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升初课外阅读专项突破练习(含解析)_第1页
2025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升初课外阅读专项突破练习(含解析)_第2页
2025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升初课外阅读专项突破练习(含解析)_第3页
2025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升初课外阅读专项突破练习(含解析)_第4页
2025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升初课外阅读专项突破练习(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课外阅读专项突破

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还在进“三味书屋”

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

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

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

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

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

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

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

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

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

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

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

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

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

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

藏书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指睡梦中都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非常迫切。()

(2)形容整齐不乱,有条有理。()

2.填空。

本文写了鲁迅先生小时候、、,把书看作宝贝的事,表

现了鲁迅先生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的精神。

3.请将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抄写下来。

4.读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理解。

(1)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A.鲁迅先生生活清贫,家里的藏书是他最宝贵的财产。

B.鲁迅先生生活清贫,但是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他读过很多书,知识渊博,这些宝贵

的书就是证明。

(2)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这句话表明()。

A.鲁迅先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B.鲁迅先生读过的书深奥难懂。

5.短文中5、6自然段写了鲁迅爱护书籍的细节,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鲁迅是怎样爱护

书的。

课外阅读。

背书(节选)

我是个爱静的人,即使是早起背书,也喜欢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那时,我就选中了

校园墙角的一排猪令(sheshe)。其实,除了猪粪的气味,那是个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地方。石子铺的小道,青石砌(qieqi)的圈栏,薄薄的雾气,冰冰凉的青石板。坐在

上面背书,真是清新爽快。除了背文史地英语外,还有一本我日日必背的书。那是本很

旧的《唐诗三百首》。发黄的麻纸,竖排版,繁体字,石印。一首一首,一页一页,在

晨风轻拂的油灯下,我慢慢地都背过去了;日子,一个又一个的日子,都从油灯下,从

我朗朗的背书声中翻过去了。

对于我的惊扰,猪们一开始很是慌乱。它们又哼又撞,甚至跳起来用嘴拱我放在国

(juanquan)栏上的煤油灯。但日子久了,便习以为常。我背我的,它们睡它们的。

望着它们相依相像(weiwei),呼呼噜噜,我的心里便踏实了许多。

到了冬天,起早背书就不那么惬意了。猪圈位于校园一隅,冷风从低矮的墙呼呼而

入。为了煤油灯不被风吹灭,我只好挡在风口。手麻了,脚麻了,耳朵也麻了。在昏黄

的灯光下,我一边跺着脚一边背书,直到天亮。有时遇到下雪天,片片雪花飞旋而工,一

无声地落在灯罩上,发出噬噬的声响,像无数飞着的小蛾子。放寒假后,我回到家,母

亲看着我冻得红肿的手背,心疼得直掉眼泪。

现在,人们早已不用煤油灯了。但每当耳旁听到有人说:上了几年学,混了几年,

啥也没学下。我便想起求学的那些日子,那些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日子。

6.画去括号里错误的读音。

7.“习以为常”的意思是。作者在猪舍旁边读书,猪们一开始很是慌乱,

后来习以为常的原因是:o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在文中属于描写,这

样写的好处是:。

9.为什么每当听到有人说“上了几年学,混了几年,啥也没学下”时,作者会“想起求学

的那些日子,那些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日子”?

白居易怒打行贿人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

司,赵乡绅拳(chachai)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

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瓠,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

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二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

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

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

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

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

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中(hu。huW)然。白居易厉声罩

(hehe)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四十大板!“众百姓看

了都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至于那些

行贿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沛(jiji)贫苦百姓了。

io.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用“Y”画出来。

1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旁敲侧击:O

啧啧称赞:»

12.你能写两个和“耳聪目明、旁敲侧击”结构一样的词吗?

()()

13.本文主人公是(朝代)诗人白居易。他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诗句是,

14.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

15.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息: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消息;③停止:④休息;⑤滋生、繁殖;⑥利钱、利息。

昼怒()每昌相关()信敏)作昌()

16.读了本文你想到了用哪些四字词来形容白居易?

17.你还知道有哪些像白居易这样清正的历史人物或著名人物?结合生活谈谈你的感

想?

