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江苏·高考真题)
人工智能(AI)广泛应用于场景生成,下图为“AI棱米生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最能体现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A.山体格局B.水系结构C.农田分布D.村落布局2.该景观处于(
)A.石芽为主的时期B.石林为主的时期
C.峰林为主的时期D.残丘为主的时期
真题再现(2024·江苏·高考真题)
人工智能(AI)广泛应用于场景生成,下图为“AI棱米生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最能体现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A.山体格局B.水系结构C.农田分布D.村落布局
真题再现解析:喀斯特地貌区奇峰林立,有峰丛、峰林、孤峰、残丘等,读图可知,图中较多孤峰和残丘分布,因此最能体现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山体格局,A正确;景观图片的水系结构、农田分布和村落布局并无明显特殊之处,BCD错误。故选A。A(2024·江苏·高考真题)
人工智能(AI)广泛应用于场景生成,下图为“AI棱米生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该景观处于(
)A.石芽为主的时期B.石林为主的时期
C.峰林为主的时期D.残丘为主的时期
真题再现解析:石芽指可溶性岩石表面沟壑状溶蚀部分和沟间突起部分;高大石芽常高达数十米,成为石林;峰林是喀斯特地貌中高耸林立的碳酸盐岩石峰群;残丘是指准平原上残留的孤立山丘。读图可知,图中有较大面积林立的峰群,应处于峰林为主的时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C(2024·甘肃·高考真题)
班克斯半岛位于新西兰南岛东侧,整体轮廓浑圆,海岸线曲折,地形崎岖。半岛以西的坎特伯雷平原草原广袤,平原东部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0毫米,7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9℃。图4示意该区域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班克斯半岛的形成过程是(
)A.洋流侵蚀海岸线凹向陆地 B.海岸差异侵蚀残留的山地C.构造抬升使浅海成为陆地 D.冲积平原扩张与岛屿相连4.坎特伯雷平原典型土壤剖面下部有明显的(
)A.灰化层B.钙积层
C.铁铝层D.黏化层
真题再现(2024·甘肃·高考真题)
班克斯半岛位于新西兰南岛东侧,整体轮廓浑圆,海岸线曲折,地形崎岖。半岛以西的坎特伯雷平原草原广袤,平原东部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0毫米,7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9℃。图4示意该区域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班克斯半岛的形成过程是(
)A.洋流侵蚀海岸线凹向陆地 B.海岸差异侵蚀残留的山地C.构造抬升使浅海成为陆地 D.冲积平原扩张与岛屿相连
真题再现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班克斯半岛地势起伏较大,海岸线曲折、地形崎岖,且有多个峡湾分布,是海岸地区遭受差异侵蚀之后,残留山地形成的,B正确;该地洋流为西南流向东北,洋流侵蚀应导致西南侧凹陷,A错误;构造抬升不会形成海岸线曲折的峡湾地貌,C错误;冲积平原扩张与岛屿相连,是岛屿与陆地相连的原因,不是半岛的形成过程,D错误。故选B。B(2024·甘肃·高考真题)
班克斯半岛位于新西兰南岛东侧,整体轮廓浑圆,海岸线曲折,地形崎岖。半岛以西的坎特伯雷平原草原广袤,平原东部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0毫米,7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9℃。图4示意该区域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坎特伯雷平原典型土壤剖面下部有明显的(
)A.灰化层B.钙积层C.铁铝层D.黏化层
真题再现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降水较少,土壤淋溶作用较弱,为季节性淋溶,易溶性盐类大部分淋失,而硅铝铁等基本上不发生移动,而钙则成为化学迁移中标志元素,形成钙积层,B正确;灰化土是寒温带针叶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的北部,东西呈连续带状,南半球仅见于山地垂直带中,A错误;铁铝层是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盐基不断淋失,而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所形成的土壤,C错误;黏化层是指由黏粒淋移淀积或就地黏化形成的黏粒富集层,该地降水较少,淋溶作用较弱,不会形成黏化层,D错误。故选B。B(2024·全国·高考真题)
