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推广方案TOC\o"1-2"\h\u32319第一章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概述 367271.1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发展历程 343891.2工业废水回用技术的重要性 3137891.3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现状与趋势 311566第二章物理法处理技术 4211152.1格栅过滤技术 4199122.1.1工作原理 4131722.1.2设备结构 4287122.1.3技术参数 4213942.2沉淀与澄清技术 4298762.2.1工作原理 5100762.2.2设备结构 593852.2.3技术参数 598982.3离心分离技术 5178872.3.1工作原理 5327112.3.2设备结构 5137982.3.3技术参数 510415第三章化学法处理技术 537923.1中和沉淀技术 5264103.1.1技术原理 5110953.1.2技术特点 6283703.1.3技术应用 6197883.2氧化还原技术 6277243.2.1技术原理 61153.2.2技术特点 6202793.2.3技术应用 6259053.3高分子絮凝技术 6288303.3.1技术原理 7106833.3.2技术特点 7250703.3.3技术应用 728066第四章生物法处理技术 7206824.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7273854.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736214.3生物膜法处理技术 822884第五章物理化学法处理技术 8316305.1超滤与纳滤技术 8252905.2反渗透技术 9306205.3吸附与离子交换技术 932392第六章工业废水回用技术 9273396.1直接回用技术 9285066.1.1概述 9246656.1.2技术类型 9167156.1.3技术优势与局限 10130176.2间接回用技术 10205916.2.1概述 10211486.2.2技术类型 10261706.2.3技术优势与局限 1071986.3回用水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10109216.3.1质量标准 10100056.3.2检测方法 1020378第七章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案例解析 11314557.1纺织废水处理案例 11204887.1.1项目背景 11151897.1.2废水处理工艺 11107587.1.3工程实施与效果 11146777.2化工废水处理案例 11291027.2.1项目背景 11277797.2.2废水处理工艺 11195467.2.3工程实施与效果 12184367.3食品废水处理案例 1279107.3.1项目背景 12108327.3.2废水处理工艺 12201767.3.3工程实施与效果 1226696第八章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12136708.1投资成本分析 12138688.2运营成本分析 1375298.3经济效益评价 131329第九章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环境效益分析 1399379.1污染物减排效果分析 13252759.1.1污染物种类及浓度分析 1424479.1.2污染物排放量分析 1437289.2资源循环利用效果分析 14142089.2.1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14264989.2.2回用技术应用范围 1479289.3环境风险评价 1426429.3.1污染物排放风险评价 1567869.3.2水资源利用风险评价 157399第十章推广策略与建议 151633310.1技术推广策略 152049310.2政策与法规支持 15380910.3产业协同发展建议 16第一章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概述1.1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发展历程工业废水处理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工业化的加速,工业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促使各国纷纷研究并发展相关处理技术。早期的工业废水处理主要依赖于物理方法,如沉淀、过滤等,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有害物质。20世纪50年代,化学处理技术逐渐得到应用,如中和、氧化还原等,有效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这些技术在处理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显著优势。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体系。1.2工业废水回用技术的重要性工业废水回用技术是指将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应用于生产、生活或其他领域的技术。工业废水回用具有重要意义:(1)缓解水资源短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工业废水回用可以减少新鲜水资源的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减轻环境污染:工业废水回用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3)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废水回用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4)促进技术创新:工业废水回用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为我国环保事业提供技术支持。1.3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现状与趋势当前,我国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以下为我国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现状与趋势:(1)技术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体系已基本形成,涵盖了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等多个环节。(2)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我国在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如膜生物反应器、高级氧化技术等。(3)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4)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企业对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市场前景广阔。(5)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我国在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第二章物理法处理技术2.1格栅过滤技术格栅过滤技术是工业废水处理中常用的物理预处理方法,其主要作用是拦截和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处理效率高等特点。格栅过滤技术主要包括粗格栅过滤和细格栅过滤两种形式。粗格栅主要用于拦截较大的悬浮物,如毛发、纤维、塑料等,以减少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细格栅则可以去除较小的悬浮物,如沙粒、石子等。2.1.1工作原理格栅过滤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格栅的间隙大小,将废水中的悬浮物拦截在格栅表面,清水则通过间隙流出。根据格栅间隙大小的不同,可分为粗格栅和细格栅。2.1.2设备结构格栅过滤设备主要由格栅、支架、驱动装置和清洗装置等部分组成。格栅是设备的核心部分,通常采用不锈钢、碳钢等材料制作,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2.1.3技术参数格栅过滤技术的技术参数主要包括格栅间隙大小、处理能力、驱动方式等。应根据废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合理选择技术参数。