快乐阅读

爱动脑筋(jin)的孩子

华(huA)佗(tu6)七岁时,有一天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摘桑(sMg)叶,一位老爷爷路过,

问他们:“谁能摘下树顶上的叶子?”小朋友们抬头一看:树那么高,树顶上的枝条那么

细,根本上不去呀!

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sh£ng)子,在绳子一头拴(shudn)了块石头,把石头抛(p5o)

过枝条,枝条就被压(")弯了。他又用双手使劲拽(zhuAi)绳子,枝条更低了。这样,他

就摘到树顶上的叶子了。

老爷爷笑了,说:“这孩子爱动脑筋。好,我就收你做徒(力)弟吧!"原来,老爷爷

就是当地有名的蔡(cAi)医生。

18.这篇短文有个自然段。

19.填一填。这篇短文写的是华佗岁时候的故事,文中的老爷爷是

的蔡医生。

20.华佗是怎样摘到树顶上的叶子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1.华佗是个的孩子。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米雕

①去年我过生日的时候,爸爸送给我一个丝织的小盒子,让我收藏起来。我好奇地

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微笑着说:“你猜。”“镶着红豆的小别针?闪光的金

项链?”爸爸只笑不说话。我打开一看,原来盒子里装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放大镜,放

大镜下有一小块红色的有机玻璃,玻璃上镶着一粒米。我心想:“这有什么珍贵的呢?”

当我拿起这粒米用放大镜仔细一看,不禁惊呆了。在这么小的天地里,居然刻着张继的

一首诗《枫桥夜泊》,在诗的末尾还有一个红色的小印章,章上有两个字:屈茹。用六

倍的放大镜看这首诗都有些费劲,但仍能看出那苍劲的笔锋。爸爸说这叫微雕。

②我只觉得好玩,便收了起来。同学来我家玩,我便拿出来让他们观看。有一次,

同学在争着观赏时,米粒蹦了出去,落进了沙发缝,我够了半天没够着,米粒反而越陷

越深。几天后,爸爸问我米粒收在哪,我支吾了半天才说出米粒的下落。爸爸一听,满

脸焦急,连忙拿来剪子,把沙发给拆了,我躲在一边不说话,看着爸爸好不容易从沙发

里寻出这个小东西,抹了把汗,露出笑容。我好奇地问:“干吗这么费劲,不就是‘一

粒米'吗?”爸爸收敛了笑容,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③原来,这个微雕的作者屈茹是个教师,他从小就酷爱微雕艺术。“文化大革命”

时期,他遭迫害,被下放到农场,而他的雕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练出来的。那时,没

有雕刻用的石头,屈茹就在木头上刻。后来他发现了一片竹林,便在每棵竹子上都刻上

一首小诗,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高的矮的,就连新生的竹子上也刻满了。他不顾日晒

雨打,也不怕蚊虫叮咬,苦练了十年,练出了一手好雕功,就连一根头发丝,他也能劈

成两半刻上一副对联。能在这么微小的东西上刻字,凭的全是一种感觉。这粒米是爸爸

拍摄他的微雕艺术时,他赠给爸爸的。

④我望着这粒“米”,明白了它的价值,它凝聚了屈茹多少汗水呀!我现在明白了,

爸爸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微雕艺术品,给我讲的也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精神。

22.这粒米是()

A.爸爸花钱买的。B.爸爸用摄影作品换来的。

C.屈茹赠给爸爸的。D.爸爸参加摄影比赛得的奖品。

23.屈茹主要用()练雕功

A.木头B.竹子C.头发D.石头

24.文章第③自然段采用了()的写作顺序。

A.顺叙B.倒叙C.插叙D.补叙

25.文章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A.爸爸说这叫微雕。

B.爸爸收敛了笑容,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C.去年我过生日的时候,爸爸送给我一个丝织的小盒子,让我收藏起来。

D.爸爸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微雕艺术品,给我讲的也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精

神。

26.文章末尾提到的“一种精神”是指()的精神。

A.坚定执着B.不怕挫折

C.精益求精D.爱惜物品

27.你觉得为了那一粒米雕,爸爸把沙发拆了,这值得吗?为什么?

