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六)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常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很清楚的。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望文生义地说来,人治好像是指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我很怀疑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如果共同生活的人们,相互的行为、权利和义务,没有一定规范可守,依着统治者好恶来决定,而好恶也无法预测的话,社会必然会混乱。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让我先说明,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里被别人用火烧死,这是礼。又好像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恻隐之心并没有使孔子同意于取消相当残忍的行为。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一一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①。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惩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雏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之八:礼治秩序》)【注】①语出《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材料二: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所讨论的问题虽是由农村经验入手,但其实涉及的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的问题。在这里,必须就“传统”问题首先澄清:传统并不意味着历史陈迹,并不只是代表过去。传统固然可以借由对历史的考察而得知,可以从以往经验中总结出来,但是我们须明白,无论大家是否有所意识,那些即便已为陈迹的事物正影响着乃至深刻地影响着当下,它甚至可以活生生地一直活到当下。这就是为什么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天翻地覆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我们还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华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材料三: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农耕文明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基因密码,也是新时代提振农村精气神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城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优秀传统乡土文化逐渐衰落凋零,一些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正在加速消失,农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封建迷信、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亟待纠正治理。(摘编自《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人民日报》2022年11月15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治中的“礼”并不带有“文明”“慈善”“礼貌”等内容,反而常常和“野蛮”“残酷”“残忍”有关。B.礼和法律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不同的是:礼靠传统来维持;法靠国家权力来推行,且法可用来维持社会秩序。C.传统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但代表着过去,也体现在当下;不但在乡土社会里效力大,对现代社会也有持续影响。D.《乡土中国》由农村经验入手,论及了当今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所产生的问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论是法治的社会还是所谓的“人治”的社会,它们的秩序还是要靠某种力量来维持,要有一定的规范可遵守。B.中国、印度、缅甸都有不同形式的礼治存在,“礼”这一行为规范其实就是维持社会秩序所累积的经验的力量。C.礼可以为人所好,且有方法路径可以遵循,所以人富贵了自然会好礼,而贫者如颜渊则可通过安贫乐道来实现。D.法律、道德的特点各异,但都有外在对人的限制,礼却是人养成的习惯,是合式的路子,源自于教化,使人服膺。3.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礼治”特征的一项是(3分)()A.《论语》记载,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注释:①几,轻微,婉转。②违,冒犯。③劳,忧愁。)B.