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演练强化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演练强化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演练强化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演练强化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演练强化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神经调整与体液调整的关系eq\a\vs4\al([基础达标])1.(2024·临沂高二检测)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这时()A.温觉感受器兴奋B.下丘脑的调整功能增加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D.皮肤血流量增加解析:选B。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整维持正常体温,这时产热增加,散热削减。下丘脑通过神经调整使皮肤血管收缩,削减散热;产热增加,包括骨骼肌战栗,与躯体运动中枢无关而与下丘脑有关;代谢加强是两种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2.寒冷作用于机体时,与体温调整无关的激素是()A.促甲状腺激素 B.肾上腺素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答案:C3.(2024·河南郑州一中期中)冬天,正常人处在30℃的温室里与5℃的室外相比,人体细胞内酶的活性、皮肤血流量及排尿量的变更依次为()A.增加、削减、增加 B.不变、增加、削减C.增加、增加、削减 D.不变、削减、增加解析:选B。处在30℃的温室里,与5℃的室外相比,散热量增多,故皮肤血流量增加;同时汗液蒸发增加,尿量削减;由于体温保持不变,故酶活性不变,B正确。4.(2024·集宁一中高二期中)向试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快速上升,尿量增加B.血浆渗透压快速上升,尿量削减C.血浆渗透压快速降低,尿量增加D.血浆渗透压快速降低,尿量削减解析:选B。向试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快速上升,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汲取,尿量削减。5.(2024·河北定州中学月考)经探讨发觉,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结构,其中神经垂体无合成激素的功能。图中甲、乙表示垂体的两个部分。a~d表示物质,已知a为蛋白质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合成后通过结构乙释放的d只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B.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则c的含量上升C.物质c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整作用为负反馈调整D.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解析:选B。物质d为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后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后,同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的靶细胞结合,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汲取,所以说该激素在全身的血液中都存在,只不过特异性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A正确;a为蛋白质类激素,饲喂状况下会被动物的消化酶分解而失去作用,因此物质c的含量不发生变更,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物质c为甲状腺激素,其分泌增多,可通过反馈调整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C正确;分析图中信息可得,结构甲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结构乙为神经垂体,D正确。6.下列关于神经调整与激素调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限制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整,同时也受激素的调整D.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性激素调控解析:选D。动物体内激素的分泌大都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在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整和激素调整是相互协调、共同起作用的,神经调整处于主导地位。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神经系统调控。eq\a\vs4\al([实力提升])7.(2024·内蒙古阿荣旗一中期中)在2024年亚运会上,中国女排的姑娘们不负众望,赢得了亚运会女排冠军。在竞赛场上,女排队员奔跑、相互协作,完成扣杀。那么对竞赛中女排队员机体生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完成扣球B.在大脑皮层调控下队员相互协作C.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D.长时间奔跑机体会产生乳酸使血浆的pH成酸性答案:D8.(2024·山西长治高二期末)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也是一种胺类激素。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推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B.去甲肾上腺素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C.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整D.去甲肾上腺素经过体液只能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所以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A项正确;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B项正确;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属于反馈调整,C项正确;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胺类激素,激素经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项错误。9.(2024·内蒙古乌丹一中段测)成人失水相当于0.5%体重时,唾液分泌削减,口腔、咽喉部干燥,并引起干渴的感觉。失水之后,即使保持口腔、咽喉润湿,也只能稍稍缓解口渴感觉。在山羊下丘脑前部注射微量(少于0.2mL)高渗盐溶液30~60s内动物起先大量饮水,饮水量可达2~8L之多。上述试验可以说明()A.机体水平衡是体液调整的结果B.产生干渴感觉的部位不是口腔,而是下丘脑C.口渴的感受器不是位于口腔,而是位于下丘脑D.只要保持人和动物体内含水量相对稳定,就不会引起干渴答案:C10.(2024·吉林四平公主岭二中高二期末)下图①~④表示甲刺激引起的调整过程,乙是参加调整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③过程通过血液循环实现B.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上升,则甲刺激→乙→①→胰岛的过程属于神经调整C.若甲刺激是寒冷,则乙→②→垂体→③→甲状腺的过程中存在分级调整D.若甲刺激是食物过咸,在乙处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解析:选D。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③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发挥须要通过血液循环实现,A正确;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上升,则甲刺激→乙(下丘脑)→①下丘脑的某些神经→胰岛的过程属于神经调整,B正确;若甲刺激是寒冷,则乙(下丘脑)→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③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的过程中存在分级调整,C正确;若甲刺激是食物过咸,在大脑皮层处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D错误。11.(2024·合肥十校高二期中联考)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整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调整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甲为__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的途径作用于内分泌腺。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报”,有助于体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整的方式有________。(2)高温持续期,机体的散热量__________产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________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汲取实力__________,从而削减尿量。(3)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依据题图可知,图中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是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的途径作用于内分泌腺。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会产生大量热量,从而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整的方式有神经调整、体液调整。(2)高温持续期,人的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机体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汲取,从而削减尿量。(3)体温下降期,机体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以增加散热量,机体还可以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量。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体液运输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神经调整、体液调整(2)等于抗利尿激素增加(3)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12.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部分调整机制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A、B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2)当健康人处于温度为38℃的环境时,其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渗透压。此时,调整体内温度的主要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对A的调整效应是________A的活动,此种调整方式在人体内环境平衡的调整中广泛存在,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下丘脑垂体(2)皮肤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传出神经→汗腺(3)抑制维持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维持内环境或系统或机体的相对稳定)13.(2024·吉林试验中学期中)2024年5月27日长春国际马拉松赛如期实行,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小时以上的极限运动,须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养,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多种生理过程会发生变更。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探讨表明马拉松运动员长跑时,机体的总需氧量是600L,实际摄入量是589L,这说明马拉松运动员的主要供能方式是________。血液中乳酸略有增加,由________________中和维持酸碱平衡。(2)动身后,运动员的体温渐渐上升,通过神经调整,引起皮肤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加。此时体温能维持相对稳定,是________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3)途中,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________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中________,进而在________产生渴觉;同时,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增加,促进______________,使尿量削减,从而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4)马拉松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基本维持在0.9g/L左右,这是________调整的结果。解析:(1)探讨表明马拉松运动员长跑时,机体的总需氧量是600L,实际摄入量是589L,这说明马拉松运动员的主要供能方式是有氧呼吸。血液中乳酸略有增加,由HCOeq\o\al(-,3)、HPOeq\o\al(2-,4)(缓冲物质)中和维持酸碱平衡。(2)动身后,运动员的体温渐渐上升,通过神经调整,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加。此时体温能维持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3)途中,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血浆)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进而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汲取,使尿量削减,从而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4)血糖平衡调整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整。答案:(1)有氧呼吸HCOeq\o\al(-,3)、HPOeq\o\al(2-,4)(缓冲物质)(2)毛细血管舒张产热和散热(3)细胞外液(血浆)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汲取(4)神经—体液eq\a\vs4\al([素养培优])14.(2024·高考全国卷Ⅱ)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环境中1h(试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比照组)。期间连续视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试验初期,试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削减、焦虑担心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试验中,试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__,从而起到调整体温的作用。(2)试验组动物出现焦虑担心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_______。(3)本试验中设置比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颤抖,耗氧量会________,分解代谢会________。解析:(1)试验组的环境温度高于试验动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