28.你过生日时收到过什么特别的生日礼物吗?你明白送生日礼物的人的用意吗?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群可爱的小金鱼

在波斯尼亚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名叫弗西姆的妇人,她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和

一个善良的丈夫。她的丈夫在奥地利工作,有一天,她丈夫从奥地利带回两条金鱼,养

在鱼缸里。

不久,波斯尼亚战争爆发了,弗西姆的丈夫为国家献出了生命,而战火也毁灭了他

们的家园,弗西姆只好带着孩子到他乡逃难。临行前,弗西姆并没有忘记那两条金鱼,

因为那也是两条生命啊,而且还是丈夫给自己和孩子的礼物。她把金鱼轻较地放入一个

小水坑里,然后出发了。

几年以后,战争结束了,弗西姆和孩子们()。家乡仍是一片废墟。弗西姆

不知道怎么才能使自己的家()。

然而,她发现在她曾放入金鱼的小水坑里,浮动着点点金光,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

金鱼。它们一定是那两条金鱼的后代。弗西姆突然间看到了希望,她像看到了丈夫的鼓

励。她和孩子们精心饲养起那些金鱼来。她相信。生活会像金鱼一样,越来越好。

弗西姆和她的金鱼故事逐渐流传开来。人们从各地赶来,欣赏这些金鱼,走的时候

也不会忘记买上两条带回家。没用多长时间,弗西姆和孩子们凭着卖金鱼的收入,过上

了幸福的生活。

(选自《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成功励志故事》,延边人民出版社)

29.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30.当遭受战火不得不外出逃难时,弗西姆还不忘把金鱼放入小水坑里,由此可见她是

一个的人。

31.比较战争前后弗西姆生活的变化。

战争前:________

战争后:________

32.面对战后生活的困难,是什么让弗西姆看到了希望?

33.从这个故事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外阅读

妈妈的手

我的妈妈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双充满爱意的手。

记得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在回家的路上,一脚陷进了小水坑里,弄得鞋子满是泥水;

回到家里,我把鞋子悄悄放在厕所的门背后,准备等天气暖和些再洗。天气真冷!晚上

我躲在房间里做作业,忽然听到厕所里传来喇喇的声音。我走过去一看,妈妈蹲在厕所

的水龙头旁边,正在洗我那双沾满泥水的鞋子。望着妈妈冻得通红的手,我感到妈妈不

是在刷鞋,而是在洗我那懒惰的习惯。

我回房做作业,做得很专心,很认真。妈妈轻轻地来到我的身边。她拿起我的作业,

说:“我看看你的作业。”说着,就到一边坐下。看完以后,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用

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说:“你进步多了,继续努力吧!”这时,妈妈的手热烘

烘的,一股暖流流遍我的全身。顿时,我沉浸在无限幸福中了。

做完作业,我躺在床上总睡不着,闭上眼睛仿佛看见妈妈的手在眼前晃动,烧饭、

煮菜、洗衣服,一切都是为了抚育我成长。

3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我”的妈妈有一双的手,一双的手。

(2)冬天的夜晚,妈妈用冻得通红的手,又用温柔的手0

35.这篇短文开头的方法是()

A.简要叙述,说明起因。

B.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C.开门见山,点明主旨。

36.怎样理解“我感到妈妈不是在刷鞋,而是在洗我那懒惰的习惯”中“懒惰”一词的意

思?

阅读理解题。

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

战争时期,有一天,几发炮弹落在一所孤儿院里。两名儿童当场被炸死。还有几名

儿童受了伤,其中有个小姑娘。

附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接到消息,带着救护用品迅速赶到了。经过查看,他们确认

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有几名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

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

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噢,谢谢你。”医生说,“你叫什么名字?”

