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检测卷(1)原卷版_第1页
2025届山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检测卷(1)原卷版_第2页
2025届山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检测卷(1)原卷版_第3页
2025届山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检测卷(1)原卷版_第4页
2025届山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检测卷(1)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页,共10页第9页,共10页2025届山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检测卷(1)·原卷版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材料一:从古至今,我国对大海的探索从未停止。进入21世纪,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于2002年将“7000米载人潜水器”研制项目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2009年,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集成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研制成功。“蛟龙号”的外形像一头张开嘴的大白鲨,可搭载3名潜航员。“蛟龙号”的载人耐压舱采用钛合金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强度高、密度低、抗腐蚀性能高和低温环境下性能好的特点。“蛟龙号”的头部安装着16盏照明灯,在漆黑的海底为潜航员提供照明。载人耐压舱的前方设有观测窗,供潜航员用肉眼直接观测海底。为了对抗深海的压强,观测窗非常厚,外大内小,整体为锥台形。观测窗的下方装有两只机械手,左右各一,长度近2米,7个关节都能灵活运动,抓举力约为50~70kg。在两只机械手的中间是采样篮,潜航员一旦发现目标,就可以操纵机械手进行抓取,将采集到的样品放到采样篮里。潜水器上浮和下潜是靠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的。潜水器想要下潜,必须增加自身重量,这就要用到压载铁。下潜前,潜航员经过计算,将相应重量的压载铁挂在“蛟龙号”下腹部两侧的凹槽内。下潜至预定深度时,潜航员会适时抛掉一定数量的压载铁,实现悬停。当任务完成后,压载铁会被逐一抛掉,保证“蛟龙号”安全地浮上海面。(摘编自萧星寒《“蛟龙”出海》)材料二:海洋,人类的摇篮和故乡,一些具有先见之明的战略家早就指出:“新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拥有了探求深海的能力,谁就占据了先机。”上世纪末,作为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世界海洋大国,我国就已将目光投向了海底——征服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形成已有6000万年,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深达11034米。下潜至7000米,征服这条海沟,标志着我国将拥有成熟的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具备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但7000米谈何容易。“7000米载人潜水器”立项之初,我国曾研制过的载人潜水器只有600米。就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一位退休“老帅”再次出山。他就是徐芑南。2002年,徐芑南已经退休6年了,在定居美国的儿子家里安度晚年。但年初一个来自中国的越洋电话,让他的生命之树绽开了新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教授在电话中告诉徐芑南:“老伙计,7000米载人潜水器立项了!我们想来想去,还是要请你出山。”“是吗?太好了!”放下电话,徐芑南激动万分,恨不得第二天就要回国。可家人们担心:他已经66岁了,而且身患心脏病、高血压、偏头痛等多种疾病,一只眼睛仅存光感,此时是需要安心静养的时候了!徐芑南却摆摆手说:“我一思考潜水器,头就不痛了,血压也不高了。只要能为国家做好潜水器,我身上就感觉舒坦。”就这样,已经66岁的徐芑南成为了“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这一任职,就是整整10个春秋。以徐芑南为首的702所水下工程研究室,承担着潜水器本体成型以及总装联调的重任。徐芑南曾说:“完成这样一项系统工程,最重要的就八个字:全局观点,统筹兼顾。”这8个字说来简单,实施起来难度却非常之大。一块块难啃的技术骨头背后,是数不清的尝试、挫折、改进和提高。多年后徐芑南回忆说:“这台潜水器有12个分系统,每个分系统都有自己的难点,每个问题都必须要解决,不能有短板。”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个方面都呕心沥血、精益求精,一点一点探求着,才能闯过一道道难关。有人说,徐芑南的人生高度,几乎可以用中国深海潜水器的下潜深度来衡量:600米、1000米、3000米、6000米、7000米。中国载人深潜每前进一步都有他的杰出贡献,他的梦想随着潜水器的下潜,不断深入到更蓝更深的海域。从风华正茂的少年到鬓发染霜的老人,贯穿徐芑南整个人生旅程的就一条主线——深潜,让祖国的潜水器潜入海底,去领略那充满奥秘的海底画卷,去探寻那无穷无尽的海底宝藏。(摘编自许晨《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材料三:2024年8月18日,“蛟龙号”第300次下潜,在世界瞩目中再次展现了中国深潜的实力。“蛟龙号”不断刷新中国深度,为世人带来了源自深海的中国故事。这些故事的背后,凝结着中国精神,浓缩着中国经验。未来,我们要想在创新驱动轨道上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就必须进一步把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蛟龙号”的成功,离不开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支撑。