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7(解析版)_第1页
天津市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7(解析版)_第2页
天津市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7(解析版)_第3页
天津市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7(解析版)_第4页
天津市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7(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7(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的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你考试顺利!第Ⅰ卷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1.(本题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汲取(jí)

蜷伏(quán)

拈轻怕重(niān)B.追溯(sù)

殷红(yīn)

诲人不倦(huì)C.炽热(zhì)

渲染(xuàn)

殚精竭虑(dān)D.恪守(kè)

热忱(chén)

矫揉造作(jiāo)【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字音。B.殷红(yīn)——yān;C.炽热(zhì)——chì;D.矫揉造作(jiāo)——jiǎo;故选A。2.(本题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_________,也必将大有_________。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_________,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A.作为

可为

重任 B.可为

作为

重任C.可为

重任

作为 D.作为

重任

可为【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作为:行为,所作所为。建树,成就。可以做的事,大有作为;可为:值得去做;重任:重担、重负。重大责任。重要职位;展望未来,我国青年有很多方面值得去做,第一空应填“可为”;相信我国青年付诸行动后,必定会有所建树,第二空应填“作为”;形容广大青年要肩负责任,第三空应使用“重任”一词;故选B。3.(本题2分)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②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了世界广大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意志和愿望。③在这场正义之战中,19.7万余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④他们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气魄,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D.搭配不当,将“气魄”改为“篇章”;故选D。4.(本题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花池里种满各色的花□五月鲜、蝴蝶兰、大丽花、大麦熟等等。后来又种上各色的月季,花池中草、花争奇斗艳。蜂蝶也来凑趣,在花丛中翩然起舞,嘤嗡成韵,与树叶间的鸟鸣蝉噪,连成一片。那段日子,像极林徽因的诗句:“你是四月早田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每每想起这段时光,我心中就有无限的温暖□A.:

。”

! B.。

”。

! C.:

”。

。D.。

。”

