上会形成多层冰与泥互层现象,其中冰层一般较薄(5~25cm)。下图为沉积型多层冰与泥互层现象形成过程示意图。边滩或河道冰层被淹没于河水底部,融化为残余冰层,是因为(
)A.河水水温高,冰层被淹没时间长 B.河水水温低,冰层被淹没时间长C.河水水温高,冰层被淹没时间短 D.河水水温低,冰层被淹没时间短D【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地理环境要素组成。冬季,河流边滩或岸边水浅,水温低易结冰且冰层较薄,未结冰河水水温高于0℃;当流动的河水淹没较薄冰层时,冰层会逐渐融化,或被冲刷侵蚀;当河水水温低,且冰层被淹没时间短,就会有残余冰层,D正确;若河水水温高或淹没时间长,冰层可能全部被融化,ABC错误。故答案选D。基础知识--地理环境要素组成基础知识--地理环境要素组成TEACH3.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物质与能量交换:自然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循环基础知识--地理环境要素组成TEACH3.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循环图
能量太阳能和重力能太阳能
化学能
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基础知识--地理环境要素组成TEACH3.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②生物循环的作用:地球上生物循环的出现,将自然环境要素联系为一个整体。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通过植物蒸腾和土壤和河湖蒸发,大气获得水汽岩石通过风化向土壤提供成土物质和无机盐土壤及岩石风化物被侵蚀,搬运到低洼处堆积,形成沉积岩通过降水,土壤和湖泊及生物获得了水分补给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了有机质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题型运用】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图生物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环节中,表示“有机质转化成腐殖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D【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地理环境要素组成。图中①表示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元素,并储存在生物体内;②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表示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④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D正确,ABC错误。故选D。基础知识--地理环境要素组成【题型运用】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图生物循环示意图,黑垆土是一种广泛分布在黄土高原的土壤,表层土质疏松,腐殖质层比较深厚;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含量约占一半以上,其余为砂粒和黏粒;土壤中矿物、养分含量高。据此推测古黑垆土形成时期的黄土高原(
)A.气候冷湿,植被茂密 B.气候干冷,植被稀疏C.气候湿热,植被茂密 D.气候干热,植被稀疏A【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地理环境要素组成。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组成,黑垆土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含量较高,证明当时植被茂密;不同气候对土壤的影响不同,冷湿的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由此可以推测,当时黄土高原热量低、湿度大,草原植被丰茂,A正确,BCD错误。故选A。基础知识--地理环境要素组成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本考点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组成。能够分析各地理要素在环境当中的地位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02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TEACH1.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产生: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各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自然环境功能自然要素的功能整体功能共同作用整体功能生产功能稳定功能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TEACH1.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②生产功能: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水分无机盐叶绿素CO2光热大气土壤岩石水圈植物提供有机物提供提供光合作用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TEACH1.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②生产功能: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
…光照6CO2+6H2OC6H12O6+6O2叶绿素(有机物)大气水圈绿色植物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TEACH1.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③稳定功能: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B人类活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CO2光合作用把碳保存在植物体及土壤中;海气相互作用,大气中的CO2与海水中溶解的钙相结合形成沉淀消除CO2相对稳定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TEACH1.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③整体功能差异性: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及地貌的不同组合,生产功能强弱有明显差异;相邻的坡地与平地,坡度、太阳辐射、水分条件、土壤肥力、风化物粗细等也不同,共同影响着土地的生产功能,即使生长同种植物,生物量也有较大差别
坡度差异太阳辐射水分条件土壤肥力风化物粗细生产功能差异生物类型差异生物量差异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TEACH1.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意义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协调人地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的差异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TEACH2.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要素组合特点:A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要素的可变性)C高原山地流水侵蚀下,高原的峡谷不断拓宽,高原面萎缩逐步侵蚀丘陵平原坡面变缓,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减弱,在成土过程作用下土壤逐渐变厚,植被也更为发育,大气湿度也有所增加。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TEACH2.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要素组合特点:A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要素的可变性)B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要素统一性)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植被覆盖率下降植被气候干旱大气、水沟谷地表破碎地貌起因结果过程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TEACH2.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要素组合特点:A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要素的可变性)B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要素统一性)②要素组合意义: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山体高大陡峭,气流抬升强烈,形成“云海”花岗岩岩体沿节理风化,造就“怪石”在缺水少土的峭壁岩缝间,发育不良的黄山松成为“奇松”岩浆上涌加热地下水,形成“温泉”【题型运用】内蒙古腰坝绿洲东依贺兰山,西邻腾格里沙漠,是阿拉善左旗重要的粮食产地。图为该地区表层土壤含盐量等值线图。读图,根据土壤含盐量可推测该地区(