“阮恒。”

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他的胳膊用酒精擦拭后,一根针扎进他的血管,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

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

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

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

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

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有人问。

医生转身向那个小男咳提出同样的问题。小男孩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37.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啜泣(chubdud)迫在眉睫(ji6ji)

串力制止(jijie)擦拭(chaca)

38.“迫”的部首是(),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在

字典中的解释有:a逼迫;b急促;c接近“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应为()。

39.阮恒为什么“啜泣”和“呜咽”?他心里在想什么?()

A.真后悔不该为小女孩鲜血。

B.“我”要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女孩“我”就要死了。

C.早知道抽血这么疼,真不该让医生抽血。

40.小男孩阮恒认为自己输血会死,为什么还会输血?反映出他怎样的品格?

(2025年)

1.梦寐以求井井有条

2.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

3.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4.BA

5.鲁迅不买有问题的书;重新装订损坏的书;不在脏桌子上看书,不用脏手翻书;把书整

齐地放进书箱里,并且放上樟脑防虫蛀;做书账统计。

6.sheqiequanwei

7.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作者长期在猪舍

边读书,猪们常常看到她,就不再惊慌了

8.比喻环境生动地描写出冬天的冷,表现出作者背书的辛苦,也表现了作者在中

学时代学习的刻苦勤奋

9.因为那种早起背书的经历,让她在感受终生难忘的苦甚至痛苦的滋味时,也感受到了学

习的快乐。这种虽苦犹甜的记忆,让她学到了知识,也获得了更好的人生。

【解析】

6.

本题考查根据词语选择正确拼音的能力。根据词语选择拼音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能

力,要求学生克服方言困扰,读音正确标准即可。还要注意一字多音现象。

7.

考查词语解释和理解句子的含义。

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根据第二自然段“但日子久了,便习以为常。我背我的,它们睡它们的。”可知作者长期在猪

舍边读书,猪们常常看到她,就不再惊慌了。

8.

考查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划线句子把雪花比作小蛾子,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片片雪花

飞旋而下,无声地落在灯罩上”这是环境描写,结合后文“冻得红肿的手背”写出了冬天的寒

冷,体现了作者背书的辛苦,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读书的勤奋和刻苦。

9.

理解句子的含义。作者读书时在猪舍看书,严寒的冬天也不惧风雨早起背书,虽然艰苦,但

是也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因此作者看到不珍惜时光的人,才会想起求学的那些日子,那些

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日子。

10.chaihuaheji

11.比喻说话不从正面直接说明,而从侧面曲折表达。不住的咂嘴称赞。

12.见多识广狼吞虎咽

13.唐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025年)

14.(答案不唯一)如:你真是老百姓的活菩萨啊!你真是清正廉洁、公平公正啊!

15.③①②④

16.清正廉洁严明律己清清白白

17.包拯公仪休……

18.3

19.七当地有名

20.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shGng)子,在绳子一头拴(shudn)了块石头,把石头抛(pdo)过

枝条,枝条就被压(ya)弯了。他又用双手使劲拽(zhuAi)绳子,枝条更低了。这样,他就摘到

树顶上的叶子了。

21.爱动脑筋

【解析】

1.考查有几个自然段,此题较容易,短文按自然段分得清楚,认真数一数便可知道。

2、3题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评价人物精神或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

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22.C

23.B

24.C

25.D

26.A

27.示例:值得。因为米雕蕴含着屈茹老师坚定执着的精神品格,我们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

品格,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28.示例:我收到过妈妈送的一本课外读物《爱的教育》。妈妈希望我接受爱的教育,做一

个心中有爱的人。

【解析】

22.

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提取的能力。文章第三自然段就有答案,即这粒米是爸爸拍摄他的微雕

艺术时,他赠给爸爸的。

23.

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提取的能力。文章第三自然段“后来他发现了一片竹林”,说明是在竹林

里练雕工的。

24.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文章中间穿插了对屈茹练习雕工的描写,所以是插叙。

25.

(2025年)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掌握情况。中心句是整篇文章的中心,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或主旨,全篇文章都会围绕中心句来讲,中心句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即

爸爸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微雕艺术品,给我讲的也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精神。

2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我学到的精神,主要是在屈茹身上学到的,即坚定执着。

2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值得,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粒米,更是一种精神,是屈茹身

上那坚定执着的精神。

28.

