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这棵栽植于道光年间的古树是一棵‘救命树’,保护在树上避难的村民免受洪水侵袭,如今我们将其列为‘乡愁保护点’,有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在雄安新区大王镇大阳村,安新县乡愁保护工作队成员周建斌指着一棵古槐树说道。雄安新区已经进入大规模开工建设阶段,在如火如荼建设场面背后,一些承载村民过往记忆的古宅、老树依然挺立,成为雄安新区的“乡愁文化遗产”。为保护雄安新区的“乡愁文化遗产”,雄安新区在全国没有可资借鉴的情况下,率先成立雄安新区“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首创雄安新区“乡愁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随着“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的开展,雄安新区乡愁家底变得清晰起来。目前,雄安全域物质类乡愁点总数2367项,非物质类乡愁遗产总数186项。“2020年新区征迁村原有8893雄安新区管委会公共服务局乡愁专班组长辛公舜说。据辛公舜介绍,在雄安新区的大规模开工建设中也出现了工程建设和“乡愁保护点”愁文化遗产”价值和规划建设需要,针对每一处“乡愁文化遗产”的特点制定了“特殊”政策,有效保护“乡愁文化遗产”的同时也配合了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雄安新区未来将利用保存下来的古宅以及古宅构件建设历史街区,利用老物件建设展示新区农耕、渔猎以及民间艺术的博物馆,利用古树打造乡愁林,让未来的新区居民记得住“乡愁”。除此之外,雄安新区将启动“数字乡愁”影像留存和“数字乡愁云”工作,运用虚拟
现实技术、三维展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维实时渲染技术等,构建与现实世界孪生
的数字虚拟空间。通过对雄安新区内的数字乡愁点进行VR愁”文化平台,最大限度保留和记录古村落乡愁。未来,雄安新区将进一步打造相应的雄安历史文化传承基地和展示区域,将传统文化
融入雄安城市风貌之中。(摘编自鲁达崔涛《“乡愁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融入雄安规划建设》)材料二: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
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
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
殖,也得不断的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
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上,每个家族可
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
的限制,逼着这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另外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以我们自己来说罢,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我十岁就离开了家乡吴江,在苏州城里1住了九年,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项下填着“江苏吴江”。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八
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她的一生大概也得老
是填“江苏吴江”了。我们的祖宗在吴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
夏费”的大红字。江夏是在湖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真和我的孩子
一般,凭什么可以和她从来没有到过的吴江发生地缘呢?在这里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
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
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
是“血缘的空间投影”。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人并不能象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
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过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
