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岳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岳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岳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岳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阳市2025年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试卷高一历史本试卷共8页,共19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华文明多元发展,不同地区的文明独具特色,在河姆渡居民初步掌握水稻种植技术的时期()A.黄河中游出现彩绘陶器B.长江下游拥有精美玉器C.各地仍以打制石器为主D.邦国具备国家初始形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初步掌握水稻种植技术大约是在距今约7000处于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7000-500070005000的玉器,排除B项;河姆渡居民处于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人们已能磨制石器,制作陶器,并且已开始有农业和畜牧业,并非仍以打制石器为主,排除C项;初步具备国家形态需要有城市、文字、复杂的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体现,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该行为有利于()A.增强军队的战斗力B.建立统一民族国家C.提高生产的积极性D.践行法家治国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的秦国。根据材第1页/共14页料可知,商鞅变法规定,即有两个成年儿子的家庭如果还不分家成为小家庭的话,政府将对这家的赋税加倍收取。该做法强制将大家庭分散成小家庭并奖励耕织,推动了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发展,斗力,排除A项;秦统一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排除B项;商鞅践行了法家的治国思想,但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汉武帝时期,为了配合对匈奴的战争,开辟了新的交通道路,该道路()A.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发展B.推动了君主专制日益强化C.实现了对匈奴的直接打击D.保障了对西域的军政管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决心改变此前的“和亲”政策,反击匈奴,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由此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助于中西B项;丝绸之路的开通并未实现汉武帝对匈奴的直接打击,排除C项;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府,加强了汉王朝对西域的军政管理,排除D项。故选A项。4.)A.受南宋偏安一隅影响B.推动北方民族交融C.使南方成为经济重心D.得益于人口大量迁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时期的中国。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而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题干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与北方的民族交融无关,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第2页/共14页高宗贯彻祖宗家法则是岳飞之死的内部原因。宋朝的“祖宗家法”()A.造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B.保证了北部边防的安宁C.实现了分化事权的目的D.有效预防了内部的动乱【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学者李昌宪在《也谈岳飞之死》一文中指出,宋高宗贯彻祖宗家法则是岳飞之死的内部原因,这里的“祖宗家法”指的是北宋初年确立的重文轻武、限制武将兵权的政策。结合所学,北宋实行限制武将兵权的政策,削弱了武将势力,减少了地方割据的可能,有效预防了内部的动乱,D项正确;造成强干弱枝的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军权的政策,而非限制武将兵权的“祖宗家法”,排除A项;宋朝时期北部面临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入侵的威胁,而非“保证了北部边防的安宁”,排除B项;实现了分化事权的是C项。故选D项。6.在中国古代某一朝代,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包含广西。此种现象()A.壮大地方加强彼此制衡B.强化中央政治军事控制C.因俗而治保障地方稳定D.推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元代行省的划分有意打破自然地理单元,如秦岭、南岭等重要地理界限,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形成完整的地理屏障,从而强化中央政治军事控制,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B项正确;行省设置犬牙相错意在维护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而非壮大地方,排除A项;元代行省的划分有意打破自然地理单元,是打破传统而非“因俗”,排除C项;元代行省设置犬牙相错,主要是为了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而非推动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7.近些年来,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越来越受欢迎,一部好剧应该力求细节真实。在一部以明代为背景的电视剧中,观众看不到的情节是()A.南方居民将玉米作为粮食B.科举考生奋力书写八股文C.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第3页/共14页D.万历皇帝在宫内欣赏京剧【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京剧形成于清朝,不可能出现明朝皇帝欣赏京剧的情节,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明朝后期,玉米输入中国,南方居民将玉米作为粮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情节,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科举考生书写八股文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情节,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明朝中后期,一些西方传教士玛窦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情节,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8.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政策B.航海技术水平相对落后C.朝贡贸易带来财政压力D.西方国家侵扰愈演愈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的时代,当时西欧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西欧生产力发展引起了社会剧烈变化;持续远航目的是为追求金银财富、开拓新市场。郑和下西洋时期(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社会相对稳定,传统的小农经济持续发展;郑和航海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联系,寻求奇珍异宝,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后来航海带来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政府不再组织大规模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深层驱动力不足,也无长远目标。由此可见,朝贡贸易带来财政压力是明朝远洋会基础和经济动力,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时航海技术水平并不落后,排除B项;西方国家侵扰并不是当时中国航海活动停止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9.1881的遭遇反映当时中国()第4页/共14页龙号机车停放交通博物馆机车库的照片和纪念印章A.