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评价主观题与巩固训练
【考点研究】
一、主观概括评价题的命题角度
1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
2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3探寻事件原因
(一)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
对事的表述
①必须是“事”的表述,所谓事,要包含人、时、地、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根据问题确定答案形式。记叙类散文,可采用“任职地点+方法+结果”的表述形式。
②注意关键词语转译的准确性。
【示例1】
文段【甲】
与王观复书
黄庭峪
庭坚顿首启:蒲元礼来,辱书,勤恳千万。……所送新诗,皆兴寄高远。但语生硬,
不谐律吊,或词气不逮初造意时。……好作奇语,自是文章病。但当以理为主,理得而
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观杜子美到夔州后诗,韩退之自潮州还朝后文章,皆不烦绳
削而白合矣。
往年,尝请问东坡先生作文章之法,东坡石:“但熟读《礼记•檀弓》当得之。“
既而取《檀弓》二篇读数百过,然后知后世作文章不及古人之病,如观日月也。文章盖
自建安以来好作奇语,故其气象衰茶。其病至今犹在。唯陈伯玉、韩退之、李习之,近
世欧阳永叔、王介甫、苏子瞻、秦少游乃无此病耳。
公所论杜了•美诗亦未极其趣。试更深思之,若入蜀卜峡年月,则诗中自可见。其曰:
“九钻巴巽火,三蛰楚祠雷。”则往来两川九年,在夔府三年,可知也。恐更须改定,
乃可入石。
【乙】答洪驹父书(节选)
黄庭坚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
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
点铁成金也。文章最为儒者末事,然索学之,又不可不知其曲折,幸熟思之。至于推之
使高,如泰山之崇蝙,如垂天之云:作之使雄壮,如沧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乂
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问题黄庭坚的这两封书信阐释了哪些文学主张?请做简要概括。
答案
①作诗文要有思想内容;②要借鉴古代经典;③要重视炼字和句法:④认为好文章
都有意趣“
(二)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考点解读
作答要求
概括
答案来源
原文筛选概括
解题关键
审明题意一一分辨事件一一辨明情感
答题重点
据事求理
①吃透要求,全面概括C
②枳累用词,抠文提炼C
③多点概括,避免重合,
【示例2】
文段
土冕,字元章,诸暨田家子也。父命牧牛,冕放牛陇上,潜入学听村童诵书。暮亡
其牛,父怒,挞之。他日依僧寺,夜坐佛膝,映长明灯读书,安阳韩性异而致之,遂从
性学,通《春秋》。
尝一试进士举,不第,焚所为文,读古兵法。恒著高檐帽,衣绿装衣,蹑长齿屐,
击木剑,或骑牛行市中。人或疾其狂,同里王艮特爱重之,为拜其母。艮为江浙检校,
冕往谒,履敝不完,足指践地。艮遗之草履i两,讽使就更禄,冕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归迎其母至会稽,驾以白牛年,冕被古冠服随车后,乡甲.小儿皆讪笑,冕不顾也“所居
倚土壁度釜,执爨养母,教授弟子,以为常。
问题
根据选文第二段,概括王冕的精神特质。
答案
①淡泊功名:②崇尚古风;③狷狂不羁;④安贫乐道:⑤孝顺母亲。
(三)探寻事件原因
考点解读
作答要求
简要说明
答案来源
原文概括理解分析
解题关键
厘清因果
答题重点
据文究因
①理清角度,概括原因C。
②分清层次,准确转译C
③因果验证,调整表述C
【示例3】
文段
范杲字师回,……以荫补太庙斋郎,再迁国子四门博士。尝携文谒陶谷、窦仪,咸
大称赏,谓杲日,“若举进士,当待汝以甲科.”及秋试,行上书言阀阅之家不当与寒
士争科第,杲遂不应举。
问题
秋试举行时,范杲为什么没有参加考试?请简要说明。
答案
令人上书除奏育功勋的世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呆出身于功勋世家,因此
他没有应试。
二、主观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
审准题干一一明确概括要求,找准阅读区间
第二步
定向精读一一辨清文句意义,去除芜杂信息
第三步
规范表述一一编排有序,控制字数。
三、概括人物在某一方面的优点
1
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特征
诚实、谦逊……
2
意志特征
勇敢、果断……
3
情绪的感性特征
热情、开朗……
4
情绪的理智特征
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
人物与事件
序号
人物与事件
常见概括词
1
为人国君
勤恳治国以民为本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疾苦体恤下属有仁爱之心勇于反
省(悔过)知错就改善于纳谏善于听取正确建议(虚怀若谷)知人善任有识
人之明一视同仁大公无私无偏袒之心公正严明以身作则
2
为人臣者
敢于劝谏善于劝谏善于辞令克己奉公奉公守法廉洁奉公为官清廉无
私奉献严于律己刚正不阿光明磊落执法如山忍辱负重深明大义顾全大
局热爱国家忠心耿耿忠贞不渝赤胆忠心维护国家和个人的尊严不卑不亢
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弹精竭虑呕心沥血视死
如归舍生取义
3
侦破案件
善于思考思虑周全小心谨慎善于观察明察秋亳细致入微意志坚强
顽强不屈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刨根究底诚实守信言