本那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出生日礼物,和生日礼物所包含的意味就可以了。

29.重见生机重返家园

30.善良,有爱心

31.有两个可爱的儿子,丈夫在奥地利工作。丈夫为国家献出了生命,弗西姆和孩子

们重返家园。

32.弗西姆曾经放生金鱼的小水坑里,繁殖出了一群可爱的小金鱼。

33.我感受到付出爱心和善意的人,一定也会得到温暖的回报。

【解析】

29.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文中形容战争结束了,弗西姆和孩子们看到了生机,可使用“重见生机”,意思是重新看到的

生活的希望。

形容弗西姆不知道怎么才能使自己自己的家像以前一样,可使用“重返家园”,意思是回到久

违的家乡。

30.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

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文章写了当遭受战火不得不外出逃难时,弗西姆还不忘把金鱼放入小水坑里,由此可见她是

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31.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在波斯尼亚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名叫弗西姆的妇人,她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和一个

善良的丈夫。她的丈夫在奥地利工作,有一天,她丈夫从奥地利带回两条金鱼,养在鱼缸里。”

可知战争前弗西姆有两个可爱的儿子,丈夫在奥地利工作。

由“不久,波斯尼亚战争爆发了,弗西姆的丈夫为国家献出了生命,而战火也毁灭了他们的

(2025年)

家园,弗西姆只好带着孩子到他乡逃难。”“几年以后,战争结束了,弗西姆和孩子们重见天

日。家乡仍是一片废墟。弗西姆不知道怎么才能使自己的家重返家乡”可知战争后,丈夫为

国家献出了生命,弗西姆和孩子们重返家园。

32.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

答案。

由“然而,她发现在她曾放入金鱼的小水坑里,浮动着点点金光,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金鱼。

它们一定是那两条金鱼的后代。弗西姆突然间看到了希望,她像看到了丈夫的鼓励。她和孩

子们精心饲养起那些金鱼来。她相信。生活会像金鱼一样,越来越好。”可知,弗西姆看到

自己曾经放生金鱼的小水坑里,繁殖出了一群可爱的小金鱼,她突然间看到了希望,像看到

了丈夫的鼓励。

3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文章写了战争使得弗西姆的丈夫去世,使她的家乡成为一片废墟,但是弗西姆在艰难的情况

下,还不忘记将金鱼放进水坑,因为这也是两条生命。战争结束后,这两条金鱼繁殖了很多

的后代,也是这些金鱼让弗西姆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她振作起来,她和孩子们精心饲养起那

些金鱼来。她相信。生活会像金鱼一样,越来越好。从文章中可以感受到付出爱心和善意的

人,一定也会得到温暖的回报。言之有理即可。

34.勤劳充满爱意“我”沾满泥水的鞋子抚摸“我”的头

35.C

36.懒惰指不勤快,不爱劳动和工作。文中指“我”的鞋子沾满泥水后,“我”把鞋子放在厕所

门后准备天气暖和些再洗,而不是直接清洗干净。

【解析】

34.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可知:

①我的妈妈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双充满爱意的手。

②冬天的夜晚,妈妈用冻得通红的手洗我那双沾满泥水的鞋子,又用那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

我的头。

3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掌握。

文章开头“我的妈妈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双充满爱意的手”直接点明中心,开门见山,点明主

日O

36.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2025年)

阅读文章可知,由于“我”怕冷将沾满泥水的鞋子放到了门后,准备等天气暖和些再洗。可是

妈妈却为“我”洗鞋子,手冻得通红。当“我”看到这一幕后,内心很愧疚,认识到了自己的错

误,从母亲的身教中领悟到个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因此这句话既是对自己拖拉的习惯的谴

责,也表达了妈妈对“我”的爱。像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比如做作业,本应该

及时完成的,却需要妈妈一遍一遍的督促。如果自己能够做到珍惜时间及时完成,就能再去

完成很多其它的事情。然而自己却总是拖拖拉拉,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把时间都浪

费掉了。

37.chudjie

jieca

38.i_5##五Pc

39.B

40.因为阮恒认为“她是我的朋友”,他想救小姑娘,所以仍然输血。看出他舍己为人、无私

奉献的高贵品格。

【解析】

37.

