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满分60分)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以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上可能“适合孕育生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主要包括(
)①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③无大气④宇宙环境安全、稳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地球上的大气适于生物的呼吸,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A.日照条件稳定B.日地距离适中C.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D.有原始海洋【答案】1.B2.C【解析】试题分析:1.地球上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较厚的大气层和液态水”;地球的宇宙环境:由于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故地球形成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条件。故③项错误。2.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上的液态水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导致了地球内部水汽的释放;地球是适宜的大气是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的原因分析,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注意因果关系。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回答下面小题。3.“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4.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B.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C.该行星距离太阳太远D.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答案】3.C4.D【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和生命存在的条件。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天体系统的基本概况和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的原因分析,注意因果关系。3.根据其“距地球仅40光年”,距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距离太阳约4.5*109KM,1光年约为9.5*1012KM,说明太阳系的半径远小于1光年,而银河系的半径约4万光年,故判断其位于银河系。4.材料反映该行星“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而行星表面的温度由其距离恒星的距离决定。目前,上海正大力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有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回答下面小题。5.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生物的出现B.水体的运动C.煤炭的形成D.火山的喷发6.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常规能源缺乏,能源需求量大B.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答案】5.D6.A【解析】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水体的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煤炭是地质时期转化的太阳能形成。火山的喷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能量。上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短缺。5.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的出现、水体的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煤炭是地质时期转化的太阳能形成,A、B、C有关。火山的喷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能量,与太阳辐射无关,D对。6.上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短缺,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常规能源缺乏,能源需求量大,A对。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地区,B错。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分散,C错。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小,D错。下图是我国西藏某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示意图(未考虑海拔等因素)。据此回答下面小题。7.该地的地理坐标为(
)A.30°N,90°EB.16°52'N,105°EC.23°26'N,120°ED.36°52'N,150°E8.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则此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北京时间(
)A.12:00B.13:00C.14:00D.16:00【答案】7.A8.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和地方时的计算,根据图中的正午太阳高度进行计算当地的纬度,根据经度差计算时间差。7.α=23°26′N,H=83°26′,H=90°|φδ|,φ1=30°N,φ2=16°52′N,根据西藏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的地理坐标为(30°N,90°E),选择A。8.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14时,从此地与120°E向西相差30°,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个小时,故北京时间为16时,气温最高,选D项。9.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S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B.P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传播,且速度较慢C.在莫霍界面,P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D.在古登堡界面S波完全消失【答案】D【解析】横波只能在固体物质中传播,纵波可以通过通过固、液、气三态传播,且速度较快,AB错误;在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波速都突然增加,C错误;在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波速下降,D正确。故选D。10.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B.C.D.【答案】D【解析】地理自西向东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通过经度判断东西,选择D。11.下图为某时刻地球光照图。下列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松花江航运繁忙B.巴西高原草木茂盛C.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播种季节D.渤海正值赤潮严重期【答案】B【解析】从图中看北极圈出现极夜,属于北半球的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松花江已经冰冻,无法航运,A错;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草木茂盛,B对;澳大利亚的主要小麦种植区大致4-5月,C错;渤海正值冬季,气候寒冷,赤潮较少,D错。下图示意地球公转的轨道,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某年7月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观察到日全食现象,该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最接近(
)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13.当地球在P点时(
)A.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太阳黑子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C.北半球昼短夜长,夜渐长D.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答案】12.D1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转轨道图,从图中能够读出节气和日期,关键读懂公转轨道图。12.读图可知,P点太阳直射南半球,位于冬至日附近,时间大约是12月22日前后,结合公转轨道中点的日期可知7月22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最接近丁点,选择D。13.当地球在P点时地球位于冬至日附近,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A错;无法确定太阳活动情况,不能确定太阳黑子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B错;北半球昼短夜长,夜渐短,C错;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D对。14.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A.B.C.D.【答案】A【解析】北半球西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盛行西南风,结合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A是正确的。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A.极地东风带B.盛行西风带C.东北信风带D.东南信风带16.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由于(
)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B.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D.全年受乙风带影响【答案】15.B16.B【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判断对气候类型的影响。15.图示乙风带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风向为西南风,故判断为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位于高纬度,东北信风带和东南信风带位于低纬度,选择B。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面小题。17.若图中出现锋面天气系统,则锋面出现的位置及锋面的类型是(