。【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空一,“花池里种满各色的花”是总说,“五月鲜、蝴蝶兰、大丽花、大麦熟等等”是具体解说,应使用冒号;空二,“你是四月早田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是直接引用,应先使用句号,再使用下引号;空三,“我心中就有无限的温暖”是感叹句,应使用感叹号;故选A。5.(本题3分)下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A.这首词是咏中秋思念父母最著名作品之一,词前的小序交代写作时间、缘由。“水调歌头”是词牌名。B.古典诗词有“离别相思、追求人生价值、孤独失意”等主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词,就把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提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词,表达了作者由心中有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后面自然引出“此事古难全”的宽慰之语。D.全词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美妙空灵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深邃哲理的理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理解。A.赏析不恰当。根据词前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中“子由”是指苏轼的弟弟苏辙可知,这首词咏中秋思念弟弟(或亲人),而非“思念父母”;故选A。(本题9分)阅读《迎春和连翘谁把春来报》一文,完成下面小题。迎春和连翘谁把春来报赵世伟①春天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五颜六色的花次第开放。②迎春是北方地区最早开花的灌木之一,是名副其实的迎接春天的使者。因其美好的窝意,黄色的迎春花赢得许多人的喜爱。只是许多人不知道,他们眼中的“迎春”,可能是另一种开黄花的植物——连翘。③迎春和连翘属于远房亲戚,同为木樨科家族的成员。其中迎春隶属素馨属,与茉莉、素馨的亲缘关系较近,全世界素馨属植物有200多种。而连翘属于连翘属,连翘属在全世界仅有7种植物,其中连翘因具有抗炎、解热、镇吐、抗肝损伤等作用,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迎春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因其先于众花开放,一直受到大家的喜爱。④区别迎春和连翘最简便直观的方法,是看花瓣数量。迎春的花朵较小,花瓣数5至6枚。而连翘的花略大,花瓣数为4枚。虽然都是在春天开花,迎春通常花期较早,天气略转暖即开放,等花期结束之后才慢慢长出叶片。连翘通常在3月同桃花杏花一起开放。⑤迎春的植株比较秀气,株型整齐,枝条一般纤细且自然下垂,节间较短。而连翘则略显高大粗壮,植株呈直立状生长或在末端下垂。迎春的枝条为四棱形,即使在冬天也呈绿色;而连翘的小枝为圆柱形,通常为棕褐色。⑥连翘叶通常为单叶,或三裂至三出复叶,叶片呈卵形、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至椭圆形,叶片比较大,除了基部以外边缘都有整齐的粗锯齿。迎春的叶片是三出复叶,小叶较小,卵状椭圆形,全缘,一般呈十字形对称生长。⑦此外,连翘通常每年10月结果,其果实就是药用的部位。连翘可通过播种的方法来繁殖。迎春在栽培中不易结果,一般都是用扦插方式来繁殖。在较少情况下迎春会结出蓝黑色浆果。实际上,春天开黄色花的不只迎春和连翘,比如南方地区常见的云南黄素馨,与迎春更为接近,在当地也常常被误认为是迎春。⑧无论迎春,还是连翘,都让我们体会到自然万物的美好。春天来了,百花竞开,去尽情欣赏这大自然的馈赠吧!(选自《人民日报》)6.(3分)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迎春是迎接春天的使者,也是北方地区最早开花的灌木。B.迎春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种类繁多,隶属素馨属。C.连翘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属于连翘属。D.迎春和连翘都在春天开花,迎春天气略转暖即开放,连翘通常晚于迎春开花。7.(3分)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迎春和连翘在春季开花的时间不同。B.使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迎春和连翘在春季开花的时间不同。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通过花瓣数量可以区分迎春和连翘。D.使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通过花瓣数量可以区分迎春和连翘。8.(3分)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由春天五颜六色的花次第开放,引出对迎春和连翘各自特征的说明。B.第②段中加点词“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的特点。C.第⑤段从株型、枝条、颜色方面,说明迎春植株和连翘植株的差异。D.本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说明了迎春和连翘的区别,条理清晰,普及了科学知识。【答案】6.A7.D8.B【解析】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A.根据文章第②段“迎春是北方地区最早开花的灌木之一,是名副其实的迎接春天的使者”可知,迎春是北方地区最早开花的灌木之一,选项“是北方地区最早开花的灌木”表述过于绝对;故选A。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辨析及作用。根据画线句“迎春的花朵较小”“连翘的花略大”可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根据“花瓣数5至6枚”“花瓣数为4枚”可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根据第④段“区别迎春和连翘最简便直观的方法,是看花瓣数量”可知,画线句运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通过花瓣数量可以区分迎春和连翘;故选D。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B.“可能”一词表推测,句子的意思是他们眼中的“迎春”,或许是另一种开黄花的植物——连翘,并不是非常确定是连翘,“可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而不是生动形象;故选B。(本题9分)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完成下面小题。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9.(3分)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

间:参与。 B.弗敢专也

专:专心。C.弗敢加也

加:虚夸,夸大。 D.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10.(3分)下列语句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十年春,齐师伐我。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何以战? D.可以一战。11.(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十年春,齐师伐我”一句,简要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当时形势。B.从乡人对曹刿请见的态度可以看出,“肉食者”当时并不是很得民心。C.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听乡人劝告,表现了曹刿刚愎自用。D.作者借曹刿之口,表达了统治者只有“忠之属也”才能得民心的观点。【答案】9.B10.C11.C【解析】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的能力。B.句意:不敢独自专有。专:独自。故选B。10.本题考查文言句式。A.句意: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不含有特殊句式;B.句意: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不含有特殊句式;C.句意:您凭借什么作战?其中“何”应做介词“以”的宾语,现代汉语顺序应该是“以何战”。所以本句属于宾语前置句,是倒装句;D.句意: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不含有特殊句式;故选C。11.本题考查理解辨析选文内容能力。C.“表现了曹刿刚愎自用”表述有误。依据“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句意可知,曹刿认为肉食者目光短浅,作战形势对鲁国不利。所以,他积极主动参与,是其爱国精神的体现;故选C。二、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12.(本题6分)请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诫子书》)(2)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3)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4)。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文天祥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民族气节的诗句是:“?。”【答案】非宁静无以致远风正一帆悬凭君传语报平安酒酣胸胆尚开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致、悬、凭、酣、胆、丹、汗”等字词容易写错。三、文言文阅读(共7分)(本题7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郑穆,字闳(hóng)中,福州候官人。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①,进退容止必以礼。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既而连年水溢,民逋②官租积万缗③,穆奏免之。元佑初,召拜国子祭酒。每讲益,无问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廷接,以礼送迎。诸生皆尊其经术,服其教训。故人张景晟(shèng)者死,遣白金五百两,托其孤,穆曰:“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长之。(选自《宋史》,有删改)【注】①栉沐:梳头洗脸。②逋(pū):拖欠。③万缗(mín):数百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13.(2分)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诸生皆尊其经术