《乡土中国》提到,乡下孩子认字认不过教授们的孩子,教授们的孩子捉蚱蜢捉不过乡下孩子,是孩子们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造成了这种差别。C.《红楼梦》中“贾元春归省庆元宵”,贾赦领合族子侄在西街门外,贾母领合族女眷在大门外迎接;元春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D.《红楼梦》中“不肖种种大承笞挞”,金钏儿跳井,忠顺王府来索要琪官,贾宝玉被误会为祸首,贾政气得大叫:“拿宝玉来!拿大棍拿绳来!……”4.请你梳理材料一第一段的行文脉络。(4分)5.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目标。如何才能达成这个目标呢?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从“礼”的角度向家乡相关的政府部门提一些自己的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个不能忘记的人[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认识这样一个极为独特的人完全是在一个极为平常的情况下。一天下午带着我的西班牙狗去散步。突然间,这只狗显得极端不安,它不停地在地上翻滚,一会儿又去树上蹭痒,还不断地狂吠,间或发出呼噜的声音。就在狗反常的空当,有人正从我的身边经过,这人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他衣衫褴褛,没有领子,也没戴帽子。这也许是一个乞丐,我准备从口袋里掏出小钱来给他。可这个陌生人的表情非常宁和,他安闲地朝我微笑着,用他那两只清澈的蓝色眼睛望着我,如同望着一个十分相熟的人。“这只可怜的小家伙有些不舒服,”他说着并用手指向我的狗,“你到这儿来,我们马上就可以把它弄好的。”他用“你”来称呼我,仿佛我们是好朋友一般;他的气质中所流露出的热心是那么友好,那是一种我根本不能拒绝的亲切。他打了一个尖厉的口哨来召唤我的狗。奇怪的事情就在这一刻发生了:向来对陌生人极不友好的卡斯巴尔竞真的向他跑过来,并且顺从地把头伏在这个陌生人的膝上。他开始用他那长长的敏感的手指在狗的皮肤上仔细查看。过了那么一些时间,他终于发出了一声满意的“啊哈”,随即进行了一种看来是非常痛苦的手术,因为我的卡斯巴尔多次狂叫了起来,可即使如此它并没有跑开的样子。“好了,”他笑着说道,把一个什么东西捏在手上举了起来,“可爱的小狗,你现在又可以跑跳了。”恢复常态的狗一溜烟儿跑开了,这时陌生人站起身来,对我说了声再见,点了点头便又走自己的路了。回到家中,我把这次奇怪的邂逅告诉了我的厨娘。“这是安东,”厨娘说,“他对这类事情一向在行。”“那这个人是做什么职业的,他靠什么来维持生活呢?”我继续问道。她回答说:“根本没有。一种职业?他要职业来干什么?”“喏,就算是吧,”我说,“但每一个人毕竟得做点什么来养活自己吧?”“可安东不是,”她说,“每个人都会给他所需要的东西。他对钱一向无所谓,他根本不需要钱。”每一口面包和每一杯啤酒都必须付钱的,人们也必须为他的住处和他的服装付钱的。这样一个衣衫破旧看上去毫不起眼的人,怎么可能绕开这个人人都在遵从的法则而无忧无虑地生活呢。所以,我决定去探索这个人所作所为背后的秘密。事实证明了厨娘的说法是完全对的。这个安东真的没有固定的职业。他的生活很是闲适,一天到晚都在城里游荡,表面看来他似乎毫无目的,但却用一双警醒的眼睛观察着一切。我看到过他帮多少人的忙啊!有一次我看到他在一个鞋店里修补鞋,另一次是在一家公司里当临时工为大家服务,还有一次他领着孩子们散步。我发现,所有的人都是在遇到困难时去请他帮忙。真的,有一天我看到他坐在市集的女小贩们中间叫卖苹果,原来是摊位的女主人在坐月子,所以请他来代替她看摊位。安东的特别之处是不管工作多么辛苦,他总是拒绝多拿一分钱,只要够一天生活所需就可以了。“我会去找您的,”他说,“若是我真的有什么需要的话。”不久之后,我开始了解了,这个奇怪的小个子男人,尽管他工作热情,衣衫褴褛,但他却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全新的经济来源。与其把钱存在储蓄所,他宁愿把一笔道义存款放在他周围的世界里。在那次安东与我的狗打交道之后,每当在路上我们相遇时他也只是轻轻地点下头向我致意,在他眼里仿佛我是某个陌生人一样,开始的时候这让我感到恼火。诚然,他是不希望为这件小事而接受他人的感谢,但这种客气的态度却让我觉得自己被排除在一种强大而亲密的团体之外。所以,当我的房子需要修理时——屋檐水槽滴水——我便让我的厨娘去叫安东来。“他这个人是不能随便去叫的。要知道他从来不长时间待在同一个地方。不过我能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她如是回答说。于是我知道了,这个奇怪的人根本就没有固定的住处。想找他也是非常容易的,仿佛有一种无绳电话将他与每个城市联系在一起似的。同一天下午他来到了我家,他仔细地检查了下屋檐水槽漏水的情况,就开始工作了。两个小时之后,他告知我说修好了,随即不等我有所反应又走掉——又是在我向他道谢之前。不过好在这次我有委托我的厨娘郑重其事地付钱给他。我问她,安东对这份报酬是否满意。“当然啰,”她回答说,“他从来都是满意的。我本来要给他六个先令,但他只拿了两个,他说这已经够他今明两天用的了。不过,如果博士先生能有一件多余的旧大衣可以给他的话——他……”能去满足这样一个人的愿望,我很难描述我当时的喜悦之情。我急忙向他追去。“安东,安东,”我一边跑一边朝下坡大喊,“我有一件大衣要给你!”我的厨娘翻找出我的那些旧衣服。安东看了看,从一堆衣服里拣出一件旧大衣,平静地说:“这件我穿比较合适!”他说这句话时,带着一个主人才有的表情,有点像从商店陈列的货物里挑选出自已需要的东西一样。随后他又把目光向其他的衣服投去。“你可以把这双鞋送给住在萨尔泽巷的弗里茨,他太需要这样一双鞋子了!那些衬衣可以送给正阳大街的约瑟夫,它们对他或许更有用处。当然,若是你认为合适的话,我十分愿意替你把这些东西带给他们。”他把鞋和衬衣包好并补充说道:“你真是一位高尚的人,这些东西就这样送掉了!”他这句朴素无华的话竟使我感到无比的开心和骄傲,甚至我写的那些书所得到的称赞和评论与之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此后的许多年里,我再也没有听到关于安东的消息。