2.2沉淀与澄清技术沉淀与澄清技术是利用重力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自然下沉,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该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2.2.1工作原理沉淀与澄清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在静止状态下自然下沉。根据悬浮物的性质和处理要求,可分为沉砂池、初沉池和二沉池等。2.2.2设备结构沉淀与澄清设备主要包括沉砂池、初沉池、二沉池等。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沙粒、石子等无机颗粒;初沉池和二沉池则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悬浮物。2.2.3技术参数沉淀与澄清技术的技术参数主要包括沉淀时间、池体尺寸、水力负荷等。应根据废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合理选择技术参数。2.3离心分离技术离心分离技术是利用离心力作用,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清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处理方法。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等优点。2.3.1工作原理离心分离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离心力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清水分离。当废水进入离心设备后,在高速旋转的条件下,悬浮物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向设备外缘移动,清水则向设备中心流动,实现固液分离。2.3.2设备结构离心分离设备主要包括离心机、支架、驱动装置等部分。离心机是设备的核心部分,通常采用不锈钢、碳钢等材料制作,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2.3.3技术参数离心分离技术的技术参数主要包括离心速度、处理能力、驱动方式等。应根据废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合理选择技术参数。第三章化学法处理技术3.1中和沉淀技术中和沉淀技术是一种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来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碱性物质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调节废水pH值,使废水中的金属离子与氢氧化物结合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实现废水中金属离子的去除。3.1.1技术原理中和沉淀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将酸性废水与碱性废水混合,使废水中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水和相应的盐类。在适当的pH值条件下,废水中的金属离子与氢氧化物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通过絮凝、沉淀和过滤等后续处理,将沉淀物从废水中分离出来。3.1.2技术特点(1)操作简单,易于控制;(2)处理效果稳定,去除率高;(3)能有效降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4)适应性强,可处理多种类型的工业废水。3.1.3技术应用中和沉淀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电镀废水、采矿废水、化工废水等。3.2氧化还原技术氧化还原技术是利用氧化剂和还原剂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或易于去除的物质的方法。3.2.1技术原理氧化还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氧化剂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将其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还原剂与废水中的无机污染物发生还原反应,将其还原为无毒或低毒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废水中的污染物得到去除或转化。3.2.2技术特点(1)处理效果显著,能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2)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3)适应性强,可处理多种类型的工业废水;(4)无二次污染,环保功能良好。3.2.3技术应用氧化还原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应用广泛,如制药废水、染料废水、石油化工废水等。3.3高分子絮凝技术高分子絮凝技术是利用高分子絮凝剂对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细小颗粒进行絮凝处理,使其聚集成较大颗粒,便于后续处理。3.3.1技术原理高分子絮凝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高分子絮凝剂通过吸附、架桥、压缩双电层等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细小颗粒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便于后续的沉淀、过滤等处理。3.3.2技术特点(1)絮凝效果显著,能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2)耐腐蚀、耐高温,适应性强;(3)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4)无二次污染,环保功能良好。3.3.3技术应用高分子絮凝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造纸废水、印染废水、食品加工废水等。第四章生物法处理技术4.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在充足的溶解氧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的一种处理方法。该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曝气充氧,使好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活性污泥,进而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该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适应性强、运行稳定等特点。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通过在填料上培养生物膜,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成本低等优点。4.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的一种处理方法。该技术主要包括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和厌氧生物滤池(AF)等。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UASB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等特点。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厌氧污泥床中的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厌氧生物滤池(AF):AF是一种以固定床反应器为基础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填料上的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4.3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生物膜法处理技术是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的一种处理方法。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适应性强、运行稳定等特点。