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三下学期综合模拟调研(二)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2025届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三下学期综合模拟调研(二)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2025届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三下学期综合模拟调研(二)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2025届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三下学期综合模拟调研(二)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2025届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三下学期综合模拟调研(二)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张家界市高三综合模拟调研(二)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据考证,在距今6000年到4000年的洛阳苏羊遗址中,前半段的陶器风格以仰韶彩陶为主,而后半段带有长江中游屈家岭文化风格的陶器则明显增多;同时,还出土了一枚与红山文化特征高度相似的兽首石雕。这表明当时该地区()A.处于中原文化的核心地带 B.具备早期国家的主要特点C.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D.具有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2.《史记·殷本纪》载:“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武乙猎於河渭之闲,暴雷,武乙震死……殷益衰”。这段材料()A.冲击了不可侵犯的敬鬼神思想 B.体现了殷商神王权力的结合C.反映了殷商对鬼神的原始崇拜 D.说明了殷商由盛而衰的过程3.北魏灭亡后,西魏权臣宇文泰实行“赐复胡姓”政策,规定士卒须以主将的鲜卑姓作为姓氏,对于非鲜卑族主将,主动赐予鲜卑姓,如杨坚的父亲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氏,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赐姓大野氏。这一举措()A.有效防范了地方割据 B.激化了民族之间的矛盾C.导致了门阀世族兴起 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4.宋以前,汉代名将卫青以为国家开疆拓土的功劳、为人谦和的品行,受到了高度评价;然而,宋代的文人墨客对卫青的评价则转变得更加辩证:既肯定其历史功绩,也对其政治方面有所诟病,如曾巩就提到“卫青非有罪,而身不免”。这一转变反映了宋代()A.统治政策的调整 B.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C.边防压力的加剧 D.儒学统治地位受到冲击5.7世纪,日本参考唐制进行了官制改革。其一是荫位制,五位阶以上位阶贵族的嫡子庶子甚至养子孙子都可以荫袭祖父的位阶;其二是科举制,通过科举的秀才、进士等人授予相应位阶。但这些人所授位阶明显较低且大多只能终身担任最底层级的技术型官吏。据此可知,日本的官制改革()A.确保了政府的决策的合理性 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保留较大的贵族政治的特征 D.削弱了社会阶层流动性6.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 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 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7.在传统中国,家庭、家族以及国家在组织结构上都以宗法关系统领,也就是“家国同构”的格局。反洋教运动在“庚子国变”期间达到巅峰,正由于乡民的思维意识在“家国一体”和“忠孝合一”的精神架构中完成了由“家”到“国”的转变,继而从“保家”意识发展为“卫国”行动。这一变化(

)A.加快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C.削弱了清王朝的统治力 D.反映了民众国家意识的觉醒8.1938年3—4月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其中提出成立国民参政机关,为实现宪政作准备,并提出对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予以合法的充分保障。这个纲领,得到了中共和其他党派的真诚拥护。据此可知()A.中国实现了政治现代化 B.国民政府致力于建设民主国家C.抗战过程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D.战时体制已全方面建立9.1950年1月至4月,全国14个大中城市有2945家私营工厂倒闭,在16个城市中有9347家私营商店倒闭。针对这一情况,中财委讨论并决定了帮助私营工商业度过严重困难的措施和办法。这体现了()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得到贯彻B.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刻不容缓C.私营经济不适应时代的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脆弱性10.河南省委在1980年指出:“各地所建立的生产责任制,只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生产,提高社员生活水平,巩固集体经济,就应当加以肯定和稳定。”这表明河南省委()A.提倡推行农业合作化 B.鼓励生产关系调整C.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 D.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11.克里斯提尼创立“陶片放逐法”。这个制度的具体办法是在公民大会上表决应行放逐的危害民主的分子。投票的时候,由参加会议的公民把将被放逐的人的名字划在贝壳或碎陶片上。如果投票总数超过6000,得票最多的人就会被放逐十年。关于这个办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雅典民主完善的体现 B.雅典已经陷入多数暴政C.被放逐人不能中途回国 D.有利于城邦国家的稳定12.7世纪中叶,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律令制国家,将贵族的私地私民均收归国有,行班田收授之法,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所授之田不准买卖;若受田者死亡,田地由国家收回。该措施()A.推动了庄园经济发展 B.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C.强化了天皇专制统治 D.削弱了幕府的经济基础13.下列有关文艺复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B.