下图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风沙与泥沼土互层中,与风沙层相比,泥沼土层沉积物(
)A.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少 B.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少C.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多 D.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多6.推测灰绿色泥沼土层上部(深度约230~260厘米)出现的波状形变形成于(
)A.冻融造成的变形 B.构造挤压变形
C.流水不均匀沉积 D.风沙差异沉积7.距今约15~8千年,该地区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
)A.持续升温B.持续降温C.波动升温D.波动降温
真题再现(2024·全国·高考真题)
下图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风沙与泥沼土互层中,与风沙层相比,泥沼土层沉积物(
)A.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少 B.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少C.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多 D.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多
真题再现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泥沼土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水的流速较低,与风沙层相比,颗粒较细,AC错误。风沙层是风力侵蚀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沙粒,堆积形成的,有机质来源较少,且分解较快,有机质含量较少;泥沼土是在水环境中沉积形成的,水体中生物量较多,有机质的来源更多,且分解较慢,有机质含量较高,B错误,D正确。故选D。D(2024·全国·高考真题)
下图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灰绿色泥沼土层上部(深度约230~260厘米)出现的波状形变形成于(
)A.冻融造成的变形 B.构造挤压变形
C.流水不均匀沉积 D.风沙差异沉积
真题再现解析:冻融作用会导致泥沼土冻胀,接受沉积出现差异,形成波状形变,A正确;构造挤压变形不会只作用于灰绿色泥沼土层上部,B错误;泥沼土形成于相对静水环境,不会出现流水不均匀沉积和风沙差异沉积,CD错误。故选A。A(2024·全国·高考真题)
下图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距今约15~8千年,该地区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
)A.持续升温B.持续降温
C.波动升温D.波动降温
真题再现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4.5千年前该地为冰水扇—洪积扇砂砾石层,14.5—11.81千年为灰绿色泥沼土层,11.81—8.11千年为风沙与泥沼土互层,8.11至今为土壤层,说明该地之前为陆地环境,之后气温升高,获得的陆地径流补给量增加,演变为水生环境,然后蒸发量增加,湖泊干涸,逐渐演变为陆生环境,且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在灰绿色泥沼土层有冻融现象,所以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波动升温,C正确,ABD错误。故选C。C8.(2024·重庆·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厦门岛位于厦门市中心城区,用地紧张。观音山沙滩位于该岛的东部。为了防止海岸线后退,保护沿岸红土台地,当地修建了人工堤岸。后来发现,修建人工堤岸后,沙滩逐渐演变为砾石滩。2006~2007年,当地对沙滩进行了修复,砾石滩重新变为长约1.5千米的优质沙滩,休闲娱乐的“黄金海岸”。下图为观音山沙滩部分人工堤岸示意图。
(1)说明人工堤岸有利于保护沿海红土台地的原因。(6分)(2)分析人工堤岸修建后,近岸海水导致沙滩演变为砾石滩的过程。(6分)
