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陕西省汉中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陕西省汉中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陕西省汉中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陕西省汉中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汉中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陕西西安鱼化寨遗址(属于仰韶文化)三个阶段家户内出土各类遗物的数量统计情况(单位:件)。这说明当时该地区()农业工具狩猎工具手工业工具装饰品半成品北首岭期003500半坡期131219275史家期6144143A.狩猎经济占据主导 B.生产效率的提高C.社会分工日趋明显 D.私有制逐渐产生【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鱼化寨遗址的不同时期(陕西西安)。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不同时期,农业工具、狩猎工具、手工业工具、装饰品及半成品的数量均有所变化,且手工业工具的数量在不同时期均占据较大比例,从而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的社会分工日趋明显,C项正确;因“狩猎经济占据主导”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手工业工具的数量占据较大比例”不一致,且狩猎工具的数量并未始终占据主导,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陕西西安鱼化寨遗址(属于仰韶文化)三个阶段家户内出土各类遗物的数量统计情况”,并没有就农业工具、狩猎工具、手工业工具的生产、使用情况做详细介绍,无法得出“生产效率提高”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无法得出“私有制逐渐产生”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祭祀活动有所不同。秦国人祭祀的是华山,而楚国则祭祀的是冈山,赵国则为霍太山。据出土的秦朝《律令杂抄》证实,秦始皇统一后,特意颁布了《祠令》和《祀令》,把楚、齐、赵等六国本土的山神、水神、鬼等都纳入了秦朝统一的官方祭祀当中,而秦始皇也远赴泰山封禅。始皇此举意在()A.确立皇权独尊地位 B.镇压六国反叛 C.形成文化的向心力 D.扩展国家疆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秦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祭祀各不相同,但秦朝统一后,将之前诸侯国祭祀的对象都纳入官方祭祀中,说明秦始皇意在形成文化认同,C项正确;皇权独尊主要体现为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以及某些特权专属于皇帝,这些材料均未涉及,排除A项;秦始皇统一后,已完成对六国的镇压,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秦朝疆域的拓展,材料涉及秦统一后的文化认同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3.北魏王朝初期,带有鲜卑部落风气的内侍官与散落于各地的世袭牧官同掌国家畜牧。孝文帝即位后,一方面设置外牧官,加强对地方牧场的管理,另一方面逐步裁撤内侍官和都牧曹职权。原本闲职的汉制职官太仆重新执掌畜牧。这些举措意在()A.摒弃鲜卑习俗 B.消除北方民族隔阂C.扩大游牧生产 D.推动北魏的封建化【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北魏孝文帝改革将汉制职官重新设置为执掌国家畜牧的官职,说明其吸收中原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有利于推动北魏封建化,D项正确;材料中外牧官依然加强地方牧场的管理,说明并未摒弃鲜卑游牧习俗,排除A项;“消除民族隔阂”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从材料看,孝文帝的举措重点是对畜牧管理机构和人员进行调整,没有体现出是为了扩大游牧生产,排除C项。故选D项。4.唐朝时期,大批新罗商人聚集在登州(今山东蓬莱)、莱州(今山东掖县)、楚州(今江苏淮安)、泗州(今江苏泗洪)等地。唐朝政府在楚州等地设“新罗馆”处理两国商务,新罗人用牛黄、人参等土特产换取中国丝绸、茶叶、瓷器、书籍等物品。这反映了唐朝()A.民间贸易的不断兴起 B.繁荣开放的时代景象C.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 D.中外贸易方式的变化【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大批新罗商人聚集在登州、莱州、楚州、泗州等地。唐朝政府在楚州等地设‘新罗馆’处理两国商务,新罗人用牛黄、人参等土特产换取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书籍等物品”并结合所学可知,大量外国商人在中国聚集,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处理外贸事务,以及丰富的商品交换活动,这些均体现了唐朝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国家的开放态度,B项正确;虽然材料中有新罗商人与中国进行贸易的描述,但并未明确强调这是民间贸易,且政府设立“新罗馆”更多的体现的是官方层面的管理,排除A项;新罗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国家之一,而在唐代之前,海上丝绸之路早已能够到达朝鲜半岛,所以并不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排除C项;贸易方式是指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所采用的各种交易的具体做法,而材料并未就各种交易的具体做法进行对比,所以无法得出中外贸易方式发生变化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5.