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但是事实
上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却相当困难。我常在各地的村子里看到被称为“客边”“新客”“外
村人”等的人物。在户口册上也有注明“寄籍”的。在现代都市里都规定着可以取得该地
公民权的手续,主要的是一定的居住时期。但是在乡村里居住时期并不是个重要条件,因
为我知道许多村子里已有几代历史的人还是被称为新客或客边的。(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古宅、老树在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发中依然挺立,在于它们承载着村民们的记忆,
也得益于新区“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B.雄安新区在对“乡愁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其它地区开展此类工作提供了从理念到实践的可供借鉴的经验。C.乡土社会中,人口繁殖是无法避免的。因人口繁殖,土地有限,血缘社群便自觉分裂,部分人外出寻找耕地,于是产生乡愁。D.籍贯如同姓氏一样,是人们从父辈那里继承而来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缘性,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血缘的范畴。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城市扩张对乡村的冲击时有发生,但通过灵活处理,因地制宜,可以妥善解决
这类矛盾,既不影响发展,又能留住乡愁。B.雄安新区未来不仅会通过建设历史街区、博物馆等来保护物质类乡愁遗产,还会构建数字虚拟空间来保护非物质类乡愁遗产。C.与自己家相比,“外婆家”也有血缘上的意义,但通常在地缘上存在差异,不是血缘在空间上的投影,也不是血缘和地缘的合一。D.很多“新客”“客边”在村里就算繁衍了几代,依然无法获得本村的身份认同,因为中国乡土社会中的血缘和地缘是很难分离的。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2000年,时任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回福建省永定县祭祖,完成了父亲吴鸿麟回乡祭
祖的愿望,临别时,吴伯雄在吴氏宗祠里题词“敬宗昭德”。B.兴起于江浙一带的两头婚,既不属于男娶女嫁,也不属于女招男入赘。在两头婚家庭里,没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对爸爸妈妈的父母都叫爷爷奶奶。C.金庸先生的多部武侠小说都对湖北襄阳有生动的描述。金庸去世的当晚10点左右,襄阳的金庸迷们用蜡烛摆出“走好”两个大字,以追思纪念金庸。D.如今,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留下“386061部队”:38,即妇女节,指留守妇女;60,即60岁,指留守老人;61,即儿童节,指留守儿童。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25.有人认为,围绕“乡愁”,材料一在回答“是什么”和“怎样做”,材料二在回答“为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凝视一棵树你凝视过一棵树吗?它或许就在你游历过的某一处风景胜地,或许在你每天经过的路边,甚至就在你家的
窗外。一年当中,树用成长的力量为春夏秋冬层层着色。春天,少年时期的树,无拘无束
地摇摆,率意的举动引来鸟儿的喧闹,接着无数的小嫩芽便使劲地冒傻气。夏天来了,叶
片的绿色浓到化不开,在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依然意态从容,把斑驳的绿荫撒在地上,予
人一份惬意。秋雨过后,曾经的青枝绿叶便逐渐收敛了青春的锋芒。黄叶悄无声息地飘落,
生怕惊动了谁家的相思之梦。到了冬日,走进沉默的树,绿叶褪尽的横枝上白雪凝情,树
之君子们,用自己深色的剪影衬托雪之皎洁。一棵树出现在你的视野不是一种作秀,但它
需要并渴望有一双眼睛对它凝视。生命都需要在目光的交流中成长啊!而人们却常常忽视了对一种生命的凝视,在匆忙的世事中,在喧嚣的城市里,人们的
目光常变得飘忽而轻浮,仿佛是被蒙上眼睛的鸟,扑楞楞飞着不知落在何处。
我知道这是现代人的通病,当物质世界的五光十色把许多心思搞乱的时候,我们不知
道看什么好了。每个人的目光仿佛都在寻求一样东西,却又不知要寻找什么。那一双双眼
睛每天都在东张西望,但除了忙乱之外一无所获。大自然给我们安排的许多事物是让我们细看的。我所居住的小区,马路边有一片草向
子一样湿润的绿地,细心的园林工人在中间保留了几棵大树,其中的一棵榆树是这里的长
者,树冠葱茏而舒展。有一天清晨我对它凝视了片刻,便看到这棵树上唱歌的鸟儿很多。
那是晨光里的百鸟啁啾曲,清脆悦耳。我当时想,这首先是唱给这棵树的,其次才是唱给
人听的。这棵树有了鸟儿的歌,那叶儿就越发绿了。可以凝视的不仅仅是一棵树,还有许多静静安放在某一处的美好的东西。在停电的日