真题再现8.(2024·重庆·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厦门岛位于厦门市中心城区,用地紧张。观音山沙滩位于该岛的东部。为了防止海岸线后退,保护沿岸红土台地,当地修建了人工堤岸。后来发现,修建人工堤岸后,沙滩逐渐演变为砾石滩。2006~2007年,当地对沙滩进行了修复,砾石滩重新变为长约1.5千米的优质沙滩,休闲娱乐的“黄金海岸”。下图为观音山沙滩部分人工堤岸示意图。
(1)说明人工堤岸有利于保护沿海红土台地的原因。(6分)
真题再现解析:由材料“观音山沙滩位于该岛的东部。为了防止海岸线后退,保护沿岸红土台地,当地修建了人工堤岸”可知,厦门岛东部为沙质海岸,沿海分布有红土台地。红土是由碳酸盐类或含其他富铁铝氧化物的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形成的,土质较疏松,易被海浪侵蚀,人工堤岸作为一个屏障,能够减弱海水的侵蚀作用,进而减少对红土台地的侵蚀与破坏。8.(2024·重庆·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厦门岛位于厦门市中心城区,用地紧张。观音山沙滩位于该岛的东部。为了防止海岸线后退,保护沿岸红土台地,当地修建了人工堤岸。后来发现,修建人工堤岸后,沙滩逐渐演变为砾石滩。2006~2007年,当地对沙滩进行了修复,砾石滩重新变为长约1.5千米的优质沙滩,休闲娱乐的“黄金海岸”。下图为观音山沙滩部分人工堤岸示意图。
(1)说明人工堤岸有利于保护沿海红土台地的原因。(6分)
真题再现参考答案:红土松软/疏松;易被海浪/波浪/海水/海水运动/潮汐/潮汐运动侵蚀;堤坝可防土台崩塌/海岸线后退/海浪侵蚀。8.(2024·重庆·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厦门岛位于厦门市中心城区,用地紧张。观音山沙滩位于该岛的东部。为了防止海岸线后退,保护沿岸红土台地,当地修建了人工堤岸。后来发现,修建人工堤岸后,沙滩逐渐演变为砾石滩。2006~2007年,当地对沙滩进行了修复,砾石滩重新变为长约1.5千米的优质沙滩,休闲娱乐的“黄金海岸”。下图为观音山沙滩部分人工堤岸示意图。
(2)分析人工堤岸修建后,近岸海水导致沙滩演变为砾石滩的过程。(6分)
真题再现解析:注意题干关键词“沙滩演变为砾石滩”,沙滩演变为砾石滩说明海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较强。人工堤岸的修建影响了海水运动,海水向岸运动时受人工堤岸的阻挡,海水不能继续向陆地运动,导致海水在人工堤岸前堆积,不断抬高水位,使其与海平面的落差加大;海水回落时,由于水位差较大,回水速度加快,海水的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增强,沙滩上的细沙和泥土等较轻的沉积物被海水冲刷、搬运走,留下较重的砾石,沙滩逐渐演变为砾石滩。8.(2024·重庆·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厦门岛位于厦门市中心城区,用地紧张。观音山沙滩位于该岛的东部。为了防止海岸线后退,保护沿岸红土台地,当地修建了人工堤岸。后来发现,修建人工堤岸后,沙滩逐渐演变为砾石滩。2006~2007年,当地对沙滩进行了修复,砾石滩重新变为长约1.5千米的优质沙滩,休闲娱乐的“黄金海岸”。下图为观音山沙滩部分人工堤岸示意图。
(2)分析人工堤岸修建后,近岸海水导致沙滩演变为砾石滩的过程。(6分)
真题再现参考答案:坝前水位抬高/涌高/加大浪高/加大水头;回水流速加快,搬运能力加强;细沙被海水带走,砾石保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滩。9.(2024·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滦河三角洲潟湖—沙坝海岸是由滨岸沙坝与其内侧的潟湖和陆域海岸组成,曹妃甸岛原为该海岸滨岸沙坝中的沙岛。2003年对曹妃甸岛以北的浅海滩涂(潟湖)实施围海造陆工程,在带来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周边海区潮流等环境产生影响,改变了自然岸线形态特征,挤占了生态空间。近年来部分岸线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材料二
图1为曹妃甸围海造陆工程范围示意图。图2为岸线(海堤和岸滩)生态修复项目设计示意图。
(2)围海造陆工程实施后,甲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径变粗,解释其形成原因。(3分)
真题再现9.(2024·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滦河三角洲潟湖—沙坝海岸是由滨岸沙坝与其内侧的潟湖和陆域海岸组成,曹妃甸岛原为该海岸滨岸沙坝中的沙岛。2003年对曹妃甸岛以北的浅海滩涂(潟湖)实施围海造陆工程,在带来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周边海区潮流等环境产生影响,改变了自然岸线形态特征,挤占了生态空间。近年来部分岸线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材料二
