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四川省广元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四川省广元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四川省广元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四川省广元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四川省广元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座位号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3.第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必须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陕西延安芦山岗遗址距今约4500—4300年,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内发现一组规划有序的高等级院落建筑,坐落于大型夯土台基之上,其格局与二里头、殷墟等遗址的宫殿建筑群非常接近。房址、院墙和广场的夯土当中还多次发现了以精美玉器奠基的现象。这说明芦山遗址()A.受到二里头文化影响 B.神权与王权联系紧密C.开始出现阶级的分化 D.具备早期文明的特征【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陕西延安芦山岗遗址)。据题干“遗址内发现一组规划有序的高等级院落建筑,坐落于大型夯土台基之上,其格局与二里头、殷墟等遗址的宫殿建筑群非常接近。房址、院墙和广场的夯土当中还多次发现了以精美玉器奠基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发现表明芦山遗址具备早期文明的特征,如复杂的社会结构、建筑规划和社会等级分化,D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芦山遗址直接受到二里头文化的影响,而是说其建筑格局与二里头相似,排除A项;神权与王权联系紧密通常体现在宗教仪式、图腾崇拜等方面对王权的神圣化,题干中并未提及宗教或图腾崇拜的内容,而是强调了建筑和奠基现象,排除B项;阶级分化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开始,而题干中的信息并不能说明阶级分化是从芦山遗址开始的,排除C项。故选D项。2.如图是成都曾家包东汉墓出土的画像砖。市场中心的市楼为其治所,市楼上置一鼓,开市、罢市皆击此鼓。东、西、北三方皆有墙。分别题有“东市门”、“北市门”。市井被宽敞的街道分为四个市肆,又称列肆,是成列的露天摊位。该画像砖可以用于研究汉代()A.手工作坊的规模 B.市民阶层的状况C.庄园经营的方式 D.市场管理的机制【答案】D【解析】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朝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该画像砖上描绘的是“市场”中心的市楼为其治所,市楼上置一鼓,开市、罢市皆击此鼓,这说明开市、罢市均有规定;材料中的“市楼”的东、西、北三方皆有墙。分别题有“东市门”、“北市门”。市井被宽敞的街道分为四个市肆,又称列肆,是成列的露天摊位,这些反映的是汉代市场经营状况,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市场”,是商品买卖的场所,而手工业作坊是从事手工制造的场所,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商品买卖的场所市场,而市民是城市里的居民,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庄园是指田园房舍,而汉代庄园是田庄集体经营,其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曹魏建国后,设置了一些有特色的制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屯田制和士家制。屯田制是由国家掌握一部分土地,以军队的组织方式招揽民众进行耕作。士家制的特点是世袭兵,父辈子辈世代为兵,并且另有户籍,不入州郡的户版。这些制度设计的出发点是()A.推动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B.与豪强士族争夺对人口控制C.缓解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D.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完成统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曹魏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概况可知:曹魏时期,豪强士族势力强大,占有大量人口和土地,屯田制通过国家掌握土地组织民众耕作,吸引民众成为国家的编户人口,士家制使士兵及其家属有单独户籍,利于保证国家的兵源,两种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豪强士族对人口的控制,加强了国家对人口的掌握,从而加强中央政府的力量,B项正确;推动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是客观影响,不是政府制度设计的主观出发点,排除A项;缓解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是客观影响,不是政府制度设计的主观出发点,排除C项;此时曹魏政权没有事项国家的统一,是三国时期,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唐玄宗时期,宦官“品官黄衣已上三千人,衣朱紫者千余人”,玄宗经常“遣中使宣诏令”,时宦官“思勖屡将兵征讨,力士常居中侍卫”。是时,“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这一现象()A.容易导致朝政腐败 B.加剧宦官专权C.造成外重内轻局面 D.