实质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C.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D.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14.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统治法国时长期停止召开三级会议,剥夺男爵司法审判权,取消自治城市的独立地位,下令在国家法令中使用法文,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这些举措()A.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B.确立了至高无上专制王权C.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15.乔治三世(1738年—1820年)拥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力图使权力回到国王手中,于是便将官员的任命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希望借此控制议会,因此当时的官员质量呈现急剧下滑趋势。据此可知英国()A.君主立宪制度亟需完善 B.文官制度受到严重威胁C.国王权力凌驾议会之上 D.政府权威面临严峻挑战16.下面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对粮食安全贡献率(%),据此分析,该时期我国A.粮食主产区重心集中在北方 B.粮食安全贡献率呈持续上升C.退耕还林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D.南方有优越的经济区位优势二、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赋税主要包括:按土地征收的“租”和按人口征收的“赋”。田租方面,汉文帝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实行三十税一的税率,并成为西汉定制。口赋、算赋是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更赋是徭役的代替税。——据漆侠《中国改革史》材料二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据《资治通鉴》材料三万历九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条鞭法的赋役制度改革。一条鞭法的内容为:将赋役以及土贡方物等杂征皆合并为一项,一律征银,按人丁和田亩分摊;赋役额数以州县为单位,原有赋役额不准减少;赋役额由地方官直接征收。“赖行一条鞭法,无他科扰,民力不大绌"。——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代以后的古代赋税制度。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上半叶,英国妇女运动主要围绕三个关键问题:(一)妇女应享有公民权,争取选举权成为妇女一种关键的诉求,被认为是改善妇女地位最重要的权利。(二)女性就业问题,男女两性机会应该均等。(三)女性应不应该避孕,应不应该以抚育子女为主要事业——仅以家庭为一生的舞台。——摘编自裔昭印等著《西方妇女史》材料二1901—1911年涌现出的女子结社与团体多达四十余个,多数团体既热衷于妇女解放也热衷于政治斗争。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两党分别确立了妇女运动方针,妇女运动被纳入了国民革命的轨道。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妇女联合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妇女团体,这些团体担当了在广大农村组织妇女参加抗战的重任,也是推动妇女运动发展的巨大动力。——摘编自杜芳琴《中国历史中的妇女与性别》(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上半叶中英两国妇女运动诉求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女权运动与社会变革”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人教版选必三《文化交流与传播》材料二: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材料三:他们说,要把这种虫活着运到这里(拜占庭)来,虽然直接运输活虫不可能,但输运虫种不仅可以,而且十分容易。……他们这样说了之后,(查士丁尼)皇帝允许赐予重赏,鼓励他们以实践证实所说的事。于是他们又一次到赛林达(中国)去,把虫卵带回拜占庭来,并照上面说过的做法,使卵蜕变成虫,这种虫就饲养在桑叶上面;自此时起,在罗马人的土地上就能够生产蚕丝了,当时罗马人和波斯人之间的战争和丝的事就是这样。——选自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结合所学,概括唐朝中期以后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下降的主要原因。(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丝绸之路”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5届张家界市高三综合模拟调研(二)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据考证,在距今6000年到4000年的洛阳苏羊遗址中,前半段的陶器风格以仰韶彩陶为主,而后半段带有长江中游屈家岭文化风格的陶器则明显增多;同时,还出土了一枚与红山文化特征高度相似的兽首石雕。这表明当时该地区()A.处于中原文化的核心地带 B.具备早期国家的主要特点C.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D.具有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仰韶彩陶”“长江中游屈家岭文化风格”“红山文化特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该地区存在诸多文化因素的碰撞、交流、融合,这反映了其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该地区的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对比,体现不出核心地带的问题,排除A项;早期国家的主要特点包括家国同构、神权色彩浓厚等,材料主旨与此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的历史现象为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体现不出其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2.《史记·殷本纪》载:“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武乙猎於河渭之闲,暴雷,武乙震死……殷益衰”。这段材料()A.冲击了不可侵犯的敬鬼神思想 B.体现了殷商神王权力的结合C.反映了殷商对鬼神的原始崇拜 D.