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2课阁夜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2课阁夜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2课阁夜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2课阁夜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2课阁夜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第12课阁夜导学目标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杜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2.通过这首诗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诗歌背景解读该诗是大历元年(766)的冬天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崔旰、郭英乂(yì)、杨子琳等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去世。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样沉重的心情。2.古文学问积累(考点)(1)《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2)股肱之臣,股指的是大腿,而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非常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3)江表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南方六朝所在地区都泛称江表。二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①催短景(yǐnɡ)②霁寒宵(jì)③数处(chù)④渔樵(qiáo)2.词语说明(1)岁暮阴阳催短景岁暮:冬季景:通“影”,日光(2)天际霜雪霁寒宵霁:雨雪过后,天放晴(3)三峡星河影动摇动摇:摇曳不定(4)夷歌数处起渔樵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5)人事音书漫寂寥人事:交游漫:徒然、白白地3.倒装句(1)天际霜雪霁寒宵(正常语序为“寒宵霁”)(2)野哭千家闻战伐(正常语序为“千家闻战伐野哭”)(3)夷歌数处起渔樵(正常语序应为“渔樵数处起夷歌”)4.默写填空(1)《阁夜》中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的诗句是:“”。(2)《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的悲壮情怀的诗句是:“”。(3)《阁夜》中形成显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4)《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叹的诗句是:“”。答案(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际霜雪霁寒宵(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课内文本探究一|文脉梳理二|文本探究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人在《阁夜》中一共写了几种悲慨?[考点:评价作者的观点看法]我的答案:答案提示:共写了五种:①对时间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②客居天际的凄寒;③对百姓因斗争而劳顿的痛惜;④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叹;⑤自己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我的答案:提示: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这是从听觉来写。三峡水倒映着的银河星辰,随着江波摇动,这是从视觉来写。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事。五更时分,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这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斗争频仍的气氛。天上星河虽然壮丽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裂、摇曳不定的景象,这好像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像。这两句气概苍凉,音调雄浑铿锵,辞采清丽壮阔,蕴含着诗人悲壮深厚的情怀。3.[技法探微]简析诗歌中运用的典故及其作用。[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我的答案:提示:诗歌尾联写道:“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这里,诗人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诗人运用典故,在比较中含蓄而深厚地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终黄土”即最终都死去,同归黄土。上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极目远眺夔州西郊的武侯庙与东南的白帝庙,一世之雄,他们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音书”即人情世故。“漫”即随它,不管他。下句的意思是说,交好的友人都死了,亲朋也无一字书信问候,人生是这样孤独苦闷,孤独苦闷也终将成为虚无,那就随它去吧。从最终两句来看,通过对“卧龙跃马终黄土”的描述,自然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心情。4.[创新表达]这首诗中“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两句,与《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是律诗的颔联,而且都写到了江水和夜景。它们在意境上有什么相像之处和不同之处?试作分析。我的答案:提示:相像之处:“三峡”“星河”“平野”“大江”都是宽阔、浩荡的意象,这两联都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不同之处:“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从“五更”到“三峡”,时空结合,将眼前之景与心中忧国伤时之感、身世凄凉之情合而为一,是以哀景写哀情。“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自然景物之间相互衬托,以宽阔的原野、皎洁的月光、闪耀的星星来反衬诗人孤独的形象和凄苦的心境,是以乐景写哀情。教材迁移讲练(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看法一、古代诗歌常见的题材(一)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寄寓了诗人肯定的感情。要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涉及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确定了古诗表达内容的不同。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美丽,风格安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斗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斗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简单得多,加之盛唐那种主动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美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勇往直前的。即使是艰苦的斗争,也壮美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力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哀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务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德,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剖析依据题干的指向,把“人不到”中的“人”理解为趋炎附势的小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这是对范成大品德的称颂,是符合诗意的。把“人不到”中的“人”理解为泛指一般人,“人不到”则表明无人相扰的幽静,这种理解也是符合诗意的。作答这类开放性的评价题,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关键是要结合诗意说明理由,做到言之有理即可,但不行脱离诗意妄加评价。答案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德,另一方面也表现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势利,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成大的崇仰、钦佩与赞美。不同意:“人”应是泛指一般人。“人不到”表明无人相扰的幽静,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表现出范成大淡泊、安静的精神境界。(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