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大地出现多处以农业为基础的古文明,考古学家称此现象为“满天星斗”。而距今约4000年左右,许多中原之外灿烂一时的古文化出现“月朗星稀”的现象。由“满天星斗”到“月朗星稀”的现象说明了中华文明具有的特点是()A.起源最早 B.多元一体 C.独树一帜 D.领先世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大地出现多处以农业为基础的古文明,考古学家称此现象为‘满天星斗’。”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而距今约4000年左右,许多中原之外灿烂一时的古文化出现‘月朗星稀’的现象。”反映出中华文明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由“满天星斗”到“月朗星稀”的现象说明了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其他文明的起源信息,无法说明中华文明起源最早,排除A项;材料并未对比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体现不出独树一帜的特点,排除C项;材料无法说明中华文明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2.据史料记载,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的征兵征粮经常达不到定额,民众对官府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秦国新法实施之后,秦国百姓踊跃参军入伍,登记入伍的场所常常挤满了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新法”中的()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厉行法治 D.焚烧诗书【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的征兵征粮经常达不到定额,民众对官府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秦国新法实施之后,秦国百姓踊跃参军入伍,登记入伍的场所常常挤满了人”可以得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措施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得益于奖励军功,B项正确;“重农抑商”体现不出对材料中“踊跃参军”的内容,排除A项;“厉行法治”可以重塑社会秩序,与人们愿意参军纳粮关系不大,排除C项;“焚烧诗书”限制了思想,对题干材料的民众老百姓没有多少吸引力,排除D项。故选B项。3.下列有关秦始皇的功绩,表述正确的有()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广郡县制③推行刺史制度④统一文字和度量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秦朝中国。秦朝最早确立皇帝制度。嬴政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①正确。秦始皇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②正确。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③错误。秦始皇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④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4.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对两汉文化的代表成就评价正确的是()选项成就评价A《神农本草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B乐府诗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C造纸术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A.A B.B C.C D.D【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A项正确。汉赋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排除B项;蔡伦改良了造纸术,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排除C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D项。故选A项。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如下图中①政权统治时期()A.开辟了丝绸之路 B.实现了短暂统一 C.发行了纸质货币 D.出现了活字印刷【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分裂状态结束于西晋,故①是西晋,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统一王朝,B项正确;西汉时期,开辟了丝绸之路,排除A项;北宋时期,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排除C项;活字印刷出现于北宋,排除D项。故选B项。6.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经济繁荣,政策开明。下面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是()A.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B.鉴真东渡 C.遣唐使来华 D.玄奘西游天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设问“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主要体现为册封、设置机构、和亲等,如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A项正确;鉴真东渡属于唐朝对外交往的内容,排除B项;遣唐使来华属于唐朝与日本的对外交流,排除C项;玄奘西游天竺体现的是对外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7.唐朝礼部员外郎沈既济曾言:“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十二天)而周闻天下。”与这一描述相关的选官制度是()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十二天)而周闻天下。”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唐代读书人对进士及第的推崇,甚至将其列为人生的遗憾,这与科举制密切相关,D项正确;世袭制指的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排除A项;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其依据是孝廉,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其依据主要是门第,排除C项。故选D项。8.中国古代在某个领域取得极高成就的人常被尊称为“圣”。下列历史人物中属于隋唐时期的是()①“医圣”张仲景②“画圣”吴道子③“书圣”王羲之④“诗圣”杜甫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隋唐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尊称画圣,②符合题意;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④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项正确;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王羲之是东晋人,擅长行书,被称为“书圣”,③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9.如图是中国某朝代的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该制度始于()A.西周 B.东汉 C.隋朝 D.北宋【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根据结构图中的“同平章事”“枢密院”“枢密副使”等机构可知,这是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意在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西周并未建立君主专制,排除A项;东汉和隋朝没有参知政事和三司使,排除B、C项。故选D项。10.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A.猛安谋克 B.行省制度 C.改土归流 D.将军辖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元朝时期。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创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B项正确;猛安谋克制是金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排除A项;改土归流是指明清时期对地方土司制度进行改革,将其改为由中央政府直接派任流官治理的制度,排除C项;康熙至乾隆年间,逐渐形成三个将军辖区:盛京(奉天)、吉林、黑龙江,地位拟于内地之行省,排除D项。故选B项。1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辉煌,长期领先于世界。以下说法正确是()A.贾思勰,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B.孙思邈、北魏农学家、绘制的《禹贡地域图》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C.祖冲之、唐朝医学家、所著《千金方》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D.