图1为曹妃甸围海造陆工程范围示意图。图2为岸线(海堤和岸滩)生态修复项目设计示意图。
(2)围海造陆工程实施后,甲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径变粗,解释其形成原因。(3分)
真题再现解析:据图可知,围海造陆工程是减少海岸线弯曲程度,使得甲海域水流速度和方向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甲海域的水动力变强,海浪的搬运能力增强;较细的沉积物不断的被冲刷分选,被搬运到更远的地方,而粗颗粒的沉积物则更容易在甲海域沉积下来,导致表层沉积物的粒径变粗。9.(2024·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滦河三角洲潟湖—沙坝海岸是由滨岸沙坝与其内侧的潟湖和陆域海岸组成,曹妃甸岛原为该海岸滨岸沙坝中的沙岛。2003年对曹妃甸岛以北的浅海滩涂(潟湖)实施围海造陆工程,在带来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周边海区潮流等环境产生影响,改变了自然岸线形态特征,挤占了生态空间。近年来部分岸线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材料二
图1为曹妃甸围海造陆工程范围示意图。图2为岸线(海堤和岸滩)生态修复项目设计示意图。
(2)围海造陆工程实施后,甲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径变粗,解释其形成原因。(3分)
真题再现参考答案:围海造陆后,甲海域附近水动力变强,细颗粒物不易沉积,不断的冲刷分选,细颗粒物被带走。必备知识
外力作用与地貌一、外力作用与地貌
1、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是通过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特别注意要区分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中,尤其关注流水地貌的形成,如河流的溯源侵蚀,河流的下蚀与侧蚀,河流阶地、冲(洪)积扇、三角洲的形成等多种类型的微观地貌单元。
外力作用与地貌一、外力作用与地貌
2、不同空间形成的地貌(1)大尺度区域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干旱、半干旱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区流水租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貌一、外力作用与地貌
2、不同空间形成的地貌(2)小尺度区域主要外力作用高山上的破碎岩石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流水的溶蚀作用沙丘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
外力作用与地貌一、外力作用与地貌
3、从时间尺度看外力地貌的演化(1)河流阶地的形成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一阶地上有沉积物(层)一地壳稳定,河流泥沙沉积→河流阶地。(2)地下溶洞的形成海洋沉积环境→深厚的石灰岩→水的溶蚀作用形成溶洞→水的淀积作用形成石笋、石钟乳和石柱等。(3)海岸线的变迁①海进: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扩大一海水侵蚀作用(海水顶托作用)强,流水沉积作用弱一海岸线后退,海岸线变短→海岸上有海洋沉积物(贝壳等)。②海退:海平面下降→流水堆积作用强,海水侵蚀作用弱,海底堆积作用强一海岸线长度变长一贝壳堤与海岸线距离扩大。
外力作用与地貌一、外力作用与地貌
3、从时间尺度看外力地貌的演化(4)河流阶地的形成海岸线进退三角洲面积变化三角洲位置变化河口水深变化推断河流泥沙的变化海岸线地貌类型河口水系特点流水侵蚀流水堆积海水侵蚀海水堆积河流入海口处修建水闸
外力作用与地貌二、侵蚀地貌的形成
1、侵蚀作用的类型:机械侵蚀:主要由流水及其携带的泥沙、砾石等物质对所经地区产生的冲刷和摩擦作用。化学溶蚀:发生在流水经过石灰岩或其他可溶性岩石地区时,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2、影响因素:
(1)流速和携带的物质类型对侵蚀地貌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2)岩性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不同的岩石类型(如石英岩、砂岩、石灰岩)对侵蚀的响应不同。
