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主备人备课成员设计意图本节课以《南安军》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宋代边塞诗的特点,通过诵读、赏析和讨论,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水平,增强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通过解读《南安军》,引导学生领略边塞诗的艺术魅力,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①理解《南安军》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②感悟诗人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表达出的爱国情怀和边塞戍卫的艰辛。

2.教学难点,

①解析诗歌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及其在表达情感和意境中的作用。

②深入分析诗人所描绘的边塞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艺术表现力。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书包、学生平板电脑

2.课程平台:学校在线教学平台、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宋代边塞文化背景资料、诗歌鉴赏相关教学视频

4.教学手段:课堂板书、实物教具(如边塞地图、诗词卡片)、互动式教学软件教学流程(用时:45分钟)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

教师播放一段边塞风光的纪录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自然风光和人物生活情景。随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边塞诗吗?边塞诗通常描绘了哪些景象?”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宋代诗人陆游的《南安军》,感受边塞诗的魅力。”(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①诗歌背景介绍

详细内容:

教师简要介绍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南安军》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了解。(用时:5分钟)

②诗歌朗读与解析

详细内容:

教师示范朗读《南安军》,学生跟读。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用时:10分钟)

③诗歌情感体验

详细内容:

教师提问:“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结合自身理解回答。教师总结:“诗人在描绘边塞景象的同时,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戍边将士的敬佩之情。”(用时:10分钟)

3.实践活动

①仿写边塞诗句

详细内容:

教师给出几个边塞意象,如“长城”、“烽火台”、“黄沙”等,让学生根据这些意象,仿写一首边塞诗句。(用时:10分钟)

②边塞文化知识竞赛

详细内容:

教师设计一些关于边塞文化的问题,让学生分组竞赛,加深对边塞文化的了解。(用时:10分钟)

③诗歌配画

详细内容:

教师让学生根据《南安军》的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边塞景象,并简要说明创作思路。(用时:10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①讨论诗歌意象

举例回答:

学生讨论《南安军》中的“烽火台”、“黄沙”、“北风”等意象,分析它们在诗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②讨论诗歌情感

举例回答:

学生讨论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如对国家的忠诚、对戍边将士的敬佩、对战争的无奈等。

③讨论诗歌艺术手法

举例回答:

学生讨论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这些手法在表达情感和意境中的作用。(用时:10分钟)

5.总结回顾

详细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南安军》这首诗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点。随后,教师强调:“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了解了宋代边塞诗的特点,还体会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用时:5分钟)拓展与延伸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陆游全集》选读:通过阅读陆游的其他诗作,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示儿》等,进一步了解陆游的诗歌风格和爱国情怀。

-《宋诗三百首》选读:选取几首与《南安军》风格相近的边塞诗,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对比阅读,探讨不同诗人的边塞诗创作特色。

-《宋代边塞诗研究》摘要:阅读相关学术著作的摘要,了解宋代边塞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一首以边塞为题材的现代诗,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对边塞文化的认识和情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取一位宋代边塞诗人,深入研究其生平、作品和边塞诗的创作背景,撰写研究报告。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关于宋代边塞的历史资料,了解当时的军事、政治、经济状况,以及边塞地区的风土人情。

3.知识点拓展

-边塞诗的历史背景:介绍边塞诗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探讨边塞诗与民族关系、国家命运的关系。

-边塞诗的艺术特点:分析边塞诗在题材、意象、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如雄浑壮阔的意境、豪放激昂的情感、朴实无华的语言等。

-边塞诗的文化价值:探讨边塞诗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其在传承民族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的作用。

4.实用性活动建议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边塞遗址,实地感受边塞文化,增强对历史的认识。

-邀请历史学者或文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专业角度了解边塞诗和宋代文化。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边塞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反思改进措施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互动式教学法的运用:在讲解《南安军》时,可以尝试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比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负责解析诗中的某个意象或情感,然后全班分享,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2.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上,我计划更多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如通过图片、视频展示边塞的景色,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诗歌的意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反思改进措施(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讲解《南安军》时,我发现对于诗歌背景和作者介绍的部分花费了较多时间,导致对诗歌本身的分析时间不足。这可能影响了学生对诗歌内容深入理解的效果。

2.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虽然我在课堂上尝试了小组讨论,但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讨论的问题设置不够吸引人或者讨论的形式不够多样化。

3.评价方式单一:目前主要依靠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这可能不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反思改进措施(三)

1.优化课堂时间分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分析诗歌内容,同时简化诗歌背景和作者介绍,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丰富教学互动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尝试更多的教学互动形式,如角色扮演、诗歌接龙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3.实施多元化评价:我将尝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评价、小组合作评价、个人作品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

《南安军》中,“北风吹断马嘶声,铁衣冷透夜难成。”这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答案:

这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北风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北风呼啸、马嘶声被吹断的景象,同时通过“铁衣冷透夜难成”表达了戍边将士在寒冷的夜晚难以入眠的艰辛。这种拟人手法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

2.例题:

请分析《南安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的意义。

答案: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烽火连三月,意味着战争持续不断,家书抵万金则强调了家书在战争中的珍贵。这两句诗揭示了战争对家庭和社会的破坏,以及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例题:

《南安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两句诗,诗人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答案:

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忧虑国家大事而头发斑白、焦虑不安的形象。这种夸张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

4.例题:

请分析《南安军》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诗的意境。

答案:

这两句诗描绘了边塞将士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为国家献身的壮丽场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又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意境,使读者对边塞将士的英勇事迹产生敬意。

5.例题:

《南安军》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答案: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赞颂。人生自古谁无死,意味着人生短暂,但英雄壮烈的事迹将永载史册。留取丹心照汗青,强调了忠诚和坚定的信念。这两句诗激励人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勇于献身,留下永恒的功绩。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陆游的《南安军》,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让我们感受到了边塞诗的魅力。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边塞诗的特点,如描绘边塞风光、表达戍边将士的艰辛和爱国情怀等。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鉴赏古诗词,包括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南安军》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边塞的壮美景色和戍边将士的英勇形象,展现了边塞诗的独特魅力。例如,诗中的“北风吹断马嘶声,铁衣冷透夜难成”通过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边塞的寒冷和将士的艰辛。

其次,我们要学会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在《南安军》中,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比喻,将家书与万金相比,突出了家书的珍贵和战争的残酷。

最后,我们要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陆游在《南安军》中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对戍边将士的敬佩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些情感通过诗歌的意象和语言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当堂检测:

1.请简要介绍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