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政务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推进计划TOC\o"1-2"\h\u12476第一章:引言 345031.1电子政务发展背景 332001.2在线化、智能化推进的必要性 330474第二章: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4190852.1政策法规制定 4265722.1.1制定背景与目标 454152.1.2政策法规内容 4226572.1.3政策法规制定程序 4235852.2标准体系构建 462462.2.1标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4157672.2.2标准体系内容 4291072.2.3标准体系构建程序 554462.3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的推广实施 5107632.3.1推广实施原则 5285922.3.2推广实施措施 519342第三章:技术支撑体系构建 5183023.1基础设施建设 590253.1.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5262903.1.2数据中心建设 620203.1.3云计算平台建设 6211603.2关键技术研发 6216313.2.1大数据技术 684483.2.2人工智能技术 671963.2.3物联网技术 6176293.3技术创新与应用 621863.3.1创新政务服务模式 679723.3.2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692563.3.3深化电子政务应用 6126973.3.4强化网络安全保障 73839第四章:政务服务流程优化 751384.1现行流程分析 7250154.1.1流程概述 710514.1.2存在问题 7218034.2流程优化设计 7273134.2.1优化目标 7152754.2.2优化措施 7207504.3优化后的流程实施与监督 82914.3.1实施步骤 8175594.3.2监督保障 820941第五章:信息安全保障 8274965.1信息安全风险识别 8171695.2信息安全策略制定 8220365.3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930911第六章:人才队伍建设 9165316.1人才需求分析 9206856.2人才培养与引进 10172676.3人才激励机制 1012851第七章:宣传推广与培训 10163317.1宣传推广策略 11163017.1.1明确宣传目标 11254687.1.2制定宣传计划 11300437.1.3创新宣传方式 11206797.2培训体系建设 11124457.2.1建立培训制度 1128787.2.2构建培训体系 12234567.2.3实施培训计划 1275797.3宣传推广与培训效果评估 126267.3.1宣传推广效果评估 12181877.3.2培训效果评估 121431第八章:国际合作与交流 12132778.1国际合作现状分析 12323798.2合作伙伴选择 1394118.3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实施 1319505第九章:监测评估与持续改进 14166469.1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4131459.1.1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4295269.1.2指标体系构成 1446589.2监测评估方法与手段 14281889.2.1数据收集与分析 14292019.2.2评估方法 1470449.2.3评估手段 15189169.3持续改进策略 1578229.3.1政策支持 1585449.3.2技术创新 15301839.3.3改进服务模式 15780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5572810.1项目实施总结 152337510.1.1项目背景 151694810.1.2项目目标 16540510.1.3项目实施过程 161933510.1.4项目成果 16231010.2未来发展展望 16915010.2.1技术创新 161476410.2.2服务拓展 162626310.2.3政策支持 162890110.3发展策略建议 17第一章:引言1.1电子政务发展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各国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形象的重要手段。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治理能力,还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划,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2)信息技术进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子政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3)社会需求驱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对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电子政务成为满足民众需求、提高服务效率的重要途径。1.2在线化、智能化推进的必要性在当前电子政务发展背景下,推进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在线化、智能化的政务服务能够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2)优化公共服务。在线化、智能化的政务服务能够满足民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3)提升形象。在线化、智能化的政务服务有助于树立透明、高效、廉洁的形象,增强公信力。(4)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线化、智能化的政务服务有助于推动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5)适应国际趋势。在全球范围内,电子政务已成为各国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推进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有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推进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是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提高治理能力、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2.1政策法规制定2.1.1制定背景与目标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已成为新时代治理的重要方向。为保证电子政务发展有序、高效,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为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政策法规的制定旨在明确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推动职能转变,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2.1.2政策法规内容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电子政务发展总体目标,推动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2)确立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原则,如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等;(3)制定电子政务项目审批、实施、验收、运维等环节的具体规定;(4)明确电子政务的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保障措施;(5)加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防护,保证政务数据安全。2.1.3政策法规制定程序政策法规的制定应遵循以下程序:(1)开展政策法规调研,了解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需求;(2)起草政策法规草案,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3)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4)提交立法机构审查,通过后予以公布实施。2.2标准体系构建2.2.1标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电子政务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的发展,需要一套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来规范和指导。