(3)气候和地理条件: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的降水量较高,有利于侵蚀作用的发生。
外力作用与地貌二、侵蚀地貌的形成
2、影响因素:
(4)河流的动态:
河流的侵蚀能力(如水量、地势落差)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河流袭夺等侵蚀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河流的侧蚀和溯源侵蚀作用也会影响地貌的形成,如侧蚀作用使河道展宽,溯源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5)侵蚀基准面的变化:
侵蚀基准面(如海平面、湖泊表面)的变化会影响河流的侵蚀深度和速度,进而影响侵蚀地貌的形成。
外力作用与地貌三、堆积地貌的形成
1、物质来源:
堆积地貌的形成首先需要有堆积物,这些可以来源于风化或流水侵蚀后的物质,或者是由于风力搬运、冰川搬运等方式带来的物质。(存在颗粒大小差异)。
2、动力减弱:
流速减缓或风速减弱,例如当地形较为平坦或河道弯曲时,水流速度会减缓,这降低了搬运能力,使得物质能够在此沉积。例如,河曲地貌的形成就是因为河流在河道内流动时,由于两岸岩性的差异,导致水流对凹岸的不断侵蚀,凸岸不断的淤积,从而使河流的整体形态发生变化。
3、沉积环境:
堆积地貌的形成还需要考虑到沉积环境,包括是否有可供沉积的空间、地壳的抬升或下降、地形条件、水域环境(海浪、洋流)→沉积环境(沉积空间)。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物质的最终沉积位置和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貌【冲淤平衡】河流冲淤原理(1)冲淤原理①水流挟沙能力>上游来沙量,产生冲刷,河床降低;②水流挟沙能力<上游来沙量,产生淤积,河床升高;③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和堆积往往“你强我弱”,交替进行。洪水期一般挟带了大量泥沙,涨水期间,来水流速快,挟沙能力大于来沙量,冲刷侵蚀为主;退水期间,河水流速降低,挟沙能力降低,挟沙能力小于来沙量,泥沙淤积为主。(2)冲淤平衡原理流水地貌的发育取决于该区域的冲淤平衡:①冲刷>淤积,表现为净冲刷,堆积地貌面积缩小,河床加深或加宽;②冲刷<淤积,表现为净淤积,堆积地貌面积增加,河床变浅或变窄;③冲刷=淤积,地貌稳定不变。
外力作用与地貌【冲淤平衡】河流冲淤原理(3)影响冲淤的因素流速快,挟沙能力强,以冲刷侵蚀为主流速慢,挟沙能力弱,以淤积为主流速含沙量含沙量大,侵蚀能力弱,易淤积含沙量小,侵蚀能力强河岸岩性岩性软弱,易被侵蚀软硬互层,因差异侵蚀,更易被冲刷海水作用水体顶托降低水的流速,易淤积工程建设河道加固或水利工程建设,影响侵蚀强度
外力作用与地貌四、常见外力作用为主的地貌1、戈壁滩:即有大片砾石堆积的荒漠。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内,山洪暴发时,河流携带大量岩石块和细沙,自山口向下洲砾石和细沙依次堆积,然后经过长期的外力风化侵蚀、剥蚀,岩石块逐渐形成砾石,细沙被大风吹走,砾石堆积在地表形成戈壁滩。
外力作用与地貌四、常见外力作用为主的地貌
2、雅丹地貌: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土层开开裂,风没裂隙吹蚀,裂隙变大,加之雨水的冲蚀,使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沟槽垄脊,这种起伏的地面称为雅丹地貌。3、风蚀蘑菇:岩石上部和下部岩性存在差别,下面的岩石较松软,下部的风速较快,风裹携着沙不断吹蚀下方岩石,下方的岩石被侵蚀,形成顶部大,底部小的地貌,即风蚀蘑菇。
外力作用与地貌四、常见外力作用为主的地貌4、峡湾地貌:(第四纪冰川时期)纬度较高的沿海地区,冰川侵蚀形成沟谷,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冰川融化,海水侵入谷底,形成峡湾地貌。如,挪威大峡湾(松恩大峡湾)、新西兰大峡湾、南美洲南端的峡湾地貌、美国阿拉斯加沿海的峡湾地貌等。
外力作用与地貌四、常见外力作用为主的地貌5、风积地貌:被风搬运的物质,由于某种原因(影响因素)风力减弱而堆积下来形成的地貌。被搬运的物质来源:现代河床冲积物或堆积物、湖泊沉积物、洪积冲积物、基岩风化物和坡积物、海岸海流堆积的泥沙。影响因素:沙丘(风积地貌)的形成和发育受风力、地面形态、水分、粗糙度、植被及沙源供应等条件的影响。如,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是,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地表碎屑物多,强劲的西北携带西北地表碎屑物,由于受到太行山的阻挡,沙子和尘土堆积于山前,日积月累,形成黄土高原。
外力作用与地貌四、常见外力作用为主的地貌6、冲积扇: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河流携带碎石泥沙,冲出山口,由于地势变缓,河道变宽,流速减缓,泥沙堆积于山前形成的扇状堆积地貌。该地貌主要分布于高大山脉的山麓地带,如我国西北的祁连山、昆仑山、天山等。黄淮海平原即是黄河出太行山形成的冲积扇
