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一、选文分析《短文两篇》选入两篇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短文,充分体现古代山水文章之美:美言、美景、美情。但两篇文章风格迥异,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人与自然相融相生的生命喜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绪。《记承天寺夜游》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感慨启迪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接着多角度多层面描绘山川景色,最后文章以赞美和感慨收束。《记承天寺夜游》先细述了赏月缘由,接下来描写停下之景,最后议论抒怀。《短文两篇》均属写景短文,但在艺术风格上存在较大差异。1.语言风格的迥异。《答谢中书书》带有评论特点,多用四字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兼有散句,参差错落。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天然中见真章。文章所用散句四字至十字,借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给人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2.景物描写的别样。《答谢中书书》通过仰观、俯察、平视三种视角,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描绘出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称之美,展现了一幅灵动而富有蓬勃生命气息的画面。《记承天寺夜游》借助比喻,把月光比作水,写出了月光的澄澈透明,用竹柏的影子衬托月光的空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3.表达感情的不同。《答谢中书书》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喜悦,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但“闲人”一词最终显示了作者在逆境中的豁达与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与坚守。二、教学重点一是文言词语理解与积累,背诵并默写课文。在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上,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比如前后勾连、纵横比较、古今汉语的贯通与差异,让学生在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归纳与积累。二是在对比阅读中学习两篇短文的不同的语言风格、写景手法。骈句的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散句节奏舒缓,散淡自然,这些只有在对比阅读中让学生慢慢体会感受。三、教学方法1.诵读感知。本文是教读课文,选入两篇优美地写景短文。在学习中以诵读为基础,学生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展示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在读美文、赏美景、悟美情中学生借行美之力,学习积累,接受熏陶。2.对比阅读。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中学习两篇短文的不同的语言风格,景物描写的特点与方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四、教学过程分以下三个大的环节展开。1.读美文美言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美文美读,读通读懂课文,辨析两篇文章在句式节奏上的不同,分析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与此同时,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一是把握字音,读通课文。学生自由慢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二是把握句式,分析语言,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在读中感受文章的美。在诵读的基础上,学生辨析两篇短文的语言风格,明白《答谢中书书》句式以骈句为主,《记承天寺夜游》以散句为主的特点。三是把握字义,读懂课文。结合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注,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指点,共同解决。四是理清思路,把握结构,结合表达方式的运用,梳理文章思路。2.赏美文美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加以品读,分析比较两篇短文景物描写的特点以及描写方法。一是学生找出两篇文章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把握节奏,并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品读,熟读成诵。二是分析两篇文章景物描写有哪些美的地方。这些美的分析有学生分析,教师引导。《答谢中书书》中的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要加以点拨。《记承天寺夜游》的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要加以感悟。三是两篇文章在景物描写上采用的方法。《答谢中书书》中通过仰观、俯察、平视三种视角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等等。《记承天寺夜游》借助比喻把月光比作水,用竹柏的影子衬托月光的空明等等。3.悟美文美情一切景语皆情意,两篇美文传递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学生要在了解背景、抓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基础上,领悟美文美情。一是了解背景,知人论事。《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之作。创作此篇时,作者已经是70多岁的高龄。《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当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则有职无权,过着闲弃的生活。二是抓住文眼,分析情感。学生找出文中点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结合写作背景加以分析。《答谢中书书》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既是对前贤的亲近与追慕,又惋惜世人对山川之美的无动于衷,而作者却能够借康乐之后,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自诩之情,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以言表。《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既指有闲情雅致的人,也包含作者郁郁不得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雇主免责协议书:航空航天领域雇主责任界定合同
- 2025年度产业转型升级信息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风险评估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国际会展中心招商合作合同协议
- 2025年度临时工临时性数据录入与处理合同
- 2025年度出租房屋装修改造及租赁纠纷解决协议
- 2025年度区块链技术应用合伙投资合同
- 2025年度城市老旧建筑拆除劳务合作合同
- 2025年度教师聘用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合同
- 亲子乐园装修合同样板
- 中国古典文献-第七章-文献目录
- 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3000字
- 注塑领班简历样板
- 骨骼肌-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
- 基于康耐视相机的视觉识别实验指导书
- 三年级书法下册《第9课 斜钩和卧钩》教学设计
- 儿童财商养成教育讲座PPT
- 大学学院学生奖助资金及相关经费发放管理暂行办法
- 2022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 2023年R2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操作证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 九年级物理实验记录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