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检测(二模)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检测(二模)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检测(二模)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检测(二模)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检测(二模)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检测(二模)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950年,阿兰·图灵发表了一篇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讨论了创造一种“智能机器”的可能性。图灵测试是促使人工智能从哲学探讨到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引导了人工智能的很多研究方向。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约翰·麦卡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定义:人工智能就是要让机器的行为看起来像是人所表现出的智能行为一样。迄今为止,AI(人工智能)一共经历了两次革命性发展。第一次是基于逻辑表示的“符号主义”,即知识驱动AI,旨在模仿人类的推理和思考能力,如由IBM公司开发的“深蓝”计算机。知识驱动AI的推理过程完全基于人类的经验。由于缺乏数学基础,其推理仅限于数理逻辑等确定性推理,只能解决特定问题。第二次是基于神经网络的“连接主义”,即数据驱动AI,旨在利用统计方法将模型的输入数据转换为输出结果。主要有三种:(1)判别式AI根据需求分辨内容与需求是否匹配,从已有的数据中判断出最符合要求的数据,主要适用于图像识别、推荐系统等,如2016年的AlphaGo。(2)养成式AI是DeepMind公司于2022年提出的,该AI模型具有类似人类婴孩的思维能力。(3)生成式AI技术(简称AIGC)是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通过对现有数据集的训练来生成全新的、完全原创的内容,主要适用于图像与自然语言生成。近年来,生成式AI技术获得了显著发展,2022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技术的火爆在全球引起了一股新的AI热潮。2024年4月17日,在由量子位举办的中国AIGC产业峰会上,《中国AIGC应用全景报告》发布。该报告提出,今年中国AIGC应用市场规模将达200亿元,2030年达万亿规模,2024年到2028年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超30%。(摘编自常耀斌、王文惠《深度学习和大模型原理与实践》)材料二: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科目考试一结束,就有不少场外师生使用市面上的生成式AI大模型产品“写作文”。围绕新课标Ⅰ卷高考作文题“答案与问题”、新课标Ⅱ卷“抵达未知之境”等题目,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多家大模型产品纷纷化身“写手”。一些大模型作文令人眼前一亮。以全国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题为例,在这个具有思辨性的题目引导下,大模型提交的部分作文题不仅切题,更显巧妙,如《问,岂可少?》《疑问如春芽,答案似剪刀》《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等等。近日,作文专家吕政嘉、李来明共同对市面上7款大模型产品的上述试卷的作文进行了评测打分。从打分情况来看,讯飞星火、文心一言4.0、腾讯元宝在作文题上均有不俗表现,最高平均得分接近50分。讯飞星火作出的《问,岂可少?》得到均分51.5的评分。李来明对该文的评语为,“全文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论证层层递进,结构框架清晰明了。全文多处扣题生发议论,鞭辟入里,分析得当。但在一些地方,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论证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在高考英文作文题目“帮李华写邮件”中,专家周国荣和专业教师杨菁菁也对上述7款大模型产品的英语作文进行了评测和打分。7款产品均能完成试题规定的写作任务,结构上也能做到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其中不乏能够使用复杂句式,在语言表达上有多处亮点的作品。