说明了殷商由盛而衰的过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殷商时期的中国。材料中提到帝乙将天神制成人偶,与之搏斗并战胜了他,后帝乙在狩猎时被天雷劈死,殷商也日益衰落,帝乙不敬鬼神受到上天的惩罚,说明人们对鬼神的崇拜神圣不可侵犯,不允许挑战鬼神权威,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鬼神的崇拜,非冲击了不可侵犯的敬鬼神思想,排除A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由盛而衰的动态过程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3.北魏灭亡后,西魏权臣宇文泰实行“赐复胡姓”政策,规定士卒须以主将鲜卑姓作为姓氏,对于非鲜卑族主将,主动赐予鲜卑姓,如杨坚的父亲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氏,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赐姓大野氏。这一举措()A.有效防范了地方割据 B.激化了民族之间的矛盾C.导致了门阀世族兴起 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北魏灭亡后(中国)。据材料“赐复胡姓”,规定士卒须以主将的鲜卑姓作为姓氏,对于非鲜卑族主将,主动赐予鲜卑姓,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民族融合的发展,D项正确;“有效防范”,表述夸大,排除A项;此举并没有激化民族矛盾,反而有利于矛盾的缓和,排除B项;材料强调通过赐姓,促进了民族融合,与门阀世族的兴起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宋以前,汉代名将卫青以为国家开疆拓土的功劳、为人谦和的品行,受到了高度评价;然而,宋代的文人墨客对卫青的评价则转变得更加辩证:既肯定其历史功绩,也对其政治方面有所诟病,如曾巩就提到“卫青非有罪,而身不免”。这一转变反映了宋代()A.统治政策的调整 B.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C.边防压力加剧 D.儒学统治地位受到冲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推行崇文抑武的统治政策,因而卫青作为武将的历史评价在宋代有所下降,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对卫青政治方面评价下降,民族交融的发展与材料中卫青的历史评价变化无关,排除B项;宋代边防压力加剧,因而在军事上更需要卫青这样的名将,而不是诟病卫青,材料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军事压力的不重视,排除C项;宋代理学逐渐兴起发展,儒学统治地位得到了巩固,排除D项。故选A项。5.7世纪,日本参考唐制进行了官制改革。其一是荫位制,五位阶以上位阶贵族的嫡子庶子甚至养子孙子都可以荫袭祖父的位阶;其二是科举制,通过科举的秀才、进士等人授予相应位阶。但这些人所授位阶明显较低且大多只能终身担任最底层级的技术型官吏。据此可知,日本的官制改革()A.确保了政府的决策的合理性 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保留较大的贵族政治的特征 D.削弱了社会阶层流动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日本。据材料可知,日本的官制改革后,贵族依然保留较大的世袭特权,因此日本的官制改革保留较大的贵族政治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中的改革并不能确保决策合理性,只能一定程度上提升,排除A项;材料介绍的是日本官制改革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并不能得出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结论,排除B项;日本的官制改革吸收了一定科举制的内容,平民也有一定机会通过科举当官,这有利于提升社会阶层流动性,排除D项。故选C项。6.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 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 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可知,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欧洲国家的主权意识不断增强,B项正确;在题干内容中虽然述及了国际协调,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但是这仅是题干的表象所在,与题干设问“反映”不符,排除A项;题干虽然述及了瑞士、荷兰等国家,但是并不能据此扩大为“各国”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的转变,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由大国所主导的国际法是在20世纪,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7.在传统中国,家庭、家族以及国家在组织结构上都以宗法关系统领,也就是“家国同构”的格局。反洋教运动在“庚子国变”期间达到巅峰,正由于乡民的思维意识在“家国一体”和“忠孝合一”的精神架构中完成了由“家”到“国”的转变,继而从“保家”意识发展为“卫国”行动。这一变化(

)A.加快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C.削弱了清王朝的统治力 D.反映了民众国家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在近代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众的精神架构完成了从“家”到“国”的转变,国家意识萌发并逐渐发展,体现了当时民众国家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材料仅能体现当时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并不能体现和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这种转变并没有能够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排除B项;这一变化主要是体现了民众国家意识的觉醒,但无法说明清王朝的统治力受到削弱,排除C项。故选D项。8.1938年3—4月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其中提出成立国民参政机关,为实现宪政作准备,并提出对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予以合法的充分保障。这个纲领,得到了中共和其他党派的真诚拥护。据此可知()A.中国实现了政治现代化 B.国民政府致力于建设民主国家C.抗战过程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D.