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1/471.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作用。2.王安石变法:(1)了解王安石变法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2/471.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及历史作用;(2)孝文帝改革特点及成功原因。2.王安石变法:(1)王安石变法历史背景、目标、内容及作用;(2)王安石变法历史教训。
3/47(一)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1.有利条件(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久分裂割据局面。(2)北魏统治者接收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2.社会矛盾(1)宗主督护制实施和吏治混乱造成阶级矛盾尖锐。(2)鲜卑贵族实施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3)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不停,北魏统治面临危机。3.个人原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
4/47(二)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1.内容及意义方法内容意义均田制国家把控制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负担一定徭役和兵役无地或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抵制了土地吞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三长制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确保了国家对人民有效控制5/47整理吏治制订官吏俸禄制;制订惩治贪污方法吏治有所好转迁都洛阳公元495年正式迁都洛阳政治上,加强了对中原地域统治,更便于经略南方;经济上,满足了对粮食需求;军事上,远离了北方柔然骚扰,稳固了政权6/47续表移风易俗实施汉制与移风易俗,禁穿胡服,改穿汉服;改鲜卑族姓为汉姓;提倡鲜卑族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话;改籍贯促进北魏封建化,加紧民族融合7/472.历史作用(1)促进了经济复苏与繁荣,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缓解了民族矛盾。(2)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为结束长久分裂割据局面,重新走向统一创造了条件。(3)使人民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8/479/47(一)王安石变法历史背景1.社会危机(1)社会矛盾日益激化①土地吞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②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安全,民族矛盾尖锐。(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集中军权、财权和行政权造成“三冗”现象,造成并加剧了积贫积弱局面。(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停,财政入不敷出。王安石变法
10/472.有利条件(1)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2)宋神宗支持变法,重用王安石。11/47(二)王安石变法内容及作用项目领域目标方法内容作用经济上富国之法改变积贫局面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限制了高利贷剥削,增加了政府收入农田水利法勉励垦荒和兴修水利确保浇灌,防洪抗灾免役法(募役法)纳钱代役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垄断,增加了政府收入12/47经济上富国之法改变积贫局面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节约费用,增加了政府收入,减轻人民负担13/47军事上强兵之法改变积弱局面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实施连坐法维护秩序,兵农合一保马法勉励百姓养马节约开支,提升了马匹质量和数量将兵法在各路设“将”提升了军队战斗力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产量、质量提升14/47续表政治上取士之法培养变法人才改革科举废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设明法科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进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整理太学编纂教科书,太学生成绩优异者直接为官,设专门学校惟才用人重改革、破成规15/47(三)王安石变法历史作用和历史教训1.历史作用(1)积贫局面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2)积弱局面改进:节约了军费开支,提升了军队战斗力。2.历史教训(1)改革必定会遭到旧势力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复杂性和艰巨性。16/47(2)改革成败关键要看其主动效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3)改革办法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过程中要用人得当。(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政治魄力。17/4718/47为了缓解民族对立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对新占区统治,孝文帝推行均田制、租调制,整理吏治等建立各种新制度;迁都洛阳,推行移风易俗办法,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与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
19/47角度1北魏孝文帝改革特点提醒:(1)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被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所吸引,为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进程而进行一场社会改革。(2)改革分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是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改革重点是创建新制度,取代不适应统治旧制度;后期是孝文帝领导,主要是加强与汉族地主合作,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3)北方各民族间融合,加紧了孝文帝改革进程;孝文帝改革又深入促进了各民族大融合。20/47角度2北魏孝文帝改革性质和影响提醒:(1)性质:少数民族主动封建化改革。(2)影响:①生产方式农耕化: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②社会制度封建化: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③生活方式汉族化: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北方内迁各少数民族发展,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局面,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主要地位。21/47角度孝文帝改革(·福建文综,4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认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膜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西晋)江统《徙戎论》22/47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强盛来自体制力量……交替“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帝国颓势,并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隋唐大帝国历史出口。——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23/47(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主张,概括其理由。(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初民族关系认识。答案(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理由:儒家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一样;能够减轻对中原危害。(2)作用:促进了洛阳繁盛;推进了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奠定了隋唐国家统一基础。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内涵;防止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膜,是国家发展进步主要确保。24/471.观察下面图片:请回答:(1)从地理位置角度,谈谈你对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因认识。(2)孝文帝迁都洛阳目标是什么?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地位怎样?所起作用是什么?25/47解析