宋太宗时规定,各路转运使不准随便上京奏事,遇“非常事,许乘驿入奏”。神宗时,特准部分转运使“如有要切公事,须合面奏者,即取旨”。徽宗后期,要求转运使“各条具所部无名之费、不急之务”奏报朝廷。据此可推断()A.地方向中央奏事流程规范化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逐渐下降C.转运使的政治地位日益上升 D.中央对地方管理方式集权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转运使从“不准随便上京奏事”到“特准部分转运使上京”再到“所有转运使上京”奏事,据材料转运使奏事的政务从“非常事”到“要切公务”再到“一般公务”等信息可得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加强,转运使的政治地位日益上升,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奏事流程,只涉及奏事资格,排除A项;宋代中央对地方控制力没有下降,B项不符合阶段特征,排除B项;整体上来说,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各朝代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项太广泛,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6.清末,汉口、上海、福州、宁波等地颁布章程或告示,禁止制贩假茶、劣茶。在上海,江海关要求各洋商在沪购运绿茶时,“乘公抽提,各该号茶商均以化学实验,如再验有滑石、白蜡等粉谊染、欺伪各弊,即将该号箱茶全数充公严罚”。这可用于说明()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注重诚信 B.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市场互动C.地方政府重视外贸的持久性 D.中国茶叶销售走向了全球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清末。根据材料,汉口等地颁布章程禁止卖假茶和劣质茶,并有惩罚措施,说明地方政府通过诚信交易保持外贸的持久性,C项正确;材料没涉及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没涉及中国参与世界市场互动,排除B项;D项作用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C项。7.1920年中秋节,音乐家黎锦晖组织了“明月音乐会”,提倡要“高举平民音乐的旗帜”,并以此开展音乐普及活动。音乐界也掀起一股“平民音乐”的风潮,他们强调音乐不是贵族的专权,音乐应该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平民音乐运动意在()A.传播革命思想 B.开辟救亡道路C.启发人民觉悟 D.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民国初年,内忧外患促使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的状况之所以依然黑暗,重要原因是民众的思想仍然受到束缚,一些音乐家试图通过音乐来唤醒民众、启发民智。平民音乐运动强调音乐不是贵族的专权,音乐应该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意在启发人民觉悟,C项正确;平民音乐运动的内容主要是在一般民众中普及音乐,开展音乐教育,音乐内容并非主要是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排除A、D项;“开辟救亡道路”说法宽泛,未能具体说明向平民普及音乐的目的,且仅凭普及音乐不足以完成救亡的革命任务,排除B项。故选C项。8.中共中央西北局曾在政府工作中指示:我们边区各级民选政府,即是领导下地方性的联合政府……我们要使能与我们合作的人士到政权中来,也要保证不让一个反共反民主分子钻进政权中来。关于该指示,理解最准确的是()A.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确保了党对选举结果的决定性作用C.扩大了的社会影响力D.适应了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社会形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据题干“各级民选政府,即是领导下地方性的联合政府……要让能与我们合作的人士到政权中来,也要保证不让一个反共反民主分子钻进政权中来”信息,可知强调联合政府既要吸收党外人员,又要确保民主政权的纯洁性,体现全面抗战时期的政策适应了国内外复杂的社会形势,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在广泛联合的同时又要确保政权的革命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时期已经建立,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联合政府既要吸收党外人员,又要确保民主政权的纯洁性,并未涉及党对选举结果的决定作用,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到在社会层面的影响力,只是说明在特殊社会背景下确保政权的纯洁性,排除C项。故选D项。9.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464位代表参加了大会。他们是革命功臣、护厂英雄、生产能手,如吴运铎、李顺达、马六孩等;1956年,新中国第二届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4703位先进个人获奖。有来自企业生产一线优秀工人孟泰、赵梦桃,来自文化教育界的优秀知识分子钱学森、张光斗等。这表明当时我国()A.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B.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开展技术革新C.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工业体系D.