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究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课标导航1.了解20世纪50~70年头中国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宏大成就,相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勉图强的精神风貌。1.结合“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途”“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史实,从“时空观念”角度相识20世纪50~70年头中国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宏大成就。2.结合“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缘由和危害,从“唯物史观”角度相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3.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和外交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相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勉图强的精神风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成功探究(1)中共“八大”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方向,是一次成功的探究。①召开:1956年。②内容eq\b\lc\{(\a\vs4\al\co1(a.主要冲突: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b.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③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究。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2)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的重要思想。①时间:1957年春。②意义:为相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2.探究失误(1)表现: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途,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运动生产关系变革超越生产力水平(2)评价:反映了广阔人民迫切要求变更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出现1959至1961年的严峻经济困难。3.政策调整(1)表现eq\b\lc\{(\a\vs4\al\co1(①从1960年冬起先,中共中心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溢、,提高”的方针。,②对政治、文化、教化、科研、民族、学问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③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化地总结了阅历,取得重要,成果。,④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宏大,目标。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2)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文化大革命”1.缘由(1)20世纪60年头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急。(2)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过程(1)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后,中心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2)1969年4月中共九大之后,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斗、批、改”运动。斗争、批判、改革(3)1970—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最终被粉碎。(4)1972年和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心日常工作,领导进行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了各方面的整顿,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5)1976年9月,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被粉碎。3.相识: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峻灾难的内乱。宏大的建设成就1.相识:虽然经验了严峻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在探究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重要成果。2.缘由(1)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食其力,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2)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动作用。“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好战士雷锋等。3.成就(1)工业eq\b\lc\{(\a\vs4\al\co1(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加了国防力气,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重点是西南、西北))(2)科技和国防: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放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一星”(3)农业: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挡自然灾难的实力。(4)教化和医疗: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养有了很大提高。(5)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①建交国数量:由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②1971年,复原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第26届联大③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起先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以史为鉴,面对将来4.影响: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供应了物质基础、珍贵阅历和理论打算。阅读教材·想一想1.阅读教材P163“思索点”:20世纪60年头初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各项调整的意义是什么?提示:克服了困难,使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阅历。2.阅读教材P166“学思之窗”:结合这一材料,思索为什么说艰苦奋斗、奋勉图强是那个年头的时代精神?提示: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中国人民坚持自食其力,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在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重大成就,涌现出很多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3.阅读教材P167“学思之窗”: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提示:探究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培育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4.阅读教材P167“问题探究”:通过邓小平这一结论,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提示:国家民族独立;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自食其力艰苦奋斗。发掘教材·读一读1.阅读图片“七千人大会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在一起”(见教材P163)信息解读: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心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共7118人。人们习惯地称这次会议为“七千人大会”。这是我们党在执政后召开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总结阅历大会,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提高相识和订正工作中发生的“左”的错误,起了主动的作用。2.阅读图片“首都群众在天安门广场实行集会和游行,庆祝粉碎‘四人帮’的重大成功”(见教材P165)信息解读:1976年10月24日上午10时,150万军民欢欣鼓舞,豪情满怀,在天安门广场实行隆重庆祝粉碎“四人帮”的成功大会。一方面说明“四人帮”不得人心,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3.阅读图片“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见教材P166)信息解读: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确定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探究一20世纪50~70年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史论要点1.中共“八大”的内容和历史地位(1)主要内容:会议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冲突,并且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气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历史地位: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冲突,并确立了主要任务,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白方向。2.