郭守敬、元朝天文学家、编定《授时历》、测定回归年平均长度领先于世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郭守敬是元朝天文学家,编定《授时历》,测定回归年平均长度领先于世界说法正确,D项正确;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排除A项;贾思勰是北魏农学家,编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禹贡地域图》是西晋裴秀绘制,排除B项;孙思邈唐朝医学家,所著《千金方》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排除C项。故选D项。12.在欧洲开启大航海时代之际,被海洋环绕的明王朝却长期实行海禁政策,明朝的外交政策和平而保守,对开拓航线、扩张领土以及获取海外财富显得兴味索然。然而,在全球浪潮的冲击下,这个陆地王朝仍然被裹挟进海洋的时代,卷入更为宏大的历史进程中。下列不符合这一论断的是()A.宦官专权 B.郑和下西洋 C.白银流入 D.沿海倭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宦官专权是政治腐败的表现,与被迫卷入“海洋的时代”无关,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对外和平交往的表现,符合材料中的论断,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明朝中后期,大量白银流入,符合“被裹挟进海洋的时代”,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明朝中后期,沿海倭患严重,符合材料论断,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3.如图是某学生所做的学习笔记。笔记中列举的措施说明清朝()·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1727年,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A.中央权力受到削弱 B.边疆治理得到强化C.地方管理方式单一 D.统治危机日益显露【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朝通过设置机构、派遣官员、颁布法条等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说明的是边疆治理得到强化,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管理的多样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统治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14.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①玉米等外来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②自由雇佣劳动出现③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④地域性商帮的兴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代中国。结合所学,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代时期,高产作物玉米等传入中国并逐渐在中国广泛种植,①可以佐证农业发展新现象;明代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即自由雇佣劳动,②可佐证手工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明代地域性商帮如徽商、晋商等兴起,可佐证商业领域出现了新现象,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是在元朝,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3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洋务运动()A.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B.提高了企业生产积极性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D.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使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导致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C项正确;洋务运动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排除A项;材料强调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提高了企业生产积极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说法夸大,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6.干支纪年法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之一,诸如“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有人亦称中国近代4.5亿两白银的赔款为“庚子赔款”。“庚子”是指()A.1898年 B.1899年 C.1900年 D.1901年【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干支纪年”就是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根据材料中中国近代4.5亿两白银的赔款,可知这个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是1901年签订的,根据干支顺序相配方法,可推断“庚子”代表的是1900年,C项正确;1898年是戊戌年,排除A项,1899年时己亥年,排除B项,1901年是辛丑年,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17.阅读以下材料,从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材料一西汉时期,水利事业也很发达。武帝时,关中开凿了许多渠道,形成一个水利灌溉网。……京畿以外,关东地区也兴修了一些。至于凿井灌溉,北方到处都有,甚至居延边地,也凿井开渠,进行屯垦。——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地区长江以北长江以南时间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前中唐以后数量/处982923938【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灌溉区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北,唐代中期以后长江以南地区的灌溉工程数量大幅增长。说明:从汉到唐,随着长江以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封建经济不断发展。示例二信息:从汉到唐,灌溉工程不断发展。说明:农耕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事业,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封建经济不断发展。示例三信息:中唐前后长江以北地区和长江以南地区灌溉工程数量变化对比明显。说明:中唐以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观察示意图中灌区的集中区域,并与表格中的分布地区信息、灌溉数量信息等。如示例一,从示意图中可知汉代的灌区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由表中数据可知,唐代中期以后长江以南地区的灌溉工程大幅增加,结合史实可知,该变化说明从汉到唐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如示例二,从表中时间与灌溉数量变化可提取从汉到唐灌溉水利事业不断发展的信息,由此说明农田水利事业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水利工程与精耕细作水平提高,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如示例三,从表中唐前后长江南北地区的灌溉工程数量对比中亦可结合所学得出政局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8.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晋朝统一中国十几年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国力大损。到了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的冲击,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根据百度等相关材料整理。材料二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三个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答案】(1)南移原因: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发展提供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②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③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④政治中心的南移⑤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经济发展,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⑥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2)表现:工业化:北宋普遍用煤作为燃料;制瓷业有重要改进,出现了风格各异的地方瓷器;棉纺织业获得发展。