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历史脉络标尺考点知识梳理[考查要求:(识记)知道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更替。
考查频率:8年0考]夏商周奴隶制王朝的更替朝代夏(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周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年)建立者禹汤周武王周平王都城阳城亳、殷镐京洛邑概况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盘庚迁殷、武王伐纣推行分封制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考查要求:(识记)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考查频率:8年4考(2018年、2021年、2023年、2024年均为选择)]西周的分封制对象宗亲、功臣等内容周王室按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的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服从周王调遣;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作用稳定了周初政治形势,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考查要求:(理解)了解甲骨文、青铜器,感受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
考查频率:8年1考(2019年为选择)]青铜器与甲骨文甲骨文
含义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造字方法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地位影响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青铜器概况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用途及功能(1)主要用途: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2)主要功能: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典型代表商朝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利簋、四羊方尊、何尊、三星堆青铜面具、编钟等课标衔接探究1.学史方法:公元纪年法以公元元年为界,往前推算,称为公元前多少年,往后推算,称为公元多少年,即公元纪年法。(注:公元元年是1年,没有0年)2.比较辨别:禅让制与世袭制禅让制指的是原始社会后期,推举有才干、受民众爱戴的人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而世袭制是指权力和财产按照血缘关系世代传承下去的制度。3.内在联系:文字与字体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我国的文字除了汉字以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创造的文字,如藏文、西夏文以及女真文等。字体是文字的笔画间架。汉字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直线化、笔画化,由复杂到简单,由形象到抽象,也形成了不同的字体,如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甲骨文既是文字,又是字体。[考查要求:(识记)知道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
考查频率:8年4考(2018年为材料解析,2020年、2021年为选择,2023年为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一)诸侯争霸与大国兼并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争霸战争概况出现“春秋五霸”。齐桓公首先称霸影响出现局部统一,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给社会生产带来极大破坏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兼并战争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重大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二)商鞅变法背景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诸侯国统治者要求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战国时期)人物秦孝公、商鞅目的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理论依据法家思想内容
领域措施意义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掌权,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内容
领域措施意义经济(1)废除旧的土地制度(2)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壮大了秦国的军事力量影响经过变法,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三)都江堰修建时间公元前256年主持者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上功能是一座利用地形与水势实现无坝引水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影响(1)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精神(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经济方面(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各国注重兴修水利(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冶铁业等有所发展(3)商业:商业活动活跃,金属货币使用量增加政治方面(1)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步瓦解。各诸侯国进行变法,出现新的阶级——地主阶级(2)局部统一思想方面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民族关系方面中原的“诸夏”同周边民族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社会形态方面春秋时期,奴隶制逐步瓦解;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考查要求:(识记)知道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理解)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诸子百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泉)。
考查频率:8年5考(2018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均为选择,2020年为材料解析)]“百家争鸣”(一)老子与孔子老子简介道家学派创始人思想主张主张:“道”是孕育万物的根源;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孔子简介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后来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主要主张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政治主张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孔子主要主张教育成就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影响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二)百家争鸣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私学勃兴,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学派,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学派代表思想主张儒家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道家庄子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法家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意义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课标衔接探究1.跨学科问题:先秦时期天文、历法与《诗经》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录。《诗经》中记载的日食,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夏朝时可能有了历法,商朝逐渐完备,一年分12月。干支纪年在甲骨文中也有记载。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西周和春秋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这些诗歌被收集整理成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2.历史常识: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成语春秋时期: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三令五申、卧薪尝胆。战国时期: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纸上谈兵、围魏救赵。3.史学方法: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顺应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潮流),这一点是最重要的。(2)变法得到国君秦孝公的支持,改革措施得力,受到百姓欢迎。(3)商鞅革新的勇气与魄力(名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赏罚分明。4.比较归纳:商鞅变法与修建都江堰的共同作用这两个重大事件都发生在秦国,为战国后期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单元素养提升【单元知识结构】【阶段特征归纳】领域特征政治方面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由“公天下”进入“家天下”;西周取代商朝后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渐趋瓦解。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推动了社会进步,国家逐渐走向统一经济方面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生产形式;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商业活动活跃,货币流通大,商业中心城市逐渐涌现领域特征思想文化方面商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春秋时期道家和儒家思想创立且得到发展。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民族关系方面逐渐形成了以华夏族为核心的多民族国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主题角度预测】
预测点:“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近年来,中考对古代思想考查比较频繁,且这个考点又是课标要求的理解点。因此,在复习中,要加以重视。试一试:我国古代多有家训问世,家训形式多是“家书”或“遗令”,从处世到事君,内容多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说明我国古代家训(
)A.受道家思想影响较大
B.意在加强君主专制C.体现儒家思想价值观
D.让孩子作战更勇敢C复习效能检测1.[2022·漳州质检]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提及“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也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发掘,发掘出二里头等遗址。这表明研究夏朝历史的途径主要是(
)A.先秦文献B.出土的古文字材料C.考古发掘D.文献与实物的互补D2.[2024·宁德一模]下图所示内容表明商朝时期(
)DA.社会矛盾尖锐
B.实行分封制C.冶炼技术高超
D.出现成熟的文字3.[2023·福建中考]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
)A.发展农业生产
B.提高军队实力C.巩固国家统治
D.加强封建专制C4.[2024·福建中考]晋文公曾与诸侯会盟于河阳,并召周天子来参加。这反映的是(
)A.国都变迁
B.分封制走向瓦解C.百家争鸣
D.大一统得到巩固B5.[2024·福建中考]子路问,“闻斯行诸”(听到就去做吗?)孔子说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3595.1-2025LED用稀土荧光粉试验方法第1部分:光谱的测定
- 包装回收合同范例
- 北京合伙合同范本培训
- 中介代办合同范例
- 个人汽车置换合同范本
- 办公住宿出租合同范本
- 出租铺面合同范本
- 三方合伙范本合同范本
- 履约反担保合同范本
- 单位职工租房合同范例
- 单元知识结构图(排球)
- 卡通风寒假生活PPT模板课件
- 教学课件:物流营销
-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 种子内部构造图片集
- 羊水栓塞的处理)
- 广州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专项规划
- 初中英语考试答题卡(可编辑WORD版)
- 【教案】 人民音乐家 教案高中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 风光高压变频器用户手册最新2011-11-17
- 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