洋务运动已经破产B.中体西用日益强化C.交通运输受到阻碍D.思想解放程度有限【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材料,对装配蒸汽机车。这些观点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新技术的不理解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表明思想解放程度D189530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保守思想阻碍学习西方,不能体现“西用”日益强化,排除B项;蒸汽机车只是交通运输一个方面,仅凭个例不足以断定“交通运输受到阻碍”。近代中国虽然有保守势力阻碍,但交通运输总体上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排除C项。故选D项。10.德国是八国联军侵华的急先锋。德皇威廉二世1900年7月在不来梅为德国侵华先遗部队送行时扬言,)A.义和团运动严重损害德国在华利益B.德皇威廉重视宗教信仰自由C.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为迅速D.德国试图更进一步瓜分中国【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1900年前后,义和团运动在反洋教的斗争中兴起,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义和团运动严重损害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包括德国在内的八国联军趁机侵略中国,A项正确;第5页/共14页包括德国在内的八国联军侵华目的是为了瓜分中国,而非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排除B项;侵华的急先锋不一定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两者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是为了瓜分中D项。故选A项。1905至1910年武汉地区重要报刊的创办情况,由此可知()创办时报刊创办人情况共同点间中文《楚报》1905年日知会会员主笔《武昌白话1908年同盟会会员主编报》均传递于军学两《湖北日报》1908年共进会会员主办《江汉日报》1908年进步留日学生创办

乱”《雄风报》1910年共进会会员主办振武学社和文学社机关《大江报》1910年报A.革命思潮成社会主流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C.思想宣传成为革命先导D.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答案】C【解析】至19101905~1910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仍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并未得到迅速发展,排除B项;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12.1913第6页/共14页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造成此种变化的原因是()A.四大银行具有优势地位B.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C.晚清政府大力推行新政D.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答案】B【解析】至1936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所占比重下降。结合所学可知,实业救国思想在近代中国影响深远。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众多爱国人士纷纷投位是官僚资本的一种体现。四大银行能够集中资金等资源,在经济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为官僚资本的发展提供支持,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晚清政府推行新政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1913-1936年的时间段不符,排除C项;工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争取工人阶级的权益,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等,与产业资本构成的变化无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13.途免验免税等,全面负责战区工厂的内迁,该行为旨在()A.保护国内工业维护持久抗战B.推动北伐的胜利进军C.调整我国工业结构以及布局D.与中共形成对峙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成立工矿调整委员会,组织民营企业内迁,减少了战争对我国工业的破坏,这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A项正确;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主要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民营企业内迁是抗日战争形势所迫,并非国民政府调整工业结第7页/共14页C年9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发读者思考。下图是有关重庆谈判的漫画,可从中推知()A.和平建国得到落实B.美苏两国直接干预C.国共内战难以避免D.民主党派参与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题干漫画显示,在国共握手谈判的背后,谈判桌下国民党正暗中用枪指向中国共产党,反映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结合所学,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坚持一党专政,意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权,不顾国内人民愿望调起内战,国共内战难以避免,C项正确;国民党在谈判桌下的枪反映其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破坏了和平建国,排除A项;漫画中谈判桌上的两只手代表国共两方,看不出背后有美苏干预,排除B项;漫画中谈判桌上的两只手代表国共两方,看不出民主党派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15.得益于()A.改革开放提升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C.中日建交促进亚洲团结D.“三大方针”推动外交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1年的中国。根据所学第8页/共14页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逐步提高,这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A项;中日建交是1972年,晚于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排除C项;中国积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方针,推动了外交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中国的外交理念和立场,有助于中国在国际上争取到更多支持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力量,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6.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我832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这反映了()A.扶贫从“输血”转为“造血”B.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体现大国外交的责任与担当D.