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1)表现:1958年,我国社会主义出现“左”倾思想,表现在“三面红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途、“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2)危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奢侈,使经济比例严峻失调,损伤人民劳动主动性,造成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峻困难。对点训练1.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白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A.对国内主要冲突的分析B.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忱高涨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途的制订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冲突,并且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白方向,因此A项正确。答案A2.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头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经济建设没有安排性 B.自然灾难快速扩散C.“左”倾错误严峻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解析依据图表可知,从1957~1960年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大幅度下降,结合所学学问,1957年我国出现“左”倾错误,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泛滥,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C项正确。答案C探究二20世纪70年头新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史论要点1.中国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缘由:①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提升(根本缘由)。②美国霸权地位的日益动摇衰落。③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气增加。④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2)影响:①宣告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和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成功。②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大大地增加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气。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1)缓和了世界的惊慌局势,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供应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契机,加速了统一大业进程。(3)破解了建国以来外交困局,打开了与西方交往大门。(4)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掀起了国际上与中国建交热潮。对点训练1.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该项提案的议题是()A.指责美国对朝鲜的侵略B.解决印度支那问题C.复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关系正常化答案C2.下图显示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进入热潮,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缘由是()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大事记3月13日英国5月18日荷兰6月05日希腊9月29日日本10月23日联邦德国11月26日卢森堡12月21日澳大利亚12月22日新西兰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经济危机C.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D.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解析依据图片材料,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热潮出现的主要缘由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标记着中美关系起先走向正常化。此后中国与日本等国建交。故选A。答案A探究三(核心素养)“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素养解读1.从“唯物史观”角度相识“文化大革命”爆发的缘由(1)思想上:20世纪五六十年头,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2)主观上: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心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急。(3)详细缘由:林彪、江青一伙别有专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2.从“历史说明”角度相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1)建设社会主义必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2)必需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不能搞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3)必需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而不能提倡无法无天。(4)必需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对点训练1.小说《平凡的世界》描述20世纪70年头初,主子翁孙少平“不关切无产阶级政治,光看‘反动书’的行为很快就被人揭发,每天被人监督”。小说的故事背景是()A.“文化大革命”时期 B.解放斗争时期C.抗日斗争时期 D.改革开放以后答案A2.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头中国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B.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倒退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答案D【典例1】右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新闻照片。外交说明照片的背景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副部长快乐大笑是因为()意义重大A.中华人民共和国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题干信息的时空范围一样B.中日复原邦交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1月1日D.香港回来祖国1997年7月1日明立意以新闻照片为切入点,从“历史说明”角度考查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史实。抓关键材料信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新闻照片”可知,题干主旨与重返联合国相关。排干扰明确选项时间是解题的关键。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标记着中日关系正常化;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来祖国。A【典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探讨,中共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安排粮、棉、钢产量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三个方案粮产量棉产量钢产量一(1955年夏)4600亿斤4300万担1100万吨二(1956年1月)6400亿斤7000万担1500万吨三(1956年8月)5000亿斤4800万担1050~1200万吨第一个方案指标较低,其次个方案大幅度提高,第三个方案又降低,但比较适中。材料二1956年2月,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上讲话:“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须要留意。社会主义主动性不行损害,说明党中心已经意识到急躁冒进倾向。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依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很危急。……决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业化口号。冷静地算一算,的确不能提。”材料三1956年7月17日,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上指出:“安排必需建立在平衡和牢靠的基础上。计算生产实力,主见制定安排要实事求是。除人力条件外,还必需考虑到物资与其他条件。”——以上均摘自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务回顾》材料四1957年4月30日,毛泽东与民主党派负责人谈话时说:“我的脑子起先也有点好大喜功,去年三四月间才起先变更,找了三十几个部的同志谈话,以后在最高国务曾出现冒进,在吸取集体才智后,起先实事求是。会议上讲了十大关系。”——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粮、棉、钢产量的指标变更状况。(2)依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二五”安排酝酿过程中指标起落变更的缘由。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审读关键审读通则引导词第(1)问,“依据材料”说明答案来自材料;第(2)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答案来源于材料和教材所学学问。提示词第(1)问,概括——扼要说明;第(2)问,分析——全面归纳。限制词第(1)问,时空限定——1955年、1956年;内容限定——粮、棉、钢产量的指标。第(2)问,时空限定——“二五”安排酝酿中,内容限定——指标起落变更。核心词第(1)问,变更;第(2)问,缘由。其次步读材料·提信息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三个方案中“粮、棉、钢”产量的指标来干脆概括。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须要留意”“安排必需建立在平衡和牢靠的基础上。计算生产实力,除人力条件外,还必需考虑到物资与其他条件”“我的脑子起先也有点好大喜功,去年三四月间才起先变更,找了三十几个部的同志谈话,以后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了十大关系”概括。