行一致有自知之明心地善良朴素憨厚为人正直正直无私拾金不昧乐于助
人舍己救人为他人着想心胸开阔豁达大度襟怀坦荡宽容待人乐观积极不
计前嫌虚怀若谷谦虚讳慎不拘小节豪放洒脱潇洒奔放善解人意温柔体
贴慈祥仁爱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勤勉好学孜孜不倦勤奋刻苦不耻下问虚心
好学正气凛然视死如归精明强干足智多谋大智若愚睿智聪明有真才实
学胆大心细心灵手巧心思缜密思虑周全顾全大局做事讲究方法与策略冷
静沉着从容淡定胸有成竹落落大方果断决断毫不犹豫当机立断义无反顾
志向远大胸有大志不畏艰难无所畏惧刚愎自用夜郎自大自命不凡骄傲自满
自以为是孤芳自赏目空一切目中无人斤斤计较桀鳌不驯心浮气躁性情浮躁
口是心非心口不一外强中干色厉内荏阿谀奉承口蜜腹剑妄自菲薄自信不足
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老奸巨滑刁滑奸诈虚伪狡猾自私任性贪婪奸诈贪得
无厌愚蠢无知笨拙愚钝
【考题对接】
一、《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节选)》
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琨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
以示弓工,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
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
能遍知乎!”乃命京宅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八
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上怒,谓
房玄龄等曰:“德参欲国家不役一•人,不收斗租,宫人皆无发,乃可其意邪!”欲治其
谤讪之罪。魏征谏日:“贾谊当汉文帝时上书,云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自古
上书不激切,不能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陛下裁察。”上曰:“朕
罪斯人,则谁复敢言?”乃赐绢二十匹。他日,征奏言:“陛卜,近日不好直言,虽勉强
含容,非曩时之豁如。”上乃更加优蜴,拜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宜、
饶二州银大发采之,岁可得数百万缗。”上日:“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
嘉言可以利民耳。与其多得数百万缗,何如得一贤才。卿未尝进一贤,退一不肖,而专
言税银之利。昔尧、舜抵璧干山,投珠于谷,汉之桓、灵乃聚钱为私藏,卿欲以桓、灵
俟我邪?”是日,黜万纪,使还家。冬卜月,上猎于洛阳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弓,
四发殖四豕。有豕突前,及马镣。民部尚书唐俭投马拉之,上拔剑斩豕,顾笑曰:“天
策长史不见上将注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
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上悦,为之罢猎,寻加光禄大夫。十六年夏四
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
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日:“朕有不善,
卿亦记之邪?”对日:“臣职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
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注释】唐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在洛阳开天策府,唐
俭为天策府长史。
1.唐太宗打猎时,先“笑”后“悦”的原因是什么?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
中所化/
B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7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
中所化/
C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岛髻/盖
宫中所化/
D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
中所化/
3.卜.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申,壬为天干第九位,申为地支第九位,古人常用干支相配之法来纪年月日,
文中是纪日。
B.御史,原为史官,后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主要职能为监督军政要务,正风肃纪,
纠劾不法等。
C.力II,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可表示官职升迁,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擢、
迁、陟、拜等。
D.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也指记录帝
王言行的职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由工匠谈论何为良弓,唐太宗自知不能尽晓天下之理,随即广开言路,向五
品以上京官了解民间疾苦和政事得失。
B.皇甫上书激怒了唐太宗,魏征认为应体谅臣子的忠贞之心,之后又指出皇帝近
来不喜直谏,希望他像原先那样豁达.