子里,点亮一根蜡烛让它含蓄地燃烧。这时它在人凝视的目光里会情不自禁地流泪。你仔
细地看吧,当里里外外的黑色想表现一种神秘感时,那朵小鸟般翘首的火苗完全是以柔克
刚的姿态;人的目光忽而炯然,那火苗刹时如直立闪光的利剑,在黑色中竖起它的骄傲。
有时凝视,纯粹是一种欣赏。对于一幅画、一张邮票、一件工艺品,那样的凝视,人
完全跟着目光跑了。目光绕到后边,心思追到后边;目光跳到顶上,心思也翩然而至。这
种凝视的目光中有探索,有赏析,有挑剔,有时还有疑问。前年我买回一件工艺品,五根
螺旋上升的金属条挤在一块巴掌大的平台上转,旋转中本来看似要互相碰撞绞合到一起的
亮晶晶的金属条,却都在对方的空隙中巧妙穿过。它们看起来无法在一个台面上共舞,但
事实上却达到了高度和谐。久久凝视,真让人浮想联翩。凝视一种事物,我们才能真正接近对方的心灵。当心灵与心灵有所感应时,生命与艺
术的奥妙才能被我们略知一二。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窗户是深邃的,因为窗户后面的屋子有思想和情感。凝
视一样美好的东西,那是人与物在一个时间里达到的默契。凝视自然界一个生命体,那是
两个生命之间默默无语的交流。这时你送出去的目光有赞许、联想和回忆。除此之外,或
许还有淡淡的伤感和隐隐的苦涩,甚至还生出一点嫉妒呢。有时一种久久的凝视会使你达
到物我两忘的境地。目光虽聚焦于一处,情思却飘然万里。许久,蓦然回首,自己不禁会
哑然失笑。可怕的是,我们常以匆忙为由,不愿让自己的目光在某一处停留。人在自然界走得匆
忙,在社会上奔得匆忙,成了拼命赶往一个又一个驿站的过客。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3竞争者目光偶尔的凝视,那是在寻找对手的虚弱之处。急功近利的心态使人忽略了无功利性物质的存在,比如我说的一棵树或一片树叶,以及一座风雨中的雕像。而功利性的目光使许多东西感受到了恐惧,它们怕被人贪婪的目光发现。这样的凝视,一下子就变成了虎视眈眈。由于缺少了对美好事物的凝视,缺少了凝视一个人或一种风景的专注与肃穆,人心的浮躁如上涨的潮水,它把生命之船晃得摇摆不定,无所适从。以旅游为例,往往人一出门就变得急不可耐。想看前面的山,进了山却并不想对山多看几眼;赞美前面的水,到了水边却心不在焉。许多旅行者回来说起游程,情有所钟的却是山水名胜以外的东西。在茫茫大千世界,人若不想让心灵苍白空虚,就总得让眼睛这个最忠实于你的“摄像机”给你留下点什么,这便是凝视。凝视一棵树,凝视一个有情趣的汉字,凝视一个心仪已久的人。(取材于全宪章的同名散文)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通过四季树景的变化,暗示生命在自然时序中的永恒循环。B.“绿叶褪尽的横枝上白雪凝情”以拟人手法赋予冬树君子品格。C.“目光的飘忽轻浮”批判现代人精神世界的贫瘠与焦虑。D.“树需要并渴望凝视”强调生命间情感互哺的深层哲理。7.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三组排比句强化树木存在的普遍性,引出凝视主题。B.夏树“斑驳绿荫撒在地上”以听觉通感表现视觉清凉感。C.秋叶“生怕惊动相思梦”借心理描写深化季节悲情氛围。D.结尾类比“蒙眼之鸟”批判技术对人文精神的异化。8.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9.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凝视”双重内涵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辽东太守公孙文懿反。景初二年,(宣帝司马懿)帅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发自京都。经孤竹,越碣石,次于辽水。文懿果遣步骑数万,阻辽隧,坚壁而守。帝盛兵多张旗帜,出其南,贼尽锐赴之。乃泛舟潜济以出其北,与贼营相逼,沉舟焚梁,傍辽水作长围,弃贼而向襄平。诸将言曰:“不攻贼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帝曰:“贼坚营高垒,欲以求战,破之必矣。”遂整阵而过。贼见兵出其后,果邀之。帝谓诸将曰:“所以不攻其营,正欲致此,不可失也。”乃纵兵逆击,大破之。贼保襄平,进军围之。部并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焉。”贼众我寡,贼饥我饱,水雨乃尔,功力不设,虽当促之,亦何所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4既而雨止,遂合围。起土山地道,发矢石雨下,昼夜攻之。文懿攻南围突出,帝纵兵击败之,斩于梁水之上。(选自《晋书·宣帝》,有删节)材料二: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日有短长,月有死生。(选自《孙子兵法·虚实篇》,有删节)10.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我不欲A战B虽画地而守C之D敌不得E与我战者F乖G其所之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次,临时驻扎,与《兰亭集序》“列坐其次”的“次”意思不相同。