引发朋党之争【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题干描述了唐玄宗时期宦官势力扩张的现象,如宦官执掌军权、干涉政务、控制进奏文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宦官的权力是皇权延伸的表现,但宦官整体素质不高,宦官因为受到皇帝信任而权力扩大的现象容易导致朝政腐败,A项正确;唐玄宗时期没有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更没有宦官专权的“加剧”,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宦官权力的上升,没有涉及地方权力的上升,不能体现外重内轻的局面,排除C项;朋党之争指的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不同派别的争权斗争,材料体现的是宦官权力上升,没有涉及朋党之争,且唐朝朋党之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扑买,又叫“买扑”,即竞价买卖,是流行于宋代的一种产权承包制度。酒在宋代属于专卖商品,各州县均设有酒务酿酒、坊场卖酒。熙宁五年,“遍天下扑买”,神宗下诏:“天下州县酒务,不以课额高下,并以租额纽算净利钱数,许有家业人召保买扑。”这一诏令的推行()A.表明了专卖政策的废止B.加强了国家对商业的干预C.提高了政府的经营效能D.适应了小农经济的新发展【答案】B【解析】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扑买制度实质上是宋代政府为了强化对专卖商品(如酒)经营管理的一种措施。在该诏令中,有明确的条文指出通过竞价方式,将酒务经营权承包给有资历、可靠的民间人士进行,在此基础上国家收取租额和盈利的净利钱数。这加强了国家对专卖商品管理的干预,B项正确;国家通过扑买强化了对酒类商品的控制,将酒务经营权竞价承包,并非废止专卖制度,排除A项;扑买是将酒务的经营权承包,政府并不直接经营,排除C项;扑买针对的是酒类的商业,与小农经济的发展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6.狄仁杰本是武周时期的贤臣,宋代以来,狄仁杰的忠君事迹广泛传播。南宋画家将其绘入《八相图》中,赞颂其匡扶李唐之功。元仁宗下令修建狄仁杰祠,并由官方定期组织祭拜。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重文轻武的统治理念 B.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C.儒家伦理的观念强化 D.基层教化的逐步深入【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宋元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宋代的理学兴起,对道德、伦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臣子的忠诚、正义等品质。由此可见,狄仁杰的忠君事迹因符合新的道德评判标准而受到推崇,C项正确;重文轻武是宋朝时期推行的政治理念,与元朝无关,不是宋元以来狄仁杰受到推崇的原因,排除A项;宋元时期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学说,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官方对主流思想的强化,未涉及基层教化深入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7.清朝地方州县被划分为“冲繁疲难”四等第,“地当孔道曰冲,政务纷纭曰繁,赋多逋欠曰疲,民刁俗悍、命盗案多曰难”。乾隆年间规定,兼“冲繁疲难”四字的州县长官为最要缺,兼三字者为要缺,兼两字者为中缺,一字或无字者为简缺,首度任知县者只能担任简缺,简缺任上政绩突出可升任中缺、要缺。这一做法()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优化了地方治理的效果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策略 D.助长了因循保守的风气【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乾隆年间根据地方治理的难度来划分地方官吏的等级,有利于提高地方治理的效果,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对加强地方的控制,排除A项;因俗而治主要是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排除C项;材料说明任用有能力有经验的官吏治理地方,有利于解决地方的难题,有利于政治风气清明,排除D项。故选B项。8.下表是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煤矿业工钱举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工资地区工种工钱数额年工资制四川犍县挖煤七千文月工资制四川江北厅帮工银五钱日工资制直隶门头沟打水七十文计件制山西右玉县开窑一丈二千文分成制湖北蒲圻县挖煤按煤产量分作十二堆,雇工八人共分一堆估工价A.工人受到官府沉重剥削 B.煤矿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C.政府对煤矿业管理严格 D.民众普遍使用煤炭作燃料【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中国)。根据材料概况可知: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区和工种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工资支付方式,如年工资制、月工资制、日工资制、计件制和分成制,说明在此时的煤矿业出现了雇佣性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的经营方式,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此类煤矿的性质,不能体现工人受到官府沉重剥削,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煤矿业的工资,未涉及政府对煤矿业的管理内容,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煤矿业的工资,未涉及民众使用的燃料内容的叙述,不能得出民众普遍使用煤炭作燃料,排除D项。故选B项。9.1858年,英、法、美、俄四国公使统率兵船开赴天津要求谈判交涉。清廷认为“夷人重利,英夷操五口之利权,为各夷所歆羡”,所以法俄美等国“不惮远涉重洋”,以求“将来分其利耳”。