标准体系的构建对于保障电子政务建设质量、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具有重要意义。2.2.2标准体系内容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政务总体标准:明确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路径;(2)技术标准:规范电子政务系统开发、实施、运维等技术要求;(3)管理标准:规范电子政务项目管理、运维管理、安全管理等;(4)服务标准:规范政务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时限等;(5)信息安全标准: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2.2.3标准体系构建程序标准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程序:(1)梳理现有电子政务标准,分析现有标准体系的不足;(2)研究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借鉴其成功经验;(3)制定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明确各部分内容;(4)组织专家评审,形成标准体系草案;(5)发布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完善。2.3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的推广实施2.3.1推广实施原则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的推广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保证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在全范围内有效实施;(2)加强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对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的认识和应用能力;(3)严格考核,保证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得到贯彻执行;(4)注重实效,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2.3.2推广实施措施(1)制定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推广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2)开展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素质;(3)加强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宣传,提高公众知晓度;(4)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第三章:技术支撑体系构建3.1基础设施建设3.1.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电子政务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必须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提升网络覆盖率,保证城乡政务服务区域实现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要优化网络架构,提高网络承载能力,满足政务服务高峰期的数据传输需求。3.1.2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是电子政务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的核心基础设施。要建立健全数据中心,实现政务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和分析。同时要加强数据中心的安全防护,保证数据安全。3.1.3云计算平台建设云计算平台为电子政务政务服务提供灵活、可扩展的计算资源。要构建云计算平台,实现政务应用的快速部署和弹性扩展。要推进云服务标准化,提高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3.2关键技术研发3.2.1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是电子政务政务服务智能化的重要支撑。要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能力,为政务服务提供精准、高效的数据支持。3.2.2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实现电子政务政务服务智能化的关键。要重点研发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政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3.2.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为电子政务政务服务提供实时、动态的数据感知。要研发适用于政务环境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政务服务资源的智能调度和管理。3.3技术创新与应用3.3.1创新政务服务模式结合新技术,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满意度。例如,利用人工智能为用户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实现政务服务的无人化、智能化。3.3.2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促进政务数据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建立政务数据开放平台,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便捷的数据查询、服务。3.3.3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例如,推广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应用,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3.3.4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保证电子政务政务服务的安全稳定。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第四章:政务服务流程优化4.1现行流程分析4.1.1流程概述当前,我国政务服务流程主要涵盖事项申报、材料提交、审批审核、结果反馈等环节。各级部门在开展政务服务过程中,普遍采用传统的纸质材料和人工审核方式,存在一定的流程繁琐、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4.1.2存在问题(1)事项申报环节:申报材料种类繁多,重复提交现象严重,导致企业群众负担加重。(2)材料提交环节:纸质材料为主,电子化程度不高,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3)审批审核环节:审批流程长,环节复杂,时限较长,影响政务服务效能。(4)结果反馈环节:反馈方式单一,缺乏实时性,导致企业群众对办理结果满意度不高。4.2流程优化设计4.2.1优化目标针对现行流程存在的问题,政务服务流程优化的目标为:简化申报材料,提高审批效率,实现信息共享,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4.2.2优化措施(1)事项申报环节:整合申报材料,推行“一网通办”,实现申报材料电子化。(2)材料提交环节:建立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各部门间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提交。(3)审批审核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4)结果反馈环节:实现实时反馈,提供多样化反馈方式,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4.3优化后的流程实施与监督4.3.1实施步骤(1)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优化目标、任务分工、时间节点等。(2)技术支持:加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提升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和实用性。(3)人员培训:加强对政务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4)宣传推广: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群众对优化后的流程的认知度。4.3.2监督保障(1)建立监督机制:对优化后的流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保证政策落地。(2)定期评估:对优化效果进行评估,发觉问题及时调整。(3)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优化后的流程持续运行。