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设计意图本节课以《我变成了一棵树》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结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兴趣。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形象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学会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树立环保意识。
4.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讨论和分享,促进交流与成长。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中的拟人化手法,通过分析树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重点二:掌握课文中描绘树木生长的细节,如阳光、雨露、土壤等,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树木的生长过程。
-重点三:学习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难点一:把握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拟人化手法的概念和具体运用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实例和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
-难点二:深入理解课文中树木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变化,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感受。
-难点三:将课文中描述的树木生长过程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这对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资源-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白板、多媒体课件
-课程平台: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
-信息化资源:课文音频、相关图片库、自然生长周期视频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观察记录表、手抄报制作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棵树吗?你们有没有变成过树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回顾旧知:教师简要回顾三年级上册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如种子发芽、树叶生长等,帮助学生回忆和复习相关内容。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的主要内容,包括树木的生长过程、季节变化对树木的影响等。
-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展示树木在不同季节的图片,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树木如何适应季节变化。
-互动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树木生长知识,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3.新课呈现(续)(约15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进一步讲解课文中使用的拟人化手法,如“我变得高高的”、“我变得绿油油的”等,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拟人化手法表达的情感。
-举例说明:教师结合课文中的具体句子,如“我的树干直直的,像一根柱子”,让学生体会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互动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树木,模仿树木的语言和动作,进一步感受拟人化手法的魅力。
4.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教师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树木,记录它们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并尝试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教室,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5.新课呈现(续)(约1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介绍一些常见的树木种类,如松树、柳树、杨树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展示不同树木的图片,让学生识别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互动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树木知识竞赛”,巩固学生对树木的认识。
6.总结与拓展(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树木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保护环境、关爱树木等。
-拓展活动: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树木的资料,了解树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7.课堂小结(约2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取得的进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环境,保护树木。学生学习效果六、学生学习效果
1.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在阅读《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后,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通过拟人化手法表达的情感,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模仿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如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自然观察力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中,通过观察校园中的树木,记录它们的变化,增强了观察自然的能力,对树木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环保意识增强:通过学习树木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学生认识到保护树木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愿意在日常生活中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5.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中,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不同的树木形象和故事,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6.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
7.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在完成观察记录表和手抄报制作等作业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用文字和图片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书面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8.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自然的神奇,培养了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逻辑关系①
-本文重点知识点:树木的生长过程
-关键词:发芽、成长、结果、落叶
-重点句子:春天,我变成了一棵树,慢慢发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②
-本文重点知识点:季节变化对树木的影响
-关键词:夏天、秋天、冬天、变化
-重点句子:夏天,我长得更高了,叶子变得更绿了;秋天,叶子变黄了,飘落下来;冬天,我穿上了白色的棉袄。
③
-本文重点知识点: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情感、形象、修辞
-重点句子:我感到快乐,因为我的枝叶可以为小鸟提供家园;我感到寂寞,因为冬天没有人陪伴我。课后作业1.创作续写:
-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中提到,冬天,树木穿上了白色的棉袄。请续写下去,描述一下树木在冬天的生活,以及春天来临时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示例:冬天,我穿上了厚厚的雪白棉袄,虽然寒冷,但我依然坚韧地站在那里。春天来临,我脱下棉袄,换上了嫩绿的新衣,迎接着温暖的阳光和欢快的鸟儿。
2.角色扮演:
-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一种树木,如柳树、杨树等,扮演该树木,用第一人称描述自己从发芽到落叶的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季节的感受。
-答案示例:我是柳树,春天,我长出了嫩绿的新叶,感受到了温暖的阳光和轻柔的春风。夏天,我枝繁叶茂,为人们提供阴凉。秋天,我换上了金黄色的外衣,落叶纷飞。冬天,我虽然没有了叶子,但我的枝条依然坚强,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3.拼音与写字:
-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用拼音注音,并抄写下来。
-答案示例:发芽(fāyá)、成长(zhǎngchéng)、结果(jiéguǒ)、落叶(lièyè)
4.词语解释:
-解释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如“坚韧”、“顽强”、“寂寞”等,并举例说明。
-答案示例:坚韧(指树木的枝干在风中摇曳而不易折断);顽强(指树木在恶劣环境中依然能够生存);寂寞(指树木在冬天没有叶子,感到孤独)。
5.情感表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在阅读课文时的感受,可以写一段话或一个小故事。
-答案示例:当我读到“我感到快乐,因为我的枝叶可以为小鸟提供家园”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树木在为小鸟们遮风挡雨,心里感到温暖和快乐。
6.拓展阅读:
-学生阅读与树木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如《树木的奇妙世界》、《森林的故事》等,并写一篇读书笔记。
-答案示例:通过阅读《树木的奇妙世界》,我了解到树木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树木。教学反思与总结今天上了《我变成了一棵树》这节课,我觉得整体来说效果还不错,但也有一些地方可以改进。
首先,我在导入环节用了树木的图片和提问的方式,孩子们很感兴趣,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我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对树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课文产生了好奇心。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教学资源,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讲解了拟人化手法的运用,通过分析课文中树木的生长变化,让孩子们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我发现,孩子们对这种手法很感兴趣,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让我感到欣慰,同时也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让学生动手实践,记录校园中树木的变化,并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这个环节孩子们参与度很高,他们不仅观察到了树木的变化,还学会了如何用文字表达。这让我看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讲解拟人化手法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这说明我在讲解时可能没有做到深入浅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意这一点。另外,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显得有些被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合作学习方面的经验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在讲解难点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举例、比较、讨论等,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
2.加强小组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我相信,通过不断反思和总结,我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进步,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于树木的生长变化和季节变化的描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对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够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分享自己对树木生长过程的认识,以及在不同季节中树木可能经历的变化。
-学生们通过讨论,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提高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随堂测试:
-在课堂结束时,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随堂测试,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学生们对树木生长周期的选择题掌握较好,但对于简答题中需要自己组织语言描述树木变化的部分,部分学生表现出了困难。
4.角色扮演活动:
-角色扮演环节,学生们能够投入角色,用树木的口吻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现了良好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课堂表现,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表达给予了肯定,同时对随堂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对于选择题的正确答案,教师进行了简要的讲解,帮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助力下的中医糖尿病治疗研究
- 2025年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1套
- 2025年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游戏行业如何结合直播销售拓展市场的研究报告
- 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 2025年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一套
- 2025年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汇编
- 2025年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新版
- 药学考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 工程项目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运动与力》 教学设计
- 2022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单元课件全套
- 小学期末班级颁奖典礼动态PPT模板
- 液碱生产工序及生产流程叙述
- 图解调音台使用说明(共14页)
- 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教育课件教案
- 心理抗压能力测试例题
- 操作系统试题
- 电子秤校验记录表
- (完整word)外研版八年级下册英语课文电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