外力作用与地貌四、常见外力作用为主的地貌7、河漫滩:在地形较平坦的河段,水流速度较缓,侧蚀作用和堆积作用较强,洪水期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枯水期河流堆积体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因此,有河漫滩出现的地方(一般中下游多见),水位季节变化一般较大,地形也较平坦8、河口三角洲: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形平坦,加之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较缓,河流自上游携带的泥沙堆积于河口,形成三角洲。模拟试题(24-25高三上·甘肃白银·阶段练习)
雅鲁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流域内广泛发育着地质历史时期以来的黄土沉积和现代风沙沉积,蕴含着风成过程和环境演化的丰富信息。读的概念模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冰盛期,雅鲁藏布江河谷可能形成(
)A.黄土堆积B.辫状水系C.三角洲D.冲积平原2.间冰期,雅鲁藏布江河谷阶地上覆盖的黄土最可能来源于(
)A.河道沉积物B.花岗岩风化C.西北大沙漠D.冰川表碛物3.气候变化与风沙沉积的关系密切,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气候暖湿,风沙沉积速率较大
B.气候暖湿,沙地面积快速减小C.气候冷干,风沙沉积速率增大
D.气候冷干,沙地面积快速减小
模拟试题(24-25高三上·甘肃白银·阶段练习)
雅鲁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流域内广泛发育着地质历史时期以来的黄土沉积和现代风沙沉积,蕴含着风成过程和环境演化的丰富信息。读的概念模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冰盛期,雅鲁藏布江河谷可能形成(
)A.黄土堆积B.辫状水系C.三角洲D.冲积平原
模拟试题解析:冰盛期,山坡主要被冰川和冰碛物覆盖,在冰雪融化时,沉积物受冰雪融水的侵蚀作用被搬运到河谷,由于河道沉积物负荷过大,河谷发育成为辫状水系,B正确;冰盛期该地以流水和冰川作用为主,风力作用微弱,黄土堆积较少,A错误;三角洲发育于河流入海口处,C错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下游,D错误。故选B。B(24-25高三上·甘肃白银·阶段练习)
雅鲁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流域内广泛发育着地质历史时期以来的黄土沉积和现代风沙沉积,蕴含着风成过程和环境演化的丰富信息。读的概念模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2.间冰期,雅鲁藏布江河谷阶地上覆盖的黄土最可能来源于(
)A.河道沉积物B.花岗岩风化C.西北大沙漠D.冰川表碛物
模拟试题解析:雅鲁藏布江河谷阶地上覆盖的黄土来源于雅鲁藏布江广泛发育的辫状水系、洪积扇和干湖盆,松散沉积物受到近地面风的搬运及山体阻挡的影响,就近沉积于山坡、山顶及河谷底部靠近河流处,A正确;花岗岩风化不是黄土来源,B错误;该地与西北大沙漠之间有高大山系阻挡,C错误;冰川表碛物不会形成黄土,D错误。故选A。A(24-25高三上·甘肃白银·阶段练习)
雅鲁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流域内广泛发育着地质历史时期以来的黄土沉积和现代风沙沉积,蕴含着风成过程和环境演化的丰富信息。读的概念模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3.气候变化与风沙沉积的关系密切,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气候暖湿,风沙沉积速率较大
B.气候暖湿,沙地面积快速减小C.气候冷干,风沙沉积速率增大
D.气候冷干,沙地面积快速减小
模拟试题解析:气候干冷多风,风沙沉积速率增大,使得沙地面积变化频繁且逐渐增大;气候相对暖湿,风沙沉积速率较小,沙地面积相对稳定,C正确,ABD错误。故选C。C(24-25高三上·黑龙江·阶段练习)
布加岗日地区位于唐古拉山脉东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那曲地区与昌都地区交界处偏北的索县与丁青县境内。该区属于半湿润的高原季风区,盛行东南风或西南风。左图示意“1988-2013年布加岗日地区不同规模的冰川面积分布及变化比率”及右图“不同坡向冰川分布面积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布加岗日不同规模冰川面积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1999年冰川面积减少量最多B.不同规模面积的冰川,均在快速萎缩C.整体冰川面积先降低,后升高D.冰川规模越大,冰川面积变化越快5.布加岗日南坡的冰川面积减少量最少,其原因是(