清廷认定仍可用关闭通商口岸作为制夷策略,只同意商讨五口通商以内的问题,其他要求则是坚拒。材料表明清廷()A.已经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B.有效维护了王朝的根本利益C.利用贸易优势作为谈判筹码D.外交活动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58年的中国。据材料“1858年”“夷人重利,英夷操五口之利权,为各夷所歆羡”“清廷认定仍可用关闭通商口岸作为制夷策略,只同意商讨五口通商以内的问题,其他要求则是坚拒”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时清政府的看法,清廷没有看到列强侵华的本质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只是认为列强是为“利”而来,仍然想用“关闭通商口岸(闭关锁国政策的延续)作为制夷策略”,这说明清政府的外交活动深受传统观念影响,D项正确;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不是仅仅分“英夷操五口之利权”,因此说明清政府尚未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天津条约》的签订,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选项说法违背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清廷认定仍可用关闭通商口岸作为制夷策略,只同意商讨五口通商以内的问题”,没有体现清廷的贸易优势,排除C项。故选D项。10.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利用敌伪银行发行大量伪钞、券,扰乱了根据地的金融市场。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开展金融货币斗争,建立银行,进行了包括市场斗争、比价斗争、反假钞斗争等货币战。到1940年夏,边币成为唯一的本位币,广大群众把边区银行看成自己的银行,边区银行储蓄保证金也日益增多起来。这一结果()A.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B.形成了健全的货币机制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建立了完备的财政制度【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日军利用敌伪银行扰乱根据地金融市场,在抗日根据地与其斗争,边币成为唯一本位币,边区银行储蓄保证金也增多了,边区根据地金融市场稳定,有利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针对日军的金融干扰,中共应对的举措及成果,没有体现健全的货币机制,排除B项;打破日军“囚笼政策”的是百团大战,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金融市场的问题,不能因边币发行,金融市场稳定就证明建立了完备的财政制度,且“完备”一词有绝对化倾向,排除D项。故选A项。11.从1952年开始教育部对部分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调整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分析,国家对高等院校的调整()院系调整后不同类别高校数量变化表年份/专业综合工业农林医药师范语文财经政法体育艺术其他总计1949年492818221211117218272051953年14382929338644151181变化率(%)71.435.761.131.817527.345.542.910016.796.311.7A.意在提高劳动者的基本素质B.建立起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C.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D.体现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答案】C【解析】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时空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新中国。据材料“院系调整后不同类别高校数量变化表”并结合所学可知,为适应一五计划中国家工业化建设对工科人才的需要,1952年开始教育部对部分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工科院校和师范院校得到加强,而综合性大学、人文类院校总数有所减少,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院系调整后不同类别高校数量变化”,体现的是工科院校和师范院校得到加强,而不是强调对劳动者素质的影响,排除A项;1978年以来经过不断改革和调整,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9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排除D项。故选C项。12.1958年到1970年间,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波兰华沙举行,共举行63次。双方就彼此关注的平民遣返、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台湾问题、核问题等进行会谈,保持接触。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美大使级谈判()A.体现了中国外交灵活务实 B.取得了众多的谈判成果C.推动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反映了国际形势的缓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到1970年间的中美两国。