【解析】(1)南移原因:根据“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峰”得出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发展提供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根据“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的冲击”得出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政治中心出现南移;而且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经济发展,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最后还得益于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2)表现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工业化方面主要是北宋普遍用煤作为燃料;制瓷业有重要改进,出现了风格各异的地方瓷器;棉纺织业获得发展;商业化方面主要是商品经济繁荣,城市中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货币化方面主要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摘编自任怀国等《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历代的统一政权,尤其是清朝的统一,无疑对现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清朝能够最终确立统一中国的政权,完成这一巨大的历史性工程,与它成功地实行了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不开的。——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秦、唐、明为例,写出与“独相”“群相”“兼相”相对应的制度名称,并指出“兼相”对应的制度是由哪个皇帝设立的以及该制度的性质。(2)阅读材料二概括清朝采取民族政策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最终是如何解决沙俄的边疆危机的。对于不同的少数民族,清朝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请结合所学指出清朝在新疆、蒙古与内地分别采取的管理措施。【答案】(1)名称:“独相”:秦朝三公九卿制;“群相”:唐朝三省六部制;“兼相”:明朝内阁制。时间:明成祖。性质: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2)原则:因地制宜沙俄:清军雅克萨之战胜利,迫使沙俄同意谈判,最终签署《尼布楚条约》新疆: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蒙古:清朝在蒙古地区设置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内地:清朝内地分设18个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解析】(1)名称:“独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为百官之首;“群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为宰相;“兼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实行内阁制,内阁始终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2)原则:根据材料“与它成功地实行了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不开的”可知,因地制宜。沙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军雅克萨之战胜利,迫使沙俄同意谈判,最终签署《尼布楚条约》。新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蒙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在蒙古地区设置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内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内地分设18个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刺激,传统的自然经济在沿海沿江口岸地区逐步瓦解,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开始了举办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在这些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通商口岸的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摘编自徐国利《中国近代儒商的形成和近代儒商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材料二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虽有初步发展,但存在许多弱点。1895-1913年创办的549家厂矿中,资本在百万元以上的大企业仅17家,资本在十万元以下的小厂却有303家,占总数的55.2%。同时,民族工业大都是投资少的轻工业,重工业缺乏发展的条件,尤其是作为工业基础的机器制造业更难发展。民族工业的机器厂实际上大都是不能制造机器的修配广,而进口的机器也很少,产品达不到“价廉物美”的市场需求。外资在华企业凭借特权,一般获利较高,以此为诱饵,招华商入伙附股,结果往往被兼并或倒闭。——摘编自庄鸿锋《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存在的问题。【答案】(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自然经济的瓦解。(2)民族工业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工业结构不合理;设备差,技术落后;市场狭小,利润不稳定;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性强。【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背景根据“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刺激,传统的自然经济在沿海沿江口岸地区逐步瓦解”得出是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刺激;自然经济的瓦解;根据“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开始了举办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得出洋务运动的诱导。【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中国。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存在问题根据“ 1895-1913年创办的549家厂矿中,资本在百万元以上的大企业仅17家,资本在十万元以下的小厂却有303 家,占总数的55.2% 。同时,民族工业大都是投资少的轻工业,重工业缺乏发展的条件,尤其是作为工业基础的机器制造业更难发展”得出是民族工业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工业结构不合理;根据“ 民族工业的机器厂实际上大都是不能制造机器的修配广,而进口的机器也很少”得出设备差,技术落后;结合所学可知市场狭小,利润不稳定;根据“ 外资在华企业凭借特权,一般获利较高,以此为诱饵,招华商入伙附股,结果往往被兼并或倒闭”得出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性强。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大地出现多处以农业为基础的古文明,考古学家称此现象为“满天星斗”。而距今约4000年左右,许多中原之外灿烂一时的古文化出现“月朗星稀”的现象。由“满天星斗”到“月朗星稀”的现象说明了中华文明具有的特点是()A.起源最早 B.多元一体 C.独树一帜 D.领先世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大地出现多处以农业为基础的古文明,考古学家称此现象为‘满天星斗’。”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而距今约4000年左右,许多中原之外灿烂一时的古文化出现‘月朗星稀’的现象。”反映出中华文明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由“满天星斗”到“月朗星稀”的现象说明了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其他文明的起源信息,无法说明中华文明起源最早,排除A项;材料并未对比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体现不出独树一帜的特点,排除C项;材料无法说明中华文明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2.据史料记载,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的征兵征粮经常达不到定额,民众对官府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秦国新法实施之后,秦国百姓踊跃参军入伍,登记入伍的场所常常挤满了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新法”中的()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厉行法治 D.焚烧诗书【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的征兵征粮经常达不到定额,民众对官府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秦国新法实施之后,秦国百姓踊跃参军入伍,登记入伍的场所常常挤满了人”可以得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措施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得益于奖励军功,B项正确;“重农抑商”体现不出对材料中“踊跃参军”的内容,排除A项;“厉行法治”可以重塑社会秩序,与人们愿意参军纳粮关系不大,排除C项;“焚烧诗书”限制了思想,对题干材料的民众老百姓没有多少吸引力,排除D项。故选B项。3.下列有关秦始皇的功绩,表述正确的有()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广郡县制③推行刺史制度④统一文字和度量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秦朝中国。秦朝最早确立皇帝制度。