但这些文章也有一些明显的扣分项,如使用超纲词汇、超过字数上限等。打分方面,7款产品均有超过12分(满分15分)的表现,且得分相对稳定。在难度更高的全国高考英语卷“读后续写”题目和北京卷英语作文题中,7款大模型产品的表现有了差别。评测作为对机器理解、处理、应用自然语言能力的一种评估和量化手段,是大模型领域技术水平和研究进展的直观体现,是相关研究的工具和重要驱动力。北京大学教授穗志方表示,大模型在人类标准化考试中如中国高考、公务员考试等的表现,能够为其在真实世界中的能力提供评估参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模型在诸如数学测试任务中表现优异,但在复杂推理或特定知识领域中的表现却又不够出色。截然相反的表现,让人无从评判。“在大模型内在机理没有探究清楚的情况下,我们目前的评测路径只能依靠从外部表现来推测内在能力。”穗志方说,现有评测仍存在规范性、系统性及科学性方面的问题,评测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有待改进。(摘编自赵广立《“AI考生”闯关高考,谁是最会做题大模型?》,《中国科学报》2024年6月26日)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机器促使AI从哲学探讨迈向科学研究,为众多研究方向提供了指引。B.知识驱动AI在处理不确定或需要深度数学分析的问题时可能会受到限制。C.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技术,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D.《中国AIGC应用全景报告》显示,AIGC技术在中国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很大。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李来明对《问,岂可少?》一文的评价很一般,提了一些建议来提升文章质量。B.评测是推动大模型研究发展的重要动力;能评估和量化模型的所有表现及能力。C.大模型在人类标准化考试中的表现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仍然有其局限性。D.穗志方认为目前的评测路径只有外部表现而无内在能力,不清楚大模型内在机理。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内容,下面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具有类似人类婴孩思维能力的AI模型,在AI技术发展历程中也非常重要。B.生成高质量的原创图像与自然语言,这是各家大模型公司的主要竞争点之一。C.AI大模型将改变学生写作文的习惯,如同电脑出现以后人类习惯用键盘打字。D.大模型写英语作文时用了超纲词汇,通过技术手段可使其只使用规定范围词汇。4.请根据文本内容,在下面表格中的(1)(2)(3)(4)处填写恰当的内容,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纲要主要内容人工智能源起阿兰·图灵发表重要论文约翰·麦卡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定义(2)________第一次是“符号主义”,即知识驱动AI,但因(1)________而受限第二次是“连接主义”,即数据驱动AI主要分:判别式AI;(3)________;生成式AI技术(近年发展迅速)报告发布中国AIGC应用市场规模未来几年(4)________,产业潜力巨大5.下图是高三学生小刚向某生成式AI大模型提问的页面,请结合阅读材料及下图中展示的问答内容,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概括你的体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烟雨沧浪亭申琳①隔一弯清澈的葑溪向南望,一带曲廊蜿蜒临水,园内林木青翠欲滴,假山在望、有亭翼然……山、水、林、亭相依相映,果然是一处得自然真趣的园林胜景。②跨过门前的葑溪,进沧浪亭大门折向左,是临水的一带复廊,沿廊两侧正是沧浪亭园林的精华之处:廊北是古葑溪的一弯清流,廊南是叠石堆土的假山,飞檐凌空的沧浪亭正高踞假山之上,四围苔痕青青、古树参天。作为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已历近千年的历史烟雨,园林建筑屡毁屡建,唯一不变的,是这复廊两侧的一水一山。③北宋庆历四年,作为新政改革派,又是诗文革新运动健将的苏舜钦被人构陷而免职,黯然离京扁舟南游,于次年四月寓居苏州。懊恼于江南炎热潮湿的天气,又或许难以纾解内心壮志未酬的愤懑,苏舜钦欲寻“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于是就在苏州府学之东发现了这块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三向皆水的吴越池馆废地,遂以四万钱买下,临水构亭,取名“沧浪”。