中美大使级会谈的举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双方在当时紧张的国际形势下,仍保持了一定的对话与接触,这体现了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从各自国家利益角度出发,实行了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A项正确;材料未呈现这些谈判的具体结果,不能得出“取得了众多的谈判成果”的结论,排除B项;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材料没有信息表明这些谈判对中美两国正式建交起到了推动作用,排除C项;此时正处于美苏两极格局对峙时期,国家形势缓和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3.198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提出打破地区、部门、军民的界限,以公司、总厂和经济联合体形式组织起来形成新的生产力。据此精神,国务院批准成立120多个全国性公司,如中国丝绸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公司、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等。这一举措()A.标志着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展开B.提高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C.推动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D.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答案】B【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的初步改革,当时各地已开始出现一些经济联合的形式。这种联合可以扬长补短,发挥各个经济单位的优势,有助于把地方、企业的物力、财力吸引到国家建设急需的方面来,提高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成效,B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材料只说明国家推动经济联合,成立120多个全国性公司,但材料没有涉及企业所有制等信息,C项结论无法得出,排除C项;材料只说明国家推动经济联合,这与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变化无关,材料也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4.在非洲苏丹各族的历史语言中,可以发现丰富的植物学词汇,甚至植物不同的生长期和成熟期都有专门术语。西非的伊多玛语和约鲁巴语在六千年前属于同一语种,其关于豆类、棉花和山芋等植物的发音竟完全相同。这些语言信息表明古代非洲()A.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B.原产作物种类丰富C.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D.植物栽培技术领先【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可知,非洲苏丹各族存在丰富的植物学词汇,西非一些部族有关植物的语言发音与六千年前的发音完全相同,这些语言信息表明古代非洲很久以前就出现农业生产,A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古代非洲种植豆类、棉花和山芋等植物,但这些作物的来源地尚未清楚,不确定是否为原产,排除B项;通过古代非洲的语言信息,可以发现古代非洲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但古代非洲经济文化交流是否频繁,材料信息不足,无法确定,排除C项;材料没有将古代非洲的植物栽培技术与其他地区作比较,无法确定古代非洲“植物栽培技术领先”,排除D项。故选A项。15.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如果一个婆罗门分别娶了四个种姓的妻子,对于其财产的继承权,各个妻子所生的孩子应占有不同的比例。其中婆罗门妇女之子得四份,刹帝利妇女之子得三份,吠舍妇女之子占两份,首陀罗妇女之子占一份。这一规定()A.打破了种姓制度的隔阂 B.承认了自由通婚的权利C.强化了贵贱分明的原则 D.改变了财产世袭的传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材料反映的是不同身份的妻子所生的子女在权力的继承上是不同的,等级越高继承的财产越多,这种财产继承制度,强化了贵贱分明的原则,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不同种姓之间权力的不同,说明其强化了种姓制度,而非打破了种姓隔阂,排除A项;种姓制度中不同等级之间不能通婚,排除B项;材料论述的仍然是财产世袭,只是不同的等级的后代继承的财产数量不同,排除D项。故选C项。16.《阿拉伯文学史》中写道:“上自哈里发,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间变成学生或文学奖励者。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般载蜜而归,把他们所储蓄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其卷帙之浩大与内容之丰富,不亚于现代的百科全书,而其对于现代科学的贡献,远非一般人的想象所能及。”这表明阿拉伯帝国()A.采取了文化渗透的扩张手段 B.实现了活字印刷术的革新C.确立了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 D.促进了区域文明间的交流【答案】D【解析】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据材料“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般载蜜而归,把他们所储蓄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其卷帙之浩大与内容之丰富,不亚于现代的百科全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人勤奋好学,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回国后积极传播各地的先进文化,并编辑了许多典籍,融合东西方文化欧、亚、非,促进了区域文明间的交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人积极学习欧亚非三洲文化,没有体现其对其他地区文化渗透和扩张,排除A项;活字印刷术是11世纪北宋毕昇发明,材料没有涉及阿拉伯人对印刷术的革新,排除B项;材料仅仅体现的是阿拉伯人的学习精神,未涉及对其科学技术地位的评价,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初,为了维持南部边疆的和平稳定,政府授予西南夷割据政权自置官吏、不用汉法、自收赋税、自建军队等种种特权,使边疆势力壮大。