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学人教版寒假作业: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解析)_第1页
高二生物学人教版寒假作业: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解析)_第2页
高二生物学人教版寒假作业: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解析)_第3页
高二生物学人教版寒假作业: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解析)_第4页
高二生物学人教版寒假作业: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寒假作业

1.稻纵卷叶螟是稻田中的主要害虫,幼虫将叶片卷起,居于虫苞内危害水稻等植物,田间的

拟螟蛉绒茧蜂可将虫卵产于稻纵卷叶螟的幼虫体内,从而降低虫害的发生。下列分析正确的

是()

A.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就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水稻一稻纵卷叶螟可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稻纵卷叶螟位于第二营养级

C.农民可通过在田间释放拟各螟绒茧蜂来延长食物链长度,提高水稻产量

D.稻田中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一定能增加稻田的稳定性

2.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x,全部消费者所

获得的能量值为y,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z,则x、y、z之间的关系是()

A.x二y+zB.z=x+yC.x>y+zD.x<y+z

3.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下列关于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B.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平衡被打破,不会导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4.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信息传递,如:鸟类的叫声婉转多变,除了报警鸣叫外,还有许多其他

叫声;鼬遇到危险时,会从肛门排出具有强烈臭味的气体,该气体既是报警信息素,又有防

御功能;燕子在求偶时,雄燕在空中围绕雌燕做出特殊的飞行姿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信息的来源可以是非生物环境或生物个体

B.雄燕做出特殊的飞行姿势属于行为信息

C.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信息可以具有相同的作用

D.上述实例均说明了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5.某同学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i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X100%

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研究表明,在我国华北地区某苹果园里生活着多种昆虫,害虫主要有卷叶蛾、蛇虫、蜘虫

和食心虫等;害虫的天敌(即天敌昆虫)为草蛉、异色瓢虫、螳螂等;既非害虫又非害虫天

敌的中性昆虫有蚊、蝇、蚂蚁等。在果园中种草,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下列表

述错误的是()

A.卷叶蛾、蛇虫、蛆虫和食心虫等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卷叶蛾一螳螂一黄雀,构成一

条食物链,其中螳螂位于第二营养级

B.该苹果园中存在着多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

C该苹果园生物量金字塔上窄下宽,苹果树的总有机物量大于果园中所有动物的生物量

D.种草后,果园中的食物网更复杂,有助于果园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7.如表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与食物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物种类食物种类

鼠、昆虫、食草籽的鸟草

杂食性的鸟草、昆虫

鹰鼠、食草籽的鸟、杂食性的鸟

A.表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表中生物构成的食物网有4条食物链,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C.表中杂食性的鸟和昆虫同时存在种间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D.食物链通常只有四五个营养级,主要原因是能量只能单向传递

8.图甲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图乙为能量流向卷叶螟的过程,图中字母

表示各种能量数值,M为摄入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甲乙

A.用图甲中各种生物的同化量可以构建能量金字塔

B.细菌、蚯蚓等分解有机物是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C.图乙中卷叶螟的Mi、M2、R的关系是MI=M2+R,R>M2

D.图乙中P的能量直接来源于水稻和卷叶螟

9.下图是研究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

分,A、B、C、D是丙中四种关系密切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消费者只有D

B.碳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C.如果去掉丁,则对碳循环没有影响

D.乙、丙、丁中的碳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甲中

10.大蓝蝶幼虫能够分泌蜜汁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当蜜汁被吃完后,大蓝蝶幼虫则像红蚁

幼虫那样蠕动、发出红蚁的声音以保护自己,同时在蚁巢内四处移动吃掉红蚁的卵和幼虫,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大蓝蝶幼虫利用化学信息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

B.大蓝蝶幼虫利用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保护自己

C.大蓝蝶幼虫与红蚁间构成了一条简单的食物链

D.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中起重要作用

1L稳态转换是指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大规模、持

续和突然的变化,导致生态系统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快速重组进入另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的

现象。其转换过程可用下图“球一杯模型”解释,小球位于“山顶”代表稳态转换的临界点。下

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由稳态1转变为稳态2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将变简单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草原生态系统发生了稳态转换

C.若小球到达临界点前又重新回到谷底,说明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识别生态系统的稳态转换临界点,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12.如图表示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后,甲、乙两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ABC时间

A.受到干扰之前,两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后,甲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于乙

C.根据图示分析,乙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能大于甲生态系统

D.若适当增大对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则C点右移

13.北极北部冰雪覆盖的荒原地带和北极南部森林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区被称为苔原。在苔原生