)A.原有冰川面积小B.南坡冰川补给量大C.山体南坡气温低D.南坡植被覆盖率高
模拟试题(24-25高三上·黑龙江·阶段练习)
布加岗日地区位于唐古拉山脉东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那曲地区与昌都地区交界处偏北的索县与丁青县境内。该区属于半湿润的高原季风区,盛行东南风或西南风。左图示意“1988-2013年布加岗日地区不同规模的冰川面积分布及变化比率”及右图“不同坡向冰川分布面积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布加岗日不同规模冰川面积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1999年冰川面积减少量最多B.不同规模面积的冰川,均在快速萎缩C.整体冰川面积先降低,后升高D.冰川规模越大,冰川面积变化越快
模拟试题解析:根据柱状图可知,1999年不同规模的冰川面积均减少,冰川面积的减少量是最多的,A正确。在2-5~2-3规模下,冰川面积有所增加,B错误。整体冰川面积在持续降低,C错误。23~25规模最大,但是变化率并不是最高的,D错误。故选A。A(24-25高三上·黑龙江·阶段练习)
布加岗日地区位于唐古拉山脉东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那曲地区与昌都地区交界处偏北的索县与丁青县境内。该区属于半湿润的高原季风区,盛行东南风或西南风。左图示意“1988-2013年布加岗日地区不同规模的冰川面积分布及变化比率”及右图“不同坡向冰川分布面积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5.布加岗日南坡的冰川面积减少量最少,其原因是(
)A.原有冰川面积小B.南坡冰川补给量大C.山体南坡气温低D.南坡植被覆盖率高
模拟试题解析:南部冰川面积小,融化速度应该更快,A错误。材料显示南部湿润,说明降水量大,冰川补给量大,B正确。南坡为山地阳坡,气温较高,C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与冰川融化慢无关,D错误。故选B。B(24-25高三上·黑龙江·阶段练习)
某研学小组对黄河某河段(如下图)进行了航拍考察,发现该河段流经区域以高原山地为主,嵌入型曲流发育,并形成了离堆山(指被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立山丘)。通过查阅该地区的资料,发现该河段近年来径流量不断减少,植被覆盖度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河岸崩滑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高原主要形成于(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堆积D.流水堆积7.该河段嵌入型曲流形成的基本过程是(
)A.河流下蚀—曲流形成—地壳抬升—河流侧蚀—嵌入型曲流B.河流侧蚀—曲流形成—地壳抬升—风力侵蚀—嵌入型曲流C.河流侧蚀—曲流形成—地壳抬升—河流下蚀—嵌入型曲流D.地壳抬升—曲流形成—河流下蚀—风力堆积—嵌入型曲流8.与该地离堆山形成有关的是形成期(
)①河流落差降低
②山地地质不稳
③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④植被覆盖度低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模拟试题(24-25高三上·黑龙江·阶段练习)
某研学小组对黄河某河段(如下图)进行了航拍考察,发现该河段流经区域以高原山地为主,嵌入型曲流发育,并形成了离堆山(指被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立山丘)。通过查阅该地区的资料,发现该河段近年来径流量不断减少,植被覆盖度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河岸崩滑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高原主要形成于(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堆积D.流水堆积
模拟试题解析:据图文资料,可判断图中地区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成因为风力堆积,C正确,ABD错误。故选C。C(24-25高三上·黑龙江·阶段练习)