B.邀,邀请,与《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的“邀”意思相同。
C.而,表转折,与《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的“而”用法不相同。
D.雨,像雨一样,与《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的“响”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帝先部署大量兵力,大张旗鼓地出击敌军南面,待敌军精锐兵力转移到南面,他
又大张旗鼓地出击敌军北面,显示了宣帝“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能力。
B.面对诸将对于“不攻贼而作围”的困惑,宣帝作了精辟解说,他一方面识破了敌军
坚营高垒背后的诡计,一方面制定了巧妙的应敌之策,可谓知彼知己。
C.面对司马陈圭“昔急攻今安缓”的困惑,宣帝从敌我双方的军力、粮草对比以及当
下的天气等方面作了细致分析,体现了孙子“兵无常势”的军事思想。
D.材料二从理论上强调掌握作战主动权、避实击虚、因势而变等的重要性,材料一从
实践上成功运用了这些理论,可见宣帝和孙子都对作战规律洞若观火。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会霖大水,贼恃水,樵牧自若。(4分)(2)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4分)14.材料一中宣帝司马懿“弃贼而向襄平”的做法,体现了材料二中哪些作战原则或策略?请简要说明。(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卖花声·题岳阳楼①张舜民木叶下君山②,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③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④。【注】①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城西门上,面对洞庭湖。②君山:在洞庭湖中。③此路:指5贬窜远方。作此词时,词人因写反战的“谤诗”,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回,贬官郴州,经过岳阳楼。④长安:此处借指宋的京城汴梁(现开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写词人登楼所见,写景时远近结合、以动衬静,突出了环境的静谧。B.“十分”一句写歌女斟满酒、脸色庄重严肃,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营造凝重氛围。C.下阕既写到眼前的天淡云闲,又设想此路难以生还,虚实之中,感情丰富。D.本词的语言浅淡易懂,通过寓情于景、动作描写、反问等手法来表情达意。16.对该评价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无衣》中表现了战士们修整铠甲和兵器,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状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斜月沉落、游子归途艰难遥远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莺”是古代诗歌中常出现的鸟类意象,人们常借其表达各种情感,如“,”。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春天,每朵鲜花都在尽可能展示自己的美丽,吸引传粉动物,并利用这些搬运工把花A舞,好不热闹,招蜂引蝶成了植物的头等大事。不过,要是所有的花朵都既招蜂又引蝶,那传粉者身上的花粉就会异常浑乱,不是将油菜的花粉搬到桃花的柱头上,就是将桃花的花粉带到苹果花的柱头上,其结果绝对不是《上错花轿嫁对郎》那般浪漫的爱情故事,而开花时进行传粉外,最重要的解决手段是让每种植物雇用各自特定的传粉者,做到招蜂不引蝶。不同动物对颜色的喜好不同(蜂类喜欢黄色和蓝色,鸟类喜欢红色,蛾类喜欢白色),所以花朵会针对传粉者释放特定的颜色信号。不仅如此,它们还会(甲),加强它们在传粉工作中的专一性。黄色的蜡梅为喜欢闻香的蜂类准备了香甜气味作为导航标志;没有丝毫气味的红色芦荟则准备大量花蜜,因为它们的鸟类传粉者需要更多食物,但鸟儿的鼻子却很不好用。虽然,这样的分类导航还略显粗糙,但已能(乙)。虽然大多数花朵(丙),不过有些花朵却不屑和动物打交道,黑色(实际上是深紫色)的老虎须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生活在雨林之中、“没虫怜爱”的花朵有一套完善的自花受粉机制,它们可以把自家新郎(花粉)送入自己的洞房(子房),完全B地开花结实,倒也自得其乐。18.文中画波浪线的“人生大事”指什么?为什么要加引号?(4分)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0.