皆:

(2)遣白金五百两

遣:14.(2分)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15.(3分)请结合文章分析郑穆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3.都,全送,送给,给郑穆性格醇厚,严谨,喜欢学习,读书读到忘记梳头洗脸的地步。15.(1)性情醇厚,严谨好学,读书读到忘记梳头洗脸,进退时仪容举止一定遵循礼仪;(2)关爱百姓,减免百姓赋税;(3)为师尽责,讲课时无问寒暑穿着朝服在廷署接待、送迎;(4)为人重义,不爱财,无私抚养朋友的儿子。(答出三点,意近即可)【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学生们都尊崇他的经术。皆:全,都。(2)句意为:给他五百两银子。遣:送,送给,给。1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性:性格,性情。醇:醇厚。谨:严谨。至:到,到了。栉沐:梳头洗脸。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①根据“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性情醇厚严谨,爱好学习,读书读到忘记梳头洗面,进退时仪容举止一定遵循礼仪)可知,郑穆性情醇厚,严谨好学;②根据“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积万缗,穆奏免之”(不久连年水涨,百姓拖欠官方的租税累积达到万缗,郑穆奏请免去这些)可知,郑穆关爱百姓,减免百姓赋税:③根据“每讲益,无问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廷接,以礼送迎”(他每次讲课,不管寒暑,即使是儿童也一定穿着朝服在廷署接待,按礼节送出、迎接)可知,郑穆为师尽责,讲课时穿着朝服在廷署接待;④根据“故人张景晟者死,遣白金五百两,托其孤,穆曰:‘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长之”(老朋友张景晟去世时,给他五百两银子,把儿子托付给他,郑穆说:“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把银子返还给友人但是收养了他的儿子,并抚养他长大。)可知,郑穆为人重义,不爱财,慨然担当朋友把儿子托付给他的大事。【点睛】参考译文郑穆字闳中,是福州候官人。性情醇厚严谨,爱好学习,读书读到忘记梳头洗面的地步,进退时仪容举止一定遵循礼仪。元丰三年,郑穆出京任越州知州,加封朝散大夫。在此之前,鉴湖干旱,百姓因而在湖中种田,绵延百里,官府登记收税。不久连年水涨,百姓拖欠官方的租税累积达到万缗,郑穆奏请免去这些。元祐初年,郑穆被征召任命为国子祭酒。他每次讲课,不管寒暑,即使是儿童也一定穿着朝服在廷署接待,按礼节送出、迎接。学生们都尊崇他的经术,佩服他的教育训导。老朋友张景晟去世时,给他五百两银子,把儿子托付给他,郑穆说:“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把银子返还给友人但是收养了他的儿子,并抚养他长大。四、现代文阅读(共15分)(本题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寒夜生花迟子建①今冬大兴安岭奇寒,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三十七八度之间徘徊。世界看似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静地潜游。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年。②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③是霜花!④每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户外寒风凛冽,室内温度只有十七八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底部,而是满窗盛开!⑤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挺直的冷杉,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当然,除了常见的树木和花朵,霜花也隐现动物的形影,比如呼呼大睡的肥猪,飞翔的仙鹤,低头喝水的鹿,奔跑的狗,游走的蛇等。你要问霜花中有没有人,答案是肯定的。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儿童,弯腰弓背的老人,霜花也不吝惜它的笔,勾勒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房屋、水井、田地、牛车、犁铧、米缸、灶台、饭桌、碗筷甚至肥皂。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光,世界是彻头彻尾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⑥不要以为霜花总是烟花般灿烂,它也有孤独的脚印,它也不总是祥云缭绕,那里也有离人的眼泪!⑦在这里,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也是最黑暗的时刻。太阳三点多就落山了,好像它答应了要去照耀另一个更黑暗的世界,而把人间过早地推入暮色之中。白昼中被阳光鞭挞的寒流,在太阳消失后,竟做起了浪漫的事情。