某研学小组对黄河某河段(如下图)进行了航拍考察,发现该河段流经区域以高原山地为主,嵌入型曲流发育,并形成了离堆山(指被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立山丘)。通过查阅该地区的资料,发现该河段近年来径流量不断减少,植被覆盖度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河岸崩滑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河段嵌入型曲流形成的基本过程是(
)A.河流下蚀—曲流形成—地壳抬升—河流侧蚀—嵌入型曲流B.河流侧蚀—曲流形成—地壳抬升—风力侵蚀—嵌入型曲流C.河流侧蚀—曲流形成—地壳抬升—河流下蚀—嵌入型曲流D.地壳抬升—曲流形成—河流下蚀—风力堆积—嵌入型曲流
模拟试题解析:曲流出现在河流的中游,河流侧蚀使河流弯曲,之后地壳上升,河流下蚀加剧,随着地壳抬升向下侵蚀形成了深切的河流,形成嵌入型曲流,所以嵌入型曲流的形成过程是河流侧蚀—曲流形成—地壳抬升—河流下蚀—嵌入型曲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C(24-25高三上·黑龙江·阶段练习)
某研学小组对黄河某河段(如下图)进行了航拍考察,发现该河段流经区域以高原山地为主,嵌入型曲流发育,并形成了离堆山(指被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立山丘)。通过查阅该地区的资料,发现该河段近年来径流量不断减少,植被覆盖度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河岸崩滑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该地离堆山形成有关的是形成期(
)①河流落差降低
②山地地质不稳
③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④植被覆盖度低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模拟试题解析:离堆山形成过程中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增加,①错误。离堆山在河流弯曲处,受凹岸侵蚀,该地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岩性不稳定,易受侵蚀,②正确;位于温带季风向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区,降水量不稳定,暴雨引发洪水容易加剧冲刷导致裁弯取直,③正确;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会加剧侵蚀,④正确。故选D。D(24-25高三上·河北秦皇岛·期中)
淤泥质潮滩主要由粉砂和黏土这两类细颗粒沉积物组成,闽江口琅岐岛潮滩沉积物分布格局是物源、水动力和地貌综合作用的结果。下表为琅岐岛潮滩不同季节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2月琅岐岛潮滩表层沉积物颗粒较大的原因是(
)A.河流输沙量大B.波浪扰动强C.冬季风沙大D.人类活动强度大10.潮流速度差异对潮滩发育的影响是(
)A.落潮海水流速快,滩面侵蚀更严重
B.涨潮海水流速快,滩面侵蚀更严重C.落潮海水流速快,滩面泥沙堆积
D.涨潮海水流速快,滩面泥沙堆积
模拟试题(24-25高三上·河北秦皇岛·期中)
淤泥质潮滩主要由粉砂和黏土这两类细颗粒沉积物组成,闽江口琅岐岛潮滩沉积物分布格局是物源、水动力和地貌综合作用的结果。下表为琅岐岛潮滩不同季节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2月琅岐岛潮滩表层沉积物颗粒较大的原因是(
)A.河流输沙量大B.波浪扰动强C.冬季风沙大D.人类活动强度大
模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证合同范本官网
- 丹巴客栈转让合同范本
- 优化合同范本
- 海南植被垂直绿化施工方案
- 劳动合同保险合同范本
- 出入口智能停车场施工方案
- 1080个常用合同范本
- 第二单元第6课《网络基础》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青岛版(2019)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
- 到家购房合同范本
- 利用资源合同范本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共9套)
- 光伏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共25页)
- 2021新《安全生产法》全面解读课件(PPT 84页)
- 企业、事业专职消防队训练内容及操作规程
- T∕CCCMHPIE 1.2-2016 植物提取物 槟榔多糖多酚
- 局域网规划设计_毕业论文
- 胫骨平台骨折(课堂PPT)
- 欧洲文化入门王精品PPT课件
- 中考复习复分解反应类型方程式书写训练题(无答案)
- 病理学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