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版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方案训练26文化建设试题_第1页
安徽专版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方案训练26文化建设试题_第2页
安徽专版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方案训练26文化建设试题_第3页
安徽专版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方案训练26文化建设试题_第4页
安徽专版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方案训练26文化建设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训练(二十六)文化建设一、选择题1.[2019·广元]青花瓷是瓷器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蓝色花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制作花纹的颜料“钴蓝”由波斯商人带来;它的花纹既有汉人推崇的梅兰竹菊、蒙古人喜欢的牡丹、芍药,也有西亚文化的葡萄藤。青花瓷的这些特性表明 ()A.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B.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C.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前列D.中华文明是经久不衰、绵延不断的2.[2019·武威]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塔尖轰然倒塌,全世界都为巴黎圣母院祈祷和惋惜。人们之所以为之惋惜,是因为 ()①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值得尊重的智慧②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③人们只需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④不同民族文化间需要相互尊重理解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沉寂了4000多年的良渚古城,迎来又一个高光时刻,它被列入了最新的《世界遗产名录》。这一成就有利于 ()①增强文化自信,培育民族自豪感②在世界面前展示古老的中华文化③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④让中华文化逐渐取代其他民族的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2019·北京]第三届全国“书香之家”的入选家庭,有的爱书惜书,藏书万卷;有的经济不宽裕,但是酷爱读书,努力改变人生;有的几代同堂共同读书,美名远扬;有的热心阅读推广,举办阅读活动,传播阅读理念。可见,“书香之家”评选活动的目的是 ()A.推广精品阅读,实现全民参与B.重视他人评价,不断完善自我C.鼓励在家阅读,减少外出学习D.展示书香魅力,传承读书家风5.[2019·北京]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北京园以“四合院”为核心景观,让全世界从一个“小院落”品味“大北京”。这是因为北京“四合院” ()①承载着老北京的民俗民风②展示了北京的开放与包容③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④延续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6.[2019·淮安]近年来,淮安市按照中央、省委要求,持续发力、聚焦打造淮安“运河之都”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质,保护、传承、利用运河文化遗产,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淮安市打造“运河之都”城市名片 ()①有利于市民增强对运河文化的认同感,传承和发扬运河文化②应该挖掘和萃取运河文化的精华,实现运河文化的创新发展③必须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适当兼顾生态文明建设和古迹保护④有利于展示独特的运河文化魅力,提升淮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2019·孝感]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独行快,众行远。”演讲中,习近平对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四点“中国主张”,得到了与会国家的广泛认同。这体现出()A.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B.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C.中国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有影响的大国D.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成为世界发展趋势8.发明于中国的筷子,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筷子一头圆、一头方,象征“天圆地方”,反映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最朴素最基本的看法;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情感动物。这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 ()①源远流长②简单明了③一成不变④充满智慧A.①④ B.②③C.②④ D.③④9.[2019·武汉]世界文化遗产——“花儿”,是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在第十六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上,来自藏、壮、回、苗、彝、蒙古等10多个民族的百余名民歌花儿高手尽显民族艺术风采。中国西部民歌歌会的举办 ()A.表明绚丽多彩的西部文化领跑全国B.有利于满足西部民族地区人民的物质需求C.有利于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和繁荣D.说明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依赖全国人民的关心和支持10.[2019·宿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要加强共建“一带一路”以推进国家间经济协作,也要不同国家文明之间求同存异,加强对话与交流、学习与借鉴。正如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强调的,“文明因不同而互鉴,因互鉴而精彩。”下列选自《平语近人》中的名言警句,内涵与上述观念一致的是 ()A.“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C.“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D.“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二、非选择题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11.材料一《书法在校园》节目介绍了大量各地学校在学习、教学书法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以及在落实书法教室、书法教材、解决书法教师等方面的有效办法。不少学校把书法作为特色教学吸引更多生源,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各中小学纷纷开展“诗词诵读”等活动。(1)从这些节目中,你能感受到中华文化哪些魅力?(2)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诵读”“书法进课堂、进校园”等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共鉴文化自信之源共赏文化多元之美12.[2019·湘潭]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各方嘉宾会聚一堂,共鉴文化自信之源,共赏文化多元之美,共谋文化互鉴之道。[自信之源]在这场由中国倡议召开的文明盛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文明是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哲学思想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伟大丰厚的中华文化是我们自信的根基和源泉。(1)探文化之根,寻自信之源。请谈谈中华文化的伟大丰厚体现在哪些方面。[多元之美]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2)赏多元之美,思共存之义。请分析说明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该如何尽量避免“灾难”和“无趣”。中华诗词文化根基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基。让我们一同品读诗词经典。古诗词优良品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④材料二古诗文是中国人、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道德精华、思想精华和价值精华,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吸收世界文明发展成果的同时,要将传统文化精品,装进青春的行囊,让他们走得更远,更为开阔。(1)材料中的诗词分别体现了哪些优良品质?(2)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文化?历史记忆提升境界14.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材料一歌曲承载历史记忆,是了解一个时代历史的窗口;歌曲表达民族情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追求。对经典歌曲的理解和态度,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材料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黄河大合唱》中所歌唱的,是八路军东渡黄河、饮马太行、抗击日寇的坚定决心,是全民族觉醒、同日寇抗战到底的不屈精神。这样一部经典歌曲却被一些人恶搞,低俗的歌词、夸张的表演,引起大多数观众的愤怒和斥责。(1)如果奏唱国歌时再有人嬉笑打闹,我们应该怎样做?由此体会国歌法与我们的关系,请加以说明。(2)据以上材料及问题,归纳当代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参考答案】1.B2.B[解析]人们不仅需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还需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故选B。3.A[解析]中华文化不会逐渐取代其他民族的文化。故选A。4.D5.B6.B[解析]本题考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淮安市打造“运河之都”城市名片有利于市民增强对运河文化的认同感,传承和发扬运河文化,实现运河文化的创新发展,提升淮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①②④符合题意。③错误,不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故选B。7.D8.A[解析]本题强调筷子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由来已久及中国智慧。①源远流长和④充满智慧符合题意;②简单明了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③一成不变含贬义,不符合题意。故选A。9.C10.A[解析]本题考查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和要求。题干说明各国文明要交流互鉴,要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A符合题意。B、C体现了要止于至善,D体现了要重视道德,不符合题意。故选A。11.(1)中华文化独具魅力、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等。(2)①有利于学生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②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深厚的民族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④有利于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2.(1)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⑤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等等。(2)①不同文化之间应平等尊重,求同存异,理解包容,互学互鉴,和谐共处。②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明成果,丰富本国文化;等等。13.(1)①爱国。②自强(自信、不怕挫折等)。③友善。④团结统一。(2)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自觉抵制消极、落后的成分,同时,尊重文化多样性,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