C.唐太宗以史为鉴,以尧、舜为榜样,重视贤才轻视很钱,并因此罢黜不进贤才
而专言税银之利的治书侍御史权万纪。
D.因担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做过的坏事,唐太宗提出要看一看起居注,结果被褚
遂良、刘洎反驳了一通,最后放弃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
(2)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
一、《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节选)》【答案】
1.“笑”是因为拔剑斩豕的得意(嘲笑、讥笑唐俭也对),“悦”是因为太宗明
白门喜俭话中要在国家政务上有作为(别在打猎上逞雄亦可)的劝谏之意。
【解析】由“上猎于洛阳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弓,四发殖四豕。有豕突前,
及马镣。民部尚书唐俭投马拉之,上拔剑斩豕”可知,“笑”是因为拔剑斩豕的得意(嘲
笑、讥笑唐俭也对)。
由“对曰:'汉祖以马二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以理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
一兽?'上悦,为之罢猎”可知,“悦”是因为太宗明白了唐俭话中要在国家政务上有
作为(别在打猎上逞雄亦可)的劝谏之意。
2.C【解析】本题中,“劳人”,“人”是“劳”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AD:
“俗好高髻”,“俗”是本句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B。
本句译为:八年冬十二月,中牟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说:“修筑洛阳宫殿,使百姓劳
累:收地租,(是)重收赋税;时俗女子喜好束高髻,这是受宫中的影响。”
3.C【解析】C.“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擢、迁、陟、拜等”错误。“拜”指授予
官职.
4.D【解析】D.“因担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做过的坏事”有误,从原文“上谓谏议
大夫褚遂良曰:'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来看,“祖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做过
的坏事”为无中生有。
5.(1)我贵为天子,缺少的并不是金银财宝,只是遗惚没有好的建议可用来利于
民众罢了。(2)史官圮录君主的言论行为,详细记录善恶等事,希望君主不敢做坏事,
我没听说(君主)亲自取来观看记录的。
【解析】(1)“所乏者非财也”,判断句式:“但”,只:“恨”,遗憾:“利
民”,利于民众,使百姓获利。
(2)“书”,记录;“备”,详细;“庶几”,希望。
【译文】
闰三月二十日,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瑞说:“我年轻的时候喜爱弓箭,得到了十几
张优良的弓,自认为没有比这些弓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拿给做弓的工匠看,(工匠)
竟然说‘都不是好木材‘。我追问他原因,工匠说:‘木头中心不笔直,那么木头的纹
理都不正,(造出来的)弓虽然有劲,但射出去的箭却不会直。'我才明白以前对弓的
辨别不够精通。我(以前)掌弓箭平定天下,对它的认识还不能全面,更何况天下的事
务,怎么能全部通晓呢!”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住宿,并且多
次延请召见,询问民间的疾苦和政事的得失。八年冬十二月,中牟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说:
“修筑洛阳宫殿,使百姓劳累:收地租,(是)重收赋税;时俗女子喜好束高髻,这是
受宫中的影响。”太宗勃然大怒,对房玄龄等人说:“德参想要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
收一斗地租,宫女均不留发,这样才适合他的心意吗!”想要治他诽谤罪。魏征劝谏说:
“当汉文帝在位时,贾谊上书,说有可为它痛哭的是一件事,可为之流泪的是两件事。
自古以来上书言辞不激烈,则不能打动君王的心,所谓狂夫的话,圣人加以选择,希望
陛下明察裁断。”太宗说:“朕怪罪德参这类人,那么谁还敢再说话呢?”于•是赐给(皇
甫德参)二十匹绢。另一天,魏征又上奏说:“陛下近来不喜欢直言强谏,即使勉强包
容,也不是过去那么豁达了。”太宗于是对皇甫德参另加优厚的赏赐,授予监察御史。
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奏章说:“宣州、饶州的银矿大加开采,每年可得到银子几百万缗。”
皇上说:“我贵为天子,缺少的并不是金银财宝,只是遗憾没有好的建议可用来利于民
众罢了。与其多得到银子几百万缗,怎比得上得到一个贤能的人才。你不曾进荐一个贤
才,黜退一个不肖之人,而专门说税收银子的好处。过去尧、舜把嬖玉扔进深山,把珍
珠投进沟谷,东汉的桓帝、灵帝就聚集钱财作为私人储藏,你想用桓帝、灵帝的下场等
待我吗?”这一天,黜退了权万纪,让他归还家里。冬季十月份,唐太宗在洛阳苑中打
猎,有一群野猪突然从树林中冲出,太宗拉弓,连发四箭射死四头野猪。一头野猪突然
跑到太宗面前,碰到了马镀。民部尚书唐俭跳下马与野猪搏斗,太宗拔剑斩杀野猪,回
头笑着说:“天策府长史没有见过我搏杀贼寇吗,怎么这样恐惧!”唐俭回答说:“汉
高祖凭马上功夫得天下,不以马上功夫治理国家。陛下凭英明威武平定四方,难道还要
对一头野兽遑雄心吗?”太宗高兴,因此停止狩猎,不久提升唐俭为光禄大夫。十六年
夏季四月二十七日,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还在兼管起居注的事,所记载的我
