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截至2024年末,我国人口约14亿。而我国清朝时期的人口只有4.3亿。据此回答1~2题。1.两时期环境人口容量差异很大,下列因素对此现象影响最小的是(C)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2.下列决策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是(A)A.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B.放宽生育政策,增加人口数量C.追求高消费,改善生活质量D.建设高耗能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解析】第1题,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关系,故选C。第2题,中国人口多,地域广,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可以使得资源量相对增多,运用时间延长,提高应用价值、养活更多人口,故选A。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据此回答3~5题。3.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C)A.土地面积更广袤 B.矿产资源更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 D.草场资源更丰富4.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B)A.① B.②C.③ D.④5.认为将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的派别是(C)A.乐观者 B.悲观者C.中间者 D.都不行能【解析】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地域宽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交通闭塞、经济技术水平低,资源利用受到限制,因此环境承载力比北方地区小。第4题,提高青藏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求人口规模应当上升,但青藏地区耕地有限,因此只能通过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管理水平来提高环境人口容量。第5题,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有三个派别:乐观者、悲观者、中间者。中间者认为将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2024·湖北孝感高一期末卷)依据下表,回答6~7题。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市)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200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0.35%满意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2300万2000~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604万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3000万2010年常住人口1961万6.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C)A.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 B.人口合理容量为1961万C.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 D.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7.与上海市相比,限制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A.水资源 B.矿产资源C.消费水平 D.科技条件【解析】第6题,环境承载力为最多可容纳的人口数量,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的人口数量为3000万人,即北京市的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北京市的人口合理容量就是满意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所容纳的人口数,为2300万人。故选C。第7题,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与上海市相比,北京市水资源短缺,成为限制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二、综合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1某地区将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耕地(公顷)森林面积(公顷)淡水(立方米)0.10.12000表2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人口(万)面积(平方千米)耕地(平方千米)森林面积(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立方米)620022万8万7.5万5.105亿材料二依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料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料将削减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0.001_3_km2/人__,森林面积__0.001_2_km2/人__,淡水__8_234_m3/人__。(2)将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耕地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__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主动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意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须要。__(3)将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淡水__,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留意的问题是__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__。【解析】本题主要是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第(1)题,由表2中数据计算可求得答案。第(2)题,由材料二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削减较多,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因素。第(3)题,由于该地区森林面积增加,淡水资源的数量会增加,但要留意防治水污染,以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综合提升一、单项选择题(2024·吉林长春高一期末卷)以每年人均消费粮食200、300、400千克分别作为衡量温饱、小康、富有的生活水准指标。下表为我国东部某市2000~2010年间在温饱型、小康型和富有型三种生活标准下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表中承载率=实际人口数÷承载人口数。据此回答1~2题。年份人口数量/万温饱型承载率/%小康型承载率/%富有型承载率/%200159.5545.7268.5791.43200259.3546.9170.3693.82200359.3653.0379.55106.06200459.2857.4986.24114.97200560.7158.6788.01117.36200660.8458.6087.92117.20200760.9758.5387.80117.07200861.0958.4687.68116.92200961.2158.3887.58116.77201061.3358.3287.48116.641.依据小康型生活水准指标,该市2010年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万)接近(C)A.105.16 B.88.91C.70.11 D.116.642.表中数据说明(B)A.该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承载率数值越小,表示该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空间越大C.该地区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与生活水平呈正相关D.按富有型生活水准指标,从2002年起先须要进口粮食【解析】第1题,依据承载率=实际人口数÷承载人口数,结合表中数据即可求出依据小康型生活水准指标,该市2010年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约为70.11万人。第2题,依据承载率=实际人口数÷承载人口数可知,承载率数值越小,表示该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空间越大。故选B。生态承载力指某区域在肯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实力。生态踪迹指某区域满意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图,回答3~4题。3.图中没有生态赤字的省级行政区域是(B)A.新疆 B.西藏C.山西 D.河北4.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缘由是(B)A.耕地、草地生产实力强 B.人口密度小C.自然灾难少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实力强【解析】第3题,人均生态踪迹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省级行政区域,就不存在生态赤字。第4题,西藏人口密度小是其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主要缘由。(2024·山东德州高一期末卷)新加坡国土面积仅为714.3平方千米,人口54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均50123美元(2011年),位居世界前列。据此回答5~6题。5.从单位面积看,新加坡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这主要得益于(D)A.气候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C.生活消费水平低 D.科技水平高6.当新加坡处于人口适度曲线图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接着增加的关键因素是(A)A.资源 B.生产力C.科技 D.消费水平【解析】第5题,新加坡资源短缺、消费水平高,但由于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资源利用率高,因此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第6题,当适度人口增加到肯定程度,随着主动因素增速缓慢,消极因素凸显,特殊是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适度人口进一步增长的瓶颈。在第Ⅲ阶段,新加坡人口增长变缓并趋于稳定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