注重发挥英雄和模范的榜样作用【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50至195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1956年,新中国第二届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通过召开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发挥劳模的榜样作用,推动国家建设,D项正确;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主要是指以人民群众为主体,通过群众广泛参与的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这是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才实行的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开展技术革新的相关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通过实施一系列五年计划,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1979年,中共中央提出对贫困地区的粮食、棉花、油料、畜产品、水产品等农副产品提高收购价格,给予贫困地区1至5年的农业税减免,并对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小企业、个体商贩等均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等优惠。这充分反映了()A.党和政府对扶贫方略进行探索B.扶贫工作与农村改革同步进行C.民营经济在贫困地区首先试点D.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一定调整【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1979年,中共中央提出对贫困地区的粮食、棉花、油料、畜产品、水产品等农副产品提高收购价格,给予贫困地区1至5年的农业税减免,并对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小企业、个体商贩等均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等优惠。”可知,改革开放之初,对于贫困地区的农副产品提高收购价格,带有明显的扶贫特征,同时对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小企业、个体商贩等私营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由此可见,当时对于贫困地区的发展是将扶贫工作和农村改革同步进行,B项最佳;同时,这是改革开放之初,这也是党和政府对扶贫方略进行探索,A项次佳;这也是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D项次佳;民营经济在贫困地区首先试点说法没有充分依据,不能得出“首先试点”的结论,C项错误。故答案为:B(3分)A(1分);D(1分);C(0分)。11.在征服亚细亚民族过程中,亚历山大不想“让马其顿人和希腊人过于居功,自认为是亚细亚的征服者。与此同时,他有意提高亚细亚的民族精神,决定时不时穿上波斯服装在公共场合露面”。亚历山大的这一做法()A.扩大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力B.践行了各民族平等政策C.利于缓和民族之间的矛盾D.掩盖了东征的侵略本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古代欧洲和亚洲。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尊重和吸收被征服的东方地区的文化,不愿意希腊人过分轻视东方文化,此举有助于文化交融,缓和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矛盾,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吸收东方文化,而非传播希腊文化,排除A项;希腊人在亚历山大帝国中享有特权地位,民族平等不能实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亚历山大对被征服地区文化的态度,该做法并不能掩盖战争本质,排除D项。故选C项。12.13世纪以前的英国庄园文献中关于产品买卖细节的文字比较少,13世纪后的英国庄园文献中此类文字增加,细节很多。如《田庄总管职责》中记载:羊毛出售的原则是收益最大化,可以论包卖,也可以论一只羊单次所剪毛为单位出售。这反映出()A.农业领域技术革新速度加快 B.英国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C.经济发展推动农业转型趋势 D.王权对农村的控制力减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3世纪前后的英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3世纪以前的英国庄园文献关于产品买卖细节的文字比较少,13世纪之后,文字增多,细节丰富。原来自给自足的庄园,也逐渐依据市场的规律,寻求农产品价值利益的最大化,反映出此时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农业,说明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C项正确;这一时期英国农业领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技术革新,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未涉及获利丰厚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王权对农村控制力的减弱情况,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1792年,法国内政部长罗兰致信画家大卫:“卢浮宫博物馆应对所有人开放,成为一座国家的纪念碑。任何人都有权利去欣赏它。它应该陶冶心灵、提升灵魂、激发志气,成为宣传法兰西共和国之伟大的有效手段之一。”这表明卢浮宫()A.收录种类丰富的艺术文物B.引发国际研究法国文化的热潮C.满足巴黎人民的精神需求D.