诗人流寓之际的偶然之举,给姑苏城留下一处最具光彩的文化地标。④沧浪亭的修建,让正值盛年政治失意的苏舜钦暂时找到心灵的归宿,他时常泛舟来去,留下众多有关沧浪亭的文章诗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沧浪亭记》:“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苏舜钦觉得自己在沧浪亭找到了人生“真趣”。⑤对于为何将此亭取名“沧浪”,苏舜钦在文章中只是一笔带过。也许是因为他认为沧浪的意思不言自明;也许是因为此中隐匿着他扁舟南游的复杂情感。然而,从他在苏州的其他诗文,以及与好友欧阳修等人的唱和中,人们不难知道,“沧浪”取《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中的隐逸和顺应之意。⑥苏舜钦还留下许多有关沧浪亭的诗句:“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相对他一贯奔放的诗风,这些诗句则显得平静从容、清幽真挚。看得出,离开扰攘的政争复归自然,苏舜钦有了俯仰皆自得的惬意。⑦沧浪亭成就了心境逐渐平和、通透的苏舜钦,苏舜钦则成就了一座水清水浊皆可取、云卷云舒俱自得的人文名园。中国历代,像北宋那样文人纷争复杂而激烈的扰攘虽不多见,但在那些险恶的政事人事面前,传统士人总有和光同尘与洁身自持的不同人生道路的选择,在经历了太多内心纠结之后,能够体悟“水清水浊取舍自然”,也就庶几臻于至高境界了。⑧烟雨三月,拙政园里游人如织,而清幽古朴的沧浪亭犹如一位淡泊处士,从容面。对着三三两两的游人。徜徉园林之中,人们不能不赞赏重修沧浪亭主事者的严谨眼光,是他,没有让沧浪亭泯然于其他园林人工精巧,而尽量保持了苏舜钦当年所崇尚的自然之趣与文化之美。⑨园以亭名,亭以文盛,历经宋元,沧浪亭在明嘉靖年间以又一篇《沧浪亭记》而大放光彩。彼时,已改建为佛寺两百余年的沧浪亭在僧人文瑛推动下得以重修,散文大家归有光欣然命笔写下此记。抚今追昔,归有光思索宫馆园囿荒残灭没,感慨园林池馆兴废之道,认为沧浪亭最可珍贵的还是子美遗风,是遗泽后人的文化力量。两篇《沧浪亭记》交相辉映,成为中国文学的历史佳话,也让沧浪亭自此成为堪与岳阳楼、醉翁亭相媲美的知名文化景观。⑩及至清代,苏州当地文人沈复居于沧浪亭西隔壁,其临水一轩,名为“我取”,亦取“水清濯缨、水浊濯足”之意。此时,沧浪亭已由水边迁到了如今的假山之上,沈复与新婚妻子芸娘于中秋之夜偕游沧浪,看到景致依然幽雅清旷,“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于是,在《浮生六记》中,沈复继续写下了属于沧浪亭的一段文学传奇。⑪园林有兴废,文脉贯古今,名园名楼能够为后人不断复建、重建,多着眼于它文化意义的丰赡,而与其曾经的壮观或精美往往并无多少直接关联。这在金谷园、姑苏台等的湮灭,岳阳楼、黄鹤楼等的屡毁屡建中不难看出端倪。⑫从沧浪亭拾级而下,沿长廊向南行,是一座竹树掩映、翠色盈门的仿古建筑——五百名贤祠。⑬清道光年间,苏州藏书家顾沅据其所藏吴中名贤三百余幅画像,与当地文人发起兴建名贤祠以崇祀苏州先贤。其时恰逢江苏布政使梁章钜重修沧浪亭,时任江苏巡抚陶澍即购得沧浪亭旁房屋,修筑五百名贤祠。顾沅又多方搜集名贤画像,最终积至逾五百幅,据以勒石刻像,终成此祠。⑭五百名贤的选择,上自春秋,下至晚清,除建造沧浪亭“沧浪一曲、风流常在”的苏舜钦外,还有姑苏古城的缔造者伍子胥;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也有“何似姑苏诗太守”的韦应物等盛唐诗人;既有文学家欧阳修、苏轼,书画家文徵明,也有政治家文天祥、林则徐……五百名贤并不局限苏州本地籍贯郡望,而是将与苏州有过渊源、对苏州做过贡献的历史人物悉数囊括在内。五百名贤祠建成后,苏州人每年春秋两季献祭不辍,以示不忘先贤造福与教化之功德恩典。⑮沧浪亭的美,美在自然,美在垂传后世的精神浸润。以文化之美特出于苏州诸园林之间,沧浪亭,注定是不朽的。(有删改)【注】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北宋时期诗人、文学家。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果然是一处得自然真趣的园林胜景”强调了园林在设计上捕捉了自然之美,让人体验到自然的真实趣味。B.第②段“高踞”一词形象地突出了沧浪亭在苏州园林中的显著位置,画面感强,情感色彩浓厚,带有高傲之感。C.第③段叙述了沧浪亭最初建造的因由,通过介绍历史文化信息,让读者逐步随作者的思绪慢慢沉浸游赏这一名胜。D.文中第⑭段中的“五百名贤”,既有苏州本地籍贯郡望人士,也有外地人士,这体现了苏州文化的包容性。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⑧段运用了暗喻的手法,将沧浪亭比作一位淡泊宁静的士人,让读者感受到沧浪亭那种清幽古朴的特质。B.文中多处化用诗句,将沧浪亭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生活中来写,体现出作者对沧浪亭作为文化遗产的尊重。C.本文语言浅显质朴,笔调自然,将园林建筑、诗歌文章和作者的所思所想串联起来,产生了“形散神聚”的效果。D.