可以看看吗?”(褚遂良)答道:“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论行为,详细记录善恶等事,希
望君主不敢做坏事,我没听说(君主)亲自取来观看记录的。”太宗说:“朕有不好的
事,你也记下它了吗?“(褚遂良)答道:“我的职责在于秉笔直书,不敢不记录。”
黄门侍郎刘洎说:“假使褚遂良不记录,天下人也会都记下来。”太宗说:”的确这样。”
二、《隋史♦梁彦光列传(节选)》
梁彦光,字修芝。父显,周邢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
所亲日,“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v”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
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
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甚有惠政。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
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
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窃具不能埋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
彦光言于上口:“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饬。臣自分爰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
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
境大骇。
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
险波,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
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
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存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于是人
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海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明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
子庙中。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
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后数岁,卒
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隘曰襄。
(节选自《隋史•梁彦光列传》)
梁彦光两次到相州任职,执政思想有什么区别?请简要说明。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
戴帕修/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造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
变其风俗B.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伤/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
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C.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饬/臣自分
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D.臣前
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场/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
/改弦易调/庶杓以变具风俗3.卜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刺史,汉武帝时始置分全国为十三部(州),部置刺史,职任监察。B.母
忧,也作“丁内艰”,指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策试,谓以对策试士。大凡以政事、经义发问,使试士条对。策,写在简策卜.的试
题。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如赠言;也指古代皇帝对在职官员及其亲属
的加封,如赠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
彦光恪守孝道。梁彦光母亲去世,他因悲伤过度极度瘦弱:不久被起用任职,皇帝看了
梁彦光的形貌变化后,对其感叹不已。B.梁彦光施行惠政,梁彦光任岐州刺史时,当
地民风淳朴,他用宽缓平和的办法来镇守全境教化得很好,朝廷考评接连第一。C.梁
彦光生性执着。梁彦光第一次治理相州不力被处罚,但他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当地
豪强地痞嗤笑,但他亳不退缩。D.梁彦光重视教育。梁彦光创立学堂,招纳名儒授课;
在厅堂设宴款待特别优异的学生,让其余成绩差的学生都坐在走廊下。5.把文中画横线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