成为展示法国国家精神的载体【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792年的法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后,“自由、平等、博爱”成为新的国家格言,每一位共和国公民在法理上都获得了平等的地位与权利。卢浮宫内的艺术珍宝由王室私藏变为了国家财产,参观这些珍宝也就成了受法律保障、任何人不可剥夺的“公民权利”,而不再是君主的恩赐。卢浮宫作为一个公共机构,而非君主私产,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人类宣言》的物质化载体之一,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卢浮宫收录了种类丰富艺术文物,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卢浮宫对于法国国内民众以及国家精神展示的意义,未涉及国际社会研究法国文化的热潮,排除B项;“满足巴黎人民精神需求”的说法过于绝对,表述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14.如表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增设的政府机构,它反映了英国()建立时间1847年1852年1854年1867年1871年1899年部门名称济贫部公务部殖民地事务部贸易部地方事务部教育部A.文官制度适时调整 B.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C.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D.国家管理职能的扩张【答案】D【解析】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据材料可知,从1847年到1899年间英国先后建立了济贫部等部门,这些部门的建立表明政府社会功能的扩充和对社会治理的进一步深化,这反映了国家职能在逐步扩展,D项正确;英国文官制度1870年才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不能据此得出文官制度适时调整的结论,排除A项;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养老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未能体现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排除C项。故选D项。15.1916年7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演讲:“现在,我们的世界黄金盈余……从这时起,提供贷款和帮助,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和平的大企业,就成了我们的事业。我们必须为世界提供大量财政支持,但谁支持的,谁就应认识它,并按照自己的思想观念来管理它。”威尔逊意在()A.体现大国担当维护和平 B.构建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C.全球扩张追求霸权利益 D.输出美国特色的意识形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威尔逊强调为世界提供大量的财政支持,可知是在为美国的全球扩张谋求利益,C项正确;威尔逊的目的不是要维护和平,排除A项;当时美国力量不足以主导世界,排除B项;D项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16.二战后,英、荷共同拥有的壳牌公司是尼日利亚最大的石油投资商,拥有该国石油储量的55%。法国战略资源需求中100%的铀,100%的钴,80%的铝矾土,72%的锰都来自非洲。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积极参与安哥拉、尼日利亚、几内亚湾以及利比亚石油开发。这表明非洲()A.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B.去殖民化斗争成效初现C.遏制法国产业升级 D.亟需构建资源安全体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二战后(非洲)。据材料可知二战后非洲国家的矿产资源一定程度上被欧洲国家控制,表明非洲国家需要加强资源安全体系建设,维护国家经济主权,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形成,排除A项;“去殖民化”的表现是非洲国家加强对本国资源的管理控制,而非材料反映的受外国控制,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欧洲国家对非洲资源的控制,而非非洲国家控制法国命脉,且法国可以选择从世界其他地区获取需要的资源,“非洲遏制法国”说法不恰当,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17.[中国古代的牛耕图]材料牛的形象在中华文明原始时期就已出现,牛耕图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载体。隋唐时期,牛耕图并不只在描绘北方旱地牛耕场景,南方水田耕作场面日益丰富,牛耕图像逐渐定式,同时牛耕图的载体也发生相应变化。唐代山水画的兴盛,使牛耕图从秦汉魏晋时期的画像砖石发展至墓室及洞窟壁画之中,如唐高祖李渊从弟李寿之墓中就见两幅牛耕图。同时该时期牛耕图样逐渐丰满,并不止于单纯牛耕活动描绘,还增添了画面背景的刻画。牛耕也出现在佛教壁画之中,如凿于盛唐时期的莫高窟刻画了《佛说弥勒下生经》中一种七收的场面,画面中就有牛耕图的出现。宋代画家对于牛耕的描绘日渐脱离墓室以及洞窟壁画之中,牛耕形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纸本绘画上,出现在文人画家笔下,且并不再局限于对农事的真实描述,而是以耕牛来寄托画家之思,并逐渐成为皇权的教化工具。据史料载:“仁宗宝元初,图农家耕织于延春阁。”明清时牛耕图已经不再限于壁画以及纸本绘画之中,载体形式丰富多样,如陶瓷、版画、年画等,与世人的生活愈加紧密。与此同时,承袭宋元之制,皇权对耕织图重农劝桑的教化作用极为重视,据悉明代仇英、唐寅皆绘过耕织图,至清代多位皇帝都曾任命宫廷画家画耕织图。