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命活动;而热带

雨林地区的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当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后可以恢复原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A.遭到破坏,又恢复原状,体现的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苔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相对较少,恢复力稳定性较弱,抵抗力稳定性也较弱

C.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很强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生物种类,改变营养结构

14.科学家对某生态系统中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3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分析,结果如

图所示[单位:J/(hm2-a)]0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环节未利用GP^ONPR

G>=248.28X109

►36.84XIO®

N>=211.44X109

1(植物)206.41X10X

309.82X106*

>=736一88X106

►711.76X106

NP=25.12X10s

U(田鼠)-56.52X105输入)

50.24X105・

10.89XKF-

GP=232.79X105

m鼬)►22734XIQS

P=5.45X1(P

注:GP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R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图中NP代表的能量,该食物链中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2)田鼠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田鼠所在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的途径包括

(3)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甲可捕食田鼠,也可捕食植物,现将甲的食物比例由植物:田鼠

=1:1调整为2:1,假设甲获得相同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消耗的植物量占原

来的。

(4)该生态系统中田鼠、鼬等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请用“收割理论”的内容

进行解释:。

15.驰名中外的千岛湖地处浙西淳安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的特大型人工湖泊。近年

来,淳安县通过实施千岛湖流域水环境系统生态修复综合项目,使千岛湖流域水质得以进一

步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步提高,生态环境稳步向好。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水质改善的是—。

A.倡导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

B.实施临湖地带生态修复,绿化美化沿湖绿道

C.每年向千岛湖投放各种鱼苗

D.城乡污水提标排放

(2)若要研究千岛湖这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首先需要调查—,绘制食物链和食物网,

然后划分相应的—o

(3)生态浮岛技术就是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在浮岛中种植绿色狐尾藻、水芹、空心

菜等水生植物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浮岛”通过微生物—、水生植物—等形式净化千岛

湖湖域水质。

(4)在下姜村等千岛湖边的村落构建“稻鸭”、“稻鳖”等绿色共生农业模式,从源头上减少流

向千岛湖的禽畜等粪便量,“稻鸭”、“稻鳖”等绿色共生农业模式,运用了—的原理,实现

了一。

(5)松材线虫是一种体型小,肉眼看不到的线虫,主要通过传播媒介(松褐天牛等)啃食松

枝的伤口进入健康松树的枝梢,一旦进入松树树干内,就会迅速大量繁殖后遍布全株,植物

因缺水而死亡。为了防治松材线虫,林业人员采用了综合防治的方法。第一清除—,第二

给健康松树基部插入药瓶,利用植物的—,把药剂输送到树干、树枝等部位,第三采用

一防治方法,在松树上悬挂装有性引诱剂的诱捕器,诱杀—。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

B、稻纵卷叶螟还有天敌生物,因此该食物链不完整,B错误;

C、稻田中本来就存在拟螟蛉绒茧蜂,并不会人为延长食物链的长度但可通过提高拟螟蛉绒

茧蜂的数量降低害虫的危害,从而增加水稻产量,C错误;

D、稻田中若增加害虫的种类或数量,造成生产者数量的锐减,可能会导致稻田生态系统稳

定性降低,D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包括三个去

路:自身呼吸、流入消费者、流入分解者,另外还有生产者体内未利用的能量,即x>y+z,

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C、H、0、N、

P、S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物

质循环具有全球性,A、B正确;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

进行,C正确;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平衡被打破,可能会导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

等,D错误。

4.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来源可以是非生物环境或生物个体,A正确;雄燕做出特殊的飞行

姿势属于行为信息,B正确;鸟类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鼬释放的气体属于化学信息,它们

都能够起到报警的作用,C正确;燕子在求偶时,雄燕在空中围绕雌燕做出特殊的飞行姿

势,这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该种生物种群的繁衍,雄燕与雌燕属于同种生物,不能体现种间

关系,D错误。

5.答案:C

解析: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W]=Ai+Bi+Ci+Di,其中Ai呼吸作用消耗,Bi未被

利用,Ci流向分解者,而D尸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A正确;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A1+B1+C1+D1),B正确;

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i=(A2+B2+C2+D2),C错误;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是指能量沿着食物链向高营

养级传递,而不能倒过来流动,逐级递减是指前一种生物所包含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

传给下一种生物,其他的能量都损耗掉了,D正确。

故选C。

6.答案:A

解析:A、卷叶蛾、蛇虫、蛆虫和食心虫等植食性动物以生产者为食物,是初级消费者,食

物链应该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其中螳螂位于第三营养级,A错误;

B、该苹果园中每个营养级上有多种生物,存在着多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B正确;

C、因为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生物量金字塔通常都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