战时体制已全方面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38《抗战建国纲领》提出成立国民参政机关,并提出对人民的言论等自由予以充分保障,体现了一些现代化因素,说明抗战过程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C项正确;“中国实现了政治现代化”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战时体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1950年1月至4月,全国14个大中城市有2945家私营工厂倒闭,在16个城市中有9347家私营商店倒闭。针对这一情况,中财委讨论并决定了帮助私营工商业度过严重困难的措施和办法。这体现了()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得到贯彻B.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刻不容缓C.私营经济不适应时代的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脆弱性【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是本质题。时空:1950年(中国)。据题干“全国14个大中城市有2945家私营工厂倒闭,在16个城市中有9347家私营商店倒闭。针对这一情况,中财委讨论并决定了帮助私营工商业度过严重困难的措施和办法”及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稳定了物价,因货币贬值而产生的虚假购买力突然消失,出现市场萧条、商品滞销,许多私营企业减产、停工或倒闭。为扭转这一局面,新中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恢复国民经济,发挥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创造性与活力,体现了贯彻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特征,A项正确;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背景,此时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并没有到刻不容缓的地步,排除B项;私营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有益补充,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排除C项;题干是指面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遭遇的困境,政府帮助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摆脱困境,体现了中共实行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排除D项。故选A项。10.河南省委在1980年指出:“各地所建立的生产责任制,只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生产,提高社员生活水平,巩固集体经济,就应当加以肯定和稳定。”这表明河南省委()A.提倡推行农业合作化 B.鼓励生产关系的调整C.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 D.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80年中国。河南省委肯定了有利于增加生产,提高社员生活水平,巩固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意味着当时河南省委立足点是通过调整社会生产关系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项正确;这一时期农业合作化已经结束,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在20世纪50年代末进行,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河南省委并未提到对公有制的坚持,而是强调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手段,排除D项。故选B项。11.克里斯提尼创立“陶片放逐法”。这个制度的具体办法是在公民大会上表决应行放逐的危害民主的分子。投票的时候,由参加会议的公民把将被放逐的人的名字划在贝壳或碎陶片上。如果投票总数超过6000,得票最多的人就会被放逐十年。关于这个办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雅典民主完善的体现 B.雅典已经陷入多数暴政C.被放逐人不能中途回国 D.有利于城邦国家的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世界)。根据材料可知,陶片放逐法是由公民大会表决应行放逐的危害民主的分子,其设置的目的是避免有人破坏雅典民主制度,这客观上维护了雅典的民主制度,有利于城邦国家的稳定,D项正确;克里斯提尼时期是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不是雅典民主政治完善,排除A项;陶片放逐法等一些直接民主的方式有可能让雅典出现多数暴政,但“已经陷入”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陶片放逐对象可以中途被城邦召回,排除C项。故选D项。12.7世纪中叶,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的律令制国家,将贵族的私地私民均收归国有,行班田收授之法,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所授之田不准买卖;若受田者死亡,田地由国家收回。该措施()A.推动了庄园经济发展 B.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C.强化了天皇专制统治 D.削弱了幕府的经济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世纪中叶(日本)。材料反映大化改新期间,日本向封建社会过渡,土地政策发生变化,与封建制度建立相适应,B项正确;庄园是一种土地较为集中的经营模式,材料体现将土地分给农民,不能体现庄园经济,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土地政策变化,无法得出天皇专制统治,排除C项:材料所述时期,日本还未建立幕府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13.下列有关文艺复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B.实质是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C.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D.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B项表述错误,B项符合题意;随着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而中世纪笼罩一切的基督教文化并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文艺复兴发生了,其核心是人文主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ACD项表述都符合史实,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4.