嬴政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①正确。秦始皇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②正确。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③错误。秦始皇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④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4.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对两汉文化的代表成就评价正确的是()选项成就评价A《神农本草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B乐府诗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C造纸术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A.A B.B C.C D.D【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A项正确。汉赋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排除B项;蔡伦改良了造纸术,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排除C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D项。故选A项。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如下图中①政权统治时期()A.开辟了丝绸之路 B.实现了短暂统一 C.发行了纸质货币 D.出现了活字印刷【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分裂状态结束于西晋,故①是西晋,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统一王朝,B项正确;西汉时期,开辟了丝绸之路,排除A项;北宋时期,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排除C项;活字印刷出现于北宋,排除D项。故选B项。6.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经济繁荣,政策开明。下面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是()A.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B.鉴真东渡 C.遣唐使来华 D.玄奘西游天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设问“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主要体现为册封、设置机构、和亲等,如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A项正确;鉴真东渡属于唐朝对外交往的内容,排除B项;遣唐使来华属于唐朝与日本的对外交流,排除C项;玄奘西游天竺体现的是对外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7.唐朝礼部员外郎沈既济曾言:“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十二天)而周闻天下。”与这一描述相关的选官制度是()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十二天)而周闻天下。”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唐代读书人对进士及第的推崇,甚至将其列为人生的遗憾,这与科举制密切相关,D项正确;世袭制指的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排除A项;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其依据是孝廉,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其依据主要是门第,排除C项。故选D项。8.中国古代在某个领域取得极高成就的人常被尊称为“圣”。下列历史人物中属于隋唐时期的是()①“医圣”张仲景②“画圣”吴道子③“书圣”王羲之④“诗圣”杜甫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隋唐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尊称画圣,②符合题意;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④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项正确;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王羲之是东晋人,擅长行书,被称为“书圣”,③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9.如图是中国某朝代的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该制度始于()A.西周 B.东汉 C.隋朝 D.北宋【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根据结构图中的“同平章事”“枢密院”“枢密副使”等机构可知,这是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意在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西周并未建立君主专制,排除A项;东汉和隋朝没有参知政事和三司使,排除B、C项。故选D项。10.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A.猛安谋克 B.行省制度 C.改土归流 D.将军辖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元朝时期。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创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B项正确;猛安谋克制是金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排除A项;改土归流是指明清时期对地方土司制度进行改革,将其改为由中央政府直接派任流官治理的制度,排除C项;康熙至乾隆年间,逐渐形成三个将军辖区:盛京(奉天)、吉林、黑龙江,地位拟于内地之行省,排除D项。故选B项。1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辉煌,长期领先于世界。以下说法正确是()A.贾思勰,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B.孙思邈、北魏农学家、绘制的《禹贡地域图》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C.祖冲之、唐朝医学家、所著《千金方》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D.郭守敬、元朝天文学家、编定《授时历》、测定回归年平均长度领先于世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郭守敬是元朝天文学家,编定《授时历》,测定回归年平均长度领先于世界说法正确,D项正确;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排除A项;贾思勰是北魏农学家,编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禹贡地域图》是西晋裴秀绘制,排除B项;孙思邈唐朝医学家,所著《千金方》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排除C项。故选D项。12.在欧洲开启大航海时代之际,被海洋环绕的明王朝却长期实行海禁政策,明朝的外交政策和平而保守,对开拓航线、扩张领土以及获取海外财富显得兴味索然。然而,在全球浪潮的冲击下,这个陆地王朝仍然被裹挟进海洋的时代,卷入更为宏大的历史进程中。下列不符合这一论断的是()A.宦官专权 B.郑和下西洋 C.白银流入 D.沿海倭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宦官专权是政治腐败的表现,与被迫卷入“海洋的时代”无关,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对外和平交往的表现,符合材料中的论断,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明朝中后期,大量白银流入,符合“被裹挟进海洋的时代”,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明朝中后期,沿海倭患严重,符合材料论断,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3.如图是某学生所做的学习笔记。笔记中列举的措施说明清朝()·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1727年,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A.中央权力受到削弱 B.边疆治理得到强化C.地方管理方式单一 D.统治危机日益显露【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朝通过设置机构、派遣官员、颁布法条等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说明的是边疆治理得到强化,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管理的多样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统治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14.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①玉米等外来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②自由雇佣劳动出现③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④地域性商帮的兴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代中国。