它们中的一部分,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用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花,在明净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⑧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今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今天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变成老妪;今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还有那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变成了三层四层,让你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⑨太阳走得早,并没有想着第二天要早来。它晚来也好,霜花会存留长久些。七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远看像张金箔纸;等八点多太阳完全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如果此时恰好有酒杯形态的霜花闪烁其中,我就是喝到浓郁的葡萄酒了;而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不过,太阳每前进一步,霜雪图就损毁一些:花瓣凋零了,树木枯萎了,河流干涸了,房屋坍塌了,动物少了四蹄或是尾巴,犁铧残破了,玻璃窗像是心疼什么人似的,漫溢着霜花的泪滴。阳光把这样的泪滴照耀得晶莹剔透,如果说冬天也有露珠的话,该是它们吧。⑩霜花在正午时消失了,玻璃窗干干净净的了!不要以为它们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夕阳尽了,霜花又会在玻璃窗上重谱新篇。于是像我这种爱做梦的人,又有了新的憧憬。⑪霜花似乎很懂得主人的心思,有的时候,我能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比如茶壶、眼镜,比如砚台、笔管。让人怀疑他们夜间悄悄匍匐在窗棂上,听我梦中的呓语。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失去的,那个世界又温柔地回馈了我,让我直想亲吻那片霜花,让我所爱的,再度与我的呼吸共融。⑫没有一个早晨,我不是与霜花共度的。我站在它面前看它,它也在静静地看我。能与心灵共通的世界,谁敢说是虚幻的!霜花是彼岸世界送给此岸世界的哈达,你的目光与它交汇时,就是领受了福气。⑬2012龙年到来的那一刻,我凑近霜花,仔细地闻。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身后说,你还能闻出香味来?是啊,霜花不是尘世的花朵,没有凡俗的香味。可它那股逼人的清新之气,涤荡肺腑,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人间最好的香味吗?我把这话说与身后发问的人,回首处,却看不见人影,只有门楣处的红灯笼,在寒夜里一闪一闪的,像是在跟我搭话。16.(4分)作者笔下的霜花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回答。17.(3分)赏析文中第⑦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它们中的一部分,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用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花,在明净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18.(4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①段文字的作用。19.(4分)托物言志是本文最具特色的写作手法,请结合全文写作思路,分析作者是如何由物及人展开描写与抒情的。【答案】16.有生命;姿态万千(烟花般灿烂);有孤独的脚印,也有了离人的眼泪;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富有变化);色彩绚烂;似乎很懂主人的心思(能与我心灵共通);有清新之气。17.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寒流的影响下,霜花形成的过程浪漫且富有诗意的特点。18.第①段文字写大兴安岭虽然奇寒,却充满生机与活力,引出后文对有生命的霜花的描写,为作者对霜花的喜爱与欣赏之情奠定感情基调。19.文章开头写大兴安岭奇寒天气下有生命的事物,继而写霜花在消融与凝结过程中形态、颜色的变化,第⑪段写霜花像已故亲人用过的物品,从而过渡到抒写作者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解析】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文章第④段“户外寒风凛冽,室内温度只有十七八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底部,而是满窗盛开!”可以概括出,作者笔下的霜花有生命,它们在低温中“盛开”。根据文章第⑤段“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光,世界是彻头彻尾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可以概括出,作者笔下的霜花姿态万千,它们的世界不仅包含了大自然中的各种景象,还拥有了日月星辰的光辉,仿佛烟花般灿烂。根据文章第⑥段“不要以为霜花总是烟花般灿烂,它也有孤独的脚印,它也不总是祥云缭绕,那里也有离人的眼泪!”可以概括出,作者笔下的霜花并非总是绚烂的,它们也有孤独和悲伤的一面,包含了离人的眼泪。根据文章第⑧段“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可以概括出,每一扇窗户上的霜花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霜花的世界富有变化。