文中有多处错别字,请选出两处并加以改正。(2分)6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的“蜡梅”得名方式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哈密瓜B.甲骨文C.水晶虾仁D.电饭锅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语言文字运用I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5年高二年级下期入学检测7语文答案1.C社群分裂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2.B建数字虚拟空间来保护非物质类乡愁遗产”不正确。雄安新区未来保护乡愁的两种方式不是分别保护物质类乡愁遗产和非物质类乡愁遗产,而是既保护物质类乡愁遗产又保护非物质类乡愁遗产。)3.A(吴伯雄回乡祭祖,是认祖归宗,是血缘性地缘的体现。)4.①引用论证,引用儿谣“摇摇摇,摇到外婆家”,论证“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②比喻论证,用“细胞分裂”比喻人口繁殖,形象地论证了血缘社群的分裂。③举例论证,举自已的事例,论证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的观点。④对比论证,将乡土社会与现代都市进行对比,论证乡土社会中血缘与地缘很难分开。(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①材料一写了“是什么”:乡愁是离开故土的村民对过往生活的美好记忆。②又写了“怎么办”:地方政府重视乡愁,采用各种手段来留住乡愁。③材料二写了“为什么”:乡土社会中,血缘社群分裂,一部分人远离故土落籍他乡,于是产生了乡愁。(2分)(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B(应为象征手法,非拟人)7.A8.1)"少年时期""率意"2
)动态描写(摇摆、喧闹)构建视听联觉的春日生机图景(3)"率意"与"无拘无束"呼应
后文对现代人精神束缚的反思9.参考答案:1、物理凝视:视觉层面的细致观察(如叶脉纹理、枝干形态)2、精
神凝视:(1)生命对话:通过观照他者实现自我认知(树如镜鉴映照人心)(2)人文
"飘忽目光"的异化)3(1)科
技时代更需"慢凝视"(如文物数字化中的情感温度)(2)"树之道"对人际疏离的疗愈价
值(参考《论语》"仁者乐山"的生态伦理)10.BDF(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11.B(B文中“邀”意为“拦击、堵截”,意思不同。A“列坐其次”的“次”意思是
旁边;C“侣鱼虾而友麋鹿”的“而”表并列;D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
12.A(“宣帝又大张旗鼓地出击敌军北面”错误,原文“乃泛舟潜济以出其北”,是
暗地里,不是大张旗鼓。)13.(1)恰逢连绵大雨,发大水,贼军倚仗大水阻隔,像平常一样砍柴放牧。(得分点:会、恃、樵牧、句意。)(2)为了获取小利却吓跑他们,这不是好计谋。(得分点:惊、计、判断句式、句意。“计”不能简单地翻译为“计谋”,要结合语境翻译为“好计谋”“良计”等。)14.①致人而不致于人;②趋其所不意;③攻其所必救也;④避实而击虚。
(答出1点得22点得43点得5句即可,适当多写不扣分。若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只要体现答案中要点句的意思即可)【文言译文】材料一:8四万,从京都出发。经过孤竹,越过碣石,在辽水临时驻扎。公孙文懿果然派遣步兵骑兵几万人,在辽隧阻击宣帝的军队,加固城墙堡垒进行守卫。宣帝部署大量兵力竖起多面旗帜,出击敌军南面,贼兵派出所有精锐军马奔赴南面迎战。宣帝于是指挥军队乘船暗自渡河来出击贼军北面,和贼营逼近,凿沉船只烧毁桥梁,沿辽水修筑长堤,然后丢开贼军向说:寇大军聚集在这里,他们的老巢就空虚了。我军直攻襄平,贼军就会人人心怀恐惧,恐惧就会求战,这样我们就一定可以打败敌人了。”宣帝于是整顿阵列前进。贼军看到魏军出想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这个机会不可失去。”于是魏军出兵迎击,大败敌军。贼军退保襄平,宣帝进军包围了襄平。恰逢连绵大雨,发大水,贼军倚仗大水阻隔,像平常一样砍柴放牧。魏军众将士想要停,“孟达兵少但粮食能支持一年,我们的将士是孟达军的四倍但粮食不足一个月食用,用只有一个月粮草的军队对付有一年粮草的军队,是担心贼军逃跑。现在贼军粮草将尽,但我们还没有形成合围之势,如果抢掠他们的牛马,夺取他们的柴草,这是故意驱赶他们逃跑。用兵讲究诡诈之道,应善于根据事情变化而采取相应措施。贼军凭借兵多和大雨,因此虽然饥饿困乏,却不肯停止反抗,应当向他们展示我们没有能力进攻,来使他们安稳下来。为了获取小利却吓跑他们,这不是好计谋。”不久雨停了,魏军于是形成合围之势。魏军修筑土山挖通地道,射箭发石如同雨一样下,昼夜攻击贼军。公孙文懿从南面出击突围,宣帝率兵将他击败,并在梁水上斩杀了他。材料二:孙子说:大凡先到达作战地并等待敌军的就会安逸,后到达作战地且匆忙投入战斗的