结合所学,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代时期,高产作物玉米等传入中国并逐渐在中国广泛种植,①可以佐证农业发展新现象;明代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即自由雇佣劳动,②可佐证手工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明代地域性商帮如徽商、晋商等兴起,可佐证商业领域出现了新现象,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是在元朝,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3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洋务运动()A.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B.提高了企业生产积极性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D.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使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导致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C项正确;洋务运动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排除A项;材料强调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提高了企业生产积极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说法夸大,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6.干支纪年法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之一,诸如“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有人亦称中国近代4.5亿两白银的赔款为“庚子赔款”。“庚子”是指()A.1898年 B.1899年 C.1900年 D.1901年【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干支纪年”就是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根据材料中中国近代4.5亿两白银的赔款,可知这个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是1901年签订的,根据干支顺序相配方法,可推断“庚子”代表的是1900年,C项正确;1898年是戊戌年,排除A项,1899年时己亥年,排除B项,1901年是辛丑年,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17.阅读以下材料,从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材料一西汉时期,水利事业也很发达。武帝时,关中开凿了许多渠道,形成一个水利灌溉网。……京畿以外,关东地区也兴修了一些。至于凿井灌溉,北方到处都有,甚至居延边地,也凿井开渠,进行屯垦。——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地区长江以北长江以南时间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前中唐以后数量/处982923938【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灌溉区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北,唐代中期以后长江以南地区的灌溉工程数量大幅增长。说明:从汉到唐,随着长江以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封建经济不断发展。示例二信息:从汉到唐,灌溉工程不断发展。说明:农耕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事业,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封建经济不断发展。示例三信息:中唐前后长江以北地区和长江以南地区灌溉工程数量变化对比明显。说明:中唐以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观察示意图中灌区的集中区域,并与表格中的分布地区信息、灌溉数量信息等。如示例一,从示意图中可知汉代的灌区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由表中数据可知,唐代中期以后长江以南地区的灌溉工程大幅增加,结合史实可知,该变化说明从汉到唐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如示例二,从表中时间与灌溉数量变化可提取从汉到唐灌溉水利事业不断发展的信息,由此说明农田水利事业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水利工程与精耕细作水平提高,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如示例三,从表中唐前后长江南北地区的灌溉工程数量对比中亦可结合所学得出政局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8.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晋朝统一中国十几年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国力大损。到了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的冲击,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根据百度等相关材料整理。材料二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三个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答案】(1)南移原因: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发展提供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②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③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④政治中心的南移⑤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经济发展,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⑥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2)表现:工业化:北宋普遍用煤作为燃料;制瓷业有重要改进,出现了风格各异的地方瓷器;棉纺织业获得发展。【解析】(1)南移原因:根据“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峰”得出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发展提供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根据“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的冲击”得出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政治中心出现南移;而且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经济发展,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最后还得益于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2)表现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工业化方面主要是北宋普遍用煤作为燃料;制瓷业有重要改进,出现了风格各异的地方瓷器;棉纺织业获得发展;商业化方面主要是商品经济繁荣,城市中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货币化方面主要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摘编自任怀国等《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历代的统一政权,尤其是清朝的统一,无疑对现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清朝能够最终确立统一中国的政权,完成这一巨大的历史性工程,与它成功地实行了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不开的。——摘编自葛剑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灯具产品标准与认证知识考核试卷
- 橡胶在户外运动装备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热电联产在热网调度中的角色考核试卷
- 3 金属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下册青岛版
- 新材料新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爆炸物仓储与物流的信息化管理考核试卷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中小学生mixly创意编程 第9课 LED创意设计-教学设计
- 海洋能源开发项目的环境社会学评估考核试卷
- 海洋生态保护与渔业资源合理利用考核试卷
- 玻璃生物反应器考核试卷
- 钢结构设计总说明
- QLB—400×400框式平板硫化机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 工程测量报价单
- 学习解读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实用PPT动态课件
- 培训签到表 (最新版)
- 草莓采摘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
- 绿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写作模板
- 腰椎椎弓根钉技术应用(赵兵德20160418)
- 连铸3行热试小结
- 压力钢管镇墩抗滑稳定及地基应力计算
- (整理)可摘局部义齿义齿复习题+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