生物膜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悬浮填料生物膜法:该方法是将悬浮填料投入反应器中,废水通过填料层,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2)固定床生物膜法:该方法是将填料固定在反应器中,废水通过填料层,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3)流化床生物膜法:该方法是将填料与废水混合,形成流化床,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4)移动床生物膜法:该方法是将填料置于移动床中,废水通过填料层,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根据废水性质和排放要求选择合适的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第五章物理化学法处理技术5.1超滤与纳滤技术超滤与纳滤技术是近年来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超滤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实现溶液中高分子物质与低分子物质分离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等优点。纳滤则是在超滤的基础上,通过调节操作压力,实现对溶液中离子、有机物等微小分子的截留。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超滤与纳滤技术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生物等杂质。这两种技术还能实现对废水中部分有用物质的回收,如蛋白质、糖类等。目前超滤与纳滤技术在纺织、造纸、食品等行业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5.2反渗透技术反渗透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在压力作用下,使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透过膜,而溶质分子被截留的方法。反渗透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细菌等污染物。反渗透技术的优点在于处理效果好、水质稳定、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等。目前反渗透技术在电力、化工、制药等行业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还能实现废水的深度处理,提高回用水的质量。5.3吸附与离子交换技术吸附与离子交换技术是利用吸附剂或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或离子交换的过程。这两种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吸附技术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活性硅藻土等。离子交换技术则主要应用于去除废水中的离子,如钙、镁、钠等。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具有固定离子交换功能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能够实现离子的高效去除。吸附与离子交换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可以实现对废水中污染物的深度处理,提高回用水的质量。这两种技术还具有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在环保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第六章工业废水回用技术6.1直接回用技术6.1.1概述直接回用技术是指将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不经其他中间过程,直接用于生产过程或其他用途的回用方式。该技术具有处理流程短、运行成本低、水质要求高等特点。6.1.2技术类型(1)物理法:包括过滤、微滤、超滤、纳滤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生物等。(2)化学法:包括氧化、还原、中和、沉淀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重金属等。(3)生物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6.1.3技术优势与局限直接回用技术的优势在于流程简洁、运行成本低,但局限性在于对废水水质要求较高,需针对具体行业和废水类型进行定制化处理。6.2间接回用技术6.2.1概述间接回用技术是指将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先进行预处理,然后再用于生产过程或其他用途的回用方式。该技术具有较高的水质要求,适用于多种行业。6.2.2技术类型(1)预处理技术:包括调节池、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等,主要用于提高废水水质,降低污染物浓度。(2)深度处理技术:包括反渗透、离子交换、电渗析等,主要用于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重金属等。(3)组合处理技术:将多种处理技术组合使用,以满足不同行业的水质要求。6.2.3技术优势与局限间接回用技术的优势在于具有较高的水质保证,适用于多种行业,但局限性在于处理流程较长、运行成本较高。6.3回用水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6.3.1质量标准回用水的质量标准应参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GB/T199232005)等相关标准执行。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悬浮物(SS):≤10mg/L(2)化学需氧量(COD):≤50mg/L(3)生化需氧量(BOD5):≤10mg/L(4)氨氮(NH3N):≤5mg/L(5)重金属离子:≤0.1mg/L(6)其他指标:如色度、总硬度、pH等,根据具体行业要求确定。6.3.2检测方法回用水的检测方法包括:(1)化学分析:采用滴定、比色、色谱等分析方法,检测水中各项指标。(2)仪器分析:采用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光谱、气质联用等仪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3)生物检测:采用生物毒性试验、生物指示物等方法,评估回用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上述检测方法,保证回用水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为工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水源。第七章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案例解析7.1纺织废水处理案例7.1.1项目背景纺织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具有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组分复杂等特点。本项目位于某纺织工业园区,旨在对纺织废水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和水资源回用。7.1.2废水处理工艺本项目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的工艺路线。预处理主要包括格栅、调节池、混凝沉淀等单元;生化处理采用A2/O工艺,去除有机物和氮磷;深度处理包括活性炭吸附、膜分离等单元,保证废水达标排放。7.1.3工程实施与效果项目自2018年开始实施,经过2年建设,于2020年底完成。实际运行数据显示,纺织废水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稳定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3242012)的要求。7.2化工废水处理案例7.2.1项目背景化工行业废水具有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毒性大等特点,本项目位于某化工园区,针对化工废水进行处理,降低环境污染。7.2.2废水处理工艺本项目采用“预处理高级氧化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的工艺路线。预处理主要包括格栅、调节池、混凝沉淀等单元;高级氧化采用臭氧氧化技术,降解难降解有机物;生化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有机物和氮磷;深度处理包括活性炭吸附、膜分离等单元,保证废水达标排放。