(4)反馈意见:积极收集企业群众意见,持续改进政务服务流程。第五章:信息安全保障5.1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推进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对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识别。信息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泄露风险:由于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导致敏感信息泄露。(2)系统攻击风险: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可能导致系统瘫痪,影响政务服务正常运行。(3)内部人员操作风险:内部人员操作失误或恶意操作可能导致数据丢失、系统故障等问题。(4)法律法规风险: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电子政务系统可能导致法律责任。5.2信息安全策略制定针对信息安全风险,我们需要制定以下信息安全策略:(1)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安全政策、规范和流程,明确责任分工,保证信息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2)强化技术防护手段: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提高系统安全性。(3)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内部人员操作规范培训,防止内部人员操作风险。(4)落实法律法规要求: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降低法律法规风险。5.3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为保证信息安全,以下措施应得到有效实施:(1)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2)身份认证:采用身份认证技术,保证系统访问者身份合法。(3)访问控制: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4)安全审计:对系统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发觉并及时处理安全隐患。(5)备份与恢复: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安全;同时制定数据恢复方案,应对数据丢失等意外情况。(6)安全防护设施: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防护设施,提高系统抵御攻击的能力。(7)应急响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针对信息安全事件,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损失。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保障电子政务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推进过程中的信息安全。第六章:人才队伍建设6.1人才需求分析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推进计划的深入实施,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对人才需求的分析。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领域所需人才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1)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悉各类政务信息系统;(2)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3)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4)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根据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推进计划的具体要求,以下人才需求较为突出:(1)技术研发人才:负责政务信息系统的研发、维护和升级;(2)项目管理人才:负责政务信息化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监督;(3)政策研究人才:负责研究国内外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的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持;(4)数据分析人才:负责政务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应用;(5)用户体验设计人才:负责优化政务服务平台用户体验。6.2人才培养与引进为满足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推进计划的人才需求,以下人才培养与引进措施应得到重视:(1)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涵盖技术研发、项目管理、政策研究、数据分析等方向;(2)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政务信息化人才;(3)开展在职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4)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促进人才流动和交流;(5)建立人才储备库,为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推进计划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6.3人才激励机制为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以下人才激励机制应得到完善:(1)设立专项奖励,对在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推进计划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2)实施股权激励,让人才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3)建立完善的晋升通道,为人才提供职业发展空间;(4)加强人才关怀,关注人才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5)推行竞争上岗,激发人才队伍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第七章:宣传推广与培训7.1宣传推广策略7.1.1明确宣传目标为推进电子政务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需明确宣传推广的目标,包括提高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知度、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优化用户体验等。通过明确目标,为宣传推广活动提供方向。7.1.2制定宣传计划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宣传推广计划,包括宣传时间、内容、渠道、对象等。以下为几个关键点:(1)宣传时间:根据项目进度和节点,合理安排宣传时间,保证宣传效果。(2)宣传内容:围绕电子政务在线化、智能化特点,突出政策优势、服务便捷性、信息安全等方面。(3)宣传渠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电视、报纸、网络、社交媒体等,扩大宣传范围。(4)宣传对象:面向工作人员、企业、公众等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7.1.3创新宣传方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效果。以下为一些建议:(1)制作宣传片:通过生动、形象的宣传片,展示电子政务在线化、智能化的优势和特点。(2)线上活动:举办线上知识竞赛、问答、讲座等活动,吸引公众参与。(3)线下活动:组织政务服务体验活动,让公众亲身体验电子政务的便捷性。7.2培训体系建设7.2.1建立培训制度为保证电子政务在线化、智能化顺利推进,需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以下为几个关键点:(1)培训对象:工作人员、企业员工、公众等。(2)培训内容:电子政务相关政策、操作流程、系统使用等。(3)培训方式:线上培训、线下培训、实操演练等。(4)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7.2.2构建培训体系根据培训制度,构建培训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基础培训:针对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政策法规、操作流程等进行培训。(2)专业培训:针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维护、管理等进行培训。