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统治法国时长期停止召开三级会议,剥夺男爵的司法审判权,取消自治城市的独立地位,下令在国家法令中使用法文,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这些举措()A.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B.确立了至高无上的专制王权C.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法国)。据本题材料“剥夺男爵的司法审判权,取消自治城市的独立地位,下令在国家法令中使用法文,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通过停止召开三级会议,取消自治城市的独立地位,以及对国家语言的规定,强化了王权,也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民族国家的影响,无法得出法国确立了专制王权的历史结论,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无关,排除C项;“消除了”,表述过分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15.乔治三世(1738年—1820年)拥有强烈权力欲望,力图使权力回到国王手中,于是便将官员的任命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希望借此控制议会,因此当时的官员质量呈现急剧下滑趋势。据此可知英国()A.君主立宪制度亟需完善 B.文官制度受到严重威胁C.国王权力凌驾议会之上 D.政府权威面临严峻挑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738年—1820年英国。乔治三世试图通过控制官员的任命权来控制议会,对英国政治局势造成冲击,反映当时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地位的制度机制还不健全,君主立宪制度亟需完善,A项正确;材料反映君主立宪制而非文官制度受到冲击,排除B项;当时英国已经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排除C项;乔治三世挑战了议会而非政府的权威,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面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对粮食安全贡献率(%),据此分析,该时期我国A.粮食主产区重心集中在北方 B.粮食安全贡献率呈持续上升C.退耕还林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D.南方有优越的经济区位优势【答案】A【解析】【详解】表格显示,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等粮食主产区对粮食安全贡献率较高,表明我国粮食主产区重心集中于北方,A项正确;B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表格数据信息,排除;材料无法体现退耕还林造成耕地面积减少,排除C项;材料反映南方的粮食安全贡献率较低,无法体现南方有优越的经济区位优势,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赋税主要包括:按土地征收的“租”和按人口征收的“赋”。田租方面,汉文帝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实行三十税一的税率,并成为西汉定制。口赋、算赋是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更赋是徭役的代替税。——据漆侠《中国改革史》材料二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据《资治通鉴》材料三万历九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条鞭法的赋役制度改革。一条鞭法的内容为:将赋役以及土贡方物等杂征皆合并为一项,一律征银,按人丁和田亩分摊;赋役额数以州县为单位,原有赋役额不准减少;赋役额由地方官直接征收。“赖行一条鞭法,无他科扰,民力不大绌"。——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代以后的古代赋税制度。【答案】(1)从人丁税转向财产税(土地税);从实物为主转向货币税为主;化繁为简,合并诸税;商税地位提高;征收时间从不定时到定时。(任答三点即可)(2)积极方面:税种简化、时间固定便于赋役征收(赋税);征收货币税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工商业);纳钱物代役有利于保证农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业);人身管理松弛弱化了人民对国家的依附、利于人口的流动(民众);人头税的演变有利于推动人口的增长(人口);为封建统治提供了财政基础(政治);为后世的赋税制度建设提供了经验。(积极方面任答三点即可)局限性:取消人头税刺激了人口过度增长,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对工商业课收歧视性的重税,不利于工商业发展;在合并诸税后,政府又会增派杂税,民众负担没有真正减轻。(消极方面任答一点即可)(本题可以综合唐代以后的赋税情况作答,也可以分时代作答)【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中国古代。关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由材料“汉代赋税主要包括:按土地征收的‘租’和按人口征收的‘赋’”可知,中国古代早期主要的赋税是人头税;由材料“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可知,说明自唐代两税法实行以来,中国赋税主要以财产税为主,综合起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之一是从人丁税转向财产税(土地税);由材料“一条鞭法的内容为:将赋役以及土贡方物等杂征皆合并为一项,一律征银”可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之一是从实物为主转向货币税为主;化繁为简,合并诸税;由材料“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可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之一是征收时间从不定时到定时;据所学可知,早期中国征税主要以实物形式,到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征税主要是货币形式,同时商税地位提高。【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唐以后中国。