第三步列要点·组答案(1)第一个方案,粮、棉、钢产量较低;其次个方案,粮、棉、钢产量较高;第三个方案,对粮、棉产量作了下调。(2)1955年,三大改造进入高潮阶段,一些部门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出现急躁冒进心情,希望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提早完成工业化,因此,出现加快建设的其次个方案。周恩来反对冒进,力主制定安排要实事求是,不能超越现实的物质条件,因此,出现放慢速度的第三个方案。『基础过关』1.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过渡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究,沈阳凭借机械制造、成套设备制造、军工生产等支柱产业,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沈阳机床、变压器、风动工具、泵阀及重型设备已打造为知名品牌。沈阳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是在()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安排时期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一五”安排时期,国家重点建设了东北沈阳的重工业基地。答案B2.右图是《中共八大史》,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冲突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途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冲突,并制定主要任务。答案A3.“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五十年头中国某地区农夫的劳动号子。假如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A.“一五”安排的超额完成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C.人民公社蒸蒸而上的气象D.“文化大革命”的严峻错误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违反经济规律的浮夸风,出现在“大跃进”运动中。答案B4.时任山东范县党委第一书记的谢惠玉曾说:“到那时: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为建立此“新乐园”,全国开展了()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C.“一五”安排 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D5.“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峻后果是()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B.国民经济遭遇巨大损失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D.科学文化教化事业遭到摧残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文化大革命”对我国工业总产量、钢产量、财政收入等都造成严峻损失,说明国民经济遭遇巨大损失。答案B6.当代作家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宝。”从“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我们应吸取的最主要教训是()A.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重视民主、法制建设D.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文化大革命”最应当吸取的教训是重视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答案C7.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闻、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究宇宙苍穹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起先探究宇宙苍穹的宏大壮举是()A.“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放射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C.“神舟五号”飞船的放射成功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70年成功放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探究太空的起先。答案A8.“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变更兰考面貌献诞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他们的事迹出现在()A.新中国成立时期B.探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析王进喜、焦裕禄和邓稼先的事迹出现在探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故选B。答案B9.“这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及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结合右图,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A.抗美援朝斗争的成功B.中国参与万隆会议C.中国复原在联合国合法席位D.中日关系正常化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71年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冲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层层阻挠,复原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变更了联合国成立以来被美国操纵的局面,成为中国外交的转折点。C项符合题意,故选择C。答案C10.1972年3月6日,一组特别新奇新颖的图案出现在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这组图片传递的信息是()A.中国复原在联合国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缓和并走向正常化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标记着中美关系起先正常化。由此可见,题干图片传递的信息是中美关系缓和并走向正常化。故B符合题意;中国复原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前,故A、D不符合题意;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后,故C不符合题意。答案B『实力提升』11.《人民日报》社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指出:“他们(山东省寿张县农夫)的庄稼真长得好,一片黑乎乎的要压塌地。虽然下面提出的万斤指标,今年不肯定完全实现,但万斤社、万斤乡肯定出现,可能不止一个。全县亩产三四千斤是有把握的。粮食单位产量从百斤到千斤,是个质变,从千斤到万斤,是更大的质变……”该社论可能发表于()A.1950年 B.1953年C.1958年 D.1966年答案C12.1958年的《红旗》杂志转引了毛泽东的一句话:“我们的方针,应当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政府()A.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安排的指标B.希望加强民族凝合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解析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失误,其失误之处是: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主观地认为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所以,这反映出当时政府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答案D13.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无影无踪。但在1962年到1965年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夫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起先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农村中“左”倾错误部分得到订正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经全面完成解析“但在1962年到1965年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夫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起先了包产到户”说明农村发生了变更,联系时代背景可知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自然灾难、“大跃进”等“左”倾错误造成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1960年冬天实行的“调整、巩固、充溢、提高”的八字方针,重点是调整“大跃进”等“左”倾错误造成的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因此有材料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时劳工合同范本
- 与企业有关合同范本文档
- 书籍委托销售合同范本
- 2024年温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招聘考试真题
- 加油站公司合同范本
- 2024年厦门市集美区杏东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温州文成农商银行招聘笔试真题
- 凤岗酒店蔬菜配送合同范本
- 2024年六安霍邱联合村镇银行招聘考试真题
- 2025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Unit 2 Neighborhood单词表
- 呼吸专科护士年终总结汇报
- CQI-23模塑系统评估审核表-中英文
- DB11∕T 1071-2014 排水管(渠)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 情志护理方法
- 重庆七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零诊测试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药店入股合同协议书
- 2024抖音八大宠物心智人群洞察报告-萌宠数说:解密养宠人群心智图谱
- 离职证明(标准模版)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2023年中考英语试卷及解析
- 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学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