就会劳累。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能使敌人自动到达我
方预设的作战地,是用利益来引诱敌人的缘故;能使敌人无法先于我方到达作战地,是设
置障碍阻挠敌人的结果。所以敌人安逸能使他们疲劳,敌人饱食能使他们饥饿,敌人安然
不动能使他们骚动。向敌人无法快速到达的地方行进,快速到达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军队进攻敌人却不能抵御,是因为袭击了敌人兵力空虚的地方;军队撤退敌人却不能追击,
是因为行军迅速而敌人无法赶上。所以我军想要交战,敌人即使垒高墙挖深沟,也不得不
出来同我军交战,是因为我军攻击了敌人必定要救援的要害之处;我军不想和敌军交战,
即使只是在地上画出界线权作防守,敌人也无法和我军交战,原因是这样做使敌军背离了
他们进攻的方向。用兵作战的方式方法就像流水,水流动的特性,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作战的
特性,关键是避开敌军主力而攻击敌人兵力虚弱的地方。水根据地势来决定流向,军队根
据敌情来采取制胜的方略。所以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正如流水没有固定的形态。
能够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取得胜利的人,可称他为神。所以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相生相克,
没有哪一个能够常胜;四季相继更迭,没有哪一个固定不移,白天的时间有短有长,月亮
有缺有圆。15.应是为了突出秋天的萧瑟,不是衬静。16.化用典故:这两句化用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119唱送别曲,因为自己对此去的前途命运充满忧虑,并非《渭城曲》抒发的留恋伤感所能涵
嘲、讥讽)。(感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1)修我甲兵与子偕行(2)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3)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草
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千里营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营
恰恰啼(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每空1分,如有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18.拟人化的说法形象地强调了对于鲜花来说,传粉这一过程的重要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和标点的能力。根据前文,“每朵鲜花都在尽可能展示自己的美丽,吸引传粉,并利用这些搬运工把
花粉运到其他同种植株的柱头上,完成……”可知,“人生大事”指每朵鲜花完成传粉这
件事大事”概念,加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形象生动地强调了传粉对鲜花如同人生大事般重要。
19.A.百花齐放B.自力更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房单间布局改造方案
- 公司新媒体管理制度
- 宁夏美术考试题库及答案
- 数学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
- 2026版《全品高考》选考复习方案生物805 第24讲 体液调节含答案
- 生猪屠宰厂场管理方案
- 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 健康餐创新创业:从理念到实践
- 萍乡客服面试题及答案
- 天津幼儿面试题及答案
- 辅导员工作实务手册
- 风电 运维 合同
- 合作意向书范本
- 2024年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各版本
- 新加坡留学完整版本
- MOOC 高等数学先修课-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GB/T 29319-2024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 运行人员电气培训课件
- 2024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矿业公司所属单位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直流微电网下垂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 番禺区地图广州市番禺区乡镇街道地图高清矢量可填充编辑地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