——摘编自夏恒《象征与教化:中国古代牛耕图发展的多重性》(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牛耕图的主要发展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牛耕图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趋势:从墓葬文化发展为文人雅兴(艺术);从文人雅兴(艺术)发展为世俗大众文化;从民间文化载体发展为统治者教化工具;图画载体逐渐多样化。(2)原因:小农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地主豪强的逐渐没落,中小地主阶级、市民阶层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科举制发展;儒学世俗化发展;文化艺术进步。【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材料“唐代山水画的兴盛,使牛耕图从秦汉魏晋时期的画像砖石发展至墓室及洞窟壁画之中,如唐高祖李渊从弟李寿之墓中就见两幅牛耕图。同时该时期牛耕图样逐渐丰满,并不止于单纯牛耕活动描绘,还增添了画面背景的刻画。”“宋代画家对于牛耕的描绘日渐脱离墓室以及洞窟壁画之中,牛耕形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纸本绘画上,出现在文人画家笔下”可得出从墓葬文化发展为文人雅兴(艺术);由材料“明清时牛耕图已经不再限于壁画以及纸本绘画之中,载体形式丰富多样,如陶瓷、版画、年画等,与世人的生活愈加紧密。”可得出从文人雅兴(艺术)发展为世俗大众文化;由材料“与此同时,承袭宋元之制,皇权对耕织图重农劝桑的教化作用极为重视,据悉明代仇英、唐寅皆绘过耕织图,至清代多位皇帝都曾任命宫廷画家画耕织图。”可得出从民间文化载体发展为统治者教化工具;由材料“唐代山水画的兴盛,使牛耕图从秦汉魏晋时期的画像砖石发展至墓室及洞窟壁画之中”“牛耕也出现在佛教壁画之中”“牛耕形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纸本绘画上,载体形式丰富多样,如陶瓷、版画、年画等,与世人的生活愈加紧密。”可得出图画载体逐渐多样化。【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材料“牛耕图并不只在描绘北方旱地牛耕场景,南方水田耕作场面日益丰富”及所学可得出小农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由材料“明清时牛耕图已经不再限于壁画以及纸本绘画之中,载体形式丰富多样,如陶瓷、版画、年画等,与世人的生活愈加紧密。”及所学可得出地主豪强的逐渐没落,中小地主阶级、市民阶层的发展;由材料“皇权对耕织图重农劝桑的教化作用极为重视”及所学可得出封建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结合所学可得出科举制发展;儒学世俗化发展;文化艺术进步。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随着海洋科学技术、渔业捕捞方法等的发展,福建渔民的渔业活动范围日益扩大,捕捞渔业不仅仅局限于沿岸、沿海的区域,而且是向更远的海域探索捕捞鱼类,可以说是从近海走向远海,将捕捞扩大到了西沙和南沙一带。在高压海禁政策下,涂滩养殖业蓬勃发展,制盐工艺与产量不断提高。明清中国已形成了以沿海渔产区为中心扩张全国、延伸海外的海产品市场销售网络体系,然而明清政府极力控制民间贸易的规模和实力,同时还禁止商民出洋长期谋生或久居国外谋求发展,使中国社会丧失了自我发展的机遇。——摘编自胡可杰《耕海牧渔:明清时期福建沿海居民渔业活动研究》材料二下表是新中国与海洋相关的文献及内容(部分)。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十二海里1982年第六个五年计划:积极开展海上石油的对外合作勘探和开发1996年《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阐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战略目标、基本对策,以及主要行动领域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至二百海里2003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海洋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2022年中共二十大报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海洋资源开发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海洋谋划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表现:海洋渔业捕捞从近海走向远海,范围扩大;涂滩养殖业蓬勃发展,制盐工艺与产量不断提高;形成了扩张全国、延伸海外的销售网络体系。(2)变化:深刻认识到海洋利用及开发的重要性;政府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对海洋国土进行了明确的法律界定;重视海上资源的勘探与开发,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提出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有利于提升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福建渔民的渔业活动范围日益扩大,捕捞渔业不仅仅局限于沿岸、沿海的区域,而且是向更远的海域探索捕捞鱼类”得出海洋渔业捕捞从近海走向远海,范围扩大;根据材料“涂滩养殖业蓬勃发展,制盐工艺与产量不断提高”得出涂滩养殖业蓬勃发展,制盐工艺与产量不断提高;根据材料“明清中国已形成了以沿海渔产区为中心扩张全国、延伸海外的海产品市场销售网络体系”得出形成了扩张全国、延伸海外的销售网络体系。