根据文章第⑨段“七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而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可以概括出,霜花的色彩随着时间和阳光的变化而变化,色彩绚烂。根据文章第⑪段“霜花似乎很懂得主人的心思,有的时候,我能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可以概括出,作者笔下的霜花似乎能懂得主人的心思,它们的世界与人的心灵相通。根据文章第⑬段“是啊,霜花不是尘世的花朵,没有凡俗的香味。可它那股逼人的清新之气,涤荡肺腑……”可以概括出,作者笔下的霜花虽然不是尘世的花朵,但它们却拥有清新之气,能够涤荡人的肺腑。17.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由“它们中的一部分,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用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花,在明净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这一句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的“潜入”“用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花”和“点染出一幅幅图画”都是对人的动作进行描述,但在此处却被赋予了“寒流”这一自然现象的属性。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表达,作者赋予了寒流和霜花以生命和创造力,使得原本寒冷的自然现象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同时,这种描述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霜花形成过程的浪漫和美丽,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和阅读体验。因此,这一句话的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寒流的影响下,霜花形成的过程浪漫且富有诗意的特点。18.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第①段文字在文章中起到了多重作用。首先,从内容上看,它描述了大兴安岭虽然遭遇了奇寒的天气,气温极低,但即便如此,依然有飞鸟、鱼儿等生命的存在,显示出了大兴安岭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样的描述为后续对霜花的描写做了铺垫,让读者对即将出现的霜花有了更深的期待和兴趣。其次,从结构上看,第①段文字引出了后文对有生命的霜花的详细描写。通过对大兴安岭冬天的整体描绘,引导读者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寒冷季节中依然绽放的“生命”——霜花上,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过渡自然。最后,从情感表达上看,第①段文字通过对大兴安岭冬天生机与活力的描绘,为作者后续对霜花的喜爱与欣赏之情奠定了感情基调。读者在阅读这一段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兴安岭冬天的喜爱和敬畏,从而更容易理解作者为何会对霜花产生如此深厚的情感。19.本题考查写作方法。在《寒夜生花》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描绘霜花这一物象,巧妙地过渡到对人生、情感的抒发。这种手法使得文章既有物象的细腻描绘,又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真挚的情感表达。首先,文章开头第①段描述了大兴安岭奇寒天气下依然有生命的事物,如飞鸟、鱼儿和人们,这为全文奠定了基调,即尽管环境恶劣,但生命依然坚韧不屈。随后,作者将笔触转向了玻璃窗上的霜花,这是文章物象描写的重点。在描述霜花时,作者详细地描绘了它们在消融与凝结过程中形态、颜色的变化。如第⑤段中提到的“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以及第⑨段中描述的霜花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变化,都体现了作者对霜花形态和颜色的细腻观察。然而,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霜花的物象描写上,而是进一步通过霜花这一物象,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在第⑪段中,作者写道“霜花似乎很懂得主人的心思,有的时候,我能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这里作者将霜花与已故亲人联系起来,通过霜花这一物象,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因此,可以说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描绘霜花这一物象,巧妙地过渡到对人生、情感的抒发。这种手法使得文章既有物象的细腻描绘,又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五、综合性学习(共5分)(本题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①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②汉服的形制以“四书五经”为中心,千百年来礼服严格遵循礼制,并未有太大变化,而百姓常服则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丰富。