7.2.3工程实施与效果项目自2019年开始实施,经过1年建设,于2020年底完成。实际运行数据显示,化工废水处理效果显著,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化学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的要求。7.3食品废水处理案例7.3.1项目背景食品工业废水具有水质波动大、有机物浓度高等特点,本项目位于某食品工业园区,针对食品废水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和水资源回用。7.3.2废水处理工艺本项目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的工艺路线。预处理主要包括格栅、调节池、混凝沉淀等单元;生化处理采用好氧生物膜法,去除有机物和氮磷;深度处理包括活性炭吸附、膜分离等单元,保证废水达标排放。7.3.3工程实施与效果项目自2017年开始实施,经过1年建设,于2018年底完成。实际运行数据显示,食品废水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稳定达到《食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2013)的要求。第八章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经济性分析8.1投资成本分析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投资成本主要包括设备购置费用、土建工程费用、安装调试费用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费用。以下为详细的投资成本分析:(1)设备购置费用:根据废水处理规模、处理工艺及设备功能等因素,设备购置费用有所不同。主要包括废水预处理设备、生化处理设备、深度处理设备、污泥处理设备等。(2)土建工程费用:包括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改造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土建工程费用受工程规模、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3)安装调试费用:包括设备安装、调试以及人员培训等费用。安装调试费用与设备类型、安装难度等因素相关。(4)相关配套设施费用:包括电力、水源、排水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费用。配套设施费用受项目所在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影响。8.2运营成本分析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设备维护费用、化学品费用、污泥处理费用以及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费用。以下为详细的运营成本分析:(1)人工费用:包括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及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人工费用受人员数量、工资水平等因素影响。(2)设备维护费用:包括设备维修、保养、更换零部件等费用。设备维护费用与设备功能、运行时间等因素相关。(3)化学品费用:包括废水处理过程中所需的化学药剂费用。化学品费用受废水水质、处理工艺等因素影响。(4)污泥处理费用:包括污泥浓缩、脱水、处置等费用。污泥处理费用与污泥产量、处理工艺等因素相关。(5)其他费用:包括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水、电、蒸汽等能源消耗费用,以及废水排放费、环保罚款等。8.3经济效益评价经济效益评价是衡量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以下为经济效益评价的几个方面:(1)投资回收期:根据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计算投资回收期,评估项目的投资风险和盈利能力。(2)内部收益率:计算项目内部收益率,评估项目的投资效益。(3)净现值:计算项目净现值,评估项目的盈利能力。(4)成本效益分析:对比项目投资成本和产生的经济效益,评估项目的经济合理性。(5)社会效益分析:分析项目对社会环境、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评估项目的社会价值。第九章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环境效益分析9.1污染物减排效果分析9.1.1污染物种类及浓度分析通过对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机污染物:采用高级氧化、生物处理等技术,可以有效降解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降低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的浓度。(2)重金属污染物:通过离子交换、膜分离等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铅、镉、汞等,减轻对环境的污染。(3)氮磷污染物:采用脱氮除磷工艺,可以降低废水中的氮、磷含量,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9.1.2污染物排放量分析通过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以下是几种主要污染物的减排效果:(1)COD减排效果: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COD排放量可降低50%以上。(2)BOD减排效果:采用生物处理技术,BOD排放量可降低60%以上。(3)重金属排放量:采用离子交换、膜分离等技术,重金属排放量可降低80%以上。9.2资源循环利用效果分析9.2.1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通过以下措施,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可得到显著提高:(1)废水深度处理:将废水处理至符合回用标准,实现循环利用。(2)中水回用: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生产工艺、绿化、冷却等方面。(3)雨水收集利用:收集雨水用于生产工艺、绿化、冷却等。9.2.2回用技术应用范围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在以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化工、制药、纺织等高耗水行业。(2)城市生活用水。(3)农业灌溉。9.3环境风险评价9.3.1污染物排放风险评价采用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风险。以下是对几种主要污染物的风险评价:(1)有机污染物:通过降解有机污染物,降低COD和BOD浓度,减轻对水体的污染。(2)重金属污染物:通过离子交换、膜分离等技术,降低重金属离子排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房购置定金合同
- 剪纸艺术在不同文化中的传播计划
- 小学四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评价计划
- 小学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复习计划
- 事假与病假政策协议
- 旅游景区绿化设计合同
- 青岛版小学科学课堂互动计划
- 2024-2025学年度学校信息化教学工作计划
- 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计划
- 2025年制造业生产工作总结及2025年提升计划范文
- DB34∕T 2290-2022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规程
- 概览中外民间美术 课件 2024-2025学年赣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 停车场管理移交协议书模板
- 医院伦理审查批件
-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2
- 2024年新高考II卷高考政治+历史+地理试卷(真题+答案)
- 奶制品风味物质合成与改良技术
- 2024年6月四川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GA/T 2133.1-2024便携式微型计算机移动警务终端第1部分:技术要求
- 六年级下册外研新版M7U1 He spent about twenty-one hours in space.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