)A.地处贺兰山迎风坡,降水多 B.地势丙地高,甲地、乙地低C.传统灌溉方式是滴灌、喷灌 D.丙地、丁地地下水超采严重D【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据材料“腰坝绿洲东依贺兰山”可知,地处贺兰山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A错误;“东依贺兰山,西邻腾格里沙漠”可知,地势甲、乙较高,丙较低,B错误;传统灌溉方式是大水漫灌,现代灌溉方式是滴灌、喷灌,C错误;丙地、丁地土壤含盐量等值线数值较高,土壤盐碱化严重,过度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地下水超采严重,D正确。故选D。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TEACH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气候土壤生物地貌水文气候由湿润变得干燥水面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由湖泊变成了陆地生物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生生物。土壤逐渐由湿变干湖泊演化为陆地的统一变化过程【题型运用】青海湖裸鲤是一种特有的高原淘游性鱼类,其生长极其缓慢,每年大约只长50克;裸鲤洄游会形成“群鸟猎鱼”等奇特的景观。若过度捕捞裸鲤等鱼类,短期内定会导致图中捕食关系(
)A.渔鸥数量减少 B.沼泽植物数量增多 C.鸬鹚数量减少 D.昆虫数量增多C【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依据图中信息可知,鸬鹚只以裸鲤为食,若过度捕捞裸鲤等鱼类,短期内一定会导致图中鸬鹚数量减少,C项正确;渔鸥以裸鲤和水生昆虫为食,若过度捕捞裸鲤等鱼类,短期内对渔鸥数量的影响较小,A项错误;裸鲤以底栖动物和浮游藻类为食,裸鲤数量减少,对沼泽植物和水生昆虫数量的影响不大,B、D项错误。所以选C。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题型运用】青海湖裸鲤是一种特有的高原淘游性鱼类,其生长极其缓慢,每年大约只长50克;裸鲤洄游会形成“群鸟猎鱼”等奇特的景观。下列因素中,与裸鲤生长缓慢相关的条件是(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气压低,生长周期短 C.天敌数量多 D.饵料不足D【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地势高,空气稀薄并不影响裸鲤生长,A项错误;气温低,生长周期长,导致裸鲤生长缓慢,B项错误;天敌数量多影响的是裸鲤的数量,与裸鲤生长缓慢无关,C项错误;饵料不足与裸鲤生长缓慢有关,D项正确。所以选D。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TEACH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②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该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使得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危害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TEACH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③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不仅仅影响本地区,也会对其它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来影响。青藏高于那隆起对其它地区的影响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TEACH4.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整体响应:某一自然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该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使得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特点:A.与自然环境普遍存在的演化相比,(人为)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快速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B.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通过自然环境要素连锁变化,不但干扰的后果常常被放大了,环境变化也越来越快。环境的快速变化往往不利于人类的适应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TEACH4.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D泥沙淤积减少洪灾减少地下水位上升物种结构改变变得温和湿润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TEACH5.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①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一般先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然后再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最后分析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例如,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要素关系: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TEACH5.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②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在分析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要明确“一发”是指哪一要素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趋势方向,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一般情况下,要素变化的特征具有一致性。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TEACH5.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③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TEACH6.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问题思考方向解题方法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内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升有效地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更加干旱能力提升--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TEACH6.自然地理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反腐倡廉教育课件05
- 6S安全管理培训
- 小学生星空课件
- 河北省承德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婺剧进校园课件
- 护士健康知识宣讲
-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5年高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
-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四中2025届高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 中药颗粒购销合同样本
- 个人苗木购销合同样本
- 【公开课】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NB-T 47013.15-202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5部分:相控阵超声检测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朱超-答辩通用PPT模板
- 《数据库验收规定》word版
- 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
- 基础设施维护方案说明
- 徐鹤宁老师冠军班课程笔记,价值29800,绝对经典!
- 收方管理办法
- GB19105—2003过氧乙酸包装要求
- 四年级下册音乐课件-4-聆听-小放驴-沪教版(共9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