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在秦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南夷道”,后又令司马相如开发“西夷道”。至公元前110年,西南地区已设九郡七十余县。西南郡县采取了与内地不同的“初郡”政策,任用地方部族首领担任地方长官,“厚赐增帛……以其故俗治”。对于夜郎、滇等势力强大的政权,武帝承认其君长的特殊地位,赐予其王印,但这些封王要听从郡守的命令,并承担入朝、纳贡的义务。——整理自王婷《犍为置郡与汉代西南丝绸之路的开拓》等材料二元朝在云南行省修建了纵横交错的驿道网络,据史载云南有驿站七十八处,约占全国驿站总数的十七分之一。凭借发达的交通,元朝经常调动云南宗王和行省重要官吏,并派遣官员来云南稽查政务,考核钱谷,云南上缴的金银铜铁等岁课也源源不断地运到大都。元代大批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以军人、官吏、商人等身份由内地入滇,其中不少人落籍不归,迄至明代已被视为土著。驿道经过的腾冲、丽江、建昌等城邑,在元代先后发展为中、小城市,驿道沿线集市也大量兴起,“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摘编自方铁《试论元代云南驿传的特点及其作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经略西南夷的举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云南驿道网络在元朝边疆治理中发挥的作用。【答案】(1)举措:修筑道路;设置郡县;笼络当地上层人士,因俗而治。(2)便利了对边疆的管控;促进了对边疆的开发;有利于边疆民族、文化融合;有利于边疆管理和内地的一体化。【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西汉时期的中国。由材料“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在秦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南夷道’,后又令司马相如开发‘西夷道’。”可得出修筑道路;由材料“至公元前110年,西南地区已设九郡七十余县。”可得出设置郡县;由材料“西南郡县采取了与内地不同的‘初郡’政策,任用地方部族首领担任地方长官,‘厚赐增帛……以其故俗治’。”可得出笼络当地上层人士,因俗而治。【小问2】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元朝时期的中国。由材料“凭借发达的交通,元朝经常调动云南宗王和行省重要官吏,并派遣官员来云南稽查政务,考核钱谷”可得出凭借发达的交通,元朝经常调动云南宗王和行省重要官吏,并派遣官员来云南稽查政务,考核钱谷;由材料“云南上缴的金银铜铁等岁课也源源不断地运到大都”“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及所学可得出促进了对边疆的开发;由材料“元代大批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以军人、官吏、商人等身份由内地入滇,其中不少人落籍不归,迄至明代已被视为土著。”及所学可得出有利于边疆民族、文化融合;结合所学可得出驿道网络有利于边疆管理和内地的一体化。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先秦思想家关于海洋整体性认知是在建立宇宙论的过程中,通过对海洋与陆地的关系的思考和探索,逐渐产生的一些有关海洋的理性认识。《尚书》以中国内陆为世界的中心位置,向外延伸则是周边民族和海洋,这种地理观表明了华夏民族早在先秦就认识到海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邹衍的“大九州说”也认为,全世界有九个大洲,大洲之间环绕着海洋,九大洲之外又被“大瀛海”所包围。中国古代宇宙观的形成离不开对海洋的认知,相对于陆地的有限性和可把握性,海洋呈现了无限性和神秘性的特点,对这种特点的把握只能诉诸想象。先秦以道观之的海洋观念,超越了作为“器”的海洋和陆地的界限,把海陆一体当作宇宙本身。——整理自李强华《晚清海权战略研究》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从战略上把沿海地区作为“海防前线”,强调海洋的战略屏障作用。1949年,毛泽东发表要求各国武装力量撤离中国的声明后,近代丧失的外国驻军权、航运权、引航权、海关主权和管理权被相继收回。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到1960年三大舰队全部建成,此间毛泽东多次巡视海军,并为海军题词。同时,新中国猛烈抨击西方对中国的封锁与禁运政策,积极开展国际海运合作,争取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一些友好国家的海上帮助,并鼓励华侨、华人航商参与外贸运输。1958年9月4日,中国发表了《关于领海的声明》,宣称“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初步建立了新中国的12海里领海制度。——整理自毛胜主编《毛泽东思想研究资料》(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海洋观的基本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毛泽东海权思想的认识。【答案】(1)认知陆地与海洋为统一的整体;海洋与古代宇宙观相结合,通过想象将海洋视为神秘且无限的存在;在“道”的视角下,超越海洋与陆地的界限,将海陆一体视为宇宙的一部分。(2)毛泽东海权思想强调海洋的战略屏障作用;重视收回近代丧失的海洋主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通过建立海军等措施强化国防能力;反对外来封锁,推动海洋领域国际合作;坚持主权原则,明确领海制度,捍卫国家领海权益。