但是我几乎可以向任何人表明,对此我没有一丝一毫的担心,他永远不会被上帝抛弃,并且,也永远不会被人们抛弃。(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的狗一向对陌生人极不友好,却能放下戒备,顺从地接受安东的检查,这一反常行为侧面表现了安东的独特之处。B.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列举安东种种助人的场景,既刻画了安东博爱仁义、倍受信赖的形象,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C.安东带着一个主人才有的表情说“这件我穿比较合适!”,又安排其他衣物的去向,这一情节表现了他自以为是的性格。D.标题中的“不能忘记”,既指安东助人为乐,扶危济困,我们不应该忘记他;又指他对我们影响深远,令人难以忘记。7.关于厨娘这一人物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向厨娘叙述与安东的奇遇后,厨娘的话激发了“我”对安东的好奇心,也为后文写安东修水槽埋下了伏笔。B.“他对钱一向无所谓,他根本不需要钱”“他从来都是满意的”,厨娘对安东的两处评价侧面突出了安东的个性。C.虽然安东没有固定的住处,但厨娘知道能如何联系上他,她为“我”与安东的再次相遇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D.厨娘告诉“我”安东只收取两个先令这一细节印证了他对报酬的态度,她帮安东求取旧衣的善举也丰富了小说的主题。8.在与安东交往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4分)9.文中多次提到“钱”,请分析其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6分)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圣贤,下至愚騃,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于是乎孕大含深,贯鰴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也。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乃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刓①矣。国风变为骚辞,五言始于苏、李。苏、李、骚人,皆不遇者,各系其志,发而为文。彷徨抑郁,不暇及他耳。然去《诗》未远,梗概尚存。于时六义始缺矣。晋、宋已还,得者盖寡。以康乐之奥博,多溺于山水;以渊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园。江、鲍之流,又狭于此。如梁鸿《五噫》之例者,百无一二。于时六义浸微矣。陵夷矣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于时六义尽去矣。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食辍哺,夜辍寝。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节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②,有删改)【注】①剂(wán):削弱。②本文写于元和十年,作者时任江州司马。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洎周衰Ⓐ秦兴Ⓑ采诗C官Ⓓ废E上不以诗补F察时政G下不以歌Ⓗ泄导人情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尚,时间久远,与成语“一息尚存”、《促织》中“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的“尚”,意思均不相同。B.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儒家经典,不同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所指。C.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后多用以颂扬帝王无为而治。与《谏太宗十思疏》中“鸣琴垂拱”的“垂拱”意思相同。D.朱门,王公贵族住宅漆成红色的大门,后以此借指豪富人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金戈铁马”也运用了这种手法。1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第一段从“三才”起笔引出《诗》,并分析其内容与形式的特点,再进一步指出其价值,层层深入,连贯清晰。B.作者从“六义”的兴起、削弱,以至逐渐衰微、消失,评价了不同时期的诗歌创作,并提出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主张。C.白居易对杜甫的诗评价甚高,认为其贯通古今,格律运用纯熟,此成就在李白之上,但也指出其诗讽喻时政之作过少。D.作为同一时期的作品,本文与《琵琶行》均表达了白居易因世道崩坏而备受打击、遭遇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4分)(2)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4分)14.根据材料,概括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原因。(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登岳麓赫曦台联句①朱熹张栻泛舟长沙渚,振策湘山岑。