【小问2】本题是对比题、影响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二“积极开展海上石油的对外合作勘探和开发”和“阐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战略目标、基本对策,以及主要行动领域”和材料一“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得出,深刻认识到海洋利用及开发的重要性;根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第六个五年计划”等得出,政府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根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十二海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至二百海里”得出,对海洋国土进行了明确的法律界定;根据材料二“积极开展海上石油的对外合作勘探和开发”“加快发展海洋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得出,重视海上资源的勘探与开发,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根据材料二“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得出,提出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根据材料二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海洋谋划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有利于提升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工人、农民到妇女、儿童,根据地致力于大范围教育覆盖,降低社会面文盲比率,开展符合实情的教育。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农民,白天需要参加劳动工作,晚上才有时间接受教育。因此,根据地广泛开办夜校、业余补习学校、识字班,运用墙报、戏剧、报刊等进行教育。根据地实施5年制义务教育,8到12岁的儿童首先是工农子弟免费入学,烈士子女或者家庭特别贫困者,给予一定的补贴。附:小学《红孩儿读本》第一册第6课小弟弟,年纪小。常恨自己力量小。他说:土豪又高又肥胖。小小拳头,怎么打得倒?我说:小弟弟莫心焦。莫怕拳头小,只怕拳头少。千千万万的拳头团结起。要把土豪打成泥!——摘编自胡林燕《湘鄂赣根据地的教育实践》材料二抗日战争时期,创造性的开辟出文化统战方针,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底。边区的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教育,利用寒暑假和其他业余时间帮助边区群众办识字班和夜校、办墙报、搞宣传等提升民众素质。通过社会教育,党的组织深入乡村,民众自愿加入党领导的各种社会组织,其生活与根据地政权紧紧缠绕在一起。在教材编撰方面,新编的课本普遍地突出了统一战线的教育和抗战的政治教育。边区政府规定所有小学教育内容既要教记账法、写信、写路条、写契约、珠算等课程内容,又强调进行打击日寇的政治教育,鼓励学生参加社会革命活动,如站岗、放哨、查路条、送信等。陕甘宁边区规定,边区小学的课时“不整齐划一,以不误农时为原则”。学生可以半工半读,以保证前线后方基本物质需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面学习,一面生产,有特定的历史意义。——摘编自李永《敌后抗日根据地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探索》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根据地教育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其意义。【答案】(1)特点:教育对象广泛;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具有普及性和针对性;强调团结和革命意识培养。(2)新现象:提出了文化统战方针,将教育作为团结人民、动员抗日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将党的组织与乡村生活相结合;新编课本注重统一战线和抗战政治教育,将实用技能教学与政治教育相结合;实行半工半读制度,实现教育与生产的结合。意义:有效地动员和组织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抗日战争中,增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有助于改善边区的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对抗战胜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中国后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特点:据材料“从工人、农民到妇女、儿童,根据地致力于大范围教育覆盖”得出教育对象广泛;据材料“广泛开办夜校、业余补习学校、识字班,运用墙报、戏剧、报刊等进行教育”得出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据材料“实施5年制义务教育,8到12岁的儿童首先是工农子弟免费入学,烈士子女或者家庭特别贫困者,给予一定的补贴”得出通过实施业务教育、特殊人员免费或补贴入学来提升基础教育的普及性,针对性解决一部分特殊人群的入学困难问题,也即具有普及性和针对性;据材料“千千万万的拳头团结起。要把土豪打成泥”得出教育内容中有宣传团结和革命的内容,也即强调团结和革命意识培养。【小问2】本题是特点题、影响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新现象:据材料“开辟出文化统战方针,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底”得出提出了文化统战方针,将教育作为团结人民、动员抗日的重要手段;据材料“积极参与社会教育,利用寒暑假和其他业余时间帮助边区群众办识字班和夜校、办墙报、搞宣传等提升民众素质”“通过社会教育,党的组织深入乡村,民众自愿加入党领导的各种社会组织,其生活与根据地政权紧紧缠绕在一起”得出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将党的组织与乡村生活相结合;据材料“新编的课本普遍地突出了统一战线的教育和抗战的政治教育”“小学教育内容既要教记账法、写信、写路条、写契约、珠算等课程内容,又强调进行打击日寇的政治教育”得出新编课本注重统一战线和抗战政治教育,将实用技能教学与政治教育相结合;据材料“学生可以半工半读,……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得出实行半工半读制度,实现教育与生产的结合。