【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题。时空:先秦(中国)。基本内容:据材料一“华夏民族早在先秦就认识到海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可知,认知陆地与海洋为统一的整体;据材料一“中国古代宇宙观的形成离不开对海洋的认知,相对于陆地的有限性和可把握性,海洋呈现了无限性和神秘性的特点”可知,海洋与古代宇宙观相结合,通过想象将海洋视为神秘且无限的存在;据材料一“先秦以道观之的海洋观念,超越了作为“器”的海洋和陆地的界限,把海陆一体当作宇宙本身”可知,在“道”的视角下,超越海洋与陆地的界限,将海陆一体视为宇宙的一部分。【小问2】本题是认识题。时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认识:据材料二“强调海洋的战略屏障作用”可知,毛泽东海权思想强调海洋的战略屏障作用;据材料二“毛泽东发表要求各国武装力量撤离中国的声明后,近代丧失的外国驻军权、航运权、引航权、海关主权和管理权被相继收回”可知,重视收回近代丧失的海洋主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据材料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到1960年三大舰队全部建成,此间毛泽东多次巡视海军,并为海军题词”可知,通过建立海军等措施强化国防能力;据材料二“新中国猛烈抨击西方对中国的封锁与禁运政策,积极开展国际海运合作,争取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一些友好国家的海上帮助,并鼓励华侨、华人航商参与外贸运输”可知,反对外来封锁,推动海洋领域国际合作;据材料二“中国发表了《关于领海的声明》,宣称“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初步建立了新中国的12海里领海制度”可知,坚持主权原则,明确领海制度,捍卫国家领海权益。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整个中世纪,大多数欧洲人都住在农村里,他们自给自足,生产出的谷物、蔬菜、肉类、禽蛋等农作物就是欧洲的经济命脉。到中世纪中期,欧洲的气候格外宜人,气温比之前和之后要高上几度,夏季变得更长,湿地和沼泽也渐渐退去,人们抽干了湿地,清除了森林,修筑了海堤。三地轮耕制出现并渐渐普及,有些农村甚至实行利用四块地、五块地的更复杂的轮耕制度。新型的挽具和轭具投入使用,马蹄铁的使用也使得耕马和耕牛更有力量。同时,马车开始使用轮轴,其他金属工具也越来越多。另一项重要的革新是水磨的使用,后来还发明了用于研磨谷物的风车。食物的增多刺激了人口的增长,也提高了生活水平,更鼓励了生产分工的细化和贸易的发展。材料二农业发展在13世纪陷入停滞,但欧洲一些城市贸易并没有中断,特别是在几条大河(莱茵河、塞纳河等)的沿岸地带。维京人在不进行掠夺的时候,也参与到经商活动中,把毛皮、琥珀、海象牙和其他波罗的海的产品运到欧洲的城镇与市场上,同时也和伊斯兰、拜占庭商人做生意。在欧洲全境,有不少勇于创新的年轻人都积极利用这些新的机遇,买来一个地方的货物,运到另一个地方,再以高价卖掉以从中获利。法国的公爵们、英格兰的国王们和日耳曼皇帝们,都鼓励离各村庄最近的地方发展每周一次的集市,以及每年一次的大市,这些集市云集了各国的商贩和货品。许多统治者还想通过将货币系统化来增强势力、增加财富,同时提供更稳定的物品交换媒介。——上述材料均整理自【美】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中世纪中期农业的发展状况。(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欧洲中世纪后期商业贸易发展的原因。【答案】(1)气候适宜助力农作物丰收;农田的开垦增加了可耕地面积;轮耕制优化了土地利用;新型挽具、轭具、马蹄铁的使用增加了耕作效率;水磨、风车等工具的发明提高了生产力;(2)河流沿岸地带成为便捷的交通和经商网络;维京人等外来商人参与,带来异地商品和交流机会;勇于创新的贸易者利用地域价格差异获取利益;统治者支持集市和货币系统化,使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更加便利;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产量提高,为商业贸易提供物质基础。【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欧洲中世纪中期(欧洲)。据材料一“欧洲的气候格外宜人,气温比之前和之后要高上几度,夏季变得更长,湿地和沼泽也渐渐退去”可知,气候适宜助力农作物丰收;据材料一“人们抽干了湿地,清除了森林,修筑了海堤”可知,农田的开垦增加了可耕地面积;据材料一“三地轮耕制出现并渐渐普及,有些农村甚至实行利用四块地、五块地的更复杂的轮耕制度”可知,轮耕制优化了土地利用;据材料一“新型的挽具和轭具投入使用,马蹄铁的使用也使得耕马和耕牛更有力量。同时,马车开始使用轮轴,其他金属工具也越来越多”可知,新型挽具、轭具、马蹄铁的使用增加了耕作效率;据材料一“另一项重要的革新是水磨的使用,后来还发明了用于研磨谷物的风车”可知,水磨、风车等工具的发明提高了生产力。【小问2】本题是原因题。时空:欧洲中世纪中期(欧洲)。据材料二“特别是在几条大河(莱茵河、塞纳河等)的沿岸地带”可知,河流沿岸地带成为便捷的交通和经商网络;据材料二“维京人在不进行掠夺的时候,也参与到经商活动中”可知,维京人等外来商人参与,带来异地商品和交流机会;据材料二“有不少勇于创新的年轻人都积极利用这些新的机遇,买来一个地方的货物,运到另一个地方,再以高价卖掉以从中获利”可知,勇于创新的贸易者利用地域价格差异获取利益;据材料二“法国的公爵们、英格兰的国王们和日耳曼皇帝们,都鼓励离各村庄最近的地方发展每周一次的集市,以及每年一次的大市,这些集市云集了各国的商贩和货品。许多统治者还想通过将货币系统化来增强势力、增加财富,同时提供更稳定的物品交换媒介”可知,统治者支持集市和货币系统化,使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更加便利;据材料二“三地轮耕制出现并渐渐普及,有些农村甚至实行利用四块地、五块地的更复杂的轮耕制度”“新型的挽具和轭具投入使用,马蹄铁的使用也使得耕马和耕牛更有力量。同时,马车开始使用轮轴,其他金属工具也越来越多”“水磨的使用”可知,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产量提高,为商业贸易提供物质基础。20.近代中国经历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社会发生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尤其在19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