考查对字音的辨析能力。

啜泣:chudqi

迫在眉睫:pdzaimeijie

竭力制止:jielizhizhi

擦拭:cashi

38.

本题考查的是查字典法。查字典法分为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

部首查字法的一般步骤为:

①确定要查的字的部首,并数出部首是几画,除去部首还有几画。

②在“部首目录”相应的笔画数中找到要查字的部首,再到“检字表”相应的笔画数中找到要查

的字以及它在字典正文中的页码。

音序查字法的步骤为:

①确定所查字读音的第一个字母,即音序,并在字典或词典《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

个字母。

②在这一字母相应部分找到该字的音节,看清这个音节旁标明的页码。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迫指:接近。

39.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2025年)

中可以看出。

40.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人物的分析。

这类题要把握文章的内容从中进行理解辨析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特点,

结合“'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和“‘她是我的朋友。’”中可以看出他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

(2025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课外阅读专项突破练习(试题)(含解析)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鲁迅先生爱书的故事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指睡梦中都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非常迫切。(梦寐以求)

(2)形容整齐不乱,有条有理。(井井有条)

填空。本文写了鲁迅先生小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的事,表现了鲁迅

先生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的精神。

请将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抄写下来。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

多书。

读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理解。

(1)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这句话的意思是(B)A.鲁

迅先生生活清贫,家里的藏书是他最宝贵的财产。B.鲁迅先生生活清贫,但是精神世界是

富有的,他读过很多书,知识渊博,这些宝贵的书就是证明。

(2)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这句话表明(A)A.鲁迅先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B.鲁迅

先生读过的书深奥难懂。

短文中5、6自然段写了鲁迅爱护书籍的细节,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鲁迅是怎样爱护书的。

鲁迅不买有问题的书,发现书有污迹或装订有问题会到书店调换;重新装订损坏的书;不在

脏桌子上看书,不用脏手翻书;把书整齐地放进书箱里,并且放上樟脑防虫蛀;还做书账统

计。

(-)背书(节选)

画去括号里错误的读音。(答案略,已直接在文中标出)

“习以为常”的意思是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作者在

猪舍旁边读书,猪们一开始很是慌乱,后来习以为常的原因是作者长期在猪舍边读书,猪们

常常看到她,就不再惊慌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文中属于环境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地

描写出冬天的冷,表现出作者背书的辛苦,也表现了作者在中学时代学习的刻苦勤奋。

为什么每当听到有人说“上了几年学,混了几年,啥也没学下”时,作者会“想起求学的那些日

子,那些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日子”?因为那种早起背书的经历,让作者在感受终生难忘的苦

甚至痛苦的滋味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这种虽苦犹甜的记忆,让作者学到了知识,也

获得了更好的人生。

(三)白居易怒打行贿人

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答案略,已直接在文中标出)

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旁敲侧击:比喻说话不从正面直接说明,而从侧面曲折表达。

啧啧称赞:不住的咂嘴称赞。

写两个和“耳聪目明、旁敲侧击”结构一样的词。见多识广、狼吞虎咽(答案不唯一)

本文主人公是唐朝诗人白居易。他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诗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

绿如蓝”。

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答案不唯一,如:你真是老百姓的活菩萨啊!)

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息怒(③)息息相关(①)信息(②)作息(④)

读了本文你想到了用哪些四字词来形容白居易?清正廉洁、严明律己、清清白白(答案不

唯一)

你还知道有哪些像白居易这样清正的历史人物或著名人物?结合生活谈谈你的感想。如包

拯、公仪休等。他们清正廉洁、公平公正,是社会的楷模。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

的精神,保持正直和廉洁,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四)快乐阅读

这篇短文有个自然段。

填一品。这篇3短文盲的是华佗七岁时候的故事,文中的老爷爷是当地有名的蔡医生。

(2025年)

华佗是怎样摘到树顶上的叶子的?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子,在绳子一头拴了块石头,

把石头抛过枝条,枝条就被压弯了。他又用双手使劲拽绳子,枝条更低了。这样,他就摘到

树顶上的叶子了。

华佗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五)米雕

这粒米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