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目标、地位、作用,把握根本问题,才能够深入认识孝文帝迁都动机及其决议正确性。答案(1)原因:平城民族隔膜严重,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且与强敌相邻,常受骚扰,缺乏安全。洛阳是中原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历代帝王建都立业之所。洛阳地处中原,迁都洛阳,首先易于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统治,另首先,降低了改革阻力,更轻易推行改革。(2)目标:加强对中原地域统治,加强同汉族地主联络。地位:是整个改革关键和后期改革前提。作用:为巩固改革结果和深入推行深层次改革奠定了基础。26/4711世纪北宋王朝面临着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农民起义不停、辽和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严重威胁等社会问题。为挽救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围绕“理财”、“强兵”、“取士”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进行了地主阶级富国强兵改革。早期取得一定成效,后在保守派反对下改革失败。王安石变法
27/47角度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及评价提醒:(1)失败原因: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妥,引发民间不满。③宋神宗变法态度动摇。④变法演变成激烈派别斗争。(2)评价:进步性:①变法办法推行,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②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28/47③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勇于斗争精神,值得必定。不足:①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出发点,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29/47角度王安石变法(·山东文综,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材料二苟不能够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能够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30/47(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初北宋在人才选取上存在哪些弊端。(2)材料二表达了王安石怎样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怎样改革科举考试?点拨
该题比较难是材料是文言文,所以对材料解读至关主要。第一问依据材料可直接作答。经过材料意思归纳概括得出“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材料二表达出王安石力图经过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第二小问考查是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内容。31/47答案(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2)教育思想:重视实用。办法: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重视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取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32/472.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经济办法,主要是经过限制大地主阶级利益和经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一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发展有一定推进作用……变法较多地反应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要求……总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一个主张,其主流应该必定。——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33/47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应当初客观事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件中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处理“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应予基本否定。——据《王安石变法简论》34/47请回答:(1)王安石变法经济办法主要有哪些?(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取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一样?(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上变法运动。答案(1)限制大地主阶级利益,利用商人专营一些商业行业,设置“市易务”来获取财政收入。(2)阶级分析法、一分为二研究方法。结论一:地主阶级革新派代表,改革主流是好,应该必定。结论二:大地主阶级代表,改革损害了农民利益,应该否定。(3)应该看改革是否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进步与发展。应该看主流。35/47(5年6考)王安石变法
第一层级考情感悟王安石变法是最具代表性挽救封建统治中期危机改革,属于课标、考纲要求重点内容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改革方式、多角度评价成为近几年高考切入点山东、江苏在此出现两次命题,广东、课标全国也在此处命题36/47第二层级深层探秘从历史角度:是一次缓解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危机为目标改革。但改革不能普惠民众,得不到人民群众真心支持和拥护而失败从现实角度:在教育体制、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市场流通管理方面改革方法至今有着一定借鉴意义;王安石大胆改革、不畏权贵、勇于探索、百折不屈精神也值得后人学习37/47【考向预测1】
王安石变法主要办法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北宋既定政策是纵容豪强地主肆意吞并土地,而且给予免税免役特权。而中小地主和较富裕自耕农为逃避繁重税敛和差役,有些人宁愿托庇于官绅和豪强之家,伪立契约,假称土地已典卖,自己沦为佃户,实则仍在原有土地上耕种,但要把收获物一部分交给官绅和豪强之家。材料二
北宋早期纳税户,除缴纳赋税之外,还要依其户等到各级政府分轻重不一样差役。因为官绅地主、富商大贾都享受免税特权,各种差役都落到中小地主和富裕自耕农身上。38/47请回答:(1)北宋早期土地和赋税政策特点是什么?这些政策造成了哪些问题?(2)为处理上述问题,王安石在变法中主要采取了哪两项办法?(3)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中有两项办法在宋代起到了近代“文明国家”银行作用。你认为应该是指哪两项办法?39/47解析
第(1)问“特点”是归纳材料中关键点。第(2)问要围绕上述关键点回答。回答第(3)问时要注意“银行作用”含义,便于分出带有“银行”色彩办法。答案(1)特点:不抑制土地吞并;按照户等负担差役;豪强有免税权。问题:土地吞并严重;赋役不均,逃避赋税现象严重;政府赋税收入大幅降低,财政困难。(2)办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3)办法:青苗法和市易法。40/47(5年4考)孝文帝改革
第一层级考情感悟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封建化最成功改革,属于课标、考纲要求重点内容民族关系、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对孝文帝改革评价成为近几年高考考查主要切入点福建、浙江、江苏、广东在此处命题41/47第二层级深层探秘从历史角度:是西北地域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一次总汇,对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起了主要作用,对以后中华民族走向统一和隋唐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从现实角度:孝文帝反对狭隘民族本位意识,在民族观念上含有包容性,以及改革过程中所表示勇气、决心和高瞻远瞩改革眼光对当前深化改革,建立友好民族国家有着主要现实意义42/47【考向预测2】
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比较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曰……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教育贷款借款居间服务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度商务保密合同版:企业内部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限制合同
- 2025年度出国教育机构劳务派遣合同
- 2025年度农村宅基地买卖与乡村旅游开发合同
- 2025年度离婚协议中子女抚养费调整协议书
- 2025年度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委托代理协议书
- 2025年度少儿素质提升辅导班家长协议
- 商业空间装修合同质量要求
- 2025年度工厂生产工人劳动权益保障协议书
- 2025年度休闲农业园场地无偿使用合同
- 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
- 我们身边的法律故事课件
- 执行律师服务方案
- GB 24544-2023坠落防护速差自控器
- 2023年11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公开招考3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 煤矿违章行为及预防
-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语言绘本-沙滩上
- 电气工程师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 无人机在公安领域的应用
- 水力学电子教案
- 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及产地名录(2011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