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芣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主备人备课成员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芣苢》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授课时间:第X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将通过《芣苢》的学习,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审美情趣,同时锻炼文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古诗词的格律、韵律、意象等基本概念。他们对文言文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识别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普遍较高,尤其是在欣赏和理解诗歌意境方面。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而另一些学生则更倾向于深入挖掘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芣苢》时,可能会遇到对部分生僻字词的理解困难,以及如何把握诗歌节奏和韵律的问题。此外,对于诗歌中蕴含的古代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背景知识,难以深入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克服这些障碍,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方法与策略1.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首先由教师讲解《芣苢》的背景和文学价值,随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古代农民,通过朗读和表演,体会诗歌中的劳动场景和情感。
3.利用多媒体展示《芣苢》的图片和音乐,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知和体验。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发布预习任务,设计预习问题,监控预习进度。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思考预习问题,提交预习成果。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信息技术手段。
举例:教师提前一周发布《芣苢》的预习PPT,包括诗歌原文、作者介绍、背景知识等,并设计问题如“《芣苢》中的劳动场景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思考。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诗歌背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讲解知识点,组织课堂活动,解答疑问。
学生活动:听讲并思考,参与课堂活动,提问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
举例:课堂开始时,教师通过播放与《芣苢》相关的劳动场景视频导入新课,随后讲解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芣苢》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提供拓展资源,反馈作业情况。
学生活动:完成作业,拓展学习,反思总结。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反思总结法。
举例: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芣苢》的读后感,并推荐一本与古代农业文化相关的书籍进行拓展阅读。教师会收集学生的读后感,并给予针对性的点评。
作用与目的:巩固学生对《芣苢》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反思总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知识点梳理《芣苢》教学知识点梳理
一、诗歌背景知识
1.《芣苢》是中国古代民歌,最早见于《诗经》,属于《国风·周南》。
2.诗歌反映了古代农耕社会的生活场景,描绘了妇女采摘芣苢的劳动情景。
3.诗歌创作于周代,距今已有约3000年历史。
二、诗歌内容分析
1.诗歌共六句,每句四个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诗歌通过“采采芣苢,采采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的反复咏叹,表现了劳动的连续性和勤劳精神。
3.“薄言捋之,薄言捋之。薄言捋之,采之掇之。”描写了采摘芣苢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劳动场景。
4.“薄言袺之,薄言袺之。薄言袺之,抱之。”描绘了采摘后妇女们的喜悦心情和对劳动成果的珍视。
三、诗歌艺术特色
1.重章叠句: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节奏感和韵律美,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2.拟人手法:将芣苢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和情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3.动词运用:诗歌运用丰富的动词,如“采”、“捋”、“袺”、“抱”,形象地描绘了劳动场景。
四、诗歌鉴赏方法
1.关注诗歌的背景和作者:了解《诗经》的创作背景和周代的社会生活,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
2.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注意诗歌的重章叠句和韵律美,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3.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4.品味诗歌的语言和风格: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风格特点,体会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五、与课本相关知识点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代表了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2.诗歌创作手法:本节课学习的《芣苢》采用了重章叠句、拟人手法等创作手法,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和掌握这些手法。
3.文言文阅读:本节课学习的《芣苢》是一篇文言文诗歌,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本课,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课后拓展
1.研究其他《诗经》中的民歌,了解古代民歌的特点。
2.收集和整理与农业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探讨古代农业文化。
3.学习和欣赏其他时期的民歌,比较其异同,体会民歌的魅力。课后作业1.诗歌背诵与默写
-任务:背诵并默写《芣苢》全文。
-目的:巩固对诗歌的记忆,提高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诗歌翻译
-任务:将《芣苢》中的每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目的:通过翻译,加深对诗歌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理解。
例:原诗:“采采芣苢,采采芣苢。”
翻译:采摘呀采摘芣苢,采摘呀采摘芣苢。
3.诗歌分析
-任务:分析《芣苢》中“采采芣苢”这一句的意义和艺术效果。
-目的:培养学生对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例:分析“采采芣苢”中的“采采”一词,重复使用增强了劳动的连续性和节奏感,营造出一种繁忙而欢快的氛围。
4.创作练习
-任务:以《芣苢》为灵感,创作一首短诗,可以是现代诗或古体诗。
-目的:通过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诗歌形式和内容的理解。
例:短诗创作示例:
采采野花香,劳动歌声扬。
田间笑声起,芣苢映日黄。
5.文化探究
-任务:调查并记录家乡的农业传统,选择一种农作物,模仿《芣苢》的形式创作一首歌谣。
-目的:通过文化探究,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时锻炼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例:歌谣创作示例(以麦子为例):
采采麦苗青,采采麦苗青。
麦田歌声响,麦穗弯弯金。
6.小组讨论
-任务:分组讨论《芣苢》中的“薄言”一词,探讨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目的: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讨论示例:
“薄言”在古汉语中常用于表示轻声、轻微的动作,在这里用来修饰采摘的动作,表现了采摘的轻柔和细心。
7.写作练习
-任务:根据《芣苢》的劳动场景,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参加的一次劳动经历,并分析这次劳动给你的感受。
-目的:通过写作练习,将诗歌中的意象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短文写作示例:
参加农田劳动,我体会到了农民的辛勤和收获的喜悦。就像《芣苢》中描述的采摘芣苢的场景,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农民的希望和汗水。通过这次劳动,我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也更加尊重那些默默耕耘的劳动者。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芣苢》作为一首古代民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2.总结诗歌的重章叠句、拟人手法等艺术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3.强调通过学习《芣苢》,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农耕社会的生活场景和劳动人民的情感表达。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诗经》中的其他作品,以及古代农业文化。
当堂检测:
1.**填空题**
-《芣苢》出自《诗经》的《______》。
-诗歌中“______”一词反复出现,增强了劳动的连续性和节奏感。
2.**选择题**
-以下哪项不是《芣苢》的艺术特点?()
A.重章叠句
B.拟人手法
C.对仗工整
D.情感真挚
3.**简答题**
-简述《芣苢》中“采采芣苢”这一句的意义和艺术效果。
4.**诗歌翻译**
-将《芣苢》中的“薄言采之”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析题**
-分析《芣苢》中“薄言”一词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检测目的:
-通过填空题和选择题,检测学生对诗歌基本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创新驱动下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
- 科技与文化交融的太原办公新模式研究
- 科技演讲中的创新排版方式
- 现代办公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中心设计指南
- 设备退货合同范本
- 2025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礼品行业中的渠道拓展与分销策略
- 礼仪与职场着装艺术
- 西充租房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芝麻芥丝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火锅店运营管理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 CJJ2-2008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病媒生物防治操作规程
- 2024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试真题必考题
- 德育教育研究课题申报书
- (高清版)JTG 3810-2017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文件管理导则
- 《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题及答案
- 学前儿童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学前儿童游戏课件)
- 建筑用真空陶瓷微珠绝热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高清版)DZT 0214-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