之,竟坐免。②通遂感悟,
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二、《隋史♦梁彦光列传(节选)》【答案】
1.第一次,仁(宽)政,以静镇之;第二次,严政,发摘奸隐。【解析】结合原文
第二段“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
“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掘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
合境大骇”概括分析。2.B【解析】B.“相州”为地名,前面省略介词“于”,构成介
词结构,后置.,修饰“待罪”,其前不可断,排除A、D;“请”为“请求别人允许自己
做某事”,一般位于句首,其前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我以前在相州获罪,百姓
说我是“戴帽场”。我自以为官已罢免了,就不再抱做官的希望,不想皇上施恩,又起
用我。我请求重新做相州刺史,改变以前的治理办法,希望能改变那里的民风。
3.D【解析】D.“在职官员及其亲属”错误,应为“故去的官员及其亲属”。
4.D【解析】D.“让其余成绩差的学生都坐在走廊下”诺,原文为“有好多讼、惰
业无成者,坐之庭中”,是“好净讼、惰业无成”的人坐在走廊下。5.①邺都的习俗杂
乱,当地人诡变多诈,为梁彦光写作诗歌,说他没有治理才能。皇帝听说之后责备梁彦
光,(梁彦光)最终因此被免职。②焦通于是受感动而醒悟,乂悲伤乂惭愧,无地自容。
梁彦光教诲开导了他就让他回去。后来焦通改过自新,勉力培养良好的品行,最终成为
善良的人士。【解析】①变诈:诡变多诈:遣:责备;坐:因为。句子翻译为:邺都的
习俗杂乱,当地人诡变多诈,为梁彦光写作诗歌,说他没有治理才能。皇帝听说之后责
备梁彦光,(梁彦光)最终因此被免职。②感悟:感动而解悟;训喻:教诲开导;卒:
最终。句子翻译为:焦通于是受感动而醒悟,又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梁彦光教诲开
导了他就让他回去。后来焦通改过自新,勉力培养良好的品行,最终成为善良的人士。
【译文】梁彦光,字修芝。父亲梁显,任北周邢州刺史。梁彦光幼年聪慧,
有卓越品行,他的父亲常常对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有刚正的气概,一定会使我们家
族兴旺。”西魏大统末年,进入太学,开始涉猎经史,遵循规矩法度,即使匆忙的时侯,
也一定接照礼仪做事。初次任官担任秘书郎,当时年仅十七岁。北周建立,(梁彦光)升
任为舍人上士.武帝时,多次升迁后担任小驭下大夫「母亲去世(梁彦光)辞去官职,(因
守孝)超过常礼悲伤过度而极度瘦弱。不久,(梁彦光)被起用任职,皇帝看到他形貌变
化很大,感叹不已。
宣帝即位,授任(梁彦光)为华州刺史。等到隋高祖登基,让(梁彦光)做岐州刺史,
做了很多对民有利的政事。后来乂过了几年,转任相州刺史。梁彦光先前在岐州的时候,
风俗非常质朴,他用宽缓平和的办法来镇守那里,全境教化得很好,朝廷考评接连最好,
是天下第一。等到任职相州,仍然按照治理岐州的方法。邺都的习俗杂乱,当地人诡变
多诈,为梁彦光写作诗歌,说他没有治理才能。皇帝听说之后责备梁彦光,(梁彦光)最
终因此被免职。一年多后,:梁彦光)乂拜为赵州刺史。梁彦光向皇帝匕书说:“臣以前
在相州获罪,百姓称呼我为'戴帽饬'。臣自己料想(被)罢免之后,没有恢复官职的希
望。没想到天恩又垂青录用我。请允许我再次治理相州,改变方法,希望有用来改变当
地风俗的方法。”皇帝答应了梁彦光,乂让他担任相州刺史。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听
说梁彦光自己请求前来,没有人不嘲笑他的。梁彦光到任,揭露隐蔽潜伏的坏人或坏事,
好像神明一般,于是狡猾的人没有不潜逃的,全境都非常惊异。
当初,北齐灭亡后,士绅大多迁往函谷关内,只有手工业者、商人以及从事音乐人
家移居在州府内外。因此人门都很阴险狡诈,无端散布谣言,到官吏那儿告状的,名目
繁多。梁彦光想要革除弊病,于是用俸禄招纳太行山以东有名气的儒生,在每一个乡设
立学堂,不是圣哲的书籍不能教授。经常在每季最后一个月召集学生,(梁彦光)亲自出
题考试。特别勤奋好学、聪明有美名的学子,在厅堂设置宴席招待他们,其他人一起坐
在走廊下。有喜欢争辩是非、懒情学业无成的,让他们坐到庭院中,摆上粗劣的饭食。
于是人们都克制私欲力求上进,风俗有了很大改变。有个叫焦通的漠阳人,喜欢酗酒,
侍奉双亲的礼节缺少,被堂弟告了状。
梁彦光没有处罚焦通,而是把他带到州甲•的学校,山焦通在孔子庙观看韩伯瑜因为
母亲用手杖打韩伯瑜没感到痛,(韩伯瑜)哀怜母亲力气小,所以对着母亲悲伤哭泣的塑
像。焦通于是受感动而醒悟,又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梁彦光教诲开导了他就让他回
去。后来焦通改过自新,勉力培养良好的品行,最终成为善良的人士。梁彦光用德行来
教育、感化民众的行为,都如这样的情况。后来又过了几年,(梁彦光)死在任上。(梁
彦光)被追赠为冀、定、瀛、育四州刺史,谥号襄。
三、钱大昕《与友人论师书》
与友人论师书
钱大昕
日者,足下枉过仆,仆以事他出,未得见。顷遇某舍人云,足下欲以仆为师,仆弗
敢闯也。
师道之废久矣,古之所谓师者,曰经师,曰人师:令之所谓师者,曰童子之师,曰
乡会试之师,曰投拜之师。人生五六岁,始能识字。稍长则习业之文,父兄皆延师教之。
父兄曰:“汝师之。”吾从而师之。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童子之
师,犹巫医百工之师,称之曰师可也。乡会试主司同考之于士子,朝廷未尝许其为师,
而相沿师之者,三百余年。然甲令①又有外官、官小者回避之例,则固明予以师之称矣。
汉人于主有为之制服者,而门生之名,唐宋以来有之。语其辈行,则先达也;语其交谊,
则知己也。因其一日之知,而奉之以先生长者之号,称之曰师,亦可也。今之最无谓者,
其投拜之师乎!外雅而内俗,名公而实私。师之所求于弟子者,利也,传道解惑无有也,
束修之问,朝至而夕忘之矣;弟子之所藉于师者,势也,质疑问难无有也,今日得志,
而明日背其师矣。是故一命以匕皆可抗颜而为师,而横目二足贩脂卖浆之子,皆引而