(3)高级培训:针对电子政务的战略规划、项目管理等进行培训。7.2.3实施培训计划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以下为几个关键点:(1)培训时间:根据项目进度和需求,合理安排培训时间。(2)培训师资:聘请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培训讲师。(3)培训场地:选择合适的培训场地,保证培训顺利进行。7.3宣传推广与培训效果评估为检验宣传推广与培训的实际效果,需进行效果评估。以下为评估的主要指标:7.3.1宣传推广效果评估(1)宣传覆盖范围:评估宣传活动的覆盖范围,保证宣传效果。(2)公众认知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知程度。(3)公众满意度:评估公众对电子政务在线化、智能化的满意度。7.3.2培训效果评估(1)培训覆盖率:评估培训活动的覆盖率,保证培训对象全面参与。(2)培训效果:通过考核、实操等方式,了解培训对象的掌握程度。(3)培训反馈:收集培训对象的反馈意见,持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通过以上评估,为宣传推广与培训活动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推动电子政务在线化、智能化项目的顺利推进。第八章:国际合作与交流8.1国际合作现状分析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已成为国际发展趋势。各国纷纷推出相关战略,旨在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公共服务。在此背景下,国际合作在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领域呈现出以下特点:(1)国际合作层次逐渐提升。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共同推动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的发展。(2)技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各国在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技术领域相互借鉴,共享经验,共同提高技术水平。(3)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定合作加强。各国通过协商、对话等方式,共同制定国际标准和法规,为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提供政策支持。(4)项目合作不断拓展。各国通过实施具体项目,推动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的国际合作。8.2合作伙伴选择在选择国际合作与交流伙伴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考虑合作伙伴的国情、政策、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国际合作意愿。(2)优先选择与我国在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领域有共同利益、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的国家。(3)注重合作伙伴在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以提升我国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4)考虑合作伙伴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保证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8.3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实施在实施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时,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分工、进度安排和责任主体,保证项目顺利实施。(2)加强沟通与协调。与合作伙伴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进国外优质技术和服务,提升项目实施效果。(4)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通过举办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我国在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领域的专业素养,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人才支持。(5)注重宣传与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我国在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领域的成果,提升国际知名度,为国际合作创造有利条件。第九章:监测评估与持续改进9.1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9.1.1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在构建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指标体系应基于客观事实和数据,反映电子政务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的实际效果。(2)系统性:指标体系应涵盖电子政务政务服务的各个方面,形成全面、系统的评估体系。(3)可操作性:指标体系应具备可量化、可测量的特点,便于实际操作和监测评估。(4)动态性:指标体系应能够反映电子政务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9.1.2指标体系构成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包括网络覆盖、服务器功能、安全保障等;(2)服务平台建设指标:包括平台功能、用户满意度、服务种类等;(3)政务服务效能指标:包括办事效率、服务质量、政务数据共享等;(4)政策支持与推广指标:包括政策出台、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9.2监测评估方法与手段9.2.1数据收集与分析(1)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在线监测、第三方评估等手段,收集电子政务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相关数据;(2)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评估结果。9.2.2评估方法(1)定量评估:基于数据指标,采用数学模型、统计方法等进行评估;(2)定性评估:通过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等方式,对电子政务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进行综合评估。9.2.3评估手段(1)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评估效率和准确性;(2)管理手段:建立健全评估制度,明确评估流程和责任,保证评估工作顺利进行。9.3持续改进策略9.3.1政策支持(1)完善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电子政务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的政策,为持续改进提供支持;(2)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安排资金,保障电子政务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项目的顺利进行;(3)优化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电子政务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的专业水平。9.3.2技术创新(1)引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上班租车合同标准文本
- 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4篇
- 买卖合同标准文本内容
- 2025建筑材料采购承包合同
- 2025年某企业合同招标与授权管理规程
- 护理人员梯队介绍
- 公司资质外借合同标准文本
- 一线工人劳务派遣合同标准文本
- 农场用工安全合同标准文本
- 企业营销咨询合同标准文本
- 路灯安全培训
- DLDS-1214F电气装置技术方案(世赛KNX版)
- 电力行业电气工程师求职简历
- (完整)3.1辅助角公式及应用的公开课比赛课件
- 2024中智集团总部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0新版个人征信报告模板
- 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 施工方案(楼梯间墙面翻新)
- 《胃癌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