“蛟龙号”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调动100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力量,吸纳不同领域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可以说,没有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资源配置模式,就不可能有下潜深度频频刷新的中国故事。这再次生动说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持续深入推进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重大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精神。国家各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这些精神的支撑。这些精神也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构成了鲜明的科技创新文化传统,成为不断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不竭动力。“国之所需,我之所向”是科研人员报效祖国的神圣担当,也是众多科研工作者共同的初心。历史沧海桑田,中国科研工作者的理想追求和责任担当却从未变迁。(摘编自申峥峥《展示中国科技创新最“深”实力》)1.阅读材料,完成“蛟龙号”结构图示的填空。(3分)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蛟龙号”借助压载铁来调整自身重量,实现上浮、下潜和悬停,以便潜航员在预设深度作业。B.海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一个国家是否有探求深海的能力,取决于其是否抓住先机。C.徐芑南始终以潜水器研发为业,只要能继续研究潜水器,他就精神振奋,病痛也会有所好转。D.我国科技工作者铸就的中国精神,对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总体介绍“蛟龙号”7000米载人潜水器,清楚明了地说明了它的主要构造和部分工作原理。B.材料二叙述了徐芑南再次出山的经过,表现了徐芑南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一心要为国家贡献力量。C.材料二多次引用徐芑南原话,不仅展示人物内心所想,还丰富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使议论更有说服力。D.材料三分析了“蛟龙号”研制成功的重要因素,指明我国在创新驱动轨道上赢得主动与优势的方向。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语言特点。(4分)5.材料二作者说:“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蛟龙号”研制成功背后展现出的中国形象。(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雪落北方静悄悄查干前几天北京大雪,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下得很大,也很有气势,有点像白盔白马挥戈而来的古代兵士,在战地冲锋。推楼窗望将过去,整个北京城银装素裹,且闪着寒光,亭台楼阁,水岸绿道,一片雪白。而视野中的中国尊和景山万春亭,在雪光的反衬下,显得越发高耸起来。大街小巷,车行如狸,行人明显少了许多。只是在安定门大桥上,有一位红衣女子,打着红色雨伞,牵着她孩子的小手,匆匆而走,像雪地里摇曳的一朵长春花。这是生活之美,是白雪营造的佳作。雪,纷纷扬扬地在飘落,使人想起天女散花这一类画面。此时,这座古城,一片宁谧,听不见车声、人声和犬吠声。连风都压低了嗓门儿,唯恐显得不雅观,惊吓了他人。悠然而落的雪片,飘飘欲仙,使这一座古城,显得静静然,悄悄然,仿佛无人之境,使人想起空山鸟语这一境界。此刻,静静然,悄悄然的,何止是这一座古老都城,那些星罗棋布的村村庄庄,广大的田野和无边的大草地,都在雪飘的宁静氛围下安然入睡。①此刻的雪,是不是一曲慈母唱给她初生婴儿的摇篮曲?此刻的广袤北方,除了静,就是空。唐人柳宗元在他的五言绝句《江雪》里状写雪后景色:“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何等空静,何等寂然?而诗人艾青借一位科尔沁诗人的口吻说:“北方是悲哀的。”其实,如今的北方,一点也不悲哀,它的辽远,它的豪阔,它的富有,一点也不输富饶的南国。目下显得空且静,是因为白雪在呵护着它。诗人毛泽东,对雪下北方的描摹真是绝笔,自古至今无人能够超越它。你看,如斯豪阔的北方,是悲哀的吗?诗人所看到的,是空而静的表象下,藏匿着多么蓬勃的生命个体?有时,静的潜能,会超越动的暴发力。有关雪后北方,我写下不少的文字,然而,有关雪后北方的静态,在这篇文字里要着重思考和描摹。因为它的大静,我才开始思考人类世界正在失去的冷静与深思的哲思意味。②我们不可以只赞美骏马在辽阔草原上的飞驰奔腾,而忽略一匹马对着北风孤独嘶鸣的内心独白。有一年,我在西苏尼特草原上独自欣赏雪落北方的壮阔场面。雪片,不声不响地飘然而落,轻轻然飘落,唯恐击疼地面上万千物体似的。大地开始换装,由土灰色变为白色,白色蒙古包很快与大地连成一片,不分彼此了。在包房前方的雪原上,有一群野羊,斜驰而过,它们的蹄印,即刻又被雪片掩没。马群于远方的丘陵地带,在静静地走,披一身雪披在走,此刻,没有一匹马会打破雪的宁静,而嘶鸣一声。羊群,也吞咽了它往日的咩咩声,安静地寻找所露不多的草尖。所望之中,像一片白云,在雪地上移动。而鹰,敛翅落于不远的山岗上,静静然凝视远方,像一尊雕塑。北方大地,安然一片。雪,使一切灵魂宁静。鞍马在包外站立,牧马人在包房里饮酒。唯套马杆横在包门外,似乎进入往日梦乡。雪,仍在落,厚度在加码。③天光,渐渐暗淡了下来,牛羊在归牧。从蒙古包的套那(天窗),飘出奶茶与手扒肉的香味。额吉走出包房,清扫门前雪和通向畜栏的道路。夜,悄然来临。一盏微弱的灯光和热气,从包门透出。那是茫茫雪原上,唯一的生存标志。广大的草地,夜幕四合,雪光使大地披一身神秘的青光。使我蓦然想起唐人刘长卿五律《龙门八咏》里那一句千古名句“千峰明一灯”来。我在庐山牯岭镇逗留两晚,夜里出来寻找那一盏明灯,却无收获,因为如今的庐山群峰,灯火灿若繁星,与唐时截然不同。④只是没了那个千峰明一灯的诗意境界。而眼下雪原上孤独的灯火,使我联想,也是一种诗意契合吧遂想起一件往事,几十年前我在杜尔伯特草原上一家牧人包房里,所看到的情景。也是一个雪夜,雪在下,很厚。那时的边防线不大安宁,边防战士日夜巡逻,马不停蹄。那天半夜,老额吉寂然起身,点燃风灯,升火,煮起一大锅奶茶,并拿出奶食和炒米、点心。我有些纳闷儿,问:额吉怎么大半夜熬起奶茶来?