在该果园生态系统中各类动物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故苹果树的总有机物量大于果园中所有

动物的生物量,C正确;

D、种草后,果园中的食物网更复杂,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助于果园生态系统

抵抗外界干扰,D正确。

故选A。

7.答案:C

解析:第一步:结合表格信息画出食物网

第二步:分析选项正误表中显示的是该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且表中仅包括生产者和消费

者,无分解者,故不能构成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A错误;分析可知,表中生物构成

的食物网有4条食物链,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4种,B错误;杂食性的鸟和昆虫都以草为

食,且杂食性的鸟可以捕食昆虫,故杂食性的鸟和昆虫同时存在种间竞争和捕食的关系,C

正确。

第三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选项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

过5个营养级,D错误。

8.答案:A

解析:A、能量金字塔是以营养级得到的能量依次排序,细菌、蚯蚓等属于分解者不纳入营

养级,A错误;B、细菌、蚯蚓等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故

细菌、蚯蚓等分解有机物是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B正确;C、生物的同化量大部分用

于细胞呼吸,同化量=细胞呼吸散失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正确;D、图乙

中P表示分解者,M流向P的能量表示卷叶螟中粪便的能量,而该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水稻

的,故乙中P的能量直接来源于水稻和卷叶螟,D正确。故选A。

9.答案:D

解析:图中甲是无机环境,乙是生产者,丙代表各级消费者,其中A为植食性动物,以植食

性动物为食的消费者有B、C、D,A错误;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之间循环,B错误;丁为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植物的残枝落叶、动物粪便、遗体等有

机碳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如果去掉分解者,腐殖质中的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将受阻,

即碳循环受阻,C错误;乙是生产者,丙代表各级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三者中的碳主要

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甲(无机环境)中,D正确。

10.答案:C

解析:A、大蓝蝶幼虫分泌蜜汁属于化学信息,可以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A正确;

B、大蓝蝶幼虫则像红蚁幼虫那样蠕动属于行为信息,发出红蚊的声音属于物理信息,以保

护自己,B正确;

C、大蓝蝶幼虫在蚁巢内四处走动大吃红蚁的卵和幼虫,说明大蓝蝶幼虫与红蚁之间存在着

捕食关系,但是食物链的起点是植物,因此大蓝蝶幼虫与红蚁间是捕食关系,不能构成了食

物链,C错误;

D、没有红蚁蚊,大蓝蝶幼虫就无法吃红蚁卵和幼虫,并躲避天敌,因此大蓝蝶不能在没有

红蚁的地方繁衍后代,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中起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C。

1L答案:A

解析:A、从生态系统由稳态1转变为稳态2后,即生态系统发生稳态转换后,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不一定会变简单,也可能变复杂,A错误;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过

后,草原生态系统可恢复稳态,说明草原生态系统发生了稳态转换,B正确;C、小球到达临

界点前又重新回到谷底,该过程处于动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

正确;D、识别生态系统的稳态转换临界点,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D

正确。故选A。

12.答案:B

解析:A、受到干扰之前,两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BC、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在受到

同等强度的干扰后,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曲线波动幅度较大,因此甲生态系统抵抗力稳

定性较弱,乙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乙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能大于甲生态系统,

乙在受到干扰后,恢复到正常运行范围所需要的时间比甲短,说明乙的恢复力稳定性比甲

强,B错误,C正确;D、C点表示生态系统恢复稳定的时间,若适当增大对甲生态系统的干

扰强度,生态系统恢复时间变长,则C点右移,D正确。故选B。

13.答案:B

解析:遭到破坏,又恢复原状,体现的是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苔原生态系统

的物种数量相对较少,营养结构简单,且环境比较恶劣,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都较

弱,B正确;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恢复力稳定性相对较弱,遭到严重砍伐后,难以恢复原

状,C错误;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随意地拼凑在一起的,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可能造

成生物入侵,甚至造成生态系统的崩溃,D错误。

14.答案:(1)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各营养级生物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能

量,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

(2)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田鼠自身遗体残

骸和鼬粪便中的能量

(3)8/11

(4)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解析:(1)分析题意可知,图中的NP是GP(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后剩余

的能量,表示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逐级递减

的原因是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且每一个营养级都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很多

能量,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

(2)田鼠属于消费者,消费者的作用是;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

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田鼠流向分解者的能量途径一条是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另一条是鼬

(或下一营养级)的粪便。

(3)分析题意,本食物链关系为:植物一田鼠一甲、植物一甲,现将甲的食物比例由植物:田

鼠=1:1调整为2:1,设调整前,田鼠增重为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