结尾处“沧浪亭,注定是不朽的”这句话节奏感很强,使全文收束有力,能引发读者对“不朽”含义的进一步思考。8.文中提到,沧浪亭成就了苏舜钦,苏舜钦则成就了一座人文名园,对此你如何理解?9.本文中“烟雨”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材料二: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未能尽明,明主不晓,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材料三:司马迁作《屈原传》,是自抒其一肚皮愤懑牢骚之气,满纸俱是怨辞,盖屈原获罪被放,司马亦获罪被刑。其获罪同而所以获罪则不同,屈原宜怨,司马不宜怨,何也?屈原之怨亲亲也怨君蔽于谗佞宗社有累卵之危自信一身可以维持,而不见用。原,宗臣也。宗臣死社稷,职也。若司马之怨,不过为庇一李陵而不得耳。陵受命出征,兵败降虏,为将之罪,莫大于是,天子诛其家,以正其罪,法也。而司马则谆谆恳恳,向天子表陵之能,解陵之罪,欲天子徇其请,枉法而赦陵,褊之甚也。(节选自李晚芳《读史管见》)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屈原之怨A亲亲B也C怨君蔽D于谗佞E宗社有累卵之危F自信一身G可以维持。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咎,责怪,怪罪,与《出师表》中“以彰其咎”的“咎”意思不相同。B.亡,丢失,与《过秦论》中“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的“亡”意思相同。C.虽,虽然,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虽董之以严刑”的“虽”意思相同。D.所以,……的原因,与《师说》中“圣人之所以为圣”的“所以”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虽身遭放逐,但想要振兴国家,希望君主能醒悟,国家风气能改变,多次表达自己的志愿,但最终没有实现。B.楚怀王不能知人善用,不辨忠奸,所以被郑袖、张仪欺骗,最后落得军队挫败,自己也客死秦国,被天下人耻笑。C.李陵失败消息传来,皇上临朝听政不高兴,司马迁想要宽慰皇上,但是皇帝没有听司马迁辩解,直接交给狱官处罚。D.李晚芳认为《屈原列传》是司马迁抒发愤懑牢骚的作品,她批判司马迁希望汉武帝顺从他的请求不顾国法这一行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2)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14.对待李陵事件,司马迁的态度与李晚芳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和夏中玉辛弃疾与君欲赴西楼约,西楼风急征衫薄。且莫上兰舟,怕人清泪流。临风横玉管,声散江天满。一夜旅中愁,蛩①吟不忍休。【注】①蛩(qióng):蟋蟀。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开篇连用两个西楼,第一个强调相聚的地点,第二个侧重环境的凄凉。B.因为担心友人眼泪直流,词人劝慰友人更换交通工具,表现出离别的不舍。C.“江天满”使用夸张手法,声音弥漫在江天之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D.这首词创作风格不同于辛弃疾的豪情爱国之作,体现出词人多样的诗词风貌。16.“一夜旅中愁,蛩吟不忍休”两句是如何表达离别之愁的?请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朋友在高三学习过程中想要放弃时,我们可以引用《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鼓励他要善始善终,坚持追寻自己的梦想。(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直接点到“霁”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人常用“长安”指京城,如宋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如此。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也是国家通用语言,在国际上代表国家行使语言职责。中国的语言生态首先需要关注普通话的生态状况。就语言本身来说,普通话是充满活力、与时俱进、拥有先进语言技术、在世界上具有影响的语言。由于网络语言生活的发展、领域语言特点的凸显、因重视文化传承而对古语成分的较多吸收,普通话的语体风格空前繁丰,特别是典雅语体有较大发展,形成了口语体、一般书面语体和典雅语体()的语体格局。语言技术的快速发展,普通话拥有了丰富多彩的模态和媒体形态,或快速而广泛地进行着媒体融合。普通话每年产生的新词语大约有1000个,而且以三音节词为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