关于评价唐代以后的古代赋税制度,由材料“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可知,税种简化、时间固定便于赋役征收(赋税);据所学可知,征收货币税是唐以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它也会促进农产品商品化、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工商业);纳钱物代役有利于保证农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业);人身管理松弛弱化了人民对国家的依附、利于人口的流动(民众);人头税的演变有利于推动人口的增长(人口);为封建统治提供了财政基础(政治);为后世的赋税制度建设提供了经验。同时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可从人头税的取消会刺激人口的过度增长,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对工商业课收歧视性的重税,不利于工商业发展;在合并诸税后,政府又会增派杂税,民众负担没有真正减轻等角度进行总结。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上半叶,英国妇女运动主要围绕三个关键问题:(一)妇女应享有公民权,争取选举权成为妇女一种关键的诉求,被认为是改善妇女地位最重要的权利。(二)女性就业问题,男女两性机会应该均等。(三)女性应不应该避孕,应不应该以抚育子女为主要事业——仅以家庭为一生的舞台。——摘编自裔昭印等著《西方妇女史》材料二1901—1911年涌现出的女子结社与团体多达四十余个,多数团体既热衷于妇女解放也热衷于政治斗争。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两党分别确立了妇女运动方针,妇女运动被纳入了国民革命的轨道。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妇女联合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妇女团体,这些团体担当了在广大农村组织妇女参加抗战的重任,也是推动妇女运动发展的巨大动力。——摘编自杜芳琴《中国历史中的妇女与性别》(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上半叶中英两国妇女运动诉求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女权运动与社会变革”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1)不同之处:中国:始终与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紧密相连。英国:强调争取妇女自身的权益。原因: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反帝反封建是社会的主要任务。各种政治文化运动,促进了妇女思想解放和救国意识高涨。英国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有利于妇女争取自身权益;经济发展,妇女的经济地位得到提升;社会教育的发展,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自我意识觉醒。(2)示例:女权运动与社会变革相互促进女权运动,是为了争取女性平等权利所发起的社会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女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妇女在经济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放了妇女的思想,她们追求女性的自身权利和价值,反映了对自由、平等的向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也有利于妇女追求平等的权利。这一系列社会变革促进了女性意识的独立觉醒。女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和权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社会实现公正公平。近代中国的妇女运动,在国破家亡的生死存亡关头,为实现民族独立、阶级解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尽管女性地位的变迁和女权运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我们也必须正视仍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人类社会还要不断通过变革,真正实现男女平等,让社会变得更加平等、公正和进步。【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和英国。20世纪上半叶中英两国妇女运动诉求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多数团体既热衷于妇女解放也热衷于政治斗争……妇女运动被纳入了国民革命的轨道”、“这些团体担当了在广大农村组织妇女参加抗战的重任,也是推动妇女运动发展的巨大动力”可知中国的妇女运动始终与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紧密相连。根据“(一)妇女应享有公民权,争取选举权成为妇女一种关键的诉求,被认为是改善妇女地位最重要的权利。(二)女性就业问题,男女两性机会应该均等。(三)女性应不应该避孕,应不应该以抚育子女为主要事业”可知英国妇女运动的诉求是强调争取妇女自身的权益。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我国民族危机深重,因此这时期的人民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造就了这时期我国妇女运动的诉求始终与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紧密相连;近代中国进行的一系列救亡图存等各种政治文化运动,促进了妇女思想解放和救国意识高涨。而英国这时期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提高妇女主权意识,有利于妇女争取自身权益;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及经济发展,妇女的经济地位得到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教育的发展,因此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自我意识觉醒。小问2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结论探究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和世界。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女权运动与社会变革是相互促进的。结合所学可知,女权运动,是为了争取女性平等权利所发起的社会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女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妇女在经济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放了妇女的思想,她们追求女性的自身权利和价值,反映了对自由、平等的向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