家里有牧马人吗?她长叹一声:这么大的雪,孩子们可受苦了,哎,霍热嘿(可怜)。额吉边说边推开包门,只见一小队边防战士走近包房,额吉迎了上去,拍打他们身上的雪,慈悲之态,让余动容。那个温馨的场面,至今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话归正传,还是说雪。雪落北方静悄悄,这是一种大境界,是母亲的大自然,赐福给北方人的大礼包,是圣洁的一帧祝词,也是殷殷嘱托。借问诸君,如今人类所迫切需要的,不就是一个圣洁的静字吗?你以为如何?(有删改)文本二: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本一写红衣女子打着红伞在雪天出行,用颜色的反差,凸显苍茫洁白的大雪背景,写法及效果与文本二上阕结尾三句相同。B.文本一中反复用“静静然,悄悄然”来写大雪时的北方城乡,用词宛如梦语呢喃,表达出作者对当下安宁生活的赞美与陶醉。C.作者不认同“北方是悲哀的”,不但因为北方“一点也不输富饶的南国”,也因为作者对北方的“空”“静”有自己独到的理解。D.文本一以轻灵笔调描写雪落北方的空静,文本二以豪壮之词写北方雪景的宏伟,二者风格不一,但都体现了作者的赤子情怀。7.对文本一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句子①以“摇篮曲”比喻飘飞的雪,连通了听觉与视觉,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雪的独特感受。B.句子②拿草原常见的场景来类比,形象地表达出思考与描摹雪后北方静态的意义,富有意味。C.句子③描绘了一幅牛羊晚归图,其意境与陶渊明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颇为相似。D.句子④中用“只是”表示弱转折,暗含了作者虽有遗憾,但更为庐山今日繁荣而欣喜的心情。8.文本一第5段与文本二上阕描写雪景,均给人以“壮阔”之感,这一描写效果各是如何取得的?请简要分析。(4分)9.文本一和文本二除写景外,还都融入了写人叙事的内容,这对于文本的写景、抒情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天。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记之。——选自欧阳修《伐树记》材料二: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絮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节选自庄子《庄子·内篇·逍遥游》10.文本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其下之地A最壤腴B以杏C故D特E不得F蔬G是H亦I宜薪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凡”,指总计、总共,与《出师表》中“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的“凡”字词义相同。B.“者”,指“……的人”,与《归去来兮辞》中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者”字用法相同。C.“诚”,指确实、实在,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的“诚”字词义不同。D.“善”,意动用法,指“认为……是对的”,与《师说》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字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为寓言性的哲理文章,在问答过程中层层递进,清晰地反映作者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B.材料一中守圃之人认为樗树、杏树根壮,妨碍其他植物生长,应砍除,欧阳修也赞成这一观点。C.材料二通过匠石与其徒弟的对话,以小见大,以栎树被视为神树一事,揭示了“无用之用”的哲理。D.材料二中匠石认为栎树得以保全,是因其无用,做成船会沉,做成棺材会腐朽,做器具会很快毁坏,做门户会流出污浆,做柱子会被蛀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2)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14.在看待事物的“材与不材”时,欧阳修与庄子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灵运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昏旦”二句,既从纵向时间上概括了一天的观览历程,又从横向空间上展示了天地自然的立体全景。B.“出谷”二句,承上启下,一则点明游览时间为一整天,与首句“昏旦”呼应;同时又暗中为下文写傍晚湖景作过渡。C.后四句为游览后悟出的哲理,诗人认为人应淡泊处世,不必过于重视穷达荣辱等身外之物;应时时感到惬意自足,不必违背宇宙万物的至理常道。D.本诗前六句总括写石壁游览之乐,次六句摄取最生动的山水镜头迭映于诗中,再写舍舟登岸,打开东侧之门等系列动作,后四句以玄理收尾,全诗融情、景、理于一炉。16.诗中画横线的四句写景颇具匠心,请结合文本进行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明发现“鱼雁传书”这一典故经常在古诗中出现,含蓄地表达相思之苦,《春江花月夜》中有相关的表述:“,。”(2)荀子《劝学》中“,”与《红楼梦》中“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表达了相同的生活智慧。(3)“飞花令”是中国古人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课间,小语和小文邀请你一起玩飞花令——“镜”。小语先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小文接着说:“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你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环境相对稳定,手工业、商业快速发展,随着15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始,中外文化交流与碰撞更加频繁。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纹饰发展的沉淀期。一如清人蒋士铨诗云:“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