从黄帝到明代的四千多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仰,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③央视推出的节目《衣尚中国》,以服饰为题,聚焦服饰之美,力图通过艺术创意、年轻态的视觉营造中国服饰的审美意境。④传统审美需要我们发掘、理解、驾驭和弘扬。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衣尚中国》不是简单的提倡复古,而是引领大家深入地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学,形成新的审美表达。【材料二】①当下,“汉服”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但有一些设计重其表而轻其里。汉服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只有深入把握传统文化内涵,才能推进其创造性转化。②中国服饰文化昭显着社会发展的印记,传达着特定时代的文化内涵。以唐宋为例,唐朝服饰的色彩浓艳,再加上金银杂之。其装饰图案,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生趣盎然。“上襦下裙”是唐代女子的主要服饰,颜色以红色居多,常常使用红绿搭配。而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后来,朴素和理性就成为了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③中国服饰文化在各种文学体裁中也被反映和表达出来。小说中人物的服饰,是人物生活层面的写照,是人物外观形态的表露,也是人物内心情感世界、性格特征的体现,更是作家感情的曲折反映。【材料三】近几年,穿汉服从一种行为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汉服爱好者达500多万人,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商品成为时尚。下面是有关部门对汉服市场做出的部分调研数据。20.(2分)阅读【材料三】,写出你从调查表中得到的两条结论。21.(3分)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请你结合以上材料提三条合理建议。【答案】20.示例:①2022年中国消费者主要通过电视剧、电影来接触汉服的文化;②2022年某市某校有超过半数中学生喜欢汉服。21.①深入地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学,形成传统服饰新的审美表达;②深入把握传统文化内涵,推进传统服饰文化创造性转化;③充分利用各种文化渠道,积极宣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④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服饰文化)教育,加深对传统服饰文化的理解,培养对传统服饰文化的感情;⑤进行积极引导,让中国传统服饰成为影响更广、更深的服饰新时尚。【解析】20.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表一是“2022年中国消费者接触汉服的文化渠道”,电视剧、电影占54.37%,接近一半;自媒体占27.33%,古装占7.38%,其他占10.27%。据此可知,2022年中国消费者主要通过电视剧、电影来接触汉服的文化。表二是“2022年某市某校中学生对汉服的喜爱程度分析”,喜欢,觉得漂亮,有古典韵味的占66.28%,超过一半;一般,认为只是服饰的一种,实用价值不大的占29.54%;不喜欢,觉得过时,穿着不便的占4.18%。据此可知,2022年某市某校有超过半数中学生喜欢汉服。2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材料内容和提建议。根据材料一第④段“传统审美需要我们发掘、理解、驾驭和弘扬”“《衣尚中国》不是简单的提倡复古,而是引领大家深入地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学,形成新的审美表达“可提建议:深入地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学,形成传统服饰新的审美表达;根据材料二第①段“汉服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只有深入把握传统文化内涵,才能推进其创造性转化”,第②段“中国服饰文化昭显着社会发展的印记,传达着特定时代的文化内涵”可提建议:深入把握传统文化内涵,推进传统服饰文化创造性转化;根据材料三表一“2022年中国消费者接触汉服的文化渠道”的数据统计,可提建议:充分利用各种文化渠道,积极宣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根据材料三表二“2022年某市某校中学生对汉服的喜爱程度分析”数据,可提建议: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服饰文化)教育,加深对传统服饰文化的理解,培养对传统服饰文化的感情;结合材料三“近几年,穿汉服从一种行为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汉服爱好者达500多万人。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商品成为了时尚”可提建议:进行积极引导,让中国传统服饰成为影响更广、更深的服饰新时尚。六、名著阅读(共8分)22.(本题4分)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作品人物文段或评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在制止暴乱过程中,保尔协助(1)工作,在拥挤的车站保尔把她从窗口拉上来。