为弟子。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黑,师道由此而坏。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古之好为师也以名,今之好为师也以利“好名之
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足下于仆,非有一日之
好,而遽欲师之。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为足下师,而势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若欲
藉仆以纳交一二巨公,俾少为援手,则仆之羟磋②自守,不干人以私,友朋所共知。仆
固不欲自误,而亦何忍以误足下乎?如以仆粗通经史,可备刍莞之询,他日以平交往还
足矣。直谅多闻,谓之二益c不识仆之想直,得附足卜益友之一否?惟足卜裁察。
【注释】①甲令:法令C②碎羟:固执。
1.请根据第三段文意,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友人”老师的原因。(4分)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兄皆延师教之延:邀请
B.弟子之所藉于师者藉:借助
C.士习由此而偷偷:怠惰
D.直谅多闻,谓之三益谅:原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友人前来拜访钱大昕,希望拜他为师,却没有遇到。不久,钱大听从他人那里听
说这件事,于是写信表达拒绝之意。
B.钱大昕认为现在所称的老师与古代所称的老师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提出自己
从师的主张,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师。
C.自古以来,都有投师拜师之风,然而不同时代投师者和为师者的动机不尽相同,
作者对当时不良的投师之风进行了批判。
D.在信的末尾,作者表明了自己愿意以平等的身份与友人共同探讨学术问题的态度,
表达了能成为他益友的愿望c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4分)
(2)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5
分)
三、钱大昕《与友人论师书》【答案】
1.①自己的才学品德不足为师;②自己的能力不能引荐友人;③自己性格固执,不愿
求人;④不忍心看到友人被世风迷惑。
2.D【解析】谅:诚信。又考:偷,作“苟且敷衍”解,似更妥。
3.B【解析】文中没有“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师”。
4.(1)不一定有品德修养的人可以做老师,巫医百工这些人都有做老师的。
(2)喜好名声的心里,我年轻时不免也有,到现在才以此为戒,而只看重利益(的
想法),我更不敢产生。
【解析】(1)“道德”、“师”、“之人”,语句通顺,各1分。
(2)“迄”、“惟利是视”、省略句、“出”,语句通顺,各1分。
【译文】
前些日子,您委屈自己来拜访我,我因为事情到其他地方去了,未能相见。不久前
我的门客说,您想要以我为老师,我不敢听到这件事。为师之道废弃很久了。古时候所
说的老师,是传授经书的老师,是德行学问为人表率的老师;现在所说的老师,是教童
子试的老师,是教乡试与会试的老师,是接受学生投拜的老师。人长到五六岁,才能识
字,渐渐长大,就要学习科举考试的知识,父亲兄长都会请老师来教他们。父兄会说,
你要跟他学习。我跟从他以他为师。不一定有品德修养的人可以当老师。巫医百工之类
的人都有当老师的(都有老师?),教童子试的老师如同巫医百工的老师,称呼他们为
老师,是可以的“乡试.会试的主考它,同考官对于读书人.朝廷未曾同意他们被称为
老师,而沿涉至今称呼他们为老师三百余年。然而法令乂有“京城外的地方官、官职务
低的官员回避”的惯例,就很久以来明确用老师的称呼他们了。汉代学子对举荐自己的
主考官,有为他服丧的制度,而门生的名称,唐宋以来就有了。谈论他们的辈分,就称
他们为前辈;谈论他们的交情友谊,就称是知己。因为他多一天的见识,就把先生长者
的称号献给他,称呼他为老师,也是可以的。现在最没杓说道的(最没意思的),是那
些投拜之师了。表面高雅而内心庸俗,名义为公而实际上为私。老师对学生所求的是利
益:传授学问解除疑惑,是没有的。谈到拜师的礼节,早晨到了傍晚就忘了。学生向老
师借助的是权势:提出疑问讨论问题,是没有的:今日得志而明日就背离老师了。所以
朝廷统一任命的官员,都可以面色庄严地当起了老师;而普通老百姓、小商小贩的儿子,
都招来做学生。读书人学习从此苟且敷衍,官方风气从此毁坏,师道由此而坏从此败坏。
孟子曰:“人的坏毛病,在于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古时喜欢当老师,是为了名声;现
在喜欢当老师是为了利益。喜欢名声的想法,我年轻时候不免有,到现在就以喜欢名声
为戒了:而只是看中利益,就不是我敢生出的想法。您跟我不是一天好朋友,却急于想
以我为老师。我自己思量,又章道德不足以成为您的老师,而权势能力乂不足以去引荐
提拔您。如果想借助我来结交i两个有权势的官臣,我很少能成为援手,因为我浅薄而
固执自保、不用私事去麻烦别人,朋友们都知道,我本来不想自己犯错,又怎么忍心来
让您犯错呢?如果您认为我粗通经史、可以准备草野鄙陋的意见供您询问,以后以平等
的身份往来相处,就足够了。正直、诚信、见识广博,叫做三种有益的朋友,不知道迂
愚刚直的我能不能攀附您当您的一个益友呢?希望您裁断审察.
四、《汉书?魏相传(节选)》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
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造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共存奸收捕案致其罪
论弃客市茂陵大治。后还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