(朱熹)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张栻)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张栻)寄言尘中客,莽苍谁能寻?(朱熹)【注】①“朱张会讲”期间,朱熹和张栻经常相约登岳麓山顶观日出,张栻在两人观日的地方建了赫曦台。此诗为二人联句之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表明此诗按题材分类为登临诗,《登幽州台歌》一诗也是如此。B.朱张二人泛舟、策马、登山,于快意自适中见深厚友谊和共同追求。C.颈联表明诗人以怀念往事为“壮士志”,以忧国忧民为“君子心”。D.整首联句,既绘自然之景,又抒人文之思,意境深远,哲理丰富。16.本诗为联句佳作,请结合诗歌内容,分别赏析颔联、尾联与其上联的相联之妙。(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两句提醒我们,勿因个人情绪导致赏罚失当。(2)小赵和朋友一起登山看日出,登顶时,天边的云彩变幻多姿,五彩缤纷,他不禁想到《登泰山记》中的句子:“,。”(3)古人常借“鹧鸪”这一意象传达情意,如“”,又如“”。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①电影《重庆森林》里闪烁着的A五光十色的广告灯牌,一个个从墙身伸延至马路,组成明艳的城市景观,仿佛一下击中了我们共同的生活记忆。不禁想给思维来场穿越:古代有广告吗?有的话,会是什么样呢?②古代商家最简单、最普遍的广告方式还属“吆喝”。屈原《天问》对此早有记载;“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后何喜?”宋代商人善于推销商品,叫卖声十分有特点,称为“吟叫”,不仅各有音调,更会附上精心编写的辞章。再后来,形形色色响器“摇、打、吹、弹”等持器作声。如剃头担所持响铁,曰唤头;卖熟食者所敲小木梆,曰击馋。上世纪B耳熟能详的歌曲《酒干倘卖无》源自闽南地区的叫卖俚语“酒干倘卖无”,现在依旧随着时间流转存留。清末的北京街头,叫卖则被称为“京叫”。③古代也有广告画,古代广告画长什么样?故宫博物院有副《眼药酸图页》,是800年前南宋杂剧《眼药酸》的宣传册页之一,描绘的是该杂剧中的一个场景,可以算是当时的“广告画”。画里两个穿着戏装的演员C活灵活现,一个手拿棍棒的江湖人士用手指着右眼,表示自己的眼睛有疾病;另一人则背着布袋,袋子上布满眼睛,其中一个绒球般的大眼睛犹为奇特,他手上拿着一瓶眼药水,正D惟妙惟肖地向买家介绍。画面形象生动,情趣昂然。④不只是广告画,幌子也是营销的好创意。幌子(又名“望子”)是中国古代店铺门前悬挂的体现经营特点、彰显商业民俗的招牌。“水村山郭酒旗风”,就是“幌子”的形象展现。⑤在古代,广告更多是视觉、听觉调动起想象力,不同的广告折射出的丰富形态,人类活动得到形象化表达。18.文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五光十色B.耳熟能详C.活灵活现D.惟妙惟肖19.古人对“叫卖”及所持响器的命名颇为讲究,请分别指出第②段中“吟叫”“击馋”两个名称的命名特点。(4分)20.第③段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3分)21.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长句,适合书面表达。请将其改为四个短句,用于导游向游客口头介绍“幌子”,要求含有递进关系,可适当增删词语。(5分)22.文中第⑤段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高三学生小曾多次嘲笑同学小林外貌丑陋。小林非常苦恼,她在网上看到了一些报道,有大学生表示自己在求职时曾遭遇外貌歧视,越来越多的准大学生加入了整容行列,“暑假学生扎堆整形”更是冲上热搜。小林因此更加焦虑,无心学习,萌生了整容的念头。为了变美,她每天不吃早餐,把早餐费攒了起来,打算以后去整容。父亲老林发现后坚决反对,并予以痛斥,但小林不肯放弃自己的“变美计划”,父女俩爆发了激烈的言语冲突,老林一气之下动手打了小林,两人陷入冷战。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曾、小林或老林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六)语文参考答案1.C(A.“常常”不合文意。B.认识片面,礼和法都可用来维持社会秩序。D.“论及了当今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所产生的问题”错误,原文材料:“这就是为什么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天翻地覆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我们还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不是“当今社会”。)2.C(强加因果。“富而好礼”是用来说明“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而不是“人富贵了自然会好礼”。)3.B(乡下孩子和教授们的孩子对比,目的是说明两类孩子各自生活成长的环境特点。不关乎传统和行为规范。)4.首先,作者提出对“常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一观点的看法,引出话题:(1分)然后,厘清“法治”的概念:(1分)接着,指出对“人治”这一概念的误解:(1分)最后,指出“人治”与“法治”之别在于维持秩序的力量和规范的性质。(1分)5.①传承乡土社会中有关“礼”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把它与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②重视新时代“礼”的宣传、教化,引导人们主动服膺,自觉遵守;③积极纠正治理乡土社会中“礼”的陋习。