朱赫来提前一晚上破坏了叛军的接头点,暴动被及时制止。城市铁路运输系统即将瘫痪,粮食和木柴供应成了关键。《(2)》尼摩船长不一会儿,形势突变,鲨鱼张着它那好似巨剪似的血盆大口,向船长再次扑来,把他掀翻在地。船长危在旦夕。说时迟,那时快,尼德·兰手持捕鲸叉,如闪电般冲向鲨鱼,用锋利的捕鲸叉,一叉刺中鲨鱼要害。船长得救了。《朝花夕拾》(3)他出诊是一元四角,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4)》艾青——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2)《》(3)(4)《》(写诗歌名字)【答案】丽达《海底两万里》陈莲河《我爱这土地》【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结合“在制止暴乱过程中,保尔协助(1)工作,在拥挤的车站保尔把她从窗口拉上来。朱赫来提前一晚上破坏了叛军的接头点,暴动被及时制止。城市铁路运输系统即将瘫痪,粮食和木柴供应成了关键”可知,文段中的人物是丽达·乌斯季诺维奇。丽达是一个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优秀女共产党员。保尔在铁路工厂任团委书记时,与团委委员丽达在工作上经常接触,可是保尔以“牛虻”精神抵制自己对丽达产生的感情,后来他又错把丽达的哥哥当成了她的恋人,最后下定决心断绝了他们的感情,因而失去了与她相爱的机会。结合“不一会儿,形势突变,鲨鱼张着它那好似巨剪似的血盆大口,向船长再次扑来,把他掀翻在地。船长危在旦夕。说时迟,那时快,尼德·兰手持捕鲸叉,如闪电般冲向鲨鱼,用锋利的捕鲸叉,一又刺中鲨鱼要害。船长得救了”可知,文段中的故事出自于《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为救印度采珠人,与鲨鱼激烈搏斗,被鲨鱼掀翻在地,情况非常危急。尼德:兰手持钢又救出了压在鲨鱼底下的船长。结合“他出诊是一元四角,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可知,这个人物是出自于《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中的陈莲河。陈莲河是当时的一位“名医”,也是鲁迅父亲生病期间的“主治医生”,他用药奇特难寻,却异常昂贵,因此鲁迅每天奔走于药铺与当铺之间,还时常四处奔波,寻找草药。结合“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知,诗句出自于艾青的《我爱这士地》。《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据此作答。23.(本题4分)读书心得调查小组整理了同学们的读书心得,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深刻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一部作品。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旧思想交替更新。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旧北京,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社会底层人民苦不堪言……读完这部小说,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时代与社会影响着人生的选择”。时代与社会影响着人生的选择,祥子选择做“人力车夫”,有人评价是“顺势而为”,有人评价是“逆流而上”,请结合书中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答案一:我认为他选择做“人力车夫”是顺势而为,祥子虽然是个悲剧形象,但我们也应看到当时黑暗的社会为底层人民提供的生存空间有限,他们无法与黑暗的社会抗衡,祥子为了过上好日子,也曾有过“想买一辆车”的梦想,他来自农村,年轻、身强力壮,他的选择是适应他的实际情况。答案二:我认为他的选择是逆流而上,祥子虽然是个悲剧形象,但我们也应看到当时社会黑暗,所提供的生存空间有限,他依然心存梦想,想买一辆自己的车,并为此吃苦耐劳、不懈奋斗,不惧辛劳,不怕烈日和暴风雨……即使最初遭受一些打击,也没有放弃信心。【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骆驼祥子》作者老舍,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结合原著内容可知,祥子经历了人生“三起三落”。刚来到城市,他勤劳坚韧,有梦想,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己能养活自己,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祥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努力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和虎妞结婚为代价的。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祥子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他由一个有理想、老实健壮、善良坚韧、自尊自强、吃苦耐劳的青年变成麻木、吃喝嫖赌、穷困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祥子的遭遇,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祥子选择做“人力车夫”是“顺势而为”,可从祥子的选择符合当时社会现状,符合祥子的实际情况等角度进行分析。示例一:祥子选择顺势而为,从农村来北京拉洋车,是适应时代职业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