子为雒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
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
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遂
卜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四岁,
大将军霍光薨,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澳山复领尚书事。相因平恩
侯许伯奏封事,言宜有以损夺其权。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日副。领尚书者先
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雍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
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韦贤
以老病免,相遂代为丞相。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新丞相,然后废天子,
事发觉,伏诛。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卜.意。
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令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数条汉兴已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上施行其策。
相敕掾史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辄白四方异闻。或有逆贼风雨灾变,郡不匕相
辄奏言之,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谥曰宪侯。
(节选自《汉书?魏相传》)
1.武库令辞官而去为什么令魏相十分紧张?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
/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B.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承不以时谒/客怒^丞/相疑其有奸/收捕
/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C.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承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
/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D.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承不以时谒/客怒缚/示相疑其有奸/收捕
/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3.卜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即(易经)或(周易》的简称,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为“有司”。
C.薨,我国古代常称诸侯或大夫的死叫“薨”。
D.封事,是密封的奏章的意思,古代有臣卜.上书奏事,月袋封缄以防泄漏。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相才识卓异,却遭无妄之灾。魏相任茂陵县令时,茂陵治理得非常好;任河南太
守时,因得罪了前丞相之了,且有人状告其滥杀无辜,魏相被关进监狱。
B.魏相力除祸患,心系朝廷安危。魏相受到重用担任要职,后,通过许伯向皇帝上书,
提出了应想办法削弱霍家权势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汉宣帝的采纳。
C.魏相弹精竭虑.辅佐皇帝治国.魏相通晓《易经》,喜欢研究汉朝III事和大臣奏章,
多次陈述当朝建国以来处事的妥善方法以及贤臣言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专业车库租赁与物业管理合同
- 服装批发市场垃圾清运合同
- 2025年度多人共同经营网店借款及利润分配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玉器珠宝市场拓展与区域代理合同
- 2025年度安全无忧型个人租房合同
- 2025年度企业节能减排改造补贴协议书
- 2025年度员工心理健康关怀上班协议合同全新版
- 2025年度文化场馆设施维护劳务协议书
- 2025年度影视演员场记助理职业素养培训聘用合同
- 2025年佳木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新版
- 2025年施工项目部《春节节后复工复产》工作实施方案 (3份)-75
- 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 小学教师培训课件:做有品位的小学数学教师
- U8UAP开发手册资料
- 监护人考试20241208练习试题附答案
- 证券公司装修施工合同工程
- 人教版PEP三年级到六年级单词以及重点句型
-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中建总承包项目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含计算书
- 酒店住宿服务合同三篇
- 学校疫情防控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