)A.①—冷锋B.②—暖锋C.③—冷锋D.④—冷锋18.下列有关图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蒙古地区一定出现沙尘暴天气B.天津将可能出现降温和阴雨天气C.M点的气压值为995百帕D.④处风力较②处小【答案】17.C18.B【解析】试题分析:17.锋面出现在低压槽内,图中四条线,只有③线位于低压槽内,又因③的两侧风向是高纬度的冷气流吹向低纬的暖气流,所以该锋面是冷锋。故选C。18.低气压控制内蒙古部分地区,易出现阴雨天气,不一定出现沙尘暴天气;M处为高压,气压值应为1015hpa;④处比②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而天津将受到冷锋的影响,将可能出现降温和阴雨天气。故选B。考点:天气系统、大气运动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9.综合图中信息,制约a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河流C.地形D.资源20.为发展a城镇及附近地区的经济,计划修建由a城镇至c港口城市的公路。图中最合理的选线方案是(
)A.①线路B.②线路C.③线路D.④线路【答案】19.C20.A【解析】试题分析:19.综合图中信息,a地区位于山地区,周围高山环绕,制约a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对。河流有运输功能,不是制约因素,B错。气候不是制约交通运输的主要因素,C错。资源促进交通的发展,不是制约因素,D错。20.根据题目,修建由a城镇至c港口城市的公路,目的是为发展a城镇及附近地区的经济,图中④线路穿过山区路短,联系的市镇多,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的发展,所以最合理的选线方案是④线路,D对。①线路、②线路、③线路联系市镇少,对发展附近地区经济意义较差,A、B、C错。【考点定位】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因素,线路选择的原因。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1.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22.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A.海浪的影响B.暖流的影响C.海风的影响D.寒流的影响【答案】21.C22.B【解析】试题分析:21.据图可知,①、②纬度较低,水温较高,故A、B项错误;③位于北美洲中高纬度,受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因此是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故C项正确;④虽位于北极圈以内,但由于地处欧洲西部,受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因此出现冰山的可能性较小,故D项错误。22.从甲到乙航行是顺着洋流方向航行,从乙到甲是逆着洋流航行,顺着洋流航行,可以提高速度,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故B项正确。【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3.图中序号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24.在以上四大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生物圈【答案】23.C24.D【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学生要熟悉各个圈层之间的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4.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一个能自我调控的系统,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6.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②B.③C.④D.⑤【答案】25.C26.C【解析】试题分析:25.读图,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是一种高温、高压环境,所以温度升高,压力升高,C对。26.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是岩浆喷发涌出冷凝的过程,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④,表示岩浆活动,C对。②、③表示高温熔化,A、B错。⑤表示变质作用,D错。考点:三类岩石的转化关系,地质作用类型及形成条件。如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7.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28.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29.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降水量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30.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B.40°S附近C.40°N附近D.极圈附近【答案】27.A28.A29.A30.A【解析】试题分析:27.直接从该图可看出,该高山的垂直自然带基带为热带草原带,因此该地位于热带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从山麓到山顶的气温逐渐降低,热量带也从热带逐渐过渡到了亚热带、温带和寒带,自然带从常绿阔叶林带向上变为森林草原带,再往上则变为草原带、高寒荒漠带,到山顶则是积雪冰川。故选A。28.该山的山麓自然带基本上沿着等高线延伸,且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相同,基本符合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因此决定该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应为纬度位置。故选A。29.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不同海拔高度水热条件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自然带类型,所以导致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为水热,故选A。30.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则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基带为热带草原,故该地位于热带地区,故选A。考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名师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二、简答题:(共4各小题,每题10分,满分40分)31.下图是三地气候要素图,图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读图做下列各题。(1)A地气候类型为
。(2)B地气候特点为
,该气候的分布规律是
。(3)C地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其气候特点是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2)终年温和多;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3)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解析】(1)A地最冷月气温略低于0℃,应该为温带气候,同时高温与多雨同期,年降水量小,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2)从图中降水与气温可知B地气候特点为终年温和多雨;该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3)C地气温高时降水少,气温低时降水多,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其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32.下面的三个图中,甲图是我国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观测站在筑坝前后所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乙图是一个被森林覆盖的盆地中一条河流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和含沙量曲线;丙图为我国某地区某河流流量与气温对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图
乙图
丙图(1)甲图中A、B、C表示这条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其中A是
补给,B是
补给,C是
补给。(2)甲图①②两曲线,
是筑坝后测定的,理由是
。(3)根据流量情况,甲图河流径流
变化大,解决的主要措施是
,此河应位于我国的
地区;丙图所示河流位于我国的
地区,该河流流量受
的影响较大。【答案】(1)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2)②;水库对河流径流量有调节作用,②曲线径流量比①曲线变化更加平稳(3)季节;兴修水库;东北;西北;气温【解析】(1)甲图一年有两个汛期,属于我国东北河流,A夏季补给量大,是大气降水补给,B主要是春季补给,是冰雪融水补给,C全年变化不大,是地下水补给。(2)甲图①②两曲线,②季节变化小,是筑坝后测定的,理由是水库有调节作用,削峰补枯,水库下游水流平稳,②曲线径流量比①曲线变化更加平稳,所以是筑坝后测定的。(3)根据流量情况,甲图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水库有调节作用,解决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水库,此河一年有两个汛期,应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丙图所示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属于冰雪融水补给,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冰雪融化受气温影响,该河流流量受气温的影响较大。33.读世界部分区域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有关问题。(1)说出B处自然带在全球的分布规律。(2)D、E两处自然带相同,试分析影响两处自然带形成的主要原因。(3)在图中用斜线标出与C处植被类型相同的区域。【答案】(1)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2)D处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E处主要受地形与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也发育成热带雨林带。(3)图略。(提示:标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或温带季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南通市紫石中学2025届中考模拟金典卷数学试题(三)试题含解析
- 食品生产加工分公司合同
- 四川省大教育联盟2025年高三联考B卷历史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绵阳市东辰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调研测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离婚协议书模板:个人合同指南
- 食品批发电子合同协议
- CIF和FOB合同在的运用与挑战
- 赠与合同模版
- 标准范文短期汽车租赁合同范本
- 新版个人住宅买卖合同
- GB 15578-2008电阻焊机的安全要求
- 高强螺栓螺母垫圈重量一览表
- 广东省医疗广告审查申请表
- 铁路机车车辆设计制造维修进口许可实施细则(国铁设备监〔2014〕19号)
- 雪绒花(简谱)
- 水印辊安装使用指南
- 基坑支护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 楼板裂缝鉴定报告(范本)
- PANTONE潘通色卡C卡
-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界定(共32页)
- V带轮设计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