(一点2分,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6.C(“自以为是”理解有误。)7.A(“也为后文写安东修水槽埋下了伏笔”错误。)8.①初见时,安东邋遢落魄的外表与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行为让“我”深感奇怪。②从厨娘口中了解到安东的情况后,“我”忍不住想要探索他所作所为背后的秘密,对他充满好奇。③安东与“我”在路上相遇时,把“我”当成陌生人,客气疏离的态度让“我”觉得被排除在一种强大而亲密的团体之外,由此感到恼火。④安东帮忙检修漏水、分配旧衣,夸赞“我”高尚,让“我”感觉开心骄傲,“我”对他充满感激,也对他的品行充满敬佩。(一点1分,如未结合作品分析,酌情扣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9.①对安东的刻画:用直接陈述和借他人之口的方式多次言明安东对钱的态度,表现了安东重义轻利、施不望报、不慕荣利、自在生活的处世态度。(3分)②对“我”的刻画:“我”与安东初见时,以为他是乞丐,准备掏钱给他,这里的钱表现了“我”关怀弱者、内心良善;wit将家在帮助时答案观,提前委托厨娘给安东付钱,这里的钱体现了“我”的有恩必偿、知恩图报。(一点1分,两点3分)10.BEG(译文:等到东周衰落秦国兴起的时候,采诗之官就废除了。天子不以采诗观风的办法补救并考察政事的缺失,平民也不以诗歌宣泄疏导自己的感情。)11.B(“六艺”与“六经”都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12.D(“均表达了白居易因世道崩坏而备受打击、遭遇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错误。)13.(1)所谓《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言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果实。(华,通“花”;通假字、意动用法,判断句式各1分,整体句意1分。)(2)李白的作品,才华横溢、奇妙无比,普通诗人没办法与他相比;(然而,)寻求他的诗中的风雅比兴,卜首之中连一首也不具备。(逮,及、达到:索.寻求:每个字1分,整体句意2分。)14.①既具有现实意义又符合义与音的诗歌,可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宝:②当时六义衰亡,诗道毁坏:③作者自幼家贫、仕途遇挫,随着年岁增长,他认为更应该探求治国之道。(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15.C(“以怀念往事为‘壮士志’”错,颈联“怀古”为吸取古人的智慧以救时弊。)16.①颔联张栻紧承首联所写登山之事,(1分)描写登台所见烟云浩渺变幻、宇宙广阔无垠之景,承接紧密,(1分)且由眼前之景生出自然之思,开拓了诗境。(1分)②尾联朱熹由“壮士”“君子”思及“尘中客”,(1分)连接自然,以问作结,问中有思,(1分)寄语人们学习古人智慧,不忘忧国忧民,使意蕴更丰富悠远。(1分)17.(1)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3)示例:山深闻鹧鸪/双双金鹧鸪/只今惟有鹧鸪飞/鹧鸪声里数家村/山山树里鹧鸪啼/何处鹧鸪飞(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顺序不限,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18.D(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此处应为表示向买家推荐商品时或激动或谄媚或紧张等神态的成语,如“眉飞色舞”。)19.①吟叫:用富有节奏、音调的方式歌吟卖物之声,命名体现了叫卖的方式,突出了其优美动听、富有文采的特点。②击馋:通过敲击的方式吸引嘴馋的顾客,激发人的食欲和购买欲,命名形象地反映了敲击木梆的功能和效果,具有行业特点。(每个2分,共4分)20.“副”应为“幅”,“犹”应为“尤”,“昂”应为“盎”。(每改对一个给1分)21.幌子又叫做“望子”,是悬挂在店铺门口的各种招牌,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店铺的经营特点,也彰显了商业民俗。(四个短句4分,含递进关系1分)22.广告更多是用(或靠、借、以等介词)视觉、听觉调动起想象力,不同的广告折射出的丰富形态,使(或让、令等使令动词)人类活动得到形象化表达。(第一处成分残缺,第二处中途易辙)(每处2分)23.【审题提示】作文材料创设了一个贴近生活的现实情境,容貌焦虑在低龄人群中蔓延,青春期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且未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另外家长也未能进行科学的引导。材料中的小曾多次嘲笑同学的外貌,给同学带来困扰:小林因为被同学嘲笑而产生容貌焦虑,还影响学习,她甚至通过损害身体的方式存钱整容,面对家长的反对她仍一意孤行;老林关心女儿,但教育的方式简单粗暴。由此看来,三人的行为均有不当之处。材料还反映出这个时代容貌焦虑盛行、美育有待加强等社会问题、在审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如何对待不完美的外貌?是否有必要通过整容来改变容颜?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如何帮助青春期的孩子树立健康的审美观?考生必须在小曾、小林或老林三人中选择一人作为收信人,须有对象意识,用语得体,内容须有针对性,符合信件的文体要求。【立意参考】(1)以小曾为收信人: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尊重他人,不以貌取人。(2)以小林为收信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