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易错点梳理试题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易错点梳理试题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易错点梳理试题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易错点梳理试题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易错点梳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易错点梳理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要求:从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填入题中的横线上。1.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友李生,年二十有五,而其志气之不凡,人莫之许也。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然后能出其类,拔乎其萃,自致于圣贤之域。D.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鸿渐于陆,佯佯若无所归。B.然后能出其类,拔乎其萃,自致于圣贤之域。C.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友李生,年二十有五,而其志气之不凡,人莫之许也。B.然后能出其类,拔乎其萃,自致于圣贤之域。C.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友李生,年二十有五,而其志气之不凡,人莫之许也。B.然后能出其类,拔乎其萃,自致于圣贤之域。C.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下列句子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友李生,年二十有五,而其志气之不凡,人莫之许也。B.然后能出其类,拔乎其萃,自致于圣贤之域。C.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下列句子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友李生,年二十有五,而其志气之不凡,人莫之许也。B.然后能出其类,拔乎其萃,自致于圣贤之域。C.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友李生,年二十有五,而其志气之不凡,人莫之许也。B.然后能出其类,拔乎其萃,自致于圣贤之域。C.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8.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友李生,年二十有五,而其志气之不凡,人莫之许也。B.然后能出其类,拔乎其萃,自致于圣贤之域。C.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9.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友李生,年二十有五,而其志气之不凡,人莫之许也。B.然后能出其类,拔乎其萃,自致于圣贤之域。C.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0.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友李生,年二十有五,而其志气之不凡,人莫之许也。B.然后能出其类,拔乎其萃,自致于圣贤之域。C.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二、填空题要求:根据上下文,在下列各题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1.《论语》中,孔子曰:“学而时习之,______。”2.《孟子》中,孟子曰:“______,人恒爱之;______,人恒敬之。”3.《庄子》中,庄子曰:“______,______。”4.《左传》中,晋文公曰:“______,______。”5.《史记》中,司马迁曰:“______,______。”6.《诗经》中,有“______,______。”7.《楚辞》中,屈原曰:“______,______。”8.《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曰:“______,______。”9.《红楼梦》中,贾宝玉曰:“______,______。”10.《西游记》中,唐僧曰:“______,______。”三、简答题要求: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论语》中“仁”的概念及其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2.简述《孟子》中“性善论”的观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3.简述《庄子》中“逍遥”思想的内涵及其在道家哲学中的地位。4.简述《左传》中“礼”的概念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5.简述《史记》中“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评价及其原因。6.简述《诗经》中“风、雅、颂”的分类及其特点。7.简述《楚辞》中“楚辞”的起源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8.简述《三国演义》中“智、勇、仁、义”的价值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9.简述《红楼梦》中“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及其反映的社会现实。10.简述《西游记》中“取经”主题的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四、古文翻译题要求: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3.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4.左丘明曰:“国之所以治者有三:一曰法制,二曰教化,三曰风俗。”5.司马迁曰:“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6.诗经《关雎》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7.屈原《离骚》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8.诸葛亮《出师表》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9.曹雪芹《红楼梦》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10.吴承恩《西游记》曰:“唐僧取经,我佛祖赐唐僧紫金铃一个,可保他一路平安。”五、文言文断句题要求:请根据文意,在下列各句中正确断句。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4.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10.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六、阅读理解题要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阅读下列《论语》中的段落,回答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请解释“说”在文中的意思。(2)请翻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3)请简述这段话的主旨。2.阅读下列《孟子》中的段落,回答问题。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1)请解释“畔”在文中的意思。(2)请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3)请简述这段话的主旨。3.阅读下列《庄子》中的段落,回答问题。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1)请解释“殆”在文中的意思。(2)请翻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3)请简述这段话的主旨。4.阅读下列《左传》中的段落,回答问题。左丘明曰:“国之所以治者有三:一曰法制,二曰教化,三曰风俗。”(1)请解释“治”在文中的意思。(2)请翻译“国之所以治者有三:一曰法制,二曰教化,三曰风俗。”这句话。(3)请简述这段话的主旨。5.阅读下列《史记》中的段落,回答问题。司马迁曰:“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1)请解释“信”在文中的意思。(2)请翻译“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这句话。(3)请简述这段话的主旨。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选择题1.B解析思路:选项A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选项C中的“之”用于修饰名词;选项D中的“之”用于宾语前置的标志。选项B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与例句用法相同。2.A解析思路:选项B中的“而”用于转折;选项C中的“而”用于递进;选项D中的“而”用于并列。选项A中的“而”用于转折,与例句用法相同。3.B解析思路:选项A中的“其”用于指示代词;选项C中的“其”用于代词;选项D中的“其”用于代词。选项B中的“其”用于指示代词,与例句用法相同。4.D解析思路:选项A中的“以”用于目的;选项B中的“以”用于结果;选项C中的“以”用于手段。选项D中的“以”用于目的,与例句用法相同。5.B解析思路:选项A中的“于”用于介词;选项C中的“于”用于介词;选项D中的“于”用于介词。选项B中的“于”用于介词,与例句用法相同。6.A解析思路:选项B中的“为”用于动词;选项C中的“为”用于介词;选项D中的“为”用于动词。选项A中的“为”用于动词,与例句用法相同。7.A解析思路:选项B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选项C中的“之”用于修饰名词;选项D中的“之”用于宾语前置的标志。选项A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与例句用法相同。8.A解析思路:选项B中的“而”用于转折;选项C中的“而”用于递进;选项D中的“而”用于并列。选项A中的“而”用于转折,与例句用法相同。9.A解析思路:选项B中的“其”用于指示代词;选项C中的“其”用于代词;选项D中的“其”用于代词。选项A中的“其”用于指示代词,与例句用法相同。10.A解析思路:选项B中的“以”用于目的;选项C中的“以”用于结果;选项D中的“以”用于手段。选项A中的“以”用于目的,与例句用法相同。二、填空题1.不亦说乎解析思路:根据《论语》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知,“说”通“悦”,愉快。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解析思路:根据《孟子》原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知,这句话表达了人应该保持节操,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解析思路:根据《庄子》原文“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可知,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应该保持独立自主,不被他人的赞誉或非议所影响。4.礼之用,和为贵解析思路:根据《左传》原文“礼之用,和为贵。”可知,这句话表达了礼的作用在于调和人际关系,和谐为贵。5.谣言,足以伤民解析思路:根据《史记》原文“谣言,足以伤民。”可知,这句话表达了谣言的传播可能会伤害民众的感情。6.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解析思路:根据《诗经》原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知,这句话描述了一位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所喜好的伴侣。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解析思路:根据《离骚》原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8.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解析思路:根据《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