意义:据材料“突出了统一战线的教育和抗战的政治教育”“鼓励学生参加社会革命活动,如站岗、放哨、查路条、送信等”,抗战时期根据地注重对民众进行统一战线的教育和打击日寇的政治教育,鼓励民众支持和参与抗日,有效地动员和组织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抗日战争中,增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据材料“帮助边区群众办识字班和夜校、办墙报、搞宣传等提升民众素质”“要教记账法、写信、写路条、写契约、珠算等”“保证前线后方基本物质需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可知,抗日根据地对民众进行文化知识、生产技能教育,得出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同时将教育与生产结合,有助于改善边区的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综上可得出抗战时期根据地教育对抗战胜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对后世教育的影响方面分析,可得出为中国后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学界的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的新范式试图解决以下问题(1)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指导下,展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2)清除西方中心论影响,在历史教科书撰写中恢复世界各文明、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3)纠正“世界史是少数几个西方大国历史”的错误印象,展现世界史是全人类共同历史的基本事实。(4)在历史的长时段叙事中展现几千年来世界大格局的变化,进而理解21世纪正在发生的事。——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前言(2022年)围绕中国学界的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的变化自拟观点,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从“西方中心论”到强调世界各文明之间平等的变化,反映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话语体系建构者的价值追求。在经历启蒙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工业革命后,近代西方国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西方学者提出西方中心论的主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洲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但是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是通过对亚非拉地区的掠夺和殖民获得的。“西方中心论”是为西方殖民扩张进行辩护的理论。随着亚非拉人民的抗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第三世界国家不断发展壮大,冲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是当今世界的发展特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现实国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助推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国学界建构的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新范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世界各文明、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平等,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真实状况,有利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作为政治大国的责任与担当。综上所述,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的变化受世界格局和体系建构者理念的共同影响。客观、全面地认识世界历史,既体现了对各地区文明的尊重,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示例二】中国学界的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新范式有利于纠正“西方中心论”的错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近代西方学者的“西方中心论”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工业革命在当时世界的影响力,也是西方为殖民扩张进行辩护的理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剥削、奴役广大的亚非拉地区而建构的世界殖民体系是不公正、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也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是主要的发展特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现实国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助推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