中国已经实现城乡一体【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标志着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挖掘自身的产业潜力、人力优势等,逐步实现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使扶贫从“输血”转为“造血”,但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体现了大国外交的责任与担当,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目前中国城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民收入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目前尚未完全实现,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17题14分,18题18分,19题20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例如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习近平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9页/共14页——摘编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答案】示例:中国儒家文化具有连续性。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无数文化的结晶,其中儒家文化占据重要地位,意义重大。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礼崩乐坏,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就伦理与政治重建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认为统治者要顺应民心,爱惜民力,到了战国时期,儒学受众增多,发展为蔚然大宗。西汉时期,春秋大一统要求思想大一统,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魏晋至隋唐,伴随着佛教、道教发展,儒学受到冲击,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其中,程朱理学的影响逐渐增大,从南宋后期起,受到官方推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同时对于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与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让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绽放出新的生命力!【解析】【详解】本题是评论解说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根据材料“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例如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及所学可得出观点:中国儒家文化具有连续性。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无数文化的结晶,其中儒家文化占据重要地位,意义重大。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出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及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三教并行及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程朱理学的兴起及影响;儒家思想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作用等方面阐述说明。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辩证的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让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绽放出新的生命力!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10页/共14页舔狗▲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材料二360种烹饪的食物、饮料、金鞍玉辔,狮子、凤凰、树木、宝器等花纹的锦缎垫被及卜筮、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404564她携带芜菁种子,以车载释迦佛像,以大队骡马载珍宝、绸帛、衣服及日常必需用具入吐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并概括其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3)谈谈你对中国民族关系的认识。【答案】(1)措施:战争、册封、和亲、设立机构、会盟。特征:方式多样、战争与和平手段并存、因俗而治。(2)意义:改善了吐蕃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先进文化在吐蕃地区的传播;有利于民族交融;巩固了国家统一。(3)认识: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促成中国的发展;我们要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形成平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措施:根据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可知,唐朝周边少数民族主要有突厥、吐蕃、靺鞨等。结合所学,唐太宗时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故可得出战争、设立机构;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第11页/共14页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故可得出和亲、会盟;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故可得出册封。特征:据材料,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包括战争、册封、和亲、设立机构、会盟,方式多样、战争与和平手段并存;唐朝政府注意根据不同民族地区特点采取适当的举措,促进民族关系的友好发展,体现因俗而治。【小问2详解】作60种,治404种病的医方百种……又让她携带芜菁种子,以车载释迦佛像,以大队骡马载珍宝、绸帛、衣服及日常必需用具入吐蕃”可知,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作物种子、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改善了吐蕃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先进文化在吐蕃地区的传播;结合所学,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巩固了国家统一。【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题。认识:从中国的民族问题现状、处理民族关系的正确原则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谈认识。比如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促成中国的发展;要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苏联最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援助,美国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了很大支持,英国及法国等国家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1937年第3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共产党为抗战所采取的措施。(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精神的内涵。第12页/共14页【答案】(1)原因:中国人民奋勇抗战;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日本发动的是非正义的法西斯侵略战争。(2)措施:推动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精兵简政;建立巩固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民主选举,落实“三三制”原则;领导敌后战场,进行游击战争;实施大生产运动;推行“双减双交”政策;创办学(3)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精诚团结、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英勇不屈、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勇于探索、灵活多变的创新【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题。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